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性能-重庆大学经典传承系列课程
材料力学性能-重庆大学经典传承系列课程
少于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7/15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重庆大学
开课教师盛光敏
学科专业工学能源动力类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钢时代、水泥时代、硅时代再到现在的新材料时代,人类材料发展的历史主要体现在材料性能的不断改善与提高。材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而材料性能是材料应用的核心。本课程主要介绍材料的力学性能,这是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在设计、制备和应用中尤为重要的性能,也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门主要的专业课。通过本课程学习,可以掌握材料在力和(或)其他外界条件作用下材料的变形与断裂机理,材料力学性能指标的物理、技术意义、影响因素及测试技术,机械零件失效分析的的方法与技术,为合理选材、用材及发展新材料提供支撑。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绪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课前的几件事
盛光敏
材料在单向静拉伸下的力学性能
关于材料
盛光敏
材料与人类文明
盛光敏
材料的性能
盛光敏
材料力学性能的回答范围、内容及争议
盛光敏
影响力学性能的外界因素与应力软性系数
盛光敏
工程应力应变曲线
盛光敏
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盛光敏
弹性变形的特点及物理本质
盛光敏
弹性模量及其技术意义
盛光敏
弹性模量的影响因素
盛光敏
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和弹性比功
盛光敏
弹性的不完整性:弹性后效
盛光敏
弹性的不完整性(包辛格效应)
盛光敏
屈服行为与屈服强度
盛光敏
物理屈服及机理
盛光敏
物理屈服的位错增殖与形变强化理论
盛光敏
影响材料屈服强度的因素
盛光敏
位错运动的摩擦力
盛光敏
细晶强化现象
盛光敏
细晶强化机理及应用
盛光敏
固溶强化现象
盛光敏
固溶强化机理
盛光敏
第二相强化现象
盛光敏
第二相强化机理及注意事项
盛光敏
影响屈服强度的外界因素及屈服判据
盛光敏
塑性及塑性指标
盛光敏
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塑性间的关系
盛光敏
试样尺寸对延伸率的影响
盛光敏
断口位置对延伸率的影响
盛光敏
塑性的工程意义
盛光敏
影响塑性的因素
盛光敏
抗拉强度
盛光敏
断裂分类:脆性断裂与韧性断裂
盛光敏
断裂分类:沿晶断裂与穿晶断裂、正断与切断
盛光敏
断裂分类:解理断裂与剪切断裂
盛光敏
宏观断口形貌
盛光敏
解理微观形貌与形成机理
盛光敏
微孔聚合断口形貌与形成机理
盛光敏
准解理微观断口形貌
盛光敏
实际断口
盛光敏
断口分析应用实例
盛光敏
理论断裂强度
盛光敏
Griffith断裂强度理论
盛光敏
关于Griffith断裂强度的讨论
盛光敏
位错塞积产生裂纹
盛光敏
位错反应产生裂纹
盛光敏
