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21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经济学不是一种教条,只是一种方法,一种心灵的器官,一种思维的技巧,帮助拥有它的人得出正确的结论。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导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研究对象
胡善菊
研究内容
胡善菊
研究方法
胡善菊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学习资料
需求
胡善菊
供给
胡善菊
市场均衡
胡善菊
需求价格弹性
胡善菊
弹性概念的扩大
胡善菊
供求理论的应用
胡善菊
消费者选择
效用论概述
黄如意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黄如意
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
黄如意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黄如意
预算线
黄如意
消费者均衡
黄如意
企业的生产和成本
学习资料
短期生产函数
黄如意
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
黄如意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黄如意
生产者均衡
黄如意
规模报酬
黄如意
短期成本函数
黄如意
企业利润最大化原则
黄如意
市场理论
学习资料
完全竞争企业概述
刘晓红
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刘晓红
完全垄断企业与短期均衡
刘晓红
价格歧视原理
刘晓红
垄断竞争企业与长短期均衡
刘晓红
寡头垄断
刘晓红
国民收入核算
国内生产总值
胡善菊
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指标
胡善菊
国民收入核算的评析
胡善菊
产品市场均衡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姜雁杰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姜雁杰
乘数原理
姜雁杰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共同均衡
投资的决定
姜雁杰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姜雁杰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姜雁杰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IS-LM模型
姜雁杰
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
姜雁杰
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姜雁杰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姜雁杰
失业与通货膨胀
学习资料
失业概述
姜雁杰
通货膨胀概述
姜雁杰
菲利普斯曲线
姜雁杰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学习资料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姜雁杰
宏观经济政策
学习资料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董毅
财政政策
董毅
货币政策
董毅
货币乘数
董毅
  • 第一章导论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能够区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

  • 1.1研究对象

    西方经济学是研究什么的?为什么会有经济学的产生?本节用“大炮与黄油的矛盾”引出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1.2研究内容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两部分,本节对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区别进行了重点介绍。

  • 1.3研究方法

    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很多,本节重点介绍了实证分析/规范分析、经济模型与数学分析、均衡分析、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以及边际分析等。

  • 第二章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通过本章学习,熟悉需求、供给与供求均衡的基本原理,掌握供求分析的基本工具,掌握需求价格弹性、需求收入弹性、需求交叉弹性与供给弹性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分类,了解均衡价格理论、弹性理论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能够运用弹性原理进行简单计算。

  • 2.1需求

    需求理论包括需求的定义、需求的影响因素、需求定理以及需求与需求量的区别等内容。

  • 2.2供给

    供给理论包括供给的定义、供给的影响因素、供给定理以及供给与供给量的区别等内容。

  • 2.3市场均衡

    本节将需求和供给放在同一个市场竞争环境中,来分析它们如何通过相互作用形成市场均衡,以及均衡价格、均衡数量的变动,进而推导出供求定量。

  • 2.4需求价格弹性

    若考察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变动的影响,就用需求价格弹性来表示。本节介绍了需求价格弹性的定义、公式,以及弧弹性、点弹性的计算及其分类,最后介绍了需求价格弹性的影响因素。

  • 2.5弹性概念的扩大

    除了价格变动对需求量会产生影响,还有收入变动、其它商品价格变动等因素同样会影响到需求量的变化,由此产生的弹性概念包括需求的收入弹性、需求的交叉弹性;而探讨价格变动对供给量变动的影响,则可以用供给价格弹性。本节就来认识一下这些弹性。

  • 2.6供求理论的应用

    本章学习了需求定理、供给定理、均衡价格原理以及弹性原理等多种理论,这些理论在实践中有诸多应用,本节重点学习均衡价格理论应用的两个实例:支持价格与限制价格政策、需求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

  • 第三章消费者选择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消费者选择的两种效用理论及其分析工具,熟悉两种效用理论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消费者均衡的条件,能够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无差异曲线、消费者均衡原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 3.1效用论概述

    根据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的假设,消费者选择理论主要研究的是如何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消费者效用的最大化,那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的什么是效用?如何理解效用?本节课主要讲解效用内涵、如何从不同方面来准确理解效用内涵以及衡量效用大小的两种理论: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 3.2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本节主要讲解总效用和边际效用的概念,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分析基数效用论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及其原因。

  • 3.3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

    本节主要讲解消费者偏好的三个基本假定,无差异曲线的概念及其三个特征。

  • 3.4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本节重点讲解边际替代率的概念、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及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效用关系。

  • 3.5预算线

    本节主要讲解预算线的概念、预算线方程及其预算线的平移和转动。

  • 3.6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什么情况下才能实现效用最大化?这就是本节要讨论的消费者均衡问题:重点讲解消费者均衡的概念、条件及其应用。

  • 第四章企业的生产和成本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生产函数、成本函数的基本原理,了解短期与长期的区别,掌握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曲线以及短期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能够区分消费者均衡与生产者均衡的条件、边际替代率与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边际收益递减与规模报酬递减。

