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5
开课时间2025/02/13 - 2025/06/25
课程周期19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思想是时代的光芒,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发展和累积,是中国共产党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通过课程学习,新时代大学生要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本课程以高等教育出版社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23年版)》为基础框架,旨在多层次、多角度地帮助学生认识、理解和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成果,更加深刻的认地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历史进程,更加透彻地理解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树立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课程大纲
导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与理论成果
0.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提出
0.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
0.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进程
0.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成果及其关系
0.5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
第一章、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1.1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和活的灵魂
1.3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2.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2.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3.1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3.2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3.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4.1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4.2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第五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
5.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
5.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发展过程
第六章、邓小平理论
6.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和精髓
6.2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6.3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第七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7.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
7.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八章、科学发展观
8.1科学发展观的形成
8.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
8.3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新时代、新矛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9.1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9.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9.3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意义
“五位一体、四个全面”——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谋划与系统布局
10.1“五位一体”的整体谋划
10.2“四个全面“的系统布局
10.3全面把握“五位一体”与“四个全面”
“八个明确、十四个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11.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
1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略
11.3“八个明确”与“十四个坚持”的逻辑关系阐释
“伟大复兴、中国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征程和战略安排
12.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2.2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时政热点特色专题
13.1伟大的抗疫精神专题
13.2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
13.3十九届五中全会专题
13.4十九届六中全会专题
13.5学习党的二十大专题
13.62023年“两会”专题
教学实践环节
14.1“坚持真理,担当使命”—张家港金村党支部旧址
14.2“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张家港占文农民暴动旧址
14.3“同仇敌忾,共御外敌”—张家港沙洲县抗日民主政府纪念馆
14.4“冲破天险,横渡长江”—张家港双山渡江战役纪念馆
14.5“红色热土,烈士忠魂”—张家港市烈士陵园
14.6“无私奉献,强国富民”—张家港钱昌照故居
14.7“与时俱进,敢于争先”—张家港市保税区
14.8“钢村蝶变,大美永联”—张家港市永联村
14.9“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张家港长江第一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