扭转、弯曲和压缩
扭转、弯曲、压缩力学性能的意义
盛光敏
扭转应力与应变的特点
盛光敏
扭转宏观断口与扭转试验
盛光敏
扭矩与扭转切应力的关系
盛光敏
扭转力学性能
盛光敏
弯曲试验和弯曲力学性能
盛光敏
缺口效应、冲击韧性及低温脆性
压缩力学性能
盛光敏
工程中的缺口效应与应力集中
盛光敏
缺口面上的多轴应力状态
盛光敏
缺口面上的塑性变形
盛光敏
缺口效应的评价方法
盛光敏
冲击加载对变形的影响
盛光敏
冲击载荷对断裂的影响
盛光敏
冲击韧性试验
盛光敏
宏观冲击断口分析
盛光敏
关于冲击功和冲击韧性的讨论
盛光敏
冲击韧性的工程应用
盛光敏
冷脆现象
盛光敏
冷脆产生的原因
盛光敏
DBTT的能量评定法
盛光敏
DBTT的断口形貌和变形评定法
盛光敏
影响DBTT的因素(1)
盛光敏
影响DBTT的因素(2)
盛光敏
影响DBTT的因素(3)
盛光敏
断裂力学入门
低应力脆断及其特点
盛光敏
断裂力学的创立
盛光敏
断裂力学的分类、断裂韧性及裂纹类型
盛光敏
平面应力的概念
盛光敏
平面应变的概念(2)
盛光敏
裂纹尖端应力场与应力强度因子的概念
盛光敏
关于应力强度因子的讨论
盛光敏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的概念
盛光敏
K判据
盛光敏
K判据的工程应用
盛光敏
裂纹尖端塑性区的边界方程与尺寸
盛光敏
裂纹尖端的塑性区尺寸
盛光敏
应力松弛对塑性区尺寸的影响
盛光敏
K判据的塑性修正
盛光敏
K判据的塑性修正(2)
盛光敏
KIC的实验测定:试样要求
盛光敏
KIC的实验测试方法
盛光敏
裂纹扩展过程中的能量释放率
盛光敏
G判据及其与k判据的关系
盛光敏
弹塑性断裂力学的提出及意义
盛光敏
J积分的定义
盛光敏
关于J积分的讨论(1)
盛光敏
J积分的守恒性与J积分判据
盛光敏
线弹性条件下的COD
盛光敏
D-M模型
盛光敏
COD与KI、GI、JI的关系
盛光敏
金属的疲劳
金属疲劳的概念
盛光敏
疲劳的特点与疲劳宏观断口
盛光敏
交变应力的概念
盛光敏
S-N曲线与疲劳极限
盛光敏
S-N曲线和疲劳极限的实验测定
盛光敏
疲劳寿命的统计分析
盛光敏
平均应力对疲劳极限的影响:定性考虑
盛光敏
平均应力对疲劳极限的影响:定量考虑
盛光敏
疲劳断口分析
盛光敏
疲劳断口分析(2)
盛光敏
疲劳裂纹形成的PSB机制
盛光敏
疲劳裂纹形成的挤出-侵入机制
盛光敏
疲劳裂纹扩展的微观机制
盛光敏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
盛光敏
疲劳裂纹扩展曲线与疲劳门槛值
盛光敏
影响疲劳门槛值的因素
盛光敏
疲劳寿命的预估
盛光敏
环境介质下的力学性能
应力腐蚀的概念
盛光敏
应力腐蚀特点及其断
盛光敏
应力腐蚀门槛值
盛光敏
应力腐蚀裂纹扩展速率与慢拉伸实验
盛光敏
应力腐蚀机理
盛光敏
氢脆的概念与分类
盛光敏
第一类氢脆
盛光敏
第二类氢脆
盛光敏
氢脆与应力腐蚀的区别
盛光敏
金属的磨损与接触疲劳
摩擦与磨损、磨损曲线
盛光敏
磨损的分类与粘着磨损
盛光敏
磨粒磨损
盛光敏
接触疲劳的概念
盛光敏
接触应力及其分布规律
盛光敏
接触疲劳损伤机理与过程
盛光敏
影响接触疲劳寿命的因素
盛光敏
金属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金属高温力学性能及其意义
盛光敏
蠕变与应力松弛的概念
盛光敏
高温下金属塑性变形的机理
盛光敏
晶粒尺寸对金属材料高温强度的影响
盛光敏
蠕变的概念
盛光敏
蠕变曲线与低温蠕变机理
盛光敏
中温蠕变与高温蠕变机理
盛光敏
蠕变断裂机制
盛光敏
金属材料的蠕变极限与持久强度
盛光敏
  • 绪章绪论

