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
8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6
开课时间2025/02/17 - 2025/05/26
课程周期14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含量、结构和形态等化学信息的分析方法及理论的一门科学。分析的对象可以从单质到复杂的混合物,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低分子量到高分子量,样品量从100克以上至毫克以下。分析化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眼睛”,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食品科学、资源和环境科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分析化学课程已开设40余年,该课程1980年代以前为全校相关专业的基础课,学校围绕该课程在1980年代初设立了岩石矿物分析专业,后来发展到应用化学专业。该课程在2006年被评为湖北省精品课程,2014年被评为湖北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0173月在中国大学MOOC正式上线,201812月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前 16 期累计学习者超过 87000 人次,目前开设到第17期。 202011 月 该课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和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

课程教学团队由帅琴教授领衔,课程组师资队伍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和职称结构合理,成员致力于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既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又都在分析化学方向上有长期的科研经验。课程组结合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人才培养体系和行业的人才需求,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和研究,实施了教育部“地质分析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系列改革和实践。

本课程以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五/六版(上)为教材,主要学习内容包括样品的采集、数据处理与质量控制、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以及吸光光度法等。课程致力于传授学生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严格的“量”的概念和严谨的科学作风,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课程大纲
概论
教材与参考文献
1.1 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1.2 分析方法的分类和选择、分析化学的发展趋势
1.3 分析化学过程、定量分析结果的表示方法
1.4 滴定分析法概述
第一章单元测验
分析试样的采集与处理
2.1 试样的采集
2.2 试样的制备
2.3 试样的分解
第二章单元测验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3.1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3.2 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3 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3.4 显著性检验
3.5 可疑值取舍
3.6 回归分析法
3.7 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第三章单元测验
分析化学中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4.1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概述
4.2 分析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4.3 标准方法与标准物质
第四章单元测验
酸碱滴定法
5.1 酸碱理论和酸碱平衡
5.2 其它相关平衡、分布分数
5.3 溶液 pH 的计算
5.4 缓冲溶液
第五章单元测验一
5.5 酸碱指示剂
5.6 酸碱滴定原理
5.7 终点误差
5.8 酸碱滴定法应用
5.9 酸碱滴定实验
第五章单元测验二
配位滴定法
6.1 配位化合物、配位平衡常数
6.2 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
6.3 配位滴定原理、指示剂、终点误差
6.4 配位滴定实验
第六章单元测验
氧化还原滴定法
7.1 氧化还原反应、条件电势
7.2 氧化还原滴定原理、指示剂、预处理
7.3 高锰酸钾法
7.4 重铬酸钾法、碘量法
7.5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计算
7.6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
第七章单元测验
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
8.1 沉淀滴定法概述
8.2 莫尔法、佛尔哈德法、法扬司法
8.3 滴定分析小结
第八章单元测验
重量分析法
9.1 概述
9.2 溶解度、条件溶度积
9.3 沉淀的形成、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9.4 沉淀条件、均匀沉淀法、有机沉淀剂
9.5 称量形式的获得、重量分析法应用示例
第九章单元测验
吸光光度法
10.1 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
10.2 光吸收基本定律、分光光度计
10.3 吸光光度分析及误差控制
10.4 显色反应和显色剂、其它吸光光度法
第十章单元测验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11.1 概述
11.2 气态分离法、沉淀分离法
11.3 萃取分离法
11.4 离子交换分离法
11.5 其它分离方法
第十一章单元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