  • 4.1短期生产函数

    本节重点讲解短期生产函数,在此基础上得到总产量、边际产量、平均产量的概念以及总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平均产量曲线之间关系。

  • 4.2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

    分析消费者均衡时,我们利用到的一个工具称之为无差异曲线。而在生产理论分析生产者在什么条件下达到利润的最大化,同样要借助一个工具,这个工具我们称之为等产量线。那么,什么是等产量线?它有什么样的特征?本节主要讲解等产量线的概念、特征以及等成本线的概念和方程,为后边讲解生产者均衡打下基础。

  • 4.3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又称“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或“边际产量递减规律”,本节重点讲解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引出生产的三个阶段及不同阶段特点,并得到生产合理阶段的结论。

  • 4.4生产者均衡

    厂商进行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我们就需要了解什么是生产者均衡,达到生产者均衡的条件是什么,本节重点讲解生产者均衡的概念,在此基础上探讨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 4.5规模报酬

    本节重点讲解规模报酬问题,包括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并探讨其产生的主要原因。

  • 4.6短期成本函数

    本节重点讲解固定成本、可变成本、总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平均总成本、边际成本七种成本函数,并分析不同成本函数之间的关系。

  • 4.7企业利润最大化原则

    本节主要讲解厂商的收益函数及其利润最大化的原则,并从代数法、反证法、图示法对利润最大化原则进行了证明。

  • 第五章市场理论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四种市场类型的划分、基本特点及其长短期均衡的条件,掌握各类市场的基本特征、价格歧视的基本原理,能够比较不同类型市场的经济效率。

  • 5.1完全竞争企业概述

    完全竞争市场是是一种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它的特点是产品同质、生产者和消费者众多、信息充分、资源可以自由流动、企业是价格的接受者。

  • 5.2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完全竞争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而且三线合一;企业要想实现均衡,需要遵循MR=MC,完全竞争企业短期内可能会获得超额利润、正常利润或者发生亏损;在长期内,完全竞争企业则只能获得正常利润,长期均衡的条件是P=MR=AR=MC=AC。

  • 5.3完全垄断企业与短期均衡

    完全垄断企业的需求曲线就是行业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垄断企业要想实现均衡,依然需要遵循MR=MC原则,短期情况与完全竞争企业相似;长期均衡则有较大机会获得超额利润。

  • 5.4价格歧视原理

    本节主要介绍价格歧视的涵义、形成条件及其主要分类,包括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

  • 5.5垄断竞争企业与长短期均衡

    本节主要介绍垄断竞争企业的特征、需求曲线以及短期、长期均衡的条件。

  • 5.6寡头垄断

    本节主要介绍寡头的定义与特征、突点需求曲线、寡头垄断市场上价格的决定。

  • 第六章国民收入核算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各个国民收入核算指标的具体涵义及其相互关系,了解国民收入核算的缺陷及其改进,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对国内外方针政策进行简要评析。

  • 6.1国内生产总值

    宏观经济学反映国民收入核算的指标有很多,最重要也是最常见的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本节就来认识一下GDP的具体内涵及衡量方式。

  • 6.2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指标

    在国民收入核算领域,除GDP外,还包括其他一些收入衡量指标,这些指标都是从不同角度对国民收入的衡量,认识它们也非常重要,主要包括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狭义的国民收入NI、以及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 6.3国民收入核算的评析

    无论是国际组织,还是各个国家,都把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这是当今国际通行的惯例。但以GDP作为核算国民经济活动的核心指标是有局限性的,这节我们对GDP指标的核算进行一下简要评析。

  • 第七章产品市场均衡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的分析思路,掌握均衡国民收入的定义,重点把握简单国民经济假定下均衡国民收入的推导,理解各类乘数原理,并能够计算和比较各种乘数的大小。

  • 7.1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凯恩斯经济理论被认为是短期经济波动理论,涉及四个市场:产品市场、货币市场、劳动市场和国际市场。这里首先介绍以产品市场为代表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 7.2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由于均衡产出是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所以分析均衡产出的决定,就是分析总需求各个组成部分的情况。从总需求的构成来看,首先是消费需求。本节主要介绍消费函数、储蓄函数的表达式及其相互关系,并学习APC、MPC、APS、MPS等重要概念。

  • 7.3乘数原理

    构成总需求的各种需求增量,比如投资、政府支出等,在一定条件下会发挥出大于其自身直接增加数量的作用,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乘数原理的存在。本节主要介绍乘数的基本原理以及投资乘数、政府支出乘数、税收乘数、政府转移支付乘数、平衡预算乘数等概念及计算公式。

  • 第八章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共同均衡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国民收入决定中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IS、LM曲线的含义、特性,能够推导两个市场同时均衡时的国民收入和利率,并能够分析均衡国民收入的变动,能够运用IS-LM模型分析现实问题。

