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电解质溶液
在介绍离子的电迁移、迁移数、电解质的电导、电导率和摩尔电导率等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电场作用下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机理和离子的电迁移现象;给出了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即解决了弱电解质极限摩尔电导率的计算问题;也引出了极限迁移数、离子淌度与离子电导的依赖关系以及电导测定的应用。在此基础上,最后介绍了强电解质溶液的理论,以及强电解质溶液的平均活度和活度系数的概念及表达。
-
●1.1Faraday电解定律
Faraday电解定律的文字表述、数学表达式以及Faraday常数的计算。
-
●1.2离子的电迁移和迁移数
离子的电迁移规律,离子的电迁移率的定义、迁移数的定义、计算以及影响因素。
-
●1.3电解质溶液的电导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电导率以及摩尔电导率的定义及浓度效应。
-
●1.4离子独立移动定律
Kohlrausch离子独立移动定律,由电迁移率求离子的摩尔电导率。
-
●1.5电导测定的应用
电导测定在水的纯度检验、弱电解质的解离度以及难溶盐溶解度测定等方面的应用。
-
●1.6电解质的平均活度和平均活度因子
离子的平均活度、平均活度系数以及离子强度的表达式。
-
●1.7强电解质溶液理论简介
强电解质溶液的离子互吸理论、德拜-休克尔极限定律、德拜-休克尔-昂萨格电导理论。
-
第二章可逆电池的电动势及其应用
本章
-
●2.1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
本节学习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极
-
●2.2电动势的测定
本节课学习电动势的测定
-
●2.3可逆电池热力学
本节课学习可逆电池热力学
-
●2.4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本节课学习电动势产生的机理
-
●2.5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
本节课学习电极电势和标准电极电势
-
●2.6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本节课学习电池电动势的计算
-
●2.7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本节课学习电动势测定的应用
-
第三章电解与极化
通过电解过程中,电解质溶液的实际分解电压大于理论分解电压现象的分析,引出了有关电极极化、析出电势和超电势等概念,并详细分析了电极极化产生的原因及其类型。将得到的有关结论用于讨论实际电化学过程中(如金属腐蚀及防腐、电解时的电极反应)规律等。
-
●3.1分解电压
电解过程分析,分解电压、反电动势的定义。
-
●3.2极化作用
极化作用的定义及类型,超电势的定义及测定,实际分解电压与理论分解电压以及超电势的关系,极化曲线分析。
-
●3.3电解时电极上的竞争反应
析出电势的计算,离子在电极上的析出顺序判断。
-
●3.4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腐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金属的防腐,金属的电化学钝化过程分析。
-
第四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一)
本章介绍化学动力学基本概念和内容;分析复杂反应的速率方程和特征;活化能的概念及温度对活化能的影响。
-
●4.1反应动力学方程
本节介绍热力学和动力学研究内容和不同之处,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与测定方法,反应机理,基元反应,质量作用定律,速率常数,反应级数等概念。
-
●4.2一级反应的动力学
本节介绍一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半衰期,分数衰期及反应特征。
-
●4.3二级反应的动力学
本节介绍二级反应的速率方程,半衰期,分数衰期及反应特征。
-
●4.4零级反应和n级反应
