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与城市经济学
区域与城市经济学
5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7/07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南昌大学
开课教师刘耀彬邵汉华李汝资柏玲姜磊
学科专业经济学经济学类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随着我国经济和城镇化快速发展,区域和城市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日益凸显,如何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在新时期显得尤为重要,迫切需要理论和实践相融合。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区域与城市经济学学科导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核心内容
刘耀彬
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相关学科
刘耀彬
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及发展
经典区位论及其发展
刘耀彬
集聚外部性理论与城市化理论
刘耀彬
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的前沿与热点
区域与城市经济的热点与前沿
刘耀彬
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刘耀彬
城乡差距及其协调发展研究
刘耀彬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刘耀彬
产业集聚及其经济运行绩效研究
刘耀彬
城市经济、城市群与城市空间联系
刘耀彬
绿色发展对减贫的影响
刘耀彬
区域经济增长与高质量发展
经济增长的现实问题
李汝资
经济增长的源泉
李汝资
中国经济增长——由要素投入到效率提升
李汝资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区域经济增长实践
李汝资
区域高质量发展与比较优势
李汝资
中国工业化现状及经济效应
李汝资
区域空间网络与创新发展
区域空间网络理论与实践
核心—边界理论与实践
邵汉华
中心网络理论与实践
邵汉华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与实践
邵汉华
“流空间”理论与实践
邵汉华
区域空间网络建模与应用
基础设施的区域垂直网络及应用
邵汉华
基于企业活动的区域空间网络及应用
邵汉华
经济活跃度的区域空间网络及应用
邵汉华
区域空间网络与创新发展模式构建
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内涵
邵汉华
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案例分析
邵汉华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
区域可持续发展脉络
柏玲
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方法
柏玲
区域可持续发展实践与示范
柏玲
绿色发展
绿色发展脉络
柏玲
绿色发展的评价理论与方法
柏玲
绿色发展在中国的实践探索
柏玲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模式与案例
中国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与分类
柏玲
长江经济带空气质量指数评价与分析
柏玲
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评价与政策
柏玲
区域空间分析与空间外溢
空间效应与空间外溢
空间效应的概念
姜磊
空间结构的量化
姜磊
空间滞后的概念及案例
姜磊
空间分析方法
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
姜磊
空间数据与GeoDa软件
姜磊
空间分析方法及中国案例
姜磊
区域定量分析方法: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空间计量经济学由来
姜磊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姜磊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之间的联系
姜磊
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及中国案例
姜磊
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
中国贫困治理和消除贫困的世界影响
罗海平
革命老区的现状与问题
革命老区的现状与问题(上)
罗海平
革命老区的现状与问题(下)
罗海平
我国革命老区脱贫的历史演进与政策路径
我国革命老区脱贫的历史演进与政策路径(上)
罗海平
我国革命老区脱贫的历史演进与政策路径(中)
罗海平
我国革命老区脱贫的历史演进与政策路径(下)
罗海平
“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在革命老区中的应用
罗海平
革命老区振兴典型示范区——赣南苏区
革命老区振兴典型示范区
罗海平
赣南苏区发展绩效
罗海平
赣南苏区发展问题与对策
罗海平
  • 第一章区域与城市经济学学科导论

    对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程及其相关学科、以及理论基础进行介绍

  • 1.1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核心内容

    什么是区域与城市经济学?对区域与城市经济学该关注什么?怎么关注?

  • 1.2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相关学科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城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相关学科发展关系

  • 1.3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及发展

    经典区位论有哪些?如何理解集聚外部性理论及城市化理论?

  • 第二章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的前沿与热点

    介绍当前在区域与城市经济学领域的若干前沿与热点话题

  • 2.1区域与城市经济的热点与前沿

    目前区域与城市经济的热点与前沿问题是什么?如何对其进行研究?

  • 2.2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对区域经济差距及其协调发展研究的背景、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与模型以及经典文献进行介绍

  • 2.3城乡差距及其协调发展研究

    对城乡差距及其协调发展研究的背景、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与模型以及经典文献进行介绍

  • 2.4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对城镇化发展历程、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中国城镇化发展原因以及中国新型城镇化改革措施等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 2.5产业集聚及其经济运行绩效研究

    对产业集聚演变路径、产业集聚理论基础以及产业集聚研究基石等四个方面进行介绍

  • 2.6城市经济、城市群与城市空间联系

    对城市经济、城市群与城市空间联系的研究背景、研究对象以及方法模型进行介绍

  • 2.7绿色发展对减贫的影响

    以中国集中连片特困区与非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对比分析为问题起源,探索中国绿色发展对减贫的影响

  • 第三章区域经济增长与高质量发展

    通过对经济增长理论演化的系统阐述,深入探讨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动能转换与结构转换,进而对当前中国区域高质量发展问题进行梳理,提出新型工业化是中国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

