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小说选读
中国现代小说选读
3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6
开课时间2025/03/03 - 2025/04/30
课程周期9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中国现代小说选读》是一门文学类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主要对20世纪上半叶,具体来说是从1917-1949年期间的知名优秀小说进行细读、赏析。课程选读作品包括:《伤逝》(鲁迅),《沉沦》(郁达夫),《骆驼祥子》(老舍),《边城》(沈从文),《金锁记》(张爱玲),《上海的狐步舞》(穆时英)。本课程将从文学与人生的角度切入这些文学作品并进行细读,在授课中以基本的文学理论、概念,具体说是关于小说的专业理论知识切入作品,以具体词句、章节带动文学与时代、历史的思考,文学与人生的互动,体验文学经典的魅力,认识小说作品的地位和价值,提高文学赏析能力。

通识教育目标之一即在通过对民族经典文本的阅读达到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此也为本课程最大的教学期待。

课程大纲
绪论:影像时代,小说何为?
1.1 课程相关概念及关键词梳理
1.1.1 新文学的发生
1.1.2 小说观念及地位的改变
1.2 课程性质及教学目标
1.2.1 当我们读小说,我们在读什么?
1.2.2 经典及审美视阈中的小说选择
爱就疯狂,不爱就坚强——《伤逝》选读
2.1 子君:从新到旧
2.1.1 子君的蜕变
2.1.2 子君变了吗?
2.2 涓生:想要的爱
2.2.1 涓生的不满
2.2.2 涓生的新与旧
2.3 《伤逝》的真相
2.3.1 《伤逝》:限制叙事与局部真相
2.3.2 《伤逝》:隐含作者与局部真相
2.4 《伤逝》的不同解读
2.4.1 女性解放之路:从《伤逝》到《我的前半生》
2.4.2 《伤逝》:现代人的婚姻感悟
和解之路——《沉沦》选读
3.1 《沉沦》以后
3.1.1 “惊世骇俗”的《沉沦》与“郁达夫热”
3.1.2 青春的烦恼
3.2 一个青春忧郁症患者的毁灭之路
3.2.1 成长是一条艰辛的路
3.2.3 认识自己
3.3 如何与自己和解
3.4 从外到内:《沉沦》的转变
人生的选择与选择的人生——《骆驼祥子》选读
4.1 老舍创作和北京
4.1.1 TO BE OR NOT TO BE:老舍的人生选择
4.1.2 京派文学与京味文学
4.1.3 北京人老舍
4.2 祥子的人生选择
4.2.1 祥子:来到城市
4.2.2 祥子:爱情是穷人的奢侈品
4.2.3 祥子之死
4.3 祥子选择的人生
4.3.1 布里丹的毛驴:关于选择的难题
4.3.2 祥子的人生
4.4 老舍的人生选择和他选择的人生
人,生而孤独,却无往不在寻找之中——《边城》选读
5.1 从边城到世界
5.1.1 回望家乡:乡土文学的两种写法
5.1.2 沈从文:从边城走向世界
5.1.3 沈从文:乡下人和他的文学理想
5.2 《边城》:人,生而孤独
5.2.1 绝望的交流
5.2.2 爷爷的爱与怕

5.3 《边城》:一个民族的百年孤独
5.3.1 《边城》:一个独特的文本
5.3.2 《边城》:乡土中国的挽歌
年轻时,我们真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吗?——《金锁记》选读
6.1 天才作家和她的传奇人生
6.1.1 向着童年的方向成长
6.1.2 倾城之恋
6.2 《金锁记》:一个人的成长史
6.2.1 从妹妹到姑姑:曹七巧的转变
6.2.2 寂寞梧桐深院:在争斗中成长
6.2.3 七巧和长安:有毒的母女关系
6.2.4 故事的结局,作家的野心

6.3 《金锁记》的现代性
6.3.1 杀死母亲:张爱玲的超越
6.3.2 都市的黄金枷锁
6.3.3 拿青春换明天:曹七巧的悔与恨
都市浮世绘———《上海的狐步舞》选读(代结)
7.1 从乡村到都市
7.1.1 都市的产生与都市文学
7.1.2 新感觉派:海派文学的新生
7.2 都市浮世绘
7.2.1 新感觉派:都市先锋派
7.2.2 都市:人与物
7.3 从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代结)
7.3.1 《上海的狐步舞》:现代主义的尝试
7.3.2 现代小说赏析技巧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