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无秘密-探索汽车内部构造
汽车无秘密-探索汽车内部构造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6/30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德州学院
开课教师刘世达吴延霞朱恒伟
学科专业工学机械类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本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汽车领域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掌握汽车的基本结构和组成,熟悉各总成、零部件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对汽车的各零部件的有机联系(如动力的产生、传递)有清楚的认识;培养学生具备汽车部件的认知、检查、分析调整的能力,在多样化的场景中轻松学会汽车构造相关理论知识,提高汽车专业有关工作的适应性;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汽车知识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总论
学习资料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汽车的历史
刘世达
学习资料
汽车的定义及分类
刘世达
学习资料
车辆识别代码和汽车铭牌
刘世达
学习资料
汽车总体构造
刘世达
学习资料
发动机的基本知识
学习资料
发动机类型
刘世达
学习资料
发动机基本术语
刘世达
学习资料
发动机工作原理
刘世达
学习资料
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型号编码
刘世达
学习资料
曲柄连杆机构
学习资料
气缸体
刘世达
学习资料
气缸盖和油底壳
刘世达
学习资料
活塞连杆组(一)
刘世达
学习资料
活塞连杆组(二)
刘世达
学习资料
曲轴飞轮组
刘世达
学习资料
配气机构
学习资料
配气机构布置形式
刘世达
配气相位
刘世达
气门组
刘世达
气门传动组
刘世达
汽油机供给系统
学习资料
燃油供给系统概述
刘世达
燃油供给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刘世达
燃油供给系统主要零件结构
刘世达
发动机进排气装置
刘世达
学习资料
汽油机涡轮增压
刘世达
汽油机点火系统
学习资料
点火系统概述
刘世达
电子点火系统
刘世达
发动机润滑系统
学习资料
润滑系统概述
刘世达
机油泵
刘世达
滤清器
刘世达
发动机冷却系统
学习资料
冷却系统概述
刘世达
散热器和水泵
刘世达
冷却风扇和节温器
刘世达
发动机起动系统
学习资料
发动机起动系统概述
刘世达
汽车传动系统
学习资料
传动系统的概述
吴延霞
学习资料
离合器的作用和类型
吴延霞
离合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吴延霞
学习资料
变速器的种类与组成
吴延霞
机械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
吴延霞
变速器操纵机构
吴延霞
自动变速器概述
吴延霞
液力自动变速器概述
吴延霞
无级变速器CVT
吴延霞
万向传动装置概述
吴延霞
十字轴式万向节
吴延霞
等速万向节
吴延霞
驱动桥的概述
吴延霞
主减速器
吴延霞
差速器
吴延霞
汽车行驶系统
学习资料
汽车行驶系的概述
吴延霞
车架和承载式车身
吴延霞
车桥
吴延霞
车轮与轮胎(一)
吴延霞
车轮与轮胎(二)
吴延霞
汽车悬架的组成及弹性元件
朱恒伟
减振器
朱恒伟
非独立悬架与独立悬架
朱恒伟
汽车转向系统
学习资料
汽车转向系统概述
朱恒伟
机械转向系统
朱恒伟
学习资料
助力转向系统
朱恒伟
汽车制动系统
学习资料
汽车制动系统概述
朱恒伟
车轮制动器(一)
朱恒伟
车轮制动器(二)
朱恒伟
液压制动传动机构
朱恒伟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朱恒伟
  • 第一章总论

    汽车已经成为现在人类出行的基本的交通工具,随着汽车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主动了解汽车发展,掌握汽车技术,形成了越来越浓厚的汽车文化,本门课程以典型汽车结构为例,深入浅出的讲解汽车内部结构,为大家解开汽车奥秘提供了一种简单易行的学习手段。
    本章内容主要介绍汽车的诞生历程和发展历史,汽车的定义和常见分类形式,车辆识别代码和汽车铭牌以及汽车的总体构造等基本内容。

  • 1.1汽车的历史

    从1765年英国发明家瓦特制出了第一台蒸汽机,到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制成了第一辆利用内燃机做动力的三轮汽车。一百多年的汽车发展史表明,汽车诞生于德国,成长于法国,成熟于美国,兴旺于欧洲,挑战于日本,而如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现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一制造大国。

