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2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4
开课时间2025/01/03 - 2025/06/3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是机械类和机电类专业一门技术基础课。它包括几何量公差与误差检查两大方面的内容,把标准化和计量学两个领域的有关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及生产组织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也是打造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数字中国的技术基础,是培养现代机械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必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本课程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在机械设计中正确确定零件几何要素技术要求的基本知识,各图样上标准技术条件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理论。基本要求是使学生懂得互换性与标准化的重要性;熟悉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概念;掌握几个基本标准;熟练地查阅公差表格;了解几何测量的常用量具和方法;初步建立测量误差的基本概念。

本轮课程为学员们适应从2008版GPS国标向2018版国标的过渡学习,在保留2008版相关内容的同时,也在相关章节中增加了适用于数字化设计的2018年后发布的GPS相关 国家标准的内容及其相关思政科研案例,并配有相关最新教材。

课程大纲
概述
1.1 现代机械中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1.2 标准与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1.3 有关尺寸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1.4 偏差与公差术语
1.5 有关配合的基本术语和定义
1.6(新)国内外相关标准-- ASME Y14.5-2018与GB/T 1182-2018标注差异(2021版)
孔与轴的公差与配合
2.1 标准公差
2.2 基本偏差
2.3 孔的基本偏差数值
2.4 常用尺寸段的公差带与配合
2.5 配合的选择及一般公差
2.6 公差与配合的选择(上)
2.7 公差与配合的选择(下)
几何公差及其测量(2008版国标)
3.1 几何公差的基本概念
3.2 几何公差的标注方法(上)
3.3 几何公差的标注方法(下)
3.4 几何误差及最小包容区域
3.5 形状公差
3.6 基准和基准体系
3.7 方向公差
3.8 位置公差
3.9 跳动公差
3.10 公差原则(上)
3.11 公差原则(下)
3.12 零件几何公差的选择
3.13 常用形状误差测量方法
3.14 常用方向误差的测量方法
3.15 常用位置误差的测量方法
3.16 常用跳动误差的测量方法
3.17 常用几何误差测量方法的选择
3.18(新)三维数字产品定义中几何精度综合标注(2021版)
表面粗糙度及其测量
4.1 表面结构概述
4.2 表面粗糙度的参数定义与标准
4.3 表面粗糙度的选择与测量
典型零件的精度设计与测量
5.1 滚动轴承的公差与配合
5.2 普通螺纹的公差与配合
测量技术基础
6.1 测量技术基本概念
6.2 测量误差处理
6.3 光滑极限量规
附录1:新国标配套更新资源(2018后发布)
1.1 现代机械中的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新国标)
1.2标准与GPS (新国标)
1.6国标 (ISO) 与镁标标注差辩(新国标)
4.1几何公差分类及公差带(新国标) (对应上面第3章)
4.2 基准与基准体系(新国标) (对应上面第3章)
4.3几何公差规范可视化注出标注(对应上面第3章)
4.3.1公差框格
4.3.2辅助平面和要 素框格
4.3.3相邻标注区域
4.3.4被测要素及附加标注
4.4 几何误差及其评定(对应.上面第3章)
4.5几何公差特征项目及公差等级(对应上面第3章)
4.5. 1形状公差
4.5.2向公差
4.5.3 位置公差
4.5.4 跳动公差
4.5.5 轮廓度公差
4.6未注几何公差
4.7三维数字产品定义中几何精度综合标注(新国标)
4.8零件几何精度综合设计 (新国标) (对应上面第3章)
4.9二维标注与三维标注差异(新国标)
附录2:课程思政科研案例集
(1)支持大数互换的枪械装配公差设计案例
(2)零件几何精度综合设计案例
(3)弹头壳体冲压成型模具的尺寸公差和几何公差
(4)微结构面轮廓度误差测量与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