本节介绍零级反应和n级反应速率方程,半衰期,分数衰期及反应特征。
-
●4.5对峙和平行反应
本节介绍对峙反应和平行反应的速率方程及反应的特点。
-
●4.6连续反应和链反应
本节介绍连续反应和链反应速率方程的特征,速率控制步骤,介绍稳态近似处理方法。
-
●4.7反应级数的确定
本节介绍确定反应级数的实验方法,积分法,微分法,半衰期法,孤立法。
-
●4.8Arrhenius公式
本节介绍反应速率和温度之间的关系,阿仑尼乌斯方程的不同表达形式和规律。
-
●4.9Arrhenius活化能
本节介绍活化能的概念,活化能和温度之间的关系,活化能的计算。
-
第五章化学动力学基础(二)
在本章中将简要地介绍碰撞理论、过渡态理论和单分子反应的Lindemann(林德曼)理论等。
-
●5.1碰撞理论
简单碰撞理论以硬球作为分子模型,利用气体分子运动理论,导出两个分子碰撞频率的数学表达式。
-
●5.2过渡态理论
分子间的势能是核间距的函数,反应过程中随着分子核间距的变化,可以计算出许多的势能点。
当到达马鞍点时形成活化络合物,这时的势能相对于反应物和生成物而言是势能最高的状态。 -
●5.3单分子反应理论简介
单分子反应的碰撞理论,认为单分子反应是经过相同分子间的碰撞而达到活化状态。
-
●5.4溶液中的反应
同一个反应在气相中进行和在溶液中进行则有不同的速率,甚至有不同的历程,这些都是由于溶剂效应引起的。
-
●5.5快速反应的测试方法
对快速反应动力学的研究已有不少实验方法,传统法、流动法、弛豫法、闪光光解法、场脉冲法等。
-
●5.6光化学反应
在光的作用下引发的化学反应或在化学过程中能放出光辐射的过程都称之为光化学反应。
光化学第二定律,是指在光化学反应的初级过程中,一个反应物分子吸收一个光子后被活化。 -
●5.7催化反应动力学
催化剂是指化学反应中,可以改变反应的速率而本身在反应前后无数量上的变化,也无化学性质的改变的物质。
催化剂改变了反应的活化能,并改变了反应历程。包含均相酸碱催化、络合催化、酶催化反应等。
-
第六章表面物理化学
本章应用热力学方法讨论发生在相界面上的各种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同时涉及表界面知识的基本应用。
-
●6.1表面张力
本节介绍了界面现象和表面张力的基本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
●6.2表面Gibbs自由能
本节介绍了表面Gibbs自由能及表面热力学基本公式;以及表面活性物质与非表面活性物质的区别。
-
●6.3Young-Laplace公式
本节介绍了弯曲表面上的附加压力、毛细管现象和Young-Laplace公式。
-
●6.4Kelvin公式
本节介绍了Kelvin公式及其应用。
-
●6.5溶液的表面吸附
本节介绍了表面过剩现象、Gibbs吸附公式及其各项参数间的定量关系。
-
●6.6液-固界面——润湿作用
本节介绍了液-固界面几种重要的界面现象:粘湿过程、浸湿过程及铺展过程;了解接触角与润湿方程。
-
●6.7表面活性剂
本节介绍了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和分类应用,了解胶束形成特点和临界胶束浓度、增溶作用等基本概念。
-
●6.8固体表面的吸附
本节介绍了固体表面吸附特点和几种类型的吸附等温式。
-
●6.9吸附等温式
本节重点介绍了Langmuir吸附等温式、Freundlich等温式和BET多层吸附公式及其使用条件。
-
●6.10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
本节介绍了吸附现象本质以及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区别。
-
●6.11气-固表面催化反应
本节介绍了化学吸附和催化反应以及气-固相表面催化反应速率。
-
第七章胶体分散体系与大分子溶液
本章主要介绍了胶体的几个基本性质:光学性质、动力学性质与电性质以及胶粒具有电动现象的根本原因。此外,还介绍了胶体的稳定性与聚沉作用,以及凝胶的定义和分类。
-
●7.1胶体的光学性质
本节介绍了丁达尔(Tyndall)效应和瑞利(Reyleigh)公式
-
●7.2胶体的动力学性质
本节介绍了胶体的布朗运动以及胶体的扩散和沉降平衡。
-
●7.3胶体的电学性质
本节介绍了胶体中胶粒带电的原因,双电层理论和电动现象。
-
●7.4胶体的稳定性
本节介绍了胶体的聚沉作用,影响聚沉作用的因素以及DLVO理论简介。
-
●7.5凝胶
本节介绍了凝胶的定义和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