  • 1.2汽车的定义及分类

    在国家标准中汽车是有严格定义的的,汽车是由自身动力装置驱动,一般具有4个或4个以上车轮,非轨道承载车辆,其主要用途是,载运人员、货物及其他一些特殊用途。汽车的类型很多,可以按照不同时期的国标分类,也可以按照汽车不同的用途分类,同时国内外分类标准也有很大的不同。

  • 1.3车辆识别代码和汽车铭牌

    车辆识别代码,英文简称VIN,是世界各国汽车公司通用的车辆识别代号编码。车辆识别代码由一组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共17位,又俗称17位识别代号编码。它是识别一辆汽车不可缺少的工具,是汽车的“身份证”,车辆识别代码和国产汽车产品型号都标注在汽车铭牌上。

  • 1.4汽车总体构造

    大部分汽车从总体来看,都是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电子设备等组成,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其作用是使燃科燃烧从而发出动力,底盘是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运动并按驾驶员的操纵而正常行驶的部件。车身是驾驶员工作的场所,也是装载乘客和货物的场所,电器设备由电源和用电设备组成,包括发电机、蓄电池、起动系、点火系以及汽车的照明、信号装置和仪表等。

  • 第二章发动机的基本知识

    发动机是汽车的动力装置,其作用是使燃科燃烧从而发出动力,被称为汽车的“心脏”。本章主要介绍常见发动机的类型,发动机基本术语,四冲程发动机工作原理和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型号编码等内容。

  • 2.1发动机类型

    汽车发动机是一种热能动力装置,它将燃料燃烧所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机械能,同时对外输出做功,所以也称为热力发动机。发动机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进行分类,如按照活塞运动方式、按照燃料形式、按照冷却方式、按照气缸数目等分类。

  • 2.2发动机基本术语

    汽车发动机是一部复杂的能量转换机器,为了便于研究发动机的工作过程,需通过基本术语进行描述其工作过程,发动机术语有活塞行程、曲柄半径、气缸工作容积、发动机排量、燃烧室容积、气缸总容积、压缩比、工况、工作循环等

  • 2.3发动机工作原理

    四冲程发动机的活塞在气缸内往复四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发动机,称为四冲程发动机,四冲程发动机每个工作循环中的四个活塞行程分别为进气行程、压缩行程、作功行程和排气行程,每个行程活塞、气门以及温度压力各不相同。

  • 2.4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型号编码

    发动机的动力性指标是指发动机对外作功能力大小的指标,其主要参数为有效转矩和有效功率,而经济性指标一般是指燃油消耗率。我国于2008年对内燃机的名称和型号编制方法重新审定颁布了国家标准GB/T725-2008,对内燃机型号编码有严格的编制要求。

  • 第三章曲柄连杆机构

    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将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能转变为活塞往复运动的机械能,同时,通过连杆将活塞的往复运动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从而对外输出动力。本章主要学习曲柄连杆机构的主要结构(机体组、活塞连组、曲轴飞轮等)形式的内容。

  • 3.1气缸体

    发动机的机体组主要由气缸体、气缸盖、气缸垫和油底完等组成,机体组是发动机的支架,是曲柄连扦机构、配气机构以及发动机各系统主要零部件的装配机体,机体组把发动机的各个机构和系统组成为一个整体,并保证它们之间的准确位置关系,水冷发动机的气缸体和曲铀箱常铸成一体,简称为气缸体。

  • 3.2气缸盖和油底壳

    气缸盖的主要功用是封闭气缸上部,并与活塞顶部、气缸壁共同组成燃烧室。同时,气缸盖也为其他零部件提供安装位置,气缸盖的材科应为导热性好、机械强度高、铸造性能好的材料,一般采用铸铁或铝合金材料铸成。油底壳主要作用是贮存机油和封闭曲轴箱,同时也可起到机油散热作用。

  • 3.3活塞连杆组(一)

    活塞连杆组主要由活塞、活塞环、活塞销和连杆等部件组成,活塞的功用主要是承受气缸中的气体压力,并将此压力通过活塞销传给连杆,以推动曲轴旋转,其主要由活塞顶部、活塞头部和活塞裙部三部分组成。

  • 3.4活塞连杆组(二)