    绪论

  • 0.1课前的几件事

    课前的几件事

  • 第一章材料在单向静拉伸下的力学性能

    材料在单向静拉伸下的力学性能

  • 1.1关于材料

    关于材料

  • 1.2材料与人类文明

    材料与人类文明

  • 1.3材料的性能

    材料的性能

  • 1.4材料力学性能的回答范围、内容及争议

    材料力学性能的回答范围、内容及争议

  • 1.5影响力学性能的外界因素与应力软性系数

    影响力学性能的外界因素与应力软性系数

  • 1.6工程应力应变曲线

    工程应力应变曲线

  • 1.7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 1.8弹性变形的特点及物理本质

    弹性变形的特点及物理本质

  • 1.9弹性模量及其技术意义

    弹性模量及其技术意义

  • 1.10弹性模量的影响因素

    弹性模量的影响因素

  • 1.11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和弹性比功

    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和弹性比功

  • 1.12弹性的不完整性:弹性后效

    弹性的不完整性:弹性后效

  • 1.13弹性的不完整性(包辛格效应)

    弹性的不完整性(包辛格效应)

  • 1.14屈服行为与屈服强度

    屈服行为与屈服强度

  • 1.15物理屈服及机理

    物理屈服及机理

  • 1.16物理屈服的位错增殖与形变强化理论

    物理屈服的位错增殖与形变强化理论

  • 1.17影响材料屈服强度的因素

    影响材料屈服强度的因素

  • 1.18位错运动的摩擦力

    位错运动的摩擦力

  • 1.19细晶强化现象

    细晶强化现象

  • 1.20细晶强化机理及应用

    细晶强化机理及应用

  • 1.21固溶强化现象

    固溶强化现象

  • 1.22固溶强化机理

    固溶强化机理

  • 1.23第二相强化现象

    第二相强化现象

  • 1.24第二相强化机理及注意事项

    第二相强化机理及注意事项

  • 1.25影响屈服强度的外界因素及屈服判据

    影响屈服强度的外界因素及屈服判据

  • 1.26塑性及塑性指标

    塑性及塑性指标

  • 1.27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塑性间的关系

    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塑性间的关系

  • 1.28试样尺寸对延伸率的影响

    试样尺寸对延伸率的影响

  • 1.29断口位置对延伸率的影响

    断口位置对延伸率的影响

  • 1.30塑性的工程意义

    塑性的工程意义

  • 1.31影响塑性的因素

    影响塑性的因素

  • 1.32抗拉强度

    抗拉强度

  • 1.33断裂分类:脆性断裂与韧性断裂

    断裂分类:脆性断裂与韧性断裂

  • 1.34断裂分类:沿晶断裂与穿晶断裂、正断与切断

    断裂分类:沿晶断裂与穿晶断裂、正断与切断

  • 1.35断裂分类:解理断裂与剪切断裂

    断裂分类:解理断裂与剪切断裂

  • 1.36宏观断口形貌

    宏观断口形貌

  • 1.37解理微观形貌与形成机理

    解理微观形貌与形成机理

  • 1.38微孔聚合断口形貌与形成机理

    微孔聚合断口形貌与形成机理

  • 1.39准解理微观断口形貌

    准解理微观断口形貌

  • 1.40实际断口

    实际断口

  • 1.41断口分析应用实例

    断口分析应用实例

  • 1.42理论断裂强度

    理论断裂强度

  • 1.43Griffith断裂强度理论

    Griffith断裂强度理论

  • 1.44关于Griffith断裂强度的讨论

    关于Griffith断裂强度的讨论

  • 1.45位错塞积产生裂纹

    位错塞积产生裂纹

  • 1.46位错反应产生裂纹

    位错反应产生裂纹

  • 第二章扭转、弯曲和压缩

    扭转、弯曲和压缩

  • 2.1扭转、弯曲、压缩力学性能的意义

    扭转、弯曲、压缩力学性能的意义

  • 2.2扭转应力与应变的特点

    扭转应力与应变的特点

  • 2.3扭转宏观断口与扭转试验

    扭转宏观断口与扭转试验

  • 2.4扭矩与扭转切应力的关系

    扭矩与扭转切应力的关系

  • 2.5扭转力学性能

    扭转力学性能

  • 2.6弯曲试验和弯曲力学性能

    弯曲试验和弯曲力学性能

  • 第三章缺口效应、冲击韧性及低温脆性

    缺口效应、冲击韧性及低温脆性

  • 3.1压缩力学性能

    压缩力学性能

  • 3.2工程中的缺口效应与应力集中

    工程中的缺口效应与应力集中

  • 3.3缺口面上的多轴应力状态

    缺口面上的多轴应力状态

  • 3.4缺口面上的塑性变形

    缺口面上的塑性变形

  • 3.5缺口效应的评价方法

    缺口效应的评价方法

  • 3.6冲击加载对变形的影响

    冲击加载对变形的影响

  • 3.7冲击载荷对断裂的影响

    冲击载荷对断裂的影响

  • 3.8冲击韧性试验

    冲击韧性试验

  • 3.9宏观冲击断口分析

    宏观冲击断口分析

  • 3.10关于冲击功和冲击韧性的讨论

    关于冲击功和冲击韧性的讨论

  • 3.11冲击韧性的工程应用

    冲击韧性的工程应用

  • 3.12冷脆现象

    冷脆现象

  • 3.13冷脆产生的原因

    冷脆产生的原因

  • 3.14DBTT的能量评定法

    DBTT的能量评定法

  • 3.15DBTT的断口形貌和变形评定法

    DBTT的断口形貌和变形评定法

  • 3.16影响DBTT的因素(1)

