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认识汽车单片机
-
●1.1绪言
汽车单片机原理
-
●1.2汽车使用条件
单片机的结构和原理
-
●1.3汽车运行工况
单片机的发展过程与应用领域
-
●1.4汽车使用性能量标
1.4汽车使用性能量标
-
第二章汽车动力性
单片机工作环境的建立
-
●2.1汽车动力性概念及评价指标
单片机工作环境的建立
-
●2.2汽车驱动力
Keil软件的安装与使用
-
●2.3汽车滚动阻力
2.3汽车滚动阻力
-
●2.4汽车空气阻力
2.4汽车空气阻力
-
●2.5汽车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
2.5汽车坡度阻力和加速阻力
-
●2.6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和动力特性图
2.6汽车驱动力-行驶阻力平衡图和动力特性图
-
●2.7汽车功率平衡图
2.7汽车功率平衡图
-
●2.8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与汽车的附着率
2.8汽车行驶的附着条件和汽车的附着率
-
第三章汽车燃油经济性
C语言入门知识
-
●3.1汽车燃油经济性及其评价指标
3.1汽车燃油经济性及其评价指标
-
●3.2汽车循环行驶工况
3.2汽车循环行驶工况
-
●3.3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方法
3.3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方法
-
●3.4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因素
3.4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因素
-
●3.5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的使用措施
3.5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的使用措施
-
●3.6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的结构措施
3.6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的结构措施
-
第四章汽车制动性
第四章 汽车制动性
-
●4.1汽车制动性及其评价指标
4.1汽车制动性及其评价指标
-
●4.2汽车制动过程分析
4.2汽车制动过程分析
-
●4.3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4.3制动时车轮的受力
-
●4.4制动力系数和侧向力系数
4.4制动力系数和侧向力系数
-
●4.5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4.5制动效能的恒定性
-
●4.6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4.6制动时汽车的方向稳定性
-
第五章汽车操纵稳定性
第五章 汽车操纵稳定性
-
●5.1汽车操纵稳定性定义
5.1汽车操纵稳定性定义
-
●5.2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评价指标
5.2汽车操纵稳定性的评价指标
-
●5.3轮胎的侧偏特性
5.3轮胎的侧偏特性
-
●5.4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及影响因素
5.4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及影响因素
-
第六章汽车平顺性
第六章 汽车平顺性
-
●6.1汽车平顺性定义
6.1汽车平顺性定义
-
●6.2人体对平顺性的反应
6.2人体对平顺性的反应
-
●6.3汽车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6.3汽车平顺性的评价方法
-
●6.4路面不平度功率谱密度
6.4路面不平度功率谱密度
-
●6.5空间频率谱转换时间频率谱
6.5空间频率谱转换时间频率谱
-
●6.6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
6.6汽车振动系统的简化
-
●6.7汽车双质量系统的运动方程与振型分析
6.7汽车双质量系统的运动方程与振型分析
-
●6.8汽车双质量系统的传递特性
6.8汽车双质量系统的传递特性
-
●6.9人体-座椅系统的振动
6.9人体-座椅系统的振动
-
第七章汽车通过性
第七章 汽车通过性
-
●7.1汽车通过性定义
7.1汽车通过性定义
-
●7.2支撑通过性评价指标
7.2汽车通过性评价指标
-
●7.3汽车几何通过性
7.3汽车几何通过性
-
第八章先进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第八章 先进的汽车电子控制技术
-
●8.1牵引力控制系统在改善汽车动力性中的应用
8.1牵引力控制系统在改善汽车动力性中的应用
-
●8.2缸内直喷技术在改善汽车燃油经济性中的应用
8.2缸内直喷技术在改善汽车燃油经济性中的应用
-
●8.3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在改善汽车制动性中的应用
8.3自动紧急制动系统在改善汽车制动性中的应用
-
●8.4车身稳定系统在改善汽车操纵稳定性中的应用
8.4车身稳定系统在改善汽车操纵稳定性中的应用
-
●8.5主动悬架在改善汽车平顺性中的应用
主动悬架在改善汽车平顺性中的应用
-
●8.6空气悬架在改善汽车通过性中的应用
8.6空气悬架在改善汽车通过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