第一章 导论,通过鲍姆嘉通对美学的界定以及席勒的“情感教育”理论,提出我们对美育的认识;接着由现代美育之路转向对当代美学 “艺术之死”、“美育转向”以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解。
第二章 美术之美,首先在表现与再现中感受不同的审美趣味,接着梳理东方的“意境”追求和西方的“优美与崇高”,并从中总结出东西方审美的差异与交融。
第三章 诗歌之美,则从意象创造、情感律动两个方面提出创作的本质,试图回答我们为什么需要诗歌?并试图解释当代语境下诗歌与诗人的存在价值。
第四章 戏剧之美,梳理其发展的源流和脉络,从戏剧的艺术表现本质上阐述了虚拟性、时空性、戏剧场等概念。并在当代文化语境中体验当代戏剧作品。
第五章 人生之美,试图从艺术哲学的角度解读人生和自我。从“向死而生”的命题中解读存在的价值。理解人类自我实现与超越、创造的社会意义。最后回到当下,如何在物欲中寻求真我。
人文教育的内核与其说是智育和德育,不如说是美育。通过美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类美好的心灵,这是大学教育的神圣使命,《大学美育》慕课由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