  • 3.1经济增长的现实问题

    对比世界各国经济增长与中国经济奇迹,提出经济增长的现实问题

  • 3.2经济增长的源泉

    从新古典、新经济增长理论阐述经济增长的源泉

  • 3.3中国经济增长——由要素投入到效率提升

    从中国经济转型过程出发,介绍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与结构转换

  • 3.4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区域经济增长实践

    以微笑曲线为起点,介绍价值链理论及其经济效应

  • 3.5区域高质量发展与比较优势

    阐述高质量发展内涵及比较优势理论

  • 3.6中国工业化现状及经济效应

    从中国去工业化事实出发,评估去工业化对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

  • 第四章区域空间网络与创新发展

    介绍区域空间网络理论基础、建模应用以及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实践

  • 4.1区域空间网络理论与实践

    对区域空间网络理论流派的来龙去脉进行系统阐述,并演绎其中的政策实践逻辑

  • 4.2区域空间网络建模与应用

    从基础设施、企业活动及经济活跃度等视角来阐述区域空间网络建模,并对模型结果进行解读

  • 4.3区域空间网络与创新发展模式构建

    阐述跨区域创新合作网络核心要义,并结合创新合作专利大数据深入解读区域创新合作网络绩效

  • 第五章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

    首先分别介绍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的发展脉络、理论、研究方法和实践案例;接着介绍中国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与分类;最后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相关论文进行讲解。

  • 5.1区域可持续发展

    分别从发展脉络、理论与方法和实践示范三个角度讲解区域可持续发展。

  • 5.2绿色发展

    分别从发展脉络、评价理论与方法和实践案例三个角度讲解绿色发展。

  • 5.3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模式与案例

    介绍中国绿色发展水平评价与分类;并以长江经济带绿色可持续发展相关论文为例讲解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

  • 第六章区域空间分析与空间外溢

    作为空间分析和空间建模的基础,首先介绍了空间效应的概念,然后对量化空间结构的空间权重矩阵进行了讲解,最后介绍空间自相关理论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并采用中国案例数据进行了演示操作及解释了结果含义。

  • 6.1空间效应与空间外溢

    对空间效应的2个概念:空间滞后性和空间异质性,空间权重矩阵,以及空间滞后的含义进行了介绍。

  • 6.2空间分析方法

    介绍全域空间自相关和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并使用GeoDa软件利用中国数据进行案例分析。

  • 6.3区域定量分析方法: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介绍了空间计量经济学的历史,模型设定种类以及之间的联系,最后使用中国数据演示了空间计量模型估计并解读了回归结果。

  • 第七章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

    介绍革命老区的形成与发展进程以及发展遇到的问题,并以赣南新区为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 7.1中国贫困治理和消除贫困的世界影响

    讲述我国当前革命老区振兴的背景与意义。尤其是革命老区贫困治理和消除贫困取得的主要成绩以及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厘析了世界重要组织和各国领导人对我国消除贫困的肯定与评价。

  • 7.2革命老区的现状与问题

    对革命老区的历史形成作了初步介绍,讲述革命老区认定标准和分类;介绍革命老区的空间分布以及分布特征。重点讲解革命老区发展面临的历史困境和现实问题。

  • 7.3我国革命老区脱贫的历史演进与政策路径

    讲述了我国革命老区脱贫的历史演进与政策路径。对革命老区分散扶持、重点扶持、振兴起步、全面振兴每个阶段的政策构成、政策特征以及政策演变进行了讲述和分析。

  • 7.4“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在革命老区中的应用

    从三个方面分析革命老区振兴中的新结构经济学思维及理论应用。讲述新结构区域经济学的从贫困走向富裕的研究思路和范式。运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来分析和诊断革命老区产业扶贫政策,分析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基于新结构经济学提出推进革命老区产业扶贫的政策思路与对策建议。

  • 7.5革命老区振兴典型示范区——赣南苏区

    选取赣南苏区作为革命老区脱贫与振兴的典型示范区进行重点剖析。讲述了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的重要地位和政治意义,从赣南苏区振兴的政策体系、政策绩效、问题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政策进行了解构,分析了其对革命老区振兴的典型示范意义。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区域与城市经济学学科导论

    1.1 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核心内容

    1.2 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相关学科

    1.3 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及发展

    视频数4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区域与城市经济学的前沿与热点

    2.1 区域与城市经济的热点与前沿

    2.2 区域经济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

    2.3 城乡差距及其协调发展研究

    2.4 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之路

    2.5 产业集聚及其经济运行绩效研究

    2.6 城市经济、城市群与城市空间联系

    2.7 绿色发展对减贫的影响

    视频数7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区域经济增长与高质量发展

    3.1 经济增长的现实问题

    3.2 经济增长的源泉

    3.3 中国经济增长——由要素投入到效率提升

    3.4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区域经济增长实践

    3.5 区域高质量发展与比较优势

    3.6 中国工业化现状及经济效应

    视频数6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区域空间网络与创新发展

    4.1 区域空间网络理论与实践

    4.2 区域空间网络建模与应用

    4.3 区域空间网络与创新发展模式构建

    视频数9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

    5.1 区域可持续发展

    5.2 绿色发展

    5.3 区域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模式与案例

    视频数9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区域空间分析与空间外溢

    6.1 空间效应与空间外溢

    6.2 空间分析方法

    6.3 区域定量分析方法: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

    视频数10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

    7.1 中国贫困治理和消除贫困的世界影响

    7.2 革命老区的现状与问题

    7.3 我国革命老区脱贫的历史演进与政策路径

    7.4 “新结构经济学”理论在革命老区中的应用

    7.5 革命老区振兴典型示范区——赣南苏区

    视频数10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