    影响DBTT的因素

  • 3.17影响DBTT的因素(2)

    影响DBTT的因素

  • 3.18影响DBTT的因素(3)

    影响DBTT的因素

  • 第四章断裂力学入门

    断裂力学入门

  • 4.1低应力脆断及其特点

    低应力脆断及其特点

  • 4.2断裂力学的创立

    断裂力学的创立

  • 4.3断裂力学的分类、断裂韧性及裂纹类型

    断裂力学的分类、断裂韧性及裂纹类型

  • 4.4平面应力的概念

    平面应变的概念

  • 4.5平面应变的概念(2)

    平面应变的概念

  • 4.6裂纹尖端应力场与应力强度因子的概念

    裂纹尖端应力场与应力强度因子的概念

  • 4.7关于应力强度因子的讨论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的概念

  • 4.8平面应变断裂韧性的概念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的概念

  • 4.9K判据

    K判据

  • 4.10K判据的工程应用

    K判据的工程应用

  • 4.11裂纹尖端塑性区的边界方程与尺寸

    裂纹尖端塑性区的边界方程与尺寸

  • 4.12裂纹尖端的塑性区尺寸

    裂纹尖端的塑性区尺寸

  • 4.13应力松弛对塑性区尺寸的影响

    应力松弛对塑性区尺寸的影响

  • 4.14K判据的塑性修正

    K判据的塑性修正

  • 4.15K判据的塑性修正(2)

    K判据的塑性修正

  • 4.16KIC的实验测定:试样要求

    KIC的实验测定:试样要求

  • 4.17KIC的实验测试方法

    KIC的实验测试方法

  • 4.18裂纹扩展过程中的能量释放率

    裂纹扩展过程中的能量释放率

  • 4.19G判据及其与k判据的关系

    G判据及其与k判据的关系

  • 4.20弹塑性断裂力学的提出及意义

    弹塑性断裂力学的提出及意义

  • 4.21J积分的定义

    J积分的定义

  • 4.22关于J积分的讨论(1)

    关于J积分的讨论(1)

  • 4.23J积分的守恒性与J积分判据

    J积分的守恒性与J积分判据

  • 4.24线弹性条件下的COD

    线弹性条件下的COD

  • 4.25D-M模型

    D-M模型

  • 4.26COD与KI、GI、JI的关系

    COD与KI、GI、JI的关系

  • 第五章金属的疲劳

    金属的疲劳

  • 5.1金属疲劳的概念

    金属疲劳的概念

  • 5.2疲劳的特点与疲劳宏观断口

    疲劳的特点与疲劳宏观断口

  • 5.3交变应力的概念

    交变应力的概念

  • 5.4S-N曲线与疲劳极限

    S-N曲线与疲劳极限

  • 5.5S-N曲线和疲劳极限的实验测定

    S-N曲线和疲劳极限的实验测定

  • 5.6疲劳寿命的统计分析

    疲劳寿命的统计分析

  • 5.7平均应力对疲劳极限的影响:定性考虑

    平均应力对疲劳极限的影响:定性考虑

  • 5.8平均应力对疲劳极限的影响:定量考虑

    平均应力对疲劳极限的影响:定量考虑

  • 5.9疲劳断口分析

    疲劳断口分析

  • 5.10疲劳断口分析(2)

