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介绍自然地理学的概述,与测绘学科的关系,与地理国情监测的关系。
-
●1.1自然地理学的概述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自然地理学在地理学科体系中的地位,概念、特点及其分支学科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基本任务。
-
●1.2与测绘学科的关系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自然地理学与测绘学科的关系。
-
●1.3与地理国情监测的关系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自然地理学与地理国情监测的关系。
-
第二章地球系统
本章主要介绍地球的概述,地球的运动,常用的坐标系。
-
●2.1地球的概述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其地理意义。
-
●2.2地球的运动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运动,及其地理意义。
-
●2.3常用的坐标系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天球坐标系和地理坐标系。
-
第三章大气圈
本章主要介绍大气的概述,大气的热能,大气的运动,大气的水分,天气系统和气候类型。
-
●3.1大气的概述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大气的成分,范围和质量,垂直分层,基本特性。
-
●3.2大气的热能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太阳辐射,气温,热量带与农业热量资源,气温和季节。
-
●3.3大气的运动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气压、大气中气流的形成,大气环流。
-
●3.4大气中的水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大气湿度,湿度的变化与分布,蒸发和凝结,降水。
-
●3.5天气系统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气团及其分类,锋与天气,气旋和反气旋,以及影响我国的主要天气过程。
-
●3.6气候类型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气候的概念及分类方法,纬度气候带,世界气候类型,局地气候,气候变化。
-
第四章水圈
本章主要介绍水循环和水量平衡,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和地下水,水圈地理小知识。
-
●4.1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
●4.2海洋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海与洋,海水的组成,洋流。
-
●4.3河流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河流,流域和水系,河流的水情要素,河川径流。
-
●4.4湖泊、沼泽和地下水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湖泊、沼泽和地下水。
-
●4.5水圈地理小知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水圈地理小知识。
-
第五章岩石圈
本章主要介绍了地质作用概述,地壳组成物质与岩石,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
●5.1地质作用概述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质作用概念,内力地质作用,外力地质作用,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
-
●5.2地壳组成物质与岩石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壳的组成物质与岩石。
-
●5.3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壳运动概述,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岩层产状,褶皱构造,断裂构造,火山和地震,地质时代。
-
第六章生物圈
本章主要介绍了生物圈的概述,植被。
-
●6.1生物圈的概述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生物圈的概念、组成,生命的特征,人类的起源和发展,生态系统及其平衡。
-
●6.2植被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植物群落,植被类型,植物对降水的重新分配利用。
-
第七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
本章主要介绍整体性规律,时间演化规律,空间分异规律,自然地理环境基本规律的应用。
-
●7.1整体性规律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整体性规律,整体性认识的发展,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与能量基础,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物质交换。
-
●7.2时间演化规律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时间演化规律,自然地理环境的节律性类型,自然地理环境时间演化的基本特点。
-
●7.3空间分异规律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空间分异规律,纬向地带性与经向地带性,垂直地带性,地方性,地域分异规律的尺度,陈传康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
●7.4自然地理环境基本规律的应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土地类型,综合自然区划等。
-
第八章地貌要素与地貌形态
本章主要介绍了地貌要素与地貌表示方法,主要地貌形态,地貌类型及其表示方法。
-
●8.1地貌要素与地貌表示方法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貌的相关概念,地貌的表示方法,测绘中地貌等高线的勾绘方法。
-
●8.2主要地貌形态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主要地貌形态。
-
●8.3地貌类型及其表示方法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地貌类型及其表示方法,我国地貌的基本轮廓。
-
第九章构造地貌
本章主要介绍水平构造地貌,单斜构造地貌,褶曲构造地貌,断层构造地貌和火山地貌。
-
●9.1水平构造地貌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水平构造地貌的概述,表现形式,典型的水平构造地貌。
-
