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当代开放经济下,对外经济往来是各国宏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收支系统记录一国对外经济交易,国际收支平衡表是这一记录的具体形式。本章探讨国际收支的涵义,介绍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户构成和编制方法,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影响及调节机制。
-
●1.1国际收支的涵义
国际收支是一国一定时期内居民与外国居民之间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如何界定居民/非居民?全部经济交易包括哪些形式?国际收支与国际投资头寸的区别与联系是什么?本节深入解析以上问题,探讨国际收支的涵义。
-
●1.2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户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交易的形式更加复杂和多元化。国际收支平衡表对这些交易分门别类,纳入到不同的账户中进行记录。本节介绍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户设置,分析各类账户的含义及其所包含的交易类型。
-
●1.3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理是借贷记账法。本节运用借贷记账原理分析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各账户的记账方法,通过案例展示国际收支的记录过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解释净误差与遗漏账户设置的原因及其性质。
-
●1.4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差额
差额分析是国际收支分析的一项重要内容。贸易收支差额、经常账户差额、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以及综合账户差额是最常被关注的差额。本节介绍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差额的计算方法,分析各差额的概念及其经济涵义,从整体宏观经济的角度分析经常账户差额产生的原因,并解读经常账户差额与资本和金融账户差额之间的联系。
-
●1.5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影响
国际收支失衡是各国经济运行中时常面临的问题。本节界定国际收支失衡的涵义,分析导致国际收支失衡的多方面原因,阐述国际收支失衡对一国内外部经济的影响。
-
●1.6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
本节介绍国际收支调节的自动机制和政策机制。自动调节机制主要通过相对价格效应、收入效应、利率效应等发挥作用。常用的国际收支调节政策包括外汇缓冲政策、财政和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和直接管制等。
-
第二章国际收支理论
本章从理论层面深入解读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货币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为改善国际收支提供政策建议。本章内容包括弹性论、吸收论和货币论。
-
●2.1弹性论
弹性论最早对货币贬值能否改善国际收支这一问题进行了解答。本节介绍弹性论的基本思想、马歇尔-勒纳条件以及J曲线效应等。
-
●2.2吸收论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体系建立后,国际收支被纳入到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中,形成了吸收论。本节介绍吸收论的理论模型、基本思想和政策主张等。
-
●2.3货币论
货币论从货币层面,而不是实体经济层面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本节介绍货币论的理论模型、基本思想和政策主张等。
-
第三章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是指一国官方所持可用于国际支付,并能维持本国货币汇价的货币资产。主要由下列几部分组成:官方持有的黄金;官方持有的自由兑换的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储备资产和特别提款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元,英镑和其他西方主要货币曾相继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现在,国际收支中使用最多的仍是美元。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各国货币汇率可能波动,国际储备中的自由兑换部分易受影响。国际储备是战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各国调节国际收支和稳定汇率的能力,而且会影响世界物价水平和国际贸易的发展。
-
●3.1国际储备的构成
在现代全球经济中,每一个国家的货币管理当局都会持有一定的储备资产,用于调节国际收支,维持对外经济交易的稳定。国际储备资产主要用于平衡国际收支以及维持汇率稳定。一般来说,国际储备有以下四部分组成:一国政府和央行所持有的黄金储备、外汇储备、在IMF的特别提款权以及储备头寸。
-
●3.2国际储备的作用
国际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地位的象征,同时也反映出该国参与国际经济活动的能力。在现行货币制度下,国际储备的作用是广泛的,而且是多层面的,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弥补国际收支逆差:2.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3.提高本币国际地位;4.增强国际清偿力,提高向外借款的信用保证;5.获取国际竞争优势。
-
●3.3国际储备的管理