    疲劳断口分析

  • 5.11疲劳裂纹形成的PSB机制

    疲劳裂纹形成的PSB机制

  • 5.12疲劳裂纹形成的挤出-侵入机制

    疲劳裂纹形成的挤出-侵入机制

  • 5.13疲劳裂纹扩展的微观机制

    疲劳裂纹扩展的微观机制

  • 5.14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

  • 5.15疲劳裂纹扩展曲线与疲劳门槛值

    疲劳裂纹扩展曲线与疲劳门槛值

  • 5.16影响疲劳门槛值的因素

    影响疲劳门槛值的因素

  • 5.17疲劳寿命的预估

    疲劳寿命的预估

  • 第六章环境介质下的力学性能

    环境介质下的力学性能

  • 6.1应力腐蚀的概念

    应力腐蚀的概念

  • 6.2应力腐蚀特点及其断

    应力腐蚀特点及其断

  • 6.3应力腐蚀门槛值

    应力腐蚀门槛值

  • 6.4应力腐蚀裂纹扩展速率与慢拉伸实验

    应力腐蚀裂纹扩展速率与慢拉伸实验

  • 6.5应力腐蚀机理

    应力腐蚀机理

  • 6.6氢脆的概念与分类

    氢脆的概念与分类

  • 6.7第一类氢脆

    第一类氢脆

  • 6.8第二类氢脆

    第二类氢脆

  • 6.9氢脆与应力腐蚀的区别

    氢脆与应力腐蚀的区别

  • 第七章金属的磨损与接触疲劳

    金属的磨损与接触疲劳

  • 7.1摩擦与磨损、磨损曲线

    摩擦与磨损、磨损曲线

  • 7.2磨损的分类与粘着磨损

    磨损的分类与粘着磨损

  • 7.3磨粒磨损

    磨粒磨损

  • 7.4接触疲劳的概念

    接触疲劳的概念

  • 7.5接触应力及其分布规律

    接触应力及其分布规律

  • 7.6接触疲劳损伤机理与过程

    接触疲劳损伤机理与过程

  • 7.7影响接触疲劳寿命的因素

    影响接触疲劳寿命的因素

  • 第八章金属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金属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 8.1金属高温力学性能及其意义

    金属高温力学性能及其意义

  • 8.2蠕变与应力松弛的概念

    蠕变与应力松弛的概念

  • 8.3高温下金属塑性变形的机理

    高温下金属塑性变形的机理

  • 8.4晶粒尺寸对金属材料高温强度的影响

    晶粒尺寸对金属材料高温强度的影响

  • 8.5蠕变的概念

    蠕变的概念

  • 8.6蠕变曲线与低温蠕变机理

    蠕变曲线与低温蠕变机理

  • 8.7中温蠕变与高温蠕变机理

    中温蠕变与高温蠕变机理

  • 8.8蠕变断裂机制

    蠕变断裂机制

  • 8.9金属材料的蠕变极限与持久强度

    金属材料的蠕变极限与持久强度

  • 开始学习
  • 绪章  作业测试
    绪章绪论

    0.1 课前的几件事

    视频数1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材料在单向静拉伸下的力学性能

    1.1 关于材料

    1.2 材料与人类文明

    1.3 材料的性能

    1.4 材料力学性能的回答范围、内容及争议

    1.5 影响力学性能的外界因素与应力软性系数

    1.6 工程应力应变曲线

    1.7 真实应力应变曲线

    1.8 弹性变形的特点及物理本质

    1.9 弹性模量及其技术意义

    1.10 弹性模量的影响因素

    1.11 比例极限、弹性极限和弹性比功

    1.12 弹性的不完整性:弹性后效

    1.13 弹性的不完整性(包辛格效应)