●9.2单斜构造地貌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单斜构造地貌的概述,表现形式,单斜构造的水系。
-
●9.3褶曲构造地貌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褶曲构造地貌的概述,表现形式,典型的褶曲构造地貌,褶皱山地形态特征。
-
●9.4断层构造地貌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断层构造地貌的概述,断层垂直位移形成的地貌,断层水平位移形成的地貌。
-
●9.5火山地貌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火山地貌的概述 ,典型的火山地貌。
-
第十章流水地貌
本章主要介绍流水作用,片流地貌,沟谷地貌,河流地貌,流域地貌。
-
●10.1流水作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流水的运动形式,流水作用。
-
●10.2片流地貌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坡面径流的形成与作用,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片流地貌。
-
●10.3沟谷地貌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沟谷流水的作用,典型的沟谷地貌。
-
●10.4河流地貌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河流地貌的概述,典型的河流地貌。
-
●10.5流域地貌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水系的发展阶段,流水地貌的发展阶段,分水岭的移动与河流袭夺。
-
第十一章岩溶地貌
本章主要介绍岩溶作用,岩溶地貌,岩溶地貌的发育。
-
●11.1岩溶作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岩溶地貌的研究 ,岩溶作用的化学过程和基本条件。
-
●11.2岩溶地貌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岩溶地貌的概述,岩溶水,地表的岩溶地貌,地下岩溶地貌。
-
●11.3岩溶地貌的发育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岩溶基准面,岩溶发育的特征, 岩溶地貌的组合类型。
-
第十二章冰川与冻土地貌
本章主要介绍了冰川的形成与作用,山岳冰川主要类型,山岳冰川的基本形态特征,山岳冰川形成的地貌,冻土地貌。
-
●12.1冰川的形成与作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雪线及其影响因素,冰川的形成过程,冰川的运动过程,冰川作用,冰川的类型。
-
●12.2山岳冰川主要类型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山谷冰川,悬冰川,冰斗冰川, 平顶冰川。
-
●12.3山岳冰川的基本形态特征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山岳冰川的基本形态特征, 积累区的基本形态特征,消融区的基本形态特征。
-
●12.4山岳冰川形成的地貌和冻土地貌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山岳冰川形成的地貌,冻土地貌。
-
第十三章风成地貌
本章主要介绍了风成地貌的特点和主要营力,风成地貌形态,荒漠类型。
-
●13.1风成地貌的特点和主要营力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风成地貌的特点和主要营力。
-
●13.2风成地貌形态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风蚀地貌和风积地貌。
-
●13.3荒漠类型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荒漠类型。
-
第十四章重力与黄土地貌
本章主要介绍重力地貌,黄土地貌、流沙小知识。
-
●14.1重力地貌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重力地貌。
-
●14.2黄土地貌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黄土地貌的特点,黄土的特性及成因,黄土地貌的类型。
-
●14.3流沙小知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流沙小知识。
-
第十五章海岸地貌
本章主要介绍了海岸带水动力作用, 海岸地貌的类型,海岸的主要类型,海岸小知识。
-
●15.1海岸带水动力作用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海岸地貌的概述,海岸带的结构,海洋水动力主要形式。
-
●15.2海岸地貌的类型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海岸地貌的类型。
-
●15.3海岸的主要类型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海岸的主要类型。
-
●15.4海岸小知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海岸小知识。
-
第十六章校企合作典型教学案例
校企合作典型教学案例
-
●16.1地理空间大数据工程项目案例
地理空间大数据工程项目案例
-
●16.2智慧水利知识图谱工程项目案例
智慧水利知识图谱工程项目案例
-
●16.3黑臭水体监测SaaS服务工程项目案例
黑臭水体监测SaaS服务工程项目案例
-
●16.4卫星遥感火情监测工程项目案例
卫星遥感火情监测工程项目案例
-
●16.5风力发电场地形测绘工程项目案例
风力发电场地形测绘工程项目案例
-
●16.6小型水库信息化工程项目案例
小型水库信息化工程项目案例
-
●16.7地理实体与实景三维工程项目案例
地理实体与实景三维工程项目案例
-
●16.8空天地立体监测平台工程项目案例
空天地立体监测平台工程项目案例
-
●16.9电力选线勘察工程项目案例
电力选线勘察工程项目案例
-
●16.10林业资源调查工程项目案例
林业资源调查工程项目案例
-
●16.11数字孪生城市工程项目案例
数字孪生城市工程项目案例
-
●16.12路桥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工程项目案例
路桥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工程项目案例
-
●16.13测绘地理信息视域下中国珠峰高度测量路线的冰川地貌
测绘地理信息视域下中国珠峰高度测量路线的冰川地貌
-
●16.14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黄土区地形地貌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黄土区地形地貌
-
第十七章校企访谈交流课堂活动
校企访谈交流课堂活动
-
●17.1企业技术专家介绍
企业技术专家介绍
-
●17.2企业技术专家访谈
企业技术专家访谈
-
●17.3学生提问和专家答疑
学生提问和专家答疑
-
●17.4专业软硬件实操互动
专业软硬件实操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