国际储备管理包括量的管理和质的管理两个方面。量的管理,是指对国际储备规模的选择与调整,以求得适度的国际储备数量;质的管理是指对国际储备运营的管理,主要是对其结构的确定和调整,以求得合理的储备结构。因而,前者通常被称为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后者则被称为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国际储备管理的原则主要是统筹兼顾各种储备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
-
第四章外汇与汇率
外汇是当今国际结算、投资的主要手段,国际储备的主要资产;汇率既是外汇交易的价格,又是调控宏观经济的重要杠杆。本章主要介绍外汇与汇率的基础知识及汇率与经济的关系。通过本章学习,要求掌握外汇的概念、分类;汇率的标价方法及分类等相关基础知识。在此基础上深刻理解汇率与经济的关系。
-
●4.1外汇的含义及特征
外汇是大部分国际经济交易的支付手段,绝大部分的国际收支都涉及外汇收付,那么什么是外汇?外汇具备哪些基本特征呢?这一讲我们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
●4.2汇率的概念及其标价方法
当今世界基于贸易、投资、储备、避险等需求,存在着广泛而大量的不同货币之间的交易,包括本币与外币、外币与外币等,汇率作为外汇市场的交易价格,其概念和标价方法,是我们对汇率问题进行深入学习前首先碰到的基础知识。
-
●4.3汇率的分类
无论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理论研究中,常常会遇到很多有关汇率方面的概念,例如:买入汇率、卖出汇率、中间汇率、名义汇率、有效汇率、固定汇率、浮动汇率等等。那么这些概念产生于怎样的应用场景?又是基于怎样的经济分析需要产生的呢?这一讲我们将从从银行买卖外汇、汇率制定方法、外汇交割期限等三个角度介绍不同的分类方法及相关概念。
-
●4.4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错综复杂,即有经济因素又有非经济因素;即有长期因素又有短期因素;即有规律性的因素又有偶发因素。并且各个因素之间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甚至相互抵消。在此,我们只作一般性分析,具体到实际问题时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4.5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汇率作为经济的核心变量,连接着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宏观层面与微观层面。汇率的任何变动,对各宏微观经济变量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本讲的主题是汇率对主要经济变量的影响。
-
第五章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是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从总体上讲,两种货币所具有或代表的价值比例关系是决定汇率的基础,但是由于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货币的发行基础、货币的种类和形态,以及货币所代表的价值量都不同,因此决定汇率的基础也有所不同。
-
●5.1汇率决定的基础
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它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其中金币本位制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行券可以自由兑换黄金,黄金可以自由输出或输入国境,是这一货币制度的典型特征。
-
●5.2购买力平价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最重要的汇率理论之一。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从货币具有购买力这一角度分析货币的交换问题,表明了货币的对内贬值必然引起货币对外贬值的内在机理,具有较强的合理性。购买力平价为长期汇率走势的预测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方法,它把物价指数与汇率水平联系起来,对指导投资具有一定意义。
-
●5.3利率平价理论
利率平价理论是一种远期汇率决定理论,它从金融市场角度入手,分析因国际套利资金流动而产生的汇率与利率的关系。该理论明确指出了汇率与利率之间存在着联动关系,说明了外汇市场上即期汇率与远期汇率的关系,对于理解与分析远期汇率的决定及与现汇率、利率之间的关系,预测远期汇率走势,制定和调整汇率政策有着深远的意义。
-
●5.4货币主义模型
货币主义汇率决定理论可谓是源远流长,其理论根源最早可追溯到18世纪休谟的货币数量论,而直到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货币主义汇率决定模型才真正建立,并迅速获得西方学术界以及各国货币当局的普遍关注,且一度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重要经济组织制定汇率政策、分析和预测汇率变化的主要依据之一。
-
●5.5资产组合模型
货币模型是建立于国内外资产具有完全的替代性这一假设基础上的,但在现实中,由于不同资产在流动性水平、税赋待遇、违约风险、政治风险等方面存在差异,使得非货币资产之间并不是完全替代的。基于这种认识,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布朗森(W.Branson)于1975年提出了汇率的资产组合平衡模型。在此模型中,放宽了货币模型中国内外资产完全替代的假设,他认为非货币资产之间是不可完全替代的,投资者根据不同资产的收益与风险,将财富分配于各种可供选择的资产上,并根据收益与风险的变化进行资产组合。当资产组合达到了稳定状态,汇率也就被决定。因此,主张用“收益——风险”分析法取代通过套利和商品套购机制的分析,来探讨国内外资产市场(包括货币和证券市场)的失衡对汇率的影响。
-