    1.14 屈服行为与屈服强度

    1.15 物理屈服及机理

    1.16 物理屈服的位错增殖与形变强化理论

    1.17 影响材料屈服强度的因素

    1.18 位错运动的摩擦力

    1.19 细晶强化现象

    1.20 细晶强化机理及应用

    1.21 固溶强化现象

    1.22 固溶强化机理

    1.23 第二相强化现象

    1.24 第二相强化机理及注意事项

    1.25 影响屈服强度的外界因素及屈服判据

    1.26 塑性及塑性指标

    1.27 均匀塑性变形阶段塑性间的关系

    1.28 试样尺寸对延伸率的影响

    1.29 断口位置对延伸率的影响

    1.30 塑性的工程意义

    1.31 影响塑性的因素

    1.32 抗拉强度

    1.33 断裂分类:脆性断裂与韧性断裂

    1.34 断裂分类:沿晶断裂与穿晶断裂、正断与切断

    1.35 断裂分类:解理断裂与剪切断裂

    1.36 宏观断口形貌

    1.37 解理微观形貌与形成机理

    1.38 微孔聚合断口形貌与形成机理

    1.39 准解理微观断口形貌

    1.40 实际断口

    1.41 断口分析应用实例

    1.42 理论断裂强度

    1.43 Griffith断裂强度理论

    1.44 关于Griffith断裂强度的讨论

    1.45 位错塞积产生裂纹

    1.46 位错反应产生裂纹

    视频数46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扭转、弯曲和压缩

    2.1 扭转、弯曲、压缩力学性能的意义

    2.2 扭转应力与应变的特点

    2.3 扭转宏观断口与扭转试验

    2.4 扭矩与扭转切应力的关系

    2.5 扭转力学性能

    2.6 弯曲试验和弯曲力学性能

    视频数6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缺口效应、冲击韧性及低温脆性

    3.1 压缩力学性能

    3.2 工程中的缺口效应与应力集中

    3.3 缺口面上的多轴应力状态

    3.4 缺口面上的塑性变形

    3.5 缺口效应的评价方法

    3.6 冲击加载对变形的影响

    3.7 冲击载荷对断裂的影响

    3.8 冲击韧性试验

    3.9 宏观冲击断口分析

    3.10 关于冲击功和冲击韧性的讨论

    3.11 冲击韧性的工程应用

    3.12 冷脆现象

    3.13 冷脆产生的原因

    3.14 DBTT的能量评定法

    3.15 DBTT的断口形貌和变形评定法

    3.16 影响DBTT的因素(1)

    3.17 影响DBTT的因素(2)

    3.18 影响DBTT的因素(3)

    视频数18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断裂力学入门

    4.1 低应力脆断及其特点

    4.2 断裂力学的创立

    4.3 断裂力学的分类、断裂韧性及裂纹类型

    4.4 平面应力的概念

    4.5 平面应变的概念(2)

    4.6 裂纹尖端应力场与应力强度因子的概念

    4.7 关于应力强度因子的讨论

    4.8 平面应变断裂韧性的概念

    4.9 K判据

    4.10 K判据的工程应用

    4.11 裂纹尖端塑性区的边界方程与尺寸

    4.12 裂纹尖端的塑性区尺寸

    4.13 应力松弛对塑性区尺寸的影响

    4.14 K判据的塑性修正

    4.15 K判据的塑性修正(2)

    4.16 KIC的实验测定:试样要求

    4.17 KIC的实验测试方法

    4.18 裂纹扩展过程中的能量释放率

    4.19 G判据及其与k判据的关系

    4.20 弹塑性断裂力学的提出及意义

    4.21 J积分的定义

    4.22 关于J积分的讨论(1)

    4.23 J积分的守恒性与J积分判据

    4.24 线弹性条件下的COD

    4.25 D-M模型

    4.26 COD与KI、GI、JI的关系

    视频数26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金属的疲劳

    5.1 金属疲劳的概念

    5.2 疲劳的特点与疲劳宏观断口

    5.3 交变应力的概念

    5.4 S-N曲线与疲劳极限

    5.5 S-N曲线和疲劳极限的实验测定

    5.6 疲劳寿命的统计分析

    5.7 平均应力对疲劳极限的影响:定性考虑

    5.8 平均应力对疲劳极限的影响:定量考虑

    5.9 疲劳断口分析

    5.10 疲劳断口分析(2)

    5.11 疲劳裂纹形成的PSB机制

    5.12 疲劳裂纹形成的挤出-侵入机制

    5.13 疲劳裂纹扩展的微观机制

    5.14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da/dN

    5.15 疲劳裂纹扩展曲线与疲劳门槛值

    5.16 影响疲劳门槛值的因素

    5.17 疲劳寿命的预估

    视频数17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环境介质下的力学性能

    6.1 应力腐蚀的概念

    6.2 应力腐蚀特点及其断

    6.3 应力腐蚀门槛值

    6.4 应力腐蚀裂纹扩展速率与慢拉伸实验

    6.5 应力腐蚀机理

    6.6 氢脆的概念与分类

    6.7 第一类氢脆

    6.8 第二类氢脆

    6.9 氢脆与应力腐蚀的区别

    视频数9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金属的磨损与接触疲劳

    7.1 摩擦与磨损、磨损曲线

    7.2 磨损的分类与粘着磨损

    7.3 磨粒磨损

    7.4 接触疲劳的概念

    7.5 接触应力及其分布规律

    7.6 接触疲劳损伤机理与过程

    7.7 影响接触疲劳寿命的因素

    视频数7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金属在高温下的力学性能

    8.1 金属高温力学性能及其意义

    8.2 蠕变与应力松弛的概念

    8.3 高温下金属塑性变形的机理

    8.4 晶粒尺寸对金属材料高温强度的影响

    8.5 蠕变的概念

    8.6 蠕变曲线与低温蠕变机理

    8.7 中温蠕变与高温蠕变机理

    8.8 蠕变断裂机制

    8.9 金属材料的蠕变极限与持久强度

    视频数9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