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由税收学基础、消费税制、所得税制和财产税制四篇构成。
在税收学基础部分,从税收的概念、特征和本质,到税收影响和征税目的;从税制原则、类型和要素,到我国税制的发展历程,试图为学生勾画出中国税制的大轮廓并为他们今后的深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税制部分,按照学术界通行的税制分类,将不同税种纳入消费税制、所得税制和财产税制三大税制体系,共计18个税种。当然,具体税种的税制体系归类未必完全合理,但至少可以避免分类逻辑的混乱。
无论具体税种的制度内容繁杂或简单,每个税种都独立成章。
这就使每一个税种都可以按照大体相同的分析框架来整合相关知识。这个框架由税制概述、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课税基础、税收负担、税额计算和征收管理6个部分所组成,成为具体税制的统一叙述体系。这是一个问题导向的叙述框架,税制概述简要介绍每一个税制的概念、特征、开征目的和历史演变,其余部分回答由谁纳税或由谁代缴税、按什么标准纳税、纳多少税、怎么算税以及什么时候纳税、到哪里纳税、怎么纳税等问题。当然,税收所涉及的问题,远不止这些。
税收制度充满了无数细节,面广量大且常有变动。
本课程教学内容既有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又有大量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还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有深刻的洞察力和开阔的视野。
本课程主要讲授中国税制的具体规定,对于纳税人、征税对象和范围、计税依据或标准、减免规定、税额计算等等都有详细的规定,充满了各种细节,不仅需要有清晰的整体框架感,还需要强大的记忆力和对细节的关注力。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除了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相对稳定外,税制内容经常处于变动更新状态,相应的实际问题的处理也就有不同的解答,需要及时追踪最新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的变化。
魔鬼藏在细节中。学习税制的过程,就是寻找并且驱除魔鬼的过程,虽然不需要体能的特别支撑,但智慧、耐心和勤奋是必不可少的驱魔工具。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
一、税收学基础
本部分主要阐述税收学的若干基本问题:
什么是税收?
税收和其他财政收入有什么区别?
税收对个人、企业或者国家会产生什么影响?
政府征税的正当理由有那些?
什么样的税收制度是好的或不好的?
有哪些基本的税制类型可供选择?
这些税制类型具有什么特征?
该如何选择这些不同类型的税收制度?
税收制度有哪些核心要素?
如何设计税制的核心要素?
新中国的税收制度是如何演变发展的?
二、消费课程制度
本部分主要阐述以最终消费者为税收承担者而设计的税收制度,主要包括以增值税为代表的一般消费税和以包括消费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其附加费制度、印花税、关税、环境保护税、契税、车辆购置税和烟叶税制度在内的中国特别消费税制度。消费税制度是中国税制的主要部分,成为中国政府获取税收收入的主要制度工具。
三、所得课税制度
本部分主要阐述以所得赚取者为税收承担者而设计的税收制度,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制度。企业所得税是一种按年计算的对不同类型企业取得的净收入而征收的一种税收,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取得的不同类型的所得分别按年、月或次计算的一种税收。所得税制度为中国政府提供大约四分之一的税收收入。
四、财产课税制度
本部分主要阐述以财产拥有者为税收承担者而设计的税收制度,主要包括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和船舶吨税在内的针对土地、房屋和车船三种特殊财产拥有者所征税的税收。除了房产税按照货币价值征税外,耕地占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车船税和船舶吨税都是以占用的面积、辆、吨位等实物计量单位作为计税依据。中国政府通过这部分税制获得的税收收入只占很小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