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美育讲堂(下篇)
大学生美育讲堂(下篇)
5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7/17
开课时间2025/03/03 - 2025/07/09
课程周期19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大学生美育讲堂(下篇)》分为四大模块:美育导论(何成洲)、媒介人文、戏剧人文、音乐人文,是南京大学美育工程核心课程之一。 

  

    美育导论是何成洲教授给2022级南京大学新生同学做的《南大美育入门》讲座。美育是一门必修课,大家在未来的人生和工作当中,都会去欣赏美、发现美和创造美;南大美育既有作品欣赏,也有分析评论;既有教师讲授,也有同学交流;既有课堂学习,也有课后实践。通过学习,同学们将了解美育的人生与人生的美育、作为行动的美育和面向未来的美育。希望同学们能通过选修南京大学美育课程,在艺术教育方面收获满满。


    “媒介人文”模块,通过讲授包括书籍、绘画、广播、电视、电影、计算机、互联网在内的各类媒介在帮助人们认知世界、建构关系、塑造观念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基本原理,深度剖析媒介社会功能和文化功能,进而启发学生从“人文”角度理解媒介的本质,厘清关于媒介的各种理论判断,建构正确的传播价值观,进而形成良好的媒介审美素养。该模块的教学更多给学生以理论的熏陶,理论学习最好能结合实践予以进一步的深化。学生可以利用课后时间通过生产摄影作品、影视作品、新媒体艺术作品等方式践行自己在慕课理论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感悟,从而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媒介人文”模块的主体内容分为四个部分:一是“认知之美”,主要讲授主体通过不同性质媒介认知世界进而获得知识的过程、逻辑和效果,进而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媒介获得认知效果的最佳路径;二是“关系之美”,主要向学生讲授媒介帮助主体建构自己的人际关系、群体关系、社会关系以及自然、宇宙关系的路径、方法和特征,进而帮助学生理解关系的本质,最终思考“何为健康的关系”这一命题;三是“建构之美”,主要分析和阐释媒介建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以及文化生态的路径和过程,分析媒介在社会建构和文化建构中的重要作用,从理念上引导学生分辨所谓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关系,进而有能力处理复杂的关系;四是“传承之美”,主要分析媒介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以及在文化传承中,不同形态和类型的要素如何发挥“媒介”的作用,将媒介的概念进行相应的文化学的拓展,引导学生从更宏大的角度理解媒介的本质。


    "戏剧人文"模块,主要目的是从美育的角度普及戏剧的基本知识和审美模式,以便使选课同学对各类戏剧艺术行成基本的审美判断力和欣赏能力,并以这些戏剧审美的心得经验,进一步获得一定的身心疗愈和调节能力,从审美提升对自我,对自己的生活和志业进行深层反思和认识的能力。课程分为三大模块,分别是戏剧文学、剧场艺术和超越剧场。在戏剧文学中,主要以跨文化的角度介绍世界戏剧的简要历史、影响整个人类文明进程的古典戏剧范畴、脍炙人口的经典戏剧文学精品;在剧场艺术中,分别从戏剧文学的艺术形式、剧场艺术的艺术元素、表演和导演的基本原理、观演关系的本体地位、戏剧作为综合艺术的符号构成几方面详细介绍剧场艺术的审美原理;在超越剧场模块中,介绍贴近当代人精神世界的流行戏剧和实验戏剧、如何以戏剧思维看待历史、社会与人生、戏剧与当代人文与科技的关系。通过学习本模块,选课同学可获得对戏剧艺术的基本理解和鉴赏能力,为进一步拓展兴趣,参与更细节和深入的戏剧类、社会参与类、文化创意类课程打下基础。


    “音乐人文”模块,通过对古今中外优秀音乐作品的鉴赏和理解,激发学生对音乐艺术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和精神境界。本模块重在培养学生对音乐艺术的感知力、悟解力、情动力、想象力和表达力,洞察音乐作品的精神内涵,可以让学生体验音乐艺术的独特魅力,了解基本的音乐知识。“音乐人文”模块由讲授、讲座、大实践、小实践、乐评写作等环节组成,形式多元,内容丰富。

课程大纲
美育导论
美育导论--南大美育入门
媒介人文
2.0 导论(祁林)
2.1 关系之美(祁林)
2.2 认知之美(陈静)
2.3 建构之美(许媚媚)
2.4 传承之美(李晓愚)
戏剧人文
3.1 戏剧基础知识:戏剧人文(朱雪峰)
3.2 操演性美学(陈琳)
3.3 什么是表演 Mapping the Performance(石可)
3.4 戏剧案例研究:戏剧与时代(陈恬)
3.5 实践1:舞台设计初探(李奥)
3.6 实践2(刘阳、林翠西)
音乐人文
4.1 什么是音乐(陈新坤)
4.2 音乐的类别(陈新坤)
4.3 音乐的人文价值(陈新坤)
4.4 崇高的音乐(陈新坤)
4.5 喜剧性音乐(邵一言)
4.6 音乐与其他艺术(范丽甍)
4.7 音乐人文大实践:两琴相约,无问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