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什么是临床药理学
本章主要介绍临床药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发展简史及学科意义等。学生需掌握临床药理学的概念和承担的任务。
-
●1.1什么是临床药理学?
主要介绍什么是临床药理学、其研究内容包括哪些,承担哪些任务。
-
●1.2临床药理学发展简史
主要介绍世界及我国的临床药理学的发展简史。
-
第二章人体对药物的作用—临床药动学
本章主要介绍临床药理学中药动学的部分,即人体对药物的处置,包括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主要内容包括:药物的跨膜转运、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影响因素、药物消除动力学、药动学参数及临床意义、药物动力学模型以及群体药物代谢动力学。学生需掌握药物在人体内的体内过程随时间而改变的量变规律,以及影响药物体内过程的诸多因素。
-
●2.1药物的跨膜转运
主要介绍跨膜转运的定义、及意义、分类以及不同转运类型的异同。
-
●2.2药物的体内过程及影响因素
主要介绍吸收、分布、代谢、排泄过程的定义、特点及影响因素。
-
●2.3药物消除动力学
主要介绍三种药物消除动力学过程,即一级、零级和米-曼速率过程的定义及特征。
-
●2.4药动学参数及临床意义
主要介绍主要药动学参数如:速率常数、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清除率、药-时曲线与曲线下面积、生物利用度、达峰浓度和达峰时间、稳态血药浓度及其各自代表的临床意义。
-
●2.5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
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包括房室模型、非房室模型、生理药物代谢动力学模型以及药物动力学-药效动力学结合模型,也称PK/PD结合模型 。
-
●2.6群体药代动力学
主要介绍群体药物代谢动力学的概念、实施及应用。
-
第三章药物对人体的作用—临床药效学
本章主要介绍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两重性、药物的量效关系、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及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等。学生需掌握药物量效关系及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
●3.1药物的作用方式
主要介绍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药物作用的选择性、药物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药物的局部作用和吸收作用。
-
●3.2药物人体作用的两重性
主要介绍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即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过敏反应等类型。
-
●3.3药物作用的量效关系
主要介绍量反应和质反应的量效关系曲线以及药物的效能、效价强度、半数有效量及治疗指数。
-
●3.4药物作用的机制-受体理论
主要介绍量反应和质反应的量效关系曲线以及药物的效能、效价强度、半数有效量及治疗指数。
-
●3.5影响药物效应因素
主要介绍影响药物效应的两方面因素,药物因素及机体因素。
-
第四章药物的人体研究
本章主要介绍中国GCP的要点;新药临床试验的分期及实施。
-
●4.1GCP
主要介绍GCP发展简史和中国GCP的要点。
-
●4.2新药临床试验
主要介绍新药临床试验的分期,各期临床试验的目的,内容、设计及实施过程。
-
●4.3生物等效性试验
主要介绍新药生物等效性试验的意义、检测的指标及试验设计、评价指标。
-
第五章治疗药物监测
本章主要介绍治疗药物监测的定义、意义、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征和实施流程, 个体化治疗的方法及常用给药方案的设计及调整等。学生需掌握治疗药物监测的定义、意义、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征和实施流程。
-
●5.1治疗药物监测意义和指征
本章主要介绍治疗药物监测的定义、意义、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征和实施流程, 个体化治疗的方法及常用给药方案的设计及调整等。学生需掌握治疗药物监测的定义、意义、进行治疗药物监测的指征和实施流程。
-
●5.2治疗药物监测的实施流程
主要介绍治疗药物监测实施流程。
-
●5.3个体化给药
主要介绍个体化治疗的方法及常用给药方案的设计及调整。
-
第六章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与药物警戒
本章主要介绍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和分类、药物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判定、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药物警戒及药源性疾病。学生需掌握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分类及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
-
●6.1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和分类
主要介绍药物不良反应的概念、分类、药物不良事件的概念、A型不良反应和B型不良反应的区别等。
-
●6.2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
主要介绍药物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
●6.3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评定
主要介绍药物不良反应因果关系的评定依据和方法、Karch-Lasagna评定方法和计分法。
-
●6.4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
主要介绍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程序、报告范围、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方法;自发呈报系统、重点药物监测、医院集中监测、药物流行病学研究等监测方法的主要特点和优点。
-
●6.5药物警戒
主要介绍药物警戒的概念、目的及药物警戒与药物不良反应的联系与区别。
-
●6.6药源性疾病
主要介绍药源性疾病的概念、影响因素及药源性疾病的预防措施。
-
第七章循证药学
本章主要介绍循证药学的概念、实施的步骤及其应用的领域。
-
●7.1什么是循证药学?
