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心理学是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不断推进,《健康中国2030纲要》将全民健身促进全民健康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运用心理学原理,融合体育科学、预防医学、行为医学等交叉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探究引发普通人参与体育锻炼的心理前因和心理效应,锻炼产生心理效益的可能机制,锻炼与身心健康关系等问题,以实现促进和维持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为主要目的交叉学科。
学习锻炼心理学有助于了解体育锻炼这种健康促进行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心理健康促进效益;影响体育锻炼的主要心理因素,及如何通过干预促进不同人群参与和坚持体育锻炼,以实现心理健康促进;环境对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影响作用;如何科学进行体育锻炼,如何坚持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与抑郁、压力、身体意象等心理现象之间的关系等。了解锻炼心理学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在大健康背景下,探究多学科交叉研究热点。了解科学体育锻炼的基本原则,科学健身。
通过《锻炼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您会掌握影响体育锻炼的主观障碍及克服方法,影响体育锻炼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及如何进行干预,国际通用的体育锻炼指南及完成各种锻炼任务的方法,锻炼与心理健康,特别是抗抑郁、压力管理和科学对待自己身体的原因及方法,以及针对不同的人群需要的锻炼处方。有助于屏幕前的您现在就开始科学锻炼,并享受锻炼带给您的心理健康和愉悦体验。
多学科交叉视野,理论结合实践是本课程的特色。
第一章 绪论
1.1 锻炼心理学概述
1.2 锻炼可以带给我们
1.3 锻炼心理学起源和发展简史
讨论
第二章 人们为什么“知而不行”?
2.1 开始行动的心理障碍
2.2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1)
2.3 如何克服心理障碍(2)
讨论
第二章课后测验
第三章 锻炼流行病学特征
3.1 锻炼流行病学概述
3.2 锻炼行为特征及其建议
3.3 成年人锻炼行为模式
讨论
第三章课后作业
第四章 影响锻炼的心理因素及模型(1)
4.1 锻炼相关的心理因素
4.2 合理行为/计划行为理论
4.3 自我效能理论
讨论
第四章课后测验
第五章 影响锻炼的心理因素及模型(2)
5.1 阶段变化模型
5.2 自我决定理论
5.3 刺激-反应理论
5.4 健康信念模型
讨论
第五章课后作业
第六章 影响锻炼的环境因素——社会生态模型
6.1 社会生态模型
6.2 影响锻炼的个体因素
6.3 影响锻炼的环境因素
6.4 影响锻炼的政策因素
讨论
第六章课后测验
第七章 锻炼与身体意象
7.1 身体意象的概述
7.2 身体意象的影响因素
7.3 身体意象的测量
7.4 身体意象的重要性
讨论
第七章课后作业
第八章 锻炼与抑郁
8.1 抑郁的危害
8.2 抑郁的诊断与测量
8.3 锻炼对抑郁的影响
讨论
第八章课后测验
第九章 锻炼与压力管理
9.1 什么是压力?
9.2 压力的测量
9.3 压力的应对策略
9.4 锻炼与压力管理
讨论
第九章课后作业
第九章课后测验
第十章 体育锻炼干预
10.1 锻炼干预概述
10.2 如何设计干预
10.3 四种干预方式
讨论
第十章课后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