第六章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国际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国际货币制度在不断的演进,作为国际货币制度有机组成部分的汇率制度呈现了不同的形式,特点和运行机制,选择何种汇率制度成为各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各国经济发展处于不同阶段,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一国政府对外汇的收入、存取、兑换、借贷、转移等方面所采取的法律法规及其制度措施等各不相同。本章主要阐述汇率制度的相关基础知识及一国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依据以及外汇管制的相关基础知识。
-
●6.1汇率制度的概念及分类
汇率制度既是国际货币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一国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一国正确的选择其的汇率制度,不仅对本国经济会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对其它国家的经济产生影响。那么什么是汇率制度?可供一国选择的汇率制度有哪些?本讲的主要内容就是汇率制度的概念及其分类。
-
●6.2汇率制度的选择
汇率制度的选择关系到一国的对外经济活动和一国的货币政策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该国的经济发展战略。长期以来是国际金融领域关注和争论的重要论题。
-
●6.3外汇管制
外汇管理又称为外汇管制,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当时国际货币制度陷于崩溃,美、法、德、意等参战国都发生了巨额的国际收支逆差,本币对外汇率剧烈波动,大量资本外逃。为集中外汇资产进行战争,减缓汇率波动及防止该国资本外流,各国都纷纷实行了外汇管制。时至今日,绝大多数国家仍在不同程度上实行外汇管制,即使名义上完全取消了外汇管制的国家,仍时常对居民的非贸易收支或非居民的资本项目收支实行间接限制。这一讲我们就外汇管理概念、目的、方式、内容等问题进行讲解。
-
第七章国际货币制度
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指国际间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世界各国为了解决国际贸易和国际结算中对于国际支付手段和国际储备资产的需要,对涉及到国际货币流通的各个方面,包括各国货币的兑换性、汇率制度、国际收支的调节机制、国际结算制度、国际储备体系、国际货币关系及其他国际金融事务,在国际范围内自发地或通过政府间协商安排而确立的一整套系统的原则、办法、规章制度和机构。
-
●7.1国际货币制度概述
国际货币制度是各国为适应国际经济交往的需要,对货币的本位、货币的兑换、国际收支的调节、储备资产的构成等问题,所做的一系列安排,包括为此所确立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机构。国际货币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国际储备资产的确定、汇率制度的确定以及国际收支调节方式的确定。国际货币制度是历史的产物,也是各国间利益与矛盾冲突协调的结果,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各国的货币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
●7.2国际金本位制
国际金本位制度是世界经济体系形成中出现的第一个国际货币制度,是以黄金为本位货币并作为货币发行基础而发国际金本位制度是挥世界货币职能的国际货币制度。国际金本位制按其与黄金的联系程度,可分为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它限制了中央银行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固定了货币的黄金价格,使一国的货币实际价值、物价水平、与其他国家货币的比价保持稳定,极大地促进了当时世界经济增长和贸易发展。
-
●7.3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美元可以兑换黄金和各国实行可调节的钉住汇率制。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促进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因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以及制度本身不可解脱的矛盾性,该体系于1971年宣告结束。
-
●7.4牙买加货币体系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理事会“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各方最终对国际货币体系的一些基本问题如汇率制度、黄金处理、扩大信贷额度等达成共识,签定达成了“牙买加协议”。牙买加体系的内容包括:以美元为主导的多元化国际储备体系;汇率制度多样化;对国际收支失衡的调节通过汇率机制、利率机制、国际金融机构调节、直接管制等方式进行。牙买加体系在内外均衡实现问题上的制度安排比较灵活,对维护国际经济运行和推动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
●7.5从欧洲货币体系到欧元
欧洲货币体系又称“欧洲货币制度”,是指欧洲共同体国家通过决议建立的货币集团。1979年3月正式成立。旨在建立一个欧洲货币稳定,在共同体内部保持成员国之间的汇率稳定,避免美元不稳的影响,发展成员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促进投资,提高共同市场的经济增长与就业,推动西欧联合。欧洲货币联盟的建立与欧元的诞生,对欧元区贸易一体化、金融一体化、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一体化,以及欧元区经济周期的同步性等产生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
第八章国际金融市场
世界经济的发展促使各国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延伸,形成了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实现了购买力的国际转移和资本的跨国流动,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本章涉及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等基本问题,着重讲述欧洲货币市场的含义、特征、作用及影响等。