主要介绍循证药学的出现、发展,循证药学的概念及如何理解狭义和广义循证药学。
-
●7.2循证药学的实施
主要介绍循证药学的实施步骤及方法。
-
●7.3循证药学的应用
主要介绍循证药学的应用的领域及意义。
-
第八章时间药理学及合理用药
本章主要介绍时间药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时间药动学及药效学特点及时间药理学的临床应用。
-
●8.1什么是时间药理学?
主要介绍时间药理学的概念、研究内容,时间药动学及药效学规律。
-
●8.2时间药理学的应用
时间药理学在临床用药中的应用及规律,包括心血管药物、平喘药、激素类药物等。
-
第九章药物相互作用
本章主要介绍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意义、分类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等。学生需掌握药物相互作用的定义及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
●9.1药物相互作用概述
主要介绍什么是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的意义及分类。
-
●9.2体外药物相互作用
主要介绍体外药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及常见原因。
-
●9.3药动学相互作用
主要介绍药动学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
●9.4药效学相互作用
主要介绍药效学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
-
第十章药物滥用与药物依赖性
本章主要介绍药物滥用的定义,药物依赖性的定义及表现,致依赖性药物分类及戒毒治疗等。学生需掌握药物滥用的定义、药物依赖性的定义、表现,及致依赖性药物分类。
-
●10.1药物滥用概述
主要介绍什么是药物滥用、药物依赖性,及药物依赖性表现。
-
●10.2致依赖性药物分类及戒毒治疗
主要介绍致依赖性药物分类及脱毒治疗的常用方法。
-
第十一章特殊群体合理用药
本章主要介绍特殊群体(包括妊娠期妇女、新生儿、老年人)药动学及药效学特点及合理用药原则。
-
●11.1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用药
主要介绍妊娠期妇女药动学特点、妊娠期用药对胎儿的损害及药物分类,妊娠期合理用药的原则。
-
●11.2新生儿及儿童用药
主要介绍新生儿药动学及药效学特点、新生儿特有反应、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治疗及合理用药的原则、婴幼儿及儿童期用药特点。
-
●11.3老年人临床用药
主要介绍老年人药动学及药效学特点、老年人合理用药原则。
-
第十二章临床常用药物的合理应用
主要介绍临床常用药物的应用及评价,包括心血管系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抗菌药物、炎症免疫疾病治疗药物等。
-
●12.1心血管系统药物合理应用
主要介绍抗高血压药、抗心绞痛药物、抗心衰药物的分类,常用药物的作用特点。
-
●12.2消化系统药物合理应用
主要介绍抗消化性溃疡药物的分类、抗酸药与抑酸药的作用机制、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的作用特点。
-
●12.3呼吸系统药物合理应用
主要介绍常用的平喘药,镇咳药和祛痰药。
-
●12.4抗糖尿病药物合理应用
主要介绍常用的平喘药,镇咳药和祛痰药。
-
●12.5抗菌药物合理应用
主要介绍抗菌药物应用现状、细菌耐药性产生的机制及对应的策略、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原则。
-
●12.6中枢神经系统合用用药
主要介绍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包括镇静催眠药,抗精神分裂症药和抗癫痫药的合理应用。
-
●12.7抗炎免疫药物
主要介绍炎症免疫性疾病的特点,应用的药物分类,各类药物临床应用的特征。
-
●12.8抗变态反应药物临床用药
主要介绍变态反应性疾病的分类及特点,抗过敏性疾病药物的分类及临床应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