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介绍精密机械设计课程的地位、作用、课程性质、基本任务和要求,以及学习方法
-
●1.1精密机械设计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精密机械设计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
●1.2精密机械设计基本任务和要求
精密机械设计的基本任务、要求
-
第二章机械工程常用材料和钢的热处理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钢的热处理方法、零件的表面精饰、材料的选用原则。
-
●2.1概述
材料分类及特点
-
●2.2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
●2.3常用的工程材料
常用工程材料及其牌号
-
●2.4钢的热处理
普通热处理及表面热处理
-
●2.5表面精饰
电镀、涂漆等表面精饰
-
●2.6材料的选择原则
材料的三个选择原则
-
第三章零件的精度设计及其互换性
加工误差与互换性概念,光滑圆柱件的公差与配合及其选择,形状和位置公差及其选择,表面粗糙度及其选择。
-
●3.1概述
精度及其互换性介绍
-
●3.2尺寸精度设计(上)
尺寸概念
-
●3.3尺寸精度设计(下)
公差及其公差带图
-
●3.4光滑圆柱件的极限与配合及其选择(上)
公差、基本偏差及其选择
-
●3.5光滑圆柱件的极限与配合及其选择(下)
配合及其选择
-
●3.6几何精度设计
几何精度的相关概念及其项目
-
●3.7典型形位公差带
典型的形状和位置公差
-
●3.8表面粗糙度及其选择
表面粗糙度的评定及选择
-
第四章平面机构的结构分析
机构的组成,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机构运动简图的画法。
-
●4.1概述
结构分析的内容
-
●4.2运动副及其分类
运动副及其分类
-
●4.3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
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方法
-
●4.4 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平面机构自由度及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
●4.5机构自由度的计算(上)
机构自由度计算的特殊问题
-
●4.6机构自由度的计算(下)
机构自由度计算实例
-
第五章平面连杆机构
平面连杆机构的应用、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及其演化,平面四杆机构有曲柄的条件和几个基本概念(压力角和传动角、行程速度变化系数、死点位置),图解法和解析法设计四杆机构。
-
●5.1概述
连杆机构及其分类
-
●5.2平面四杆机构的分类
平面四杆机构的分类及演化
-
●5.3平面四杆机构曲柄存在的条件
曲柄存在的条件
-
●5.4平面四杆机构几个基本概念
压力角、急回运动、死点位置
-
●5.5图解法设计平面连杆机构
图解法设计四杆机构
-
●5.6解析法设计平面连杆机构(上)
解析法设计铰链四杆机构
-
●5.7解析法设计平面连杆机构(下)
解析法设计正弦机构和正切机构
-
第六章凸轮机构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用作图法设计平面凸轮轮廓,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和基圆半径的确定。
-
●6.1概述
凸轮机构的组成、分类及应用
-
●6.2从动件常用运动规律
从动件常用的三种运动规律
-
●6.3图解法设计平面凸轮轮廓(上)
图解法设计直动从动件盘型凸轮机构
-
●6.4图解法设计平面凸轮轮廓(下)
图解法设计摆动从动件盘型凸轮机构
-
●6.5凸轮机构基本尺寸的确定
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基圆半径及滚子半径的确定
-
第七章齿轮传动
齿轮传动的应用和分类,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及其性质,齿轮各部分的名称、符号以及标准齿轮几何尺寸的计算,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重叠系数、变位齿轮传动、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齿轮的材料和热处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设计计算,斜齿圆柱齿轮传动设计,直齿圆锥齿轮传动、蜗杆传动和齿轮传动链的设计。轮系传动比计算。齿轮传动型式的选择、传动级数确定及传动比分配、模数、齿数选择,空回产生原因及减小。
-
●7.1概述
齿轮传动的特点、分类、作用
-
●7.2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齿廓啮合基本定律
-
●7.3渐开线齿廓曲线
渐开线的形成、性质及齿廓
-
●7.4渐开线齿轮各部分的名称、符号和几何尺寸的计算
渐开线齿轮各部分的名称、符号和几何尺寸
-
●7.5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性质
-
●7.6渐开线齿廓的切制原理、根切和最小齿数
渐开线齿廓切制原理、根切及最小齿数
-
●7.7变位齿轮
变位齿轮的特点
-
●7.8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上)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特点、几何尺寸
-
●7.9斜齿圆柱齿轮传动(下)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的正确啮合条件、重合度
-
●7.10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和材料