-
●8.1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本节介绍国际金融市场的含义、形成条件、发展历程、作用和影响等。
-
●8.2国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
本节介绍国际货币市场和国际资本市场的概念、特点及构成等。
-
●8.3国际外汇市场和国际黄金市场
本节介绍国际外汇市场的构成、特点、类型和全球主要的国际外汇市场;另外本节对国际黄金市场的类型、供给需求及价格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阐述。
-
●8.4欧洲货币市场
欧洲货币市场是国际金融市场的核心,其建立标志着真正意义上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本节讲述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历程,着重分析欧洲货币市场的含义、特点、业务类型、作用及影响。
-
第九章国际资本流动
当代,国际资本流动呈现加速的趋势。如何利用资本的跨国流动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同时限制其不利影响,是各国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本章主要介绍国际资本流动的现状与特点、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及控制方法、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债务危机、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等内容。
-
●9.1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本节介绍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和分类,阐述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分析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动的原因。
-
●9.2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和控制
本节讲述国际资本流动的福利效应,分析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流出国和资本流入国的经济效应,并介绍几种常用的国际资本流动控制方法。
-
●9.3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债务危机
国际资本长期大规模持续流入,可能带来流入国债务负担过重,引发国际债务危机。本节介绍外债的概念和主要的外债衡量指标,讲述拉丁美洲债务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过程,着重分析国际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各国缓解危机的主要举措。
-
●9.4国际资本流动与货币危机
本节介绍货币危机的概念,讲述几次典型的货币危机的爆发过程,重点解读第一代、第二代及第三代货币危机理论,深层次剖析货币危机爆发的原因及机制。
-
第十章外汇交易
外汇市场是全球规模最大的金融市场之一, 政府调控外汇市场、企业对外贸易、规避和防范汇率风险等均离不开外汇交易,本章从实务层面介绍外汇交易的不同方式。
-
●10.1即期外汇交易
即期汇率是外汇市场最基本的汇率,其他交易的汇率往往以即期汇率为基础计算。即期外汇交易又称现汇交易,是交易双方约定于成交后的两个营业日内办理交割的外汇交易方式。
-
●10.2远期外汇交易
远期外汇交易是交割日在成交两个营业日以后的外汇交易,可用于企业、银行、投资者规避风险。
-
●10.3套汇和套利交易
套汇和套利交易是利用汇差、利差赚取利润的外汇交易。套汇交易是利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的汇率差异,套利交易是利用两个国家货币市场利率差异,进行低买高卖、资金转移等交易活动。
-
●10.4外汇掉期和期货交易
外汇掉期和外汇期货均为基础的外汇衍生品交易形式,外汇掉期交易是指将币种相同、交易方向相反、交割日不同的两笔或两笔以上的外汇交易结合起来进行的交易,外汇期货交易是买卖双方通过在交易所内公开竞价,约定在未来某特定日期以约定价格交割外汇期货合约的交易。
-
第十一章外汇风险管理
在牙买加体系下,汇率波动成为常态,给各类国际经济交易主体带来了外汇风险,本章将介绍外汇风险的概念、类型,外汇风险管理的内部、外部方法等。
-
●11.1外汇风险的概念及种类
外汇风险是经济主体以外币定值或衡量的资产负债,收入支出,以及未来现金流量的本币价值,因汇率波动而产生损益的可能性。常见的有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等。
-
●11.2外汇风险管理的内部方法
外汇风险的内部管理是集团内部相关公司自身财务管理的一部分,不涉及公司以外第三方的特殊契约关系,包括净额交易、轧平头寸、提前或推迟结汇等。
-
●11.3外汇风险管理的外部方法
外汇风险管理的外部方法主要是利用外汇衍生交易进行风险对冲,如远期外汇交易、外汇掉期交易、外汇期货交易等。
-
第十二章国际融资
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为国际贸易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便利。本章着重介绍几种常见的国际贸易融资方式,这些融资方式发生在国际贸易不同的环节中,对进出口商提供资金融通和信用支持。
-
●12.1国际贸易短期融资
本节介绍信用证项下的三种融资方式:打包放款、出口押汇和进口押汇。它们都是常见的、传统的短期国际贸易融资方式。
-
●12.2出口信贷
出口信贷是一种政策性的国际贸易中长期融资方式。本节主要介绍出口信贷的概念及业务类型,分析出口信贷的特点。
-
●12.3福费廷
福费廷是一种商业性的国际贸易中长期融资方式。本节主要介绍福费廷的概念及特点,并与出口信贷进行比较,分析福费廷业务对进出口商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