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
7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6
开课时间2025/02/24 - 2025/06/29
课程周期18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劳动不仅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也完善了劳动者自己。劳动与社会保障法调整的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关系,与我们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从就业到退休、从劳动合同订立到劳动合同履行、从劳动的提供到劳动过程的职业保护、从工资报酬到社会保险与福利、从加班加点到休息休假、从工伤认定到职业康复、从集体谈判到职工民主管理等等,都涉及法律赋予的权利和利益。让您迅速、系统地了解这些权利,提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专业能力,是《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课程及其教学团队的不懈追求。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将为您提供一种特有的法律理念与逻辑思维:它将突破传统法学理论“权利义务相对性”和“意思自治、契约自由”的一般原理;会把“需要”作为产生法律权利的重要基础,将保障人的基本权利作为劳动合同“意思自治和契约自由”的基本限制。当劳动者因违章操作给用人单位造成巨大损失并在事故中受伤时,它会告诉我们一个与民法思维完全不同的法律结果――并不影响对劳动者工伤的性质认定。总而言之,《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特有的理念与逻辑,能够让我们法律职业人对权利义务的理解得以升华。

 

  这门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是专门以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作研究对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提炼和抽象形成的法律科学。它是我国法学专业16门主干课程之一,基本内容包括两大板块: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劳动法的基本内容由劳动合同法、劳动基准法和集体劳动关系法三大支柱构成;社会保障法由社会保险法、社会福利法、社会优抚法、社会救助法四个部分内容构成。学习本课程,不仅要系统地掌握课程内容体系的基本知识点,更重要的是把握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权利产生的基础及其特点。

 

  这门课程有哪些特色和亮点?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教研室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教学团队。该教学团队承担了《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研究项目,围绕“马工程”教材建设项目,本在线开放课程教学团队已经开发完成了包括教学案例库、法律法规与司法解释法律规范库、历年司法考试真题库和课程教学练习考核测评试题库等完整的教学辅助资源体系,能够为本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目的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  

  本在线开放课程,以“马工程”教材《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为基本内容框架,以在最短时间内为法学专业学生提供系统、完整的核心知识体系为目的,经综合凝练形成 70 个微课视频,每一个视频讲解一个核心知识点。虽然每一个视频可以立法与理论发展不断调整完善,但为学生供给系统、完整、有效的知识体系,却是我们不变的追求。探索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在大学课程教学中的作用,创新课程教学方法,是本教学团队首要任务。线上与线下、课堂内与课堂外、教与学的有效互动、理论学习与实务训练的深度融合、课前准备与课后练习的有机衔接、课堂学习与课后答疑互动、过程检测与课程测评的结合,将成为本在线公开课程的特色与亮点。

课程大纲
劳动法基础理论
1.1 什么是劳动法:形式与实质
1.2 劳动法的适用范围: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
1.3 劳动法律关系:劳资双方的基本权利义务
1.4 劳动法的基本原则:内容、基础、表现
就业促进法律制度
2.1 促进就业
2.2 公平就业
劳动合同法律制度
3.1 劳动合同的特色
3.2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3.3 劳动规章制度
3.4 劳动合同订立的程序
3.5 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
3.6 试用期条款
3.7 培训服务期条款
3.8 保密和竞业限制条款
3.9 违约金条款
3.10 劳动合同的无效
3.11 劳动合同的履行和中止
3.12 劳动合同的变更和承继
3.13 劳动合同的解除及终止
3.14 劳动者单方解除
3.15 用人单位单方解除
3.16 裁员
3.17 经济补偿金
3.18 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后果
3.19 劳务派遣
3.20 非全日制用工
集体劳动关系法律制度
4.1 劳动法为何产生
4.2 国际劳工组织和国际劳工标准
4.3 劳动基本权利和劳资组织
4.4 集体劳动关系
4.5 集体协商谈判
4.6 集体合同
4.7 产业民主
劳动基准法律制度
5.1 何谓劳动基准:原理与特点
5.2 工作与休息之间:弹性安全
5.3 带薪年休假:恩惠抑或权利
5.4 加班的逻辑:时间就是金钱
5.5 工资:规范内涵及支付规则
5.6 最低工资制度:目的与手段
5.7 欠薪支付保障:走向社会化
5.8 职业安全健康
5.9 特殊劳动保护
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
6.1 劳动监察
6.2 劳动人事争议调解
6.3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
6.4 终局裁决
6.5 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的举证
社会保障法基础理论
7.1 社会保障法缘何产生?
7.2 走进我国社会保障法
7.3 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构成及渊源
养老保险
8.1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从制度碎片化走向制度整合
8.2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参保与待遇支付
8.3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概说
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
9.1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补充医疗保险
9.2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蜕变
9.3 生育保险制度:定位与改革
工伤保险
10.1 工伤保险概述
10.2 工伤保险体系及基金
10.3 工伤的范围
10.4 工伤认定的标准I
10.5 工伤认定的标准II
10.6 工伤认定程序及劳动能力鉴定
10.7 工伤保险待遇标准
10.8 工伤保险待遇支付
失业保险
11.1 失业保险的概念与申请条件
11.2 失业保险待遇的内容与标准
社会保险基金
12.1 社会保险基金的筹集与监督
社会救助
13.1 社会救助的概念与特征
13.2 社会救助的基本内容
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
14.1 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的概念和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