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及材料选择
-
●7.11圆柱齿轮传动的载荷计算
直齿、斜齿圆柱齿轮的受力分析及载荷计算
-
●7.12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
圆柱齿轮传动的接触疲劳强度和弯曲疲劳强度计算
-
●7.13锥齿轮传动
锥齿轮传动的特点、几何尺寸计算及受力分析
-
●7.14蜗杆传动(上)
蜗杆传动的特点、分类、主要参数选择
-
●7.15蜗杆传动(下)
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及受力分析
-
●7.16轮系概述
轮系的功能及分类
-
●7.17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
-
●7.18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上)
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
●7.19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下)
周转及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
●7.20齿轮传动精度
齿轮传动的精度设计
-
●7.21齿轮传动的空回
齿轮传动的空回及其消除措施
-
●7.22齿轮传动链的设计
齿轮传动链的设计
-
第八章带传动
带传动的工作原理、特点和主要类型及带传动的几何关系、受力分析、和应力分析,V带传动的设计,同步带传动
-
●8.1概述
带传动的组成、工作原理、分类及应用
-
●8.2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带传动的受力分析
-
●8.3带传动的应力分析
带传动的应力分析
-
●8.4弹性滑动、打滑和滑动率
弹性滑动与打滑
-
●8.5V带传动的设计
V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
●8.6同步带传动
同步带传动的特点及其设计
-
第九章螺旋传动
常用螺纹的特点、应用,螺旋传动的工作原理、主要类型和应用,滑动螺旋传动的设计计算,螺旋传动的精度和误差,滚珠螺旋传动、静压螺旋传动
-
●9.1概述
螺纹的参数、螺旋传动的组成
-
●9.2滑动螺旋传动的计算
滑动螺旋传动的型式及设计计算
-
●9.3滑动螺旋传动的设计原则
滑动螺旋传动的设计原则
-
●9.4滑动螺旋传动的精度及空回
滑动螺旋传动的精度及空回
-
●9.5滚珠螺旋传动
滚珠螺旋传动的特点、滚珠循环方式、预紧
-
第十章轴、联轴器、离合器
轴的应用、主要类型、材料及其选择,转轴、心轴、传动轴的承载特点,轴的结构设计、强度计算,轴上零件的轴向和周向定位方法,轴的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和提高承载能力的措施,轴的刚度计算、联轴器、离合器的主要类型和应用、刚性联轴器(凸缘联轴器、套筒联轴器)、挠性联轴器(无弹性元件和有弹性元件的挠性)的结构特点及离合器的结构特点。
-
●10.1概述
轴、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特点及应用
-
●10.2轴的结构设计(上)
轴的材料及预估轴颈
-
●10.3轴的结构设计(中)
轴上零件的轴向及周向定位方式
-
●10.4轴的结构设计(下)
轴的结构设计问题及案例
-
●10.5轴的工作能力计算
轴的工作能力计算
-
●10.6刚性联轴器
刚性联轴器的特点及类型
-
●10.7挠性联轴器
挠性联轴器的类型、特点及应用
-
●10.8离合器
离合器的特点、类型
-
第十一章支承
支承的组成和主要类型,滑动摩擦支承的结构、材料、润滑及设计计算,滚动轴承的基本类型、结构特点、精度和代号,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及强度计算,滚动轴承的精度等级、内外径公差带及其特点,滚动轴承与轴及壳体孔的配合及选择,滚动轴承的极限转速、结构设计
-
●11.1滑动摩擦支承(上)
支承的组成、分类及应用
-
●11.2滑动摩擦支承(下)
滑动摩擦支承的型式、材料及润滑
-
●11.3滚动轴承的特点和应用
滚动轴承的特点和应用
-
●11.4滚动轴承的类型和选择
滚动轴承的类型和选择
-
●11.5滚动轴承的代号
滚动轴承的代号
-
●11.6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上)
滚动轴承的寿命、载荷
-
●11.7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下)
滚动轴承的选择计算
-
●11.8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滚动轴承的配置、预紧、配合及润滑密封
-
第十二章弹性元件
弹性元件的应用、分类、基本特性、圆柱螺旋弹簧特性线、强度计算、刚度计算及结构尺寸计、游丝的种类、材料、结构和设计计算,其它弹性元件
-
●12.1概述
弹性元件的功能与分类
-
●12.2弹性元件的基本特性
弹性元件的基本特性
-
●12.3圆柱螺旋压缩弹簧
圆柱螺旋压缩弹簧的结构及设计
-
●12.4圆柱螺旋拉伸弹簧
圆柱螺旋拉伸弹簧的设计
-
●12.5游丝
游丝及其设计
-
●12.6片簧
片簧的分类及应用
-
●12.7热双金属弹簧
热双金属弹簧的组成、材料及特点
-
第十三章联接
联接的应用与分类、机械零件联接的形式,可拆联接的主要类型及其应用,永久联接的主要类型及其应用、机械零件与光学零件联接的特点和应满足的基本要求、圆形光学零件的固紧方法和结构特点、非圆形光学零件的固紧方法和结构特点
-
●13.1概述
联接的分类和特点
-
●13.2螺钉联接零件的型式及应用
螺钉联接零件的形式及应用
-
●13.3螺钉联接的防松
螺钉联接的防松原理及方法
-
●13.4销钉联接
销钉联接的作用及分类
-
●13.5键联接
键联接的功能、类型及选择
-
●13.6光学零件的联接
光学零件与机械零件的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