  • 8.1投资的决定

    本节重点学习投资的含义以及投资的影响因素,同时了解资本边际效率的概念,并从抽象的数理模型里探讨投资量和利率r之间的关系。

  • 8.2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本节展开产品市场均衡——IS曲线的学习,主要内容涉及三部分:IS曲线的前提条件——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的含义和推导、IS曲线的斜率及其变动。

  • 8.3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本节展开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的学习,主要内容涉及三个方面:货币需求的决定、LM曲线的含义和推导、LM曲线的斜率和变动。

  • 8.4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IS-LM模型

    本节重点学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的含义、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的特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共同均衡的调整和变动三个方面的问题。

  • 第九章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凯恩斯理论涉及的经济对象是经济萧条,而在经济萧条时价格一般不会变动,所以凯恩斯的理论尽管分析的重点是需求,但是却不涉及价格变动。在正常情况下,经济体中的供给会发生作用,价格也会发生作用。西方经济学家提出总供求模型是要弥补仅仅分析总需求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通过本章学习,掌握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推导和影响因素,了解总供给曲线的分析思路,掌握几种不同类型的总供给曲线及其特性,能够运用AD-AS模型来分析宏观经济现象。

  • 9.1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

    本节重点学习总需求曲线的含义、推导及其变动。

  • 9.2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本节重点学习总供给曲线的含义、推导及其变动。

  • 9.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本节主要介绍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含义,并介绍了总需求-总供给模型的三种不同类型。

  • 第十章失业与通货膨胀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失业的类型、原因及失业的影响,了解通货膨胀类型和影响,掌握通货膨胀的不同成因,深入理解短期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的含义和联系。

  • 10.1失业概述

    本节主要介绍失业的宏观经济学解释以及失业的影响、奥肯定律等内容。

  • 10.2通货膨胀概述

    本节主要讨论通货膨胀的类型、形成的原因以及通货膨胀的影响。

  • 10.3菲利普斯曲线

    1958年,出生于新西兰的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最先提出一种表达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化率之间逆向变动关系的曲线。这一曲线被称为菲利普斯曲线。本节主要涉及认识菲利普斯曲线的三种表达方式,以及它和预期理论的关系问题。

  • 第十一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经济周期的定义、阶段和种类,了解经济增长的国际差异,掌握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

  • 11.1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本节主要了解经济周期的主要阶段、类型及其主要理论、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 第十二章宏观经济政策

    通过本章学习,认识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基本工具及其应用,了解货币创造乘数的作用原理,能够运用财政、货币政策工具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 12.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本节主要介绍宏观经济政策的四大目标及其相互关系。

  • 12.2财政政策

    本节主要介绍财政政策的主要工具及其作用,包括自动稳定器和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工具以及紧缩性、扩张性财政政策工具。

  • 12.3货币政策

    本节主要介绍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及其作用,包括紧缩性、扩张性货币政策工具作用的发挥。

  • 12.4货币乘数

    本节主要通过了解货币创造来了解货币乘数作用的发挥,进而了解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效果。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内容

    1.3 研究方法

    视频数3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需求、供给与均衡价格

    2.1 需求

    2.2 供给

    2.3 市场均衡

    2.4 需求价格弹性

    2.5 弹性概念的扩大

    2.6 供求理论的应用

    视频数6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消费者选择

    3.1 效用论概述

    3.2 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3.3 序数效用论和无差异曲线

    3.4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3.5 预算线

    3.6 消费者均衡

    视频数6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企业的生产和成本

    4.1 短期生产函数

    4.2 等产量线和等成本线

    4.3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4.4 生产者均衡

    4.5 规模报酬

    4.6 短期成本函数

    4.7 企业利润最大化原则

    视频数7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市场理论

    5.1 完全竞争企业概述

    5.2 完全竞争企业的短期均衡和长期均衡

    5.3 完全垄断企业与短期均衡

    5.4 价格歧视原理

    5.5 垄断竞争企业与长短期均衡

    5.6 寡头垄断

    视频数6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国民收入核算

    6.1 国内生产总值

    6.2 国民收入核算的其他指标

    6.3 国民收入核算的评析

    视频数3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产品市场均衡

    7.1 均衡国民收入决定原理

    7.2 凯恩斯的消费理论

    7.3 乘数原理

    视频数3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共同均衡

    8.1 投资的决定

    8.2 产品市场的均衡:IS曲线

    8.3 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

    8.4 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IS-LM模型

    视频数4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总需求-总供给分析

    9.1 总需求曲线及其变动

    9.2 总供给曲线及其变动

    9.3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

    视频数3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

    10.1 失业概述

    10.2 通货膨胀概述

    10.3 菲利普斯曲线

    视频数3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

    11.1 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概述

    视频数1
  • 第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二章 宏观经济政策

    12.1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12.2 财政政策

    12.3 货币政策

    12.4 货币乘数

    视频数4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