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与诗意——禅诗鉴赏与创作
哲思与诗意——禅诗鉴赏与创作
1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26
开课时间2025/01/15 - 2025/07/22
课程周期27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特别声明:本课程受暨南大学中华文化港澳台及海外传承传播协同创新中心资助)

禅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璀璨部分,古典诗歌中,富有哲理禅思的诗歌给人启迪,也深受世人喜爱。本课程本着传承中华文化精髓的理念,作如下设计:

1、以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禅宗关系的历史纵向发展为组织结构线索,从禅与诗最初关系的产生到禅在中国的传播,从早期(谢灵运)的禅诗经过唐宋直至晚清,选取各个历史时期的代表诗人之诗作进行鉴赏,并对古体诗、格律诗(词)、禅偈等禅诗创作进行引导式教学。

2、以中国禅宗,特别是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南宗禅与中国古典诗歌相互影响的理论基础作为内核,横向展开,启迪思路。佛教经典、禅门公案对于禅诗形成的影响;特殊身份的作者其禅诗的特征;不同社会历史时期的文化风貌对于禅诗的熏染:均在鉴赏的考量之中。由此寻绎禅文化影响诗歌之规律,彰显中国古典诗歌的哲思与禅意。

3、本课程共有八个专题,分十周讲授。每一专题讲授之中,布置思考练习题或禅诗创作。课程结束时,学生收获三首不同内容之哲理禅诗。

本课程对于中国文化包括中国文学、中国艺术等方面有兴趣的受众具有吸引力。

1、使学生了解中国禅学与古典诗歌相互影响的现象与规律;

2、使学生初步掌握从哲理禅学角度分析文学作品、艺术作品的方法与技能;并且能创作出合乎格律的哲理诗。

3、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领略中国古典诗歌哲理与禅思,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信。

课程大纲
第1章 禅与诗结合的渊源(张海沙)
1.1 拈花微笑:禅与诗的关系
1.2 达摩西来:达摩禅的诗意
第2章 先唐禅诗(何志军)
2.1 山水与净土:谢灵运的禅诗(上)
2.2 山水与净土:谢灵运的禅诗(下)
2.3 山水禅诗创作入门(上)
2.4 山水禅诗创作入门(中)
2.5 山水禅诗创作入门(下)
第3章 僧人的禅诗(张海沙、张振谦)
3.1 翻著袜法:王梵志的禅诗(张海沙)
3.2 寒山子的禅诗(张海沙)
3.3 禅偈的文体形态与创作特征上(张振谦)
3.4 禅偈的文体形态与创作特征下(张振谦)
第4章 唐代的禅诗(上)(张海沙)
4.1 无翅强摇空:唐太宗的禅诗
4.2 明月来相照:王维的禅诗(上)
4.3 明月来相照:王维的禅诗(中)
4.4 明月来相照:王维的禅诗(下)
4.5 诗为禅客添花锦——格律禅诗的创作(上)
4.6 诗为禅客添花锦——格律禅诗的创作(中)
4.7 诗为禅客添花锦——格律禅诗的创作(下)
第5章 唐代的禅诗(下)(张振谦)
5.2 儒释交融:杜甫的禅诗
5.3 空有不二:白居易的禅诗
第6章 禅诗中的《维摩诘经》(张海沙)
6.1 禅诗中的《维摩诘经》(上)
6.2 禅诗中的《维摩诘经》(中)
6.3 禅诗中的《维摩诘经》(下)
第7章 宋代的禅诗(上)(程刚)
7.1 绕路说禅与杨亿的禅诗
7.2 空里浮花梦里身:苏轼禅诗的虚无
7.3 借禅以为诙:苏轼禅诗的谐趣
第8章 宋代的禅诗(下)(程刚)
8.1 打诨参禅与黄庭坚的禅诗
8.2 禅是词家切玉刀——禅词的内容与形式
第9章 明清的禅诗(蔡亚平)
9.1 汤显祖的禅诗
9.2 郑燮的禅诗
9.3 龚自珍的禅诗
第10章 禅茶诗(何志军)
10.1 吃茶去:诗僧皎然的禅茶诗(1)
10.2 吃茶去:诗僧皎然的禅茶诗(2)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