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汽车的动力性
根据汽车动力性定义及其意义,给出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从分析汽车行驶时受力情况出发,建立行驶方程式,以图表的形式按汽车动力性评价指标的要求确定汽车的动力性。
-
●1.1汽车的动力性指标
解读汽车动力性的定义和三个评价指标
-
●1.2汽车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
理解汽车驱动力的定义以及影响驱动力大小的各个参数;理解汽车的4种行驶阻力;掌握汽车行驶方程式。
-
●1.3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与动力特性图
在前面推导的汽车行驶方程式的基础上,掌握汽车的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的绘制。汽车加速度曲线的绘制,汽车的加速度倒数曲线的绘制,汽车的加速时间曲线的绘制,汽车爬坡度曲线的绘制,汽车动力特性图的绘制。通过上述图形的计算和绘制更进一步的了解汽车的动力性的三个指标。
-
●1.4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
掌握汽车纵向驱动运动的动力学原理;了解影响动力性的主要因素。
-
●1.5汽车的功率平衡
通过功率平衡图评价汽车动力性的方法
-
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根据汽车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定义和研究意义,给出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方法,研究影响燃油经济性的因素,提高燃油经济性的途径。
-
●2.1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
理解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定义;掌握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了解其评价方法
-
●2.2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了解汽车发动机的万有特性曲线,掌握在等速行驶、加速、减速和怠速停车等工况下汽车燃油消耗量的计算以及各工况下的汽车行驶的距离。最后了解循环工况的百公里燃油经济性的计算方法。
-
●2.3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主要因素
介绍汽车的使用方式以及汽车的结构等方面对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并分析具体的影响原因和可行的改进途径。
-
第三章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选定
掌握汽车动力装置参数的主要内容及对汽车动力性与燃油经济性的影响。了解发动机功率、动力装置参数的初步选择及按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进一步确定这些参数的方法。
-
●3.1发动机功率的选择
了解汽车主要的动力装置,如发动机的功率以及传动比。通过发动机功率的选择认识到其功率选择的具体操作过程。
-
●3.2传动系最小传动比的选择
了解最小传动比的概念以及其选择的具体要求(特别是从过去和现在对此选择的改变原因)。领会最小传动比对燃油经济性的影响。
-
●3.3传动系最大传动比的选择
学习了解最大传动比的概念以及其选择的具体要求(最大爬坡度,附着率和汽车的最低稳定车速)。领会最大传动比选择的计算过程。
-
●3.4传动系挡数与各挡传动比的选择
学习了解在汽车的最小和最大传动比确定后,汽车的挡数以及各挡之间的传动比的选择的原则和一些要求。充分领会汽车的换挡过程以及各挡之间传动比选择不同时发动机功率的分配规律,分析具体产生的原因和优缺点。
-
●3.5利用燃油经济性—加速时间曲线确定动力装置参数
学习如何利用C曲线将汽车的动力性以及燃油经济性因素相结合来设计汽车动力装置的参数。
-
第四章汽车的制动性能
汽车制动性的主要评价指标及其评价方法,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分配。
-
●4.1制动性能及其评价指标
学习了解汽车制动性的概念以及表征汽车制动性的三个指标:制动效能,制动效能的恒定性以及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地概念和意义。
-
●4.2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学习掌握基本的制动时车轮的受力分析,各种与制动过程相关的力,附着系数(含有侧偏时)和滑移率之间的关系,影响附着系数的关键因素,最后还要了解滑水现象以及其产生的机理。
-
●4.3汽车的制动效能及恒定性
学习掌握制动时汽车的制动距离及制动减速度的计算,理解制动效能的含义。领会制动性的第二个指标制动恒定性的意义,理解热衰退和水衰退的原因和改善途径。
-
●4.4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学习掌握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问题产生的原因。能够对具体的制动性稳定问题的原因(如前后轴侧滑的原因分析)等进行理解(结合受力图)。
-
●4.5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比例关系
学习掌握理想的前后制动器制动力分配曲线,汽车前后制动器制动力的分配关系以及相应的分配要求。了解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的基本理论。
-
第五章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掌握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评价指标及其测试方法,掌握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掌握轮胎的侧偏特性,了解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转向系及传动系的关系,了解提高操纵稳定性的电子控制系统,掌握汽车侧翻阈值。
-
●5.1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概述
学习了解汽车操纵稳定性的概念、操纵稳定性不好的表现、汽车操纵稳定性评价方法。
-
●5.2轮胎的侧偏特性
学习了解轮胎坐标系、轮胎的侧偏特性、轮胎参数和工作条件对轮胎的侧偏特性的影响。
-
●5.3线性两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的响应
学习掌握汽车操纵稳定性线性二自由度模型的建立、求解过程,以及如何根据稳态和瞬态响应判断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优劣。
-
●5.4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
学习掌握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的关系。掌握汽车侧倾的概念、有关术语和计算方法。掌握侧倾时载荷在车轮上的重新分布、侧倾外倾、侧倾转向的计算方法和对稳态响应的影响。
-
●5.5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
学习掌握汽车操纵稳定性与转向系的关系及相应的试验方法。
-
●5.6汽车操纵稳定性与传动系的关系
传动系统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初步理解通过切向反力控制来提高操纵稳定性的基本原理。
-
●5.7汽车的侧翻
学习掌握汽车的侧翻概念和计算方法,掌握侧翻阈值的概念。
-
第六章汽车的平顺性
掌握平顺性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研究汽车振动系统的模型简化方法、振动的响应特性以及各响应量对汽车平顺性的影响。
-
●6.1平顺性概述
掌握平顺性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
-
●6.2路面统计特性
学习掌握路面不平度的统计特性,掌握作为汽车振动系统输入的路面不平度功率谱密度的表达,透过随机振动统计特性的数学表达彻底理解其物理意义,为后续的平顺性分析打下基础。
-
●6.3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单质量系统的振动
学习掌握利用汽车单质量振动模型进行平顺性分析方法。
-
●6.4车身与车轮双质量系统的振动
讲述汽车双质量振动系统的建模、求解和如何求出汽车平顺性评价参数,透过双质量振动分析的更为复杂的数学表达彻底理解其物理意义并应用于汽车平顺性参数的设计。
-
●6.5双轴汽车的振动
学习和掌握双轴汽车振动系统模型的基本特性。重点讲述双轴汽车的振型、车身上各点的垂直位移和车身俯仰角对前轴上方车身位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