    活塞环是具有有弹性的开口环,分为气环和油环,活塞环在高温、高压、高速、极难润滑的条件下工作,因此要求材料耐热、耐磨,有较高的强度和冲击韧性。活塞销的功用是连接活塞与连杆,并将活塞承受的气体压力传给连杆。连杆的功用是将活塞承受的气体压力传给曲轴,使活塞的往复直线运动转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连杆由连杆小头、杆身和连杆大头三部分组成。

  • 3.5曲轴飞轮组

    曲轴飞轮组主要由曲轴、飞轮和正时齿轮等组成。曲轴的功用是将活塞连杆组传来的气体压力,转变成转矩对外输出,还用来驱动配气机构、水泵、发电机、空气压缩机等其他附属装置工作。飞轮是一个转动惯量很大的金属圆盘。

  • 第四章配气机构

    本章主要学习配气机构的作用和布置形式,配气相位,以及其组成结构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的最基本知识

  • 4.1配气机构布置形式

    配气机构的功用是根据发动机的工作顺序和各缸工作循环的要求,定时开启和关闭进、排气门,使新鲜可燃混合气(汽油机)或空气(柴油机)及时进入气缸,并把燃烧后的废气及时排出,四冲程发动机配气机构主要由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两部分构成。

  • 4.2配气相位

    配气相位是指用曲轴转角表示进、排气门实际开闭时刻和持续时间。
    配气相位是影响充气效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其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配气相位主要有进气提前角和延迟角,排气提前角和延迟角构成。

  • 4.3气门组

    气门组主要包括气门、 气门导管、气门座和气门弹簧。
    气门由头部与杆部两部分组成,气门导管起导向作用,保证气门作直线往复运动;此外还有一定的散热作用。气门座作用是与气门锥面的紧密贴合密封气缸,并接受气门传来的热量,气门弹簧作用克服气门关闭过程中气门及传动件因惯性力而产生的间隙,保证气门及时落座并紧密贴合,同时也可防止气门在发动机振动时跳动而破坏密封。

  • 4.4气门传动组

    气门传动组的作用是使气门按发动机配气相位规定的时刻及时开、闭,并保证规定的开启时间和开启高度,气门传动组包括凸轮轴、挺柱、推杆和摇臂等结构组成。

  • 第五章汽油机供给系统

    本章内容主要学习燃油供给系统概述,燃油供给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燃油供给系统主要零件结构,发动机进排气装置,汽油机涡轮增压系统的基本内容。

  • 5.1燃油供给系统概述

    汽油机燃料供给系统的作用是根据发动机各种工况的不同要求,供给发动机气缸一定浓度和数量的的可燃混合气,并把发动机燃烧作功行程后产生的废气排到大气中。电控燃油喷射系统有多种形式,其组成基本相同,都是由燃油供给系统(喷油泵、燃油泵和燃油滤清器等)、空气供给系统(空气流量传感器、节气门体和空气滤清器)和电子控制系统(电控单元和各种传感器)组成。

  • 5.2燃油供给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汽油喷射是用喷油器将一定数量和压力的汽油,直接喷入气缸或进气歧管中与进入的空气混合,从而形成可燃混合气。电控汽油喷射系统是在恒定的压力下,利用喷油器将一定数量的汽油直接喷入气缸或进气道管内,以电控单元ECU为控制中心,根据空气流量和发动机转速来决定基本喷油量。利用安装在发动机上的各种传感器测出发动机的各种运行参数,再按照电控单元中预存的控制程序进行修正,精确地控制喷油器的喷油量,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下都能获得最佳的可燃混合气。

  • 5.3燃油供给系统主要零件结构

    燃油箱用来储存汽油,其容量根据车辆大小和发动机排量而定,汽油滤清器的作用是滤去燃油中的水分和杂质,防止汽油中的杂物堵塞喷油器,燃油压力调节器的功用是保证喷油器的燃油压力与进气管压力之差为恒定值,燃油导轨(分配管)的功用是将燃油均匀、等压的分配到各喷油器;另外,还有储油蓄压的作用。喷油器是电控燃油喷射系统中最重要的零件,其功用是按照电控单元的指令,在恒压下、定时、定量地将汽油喷入进气管道。

  • 5.4发动机进排气装置

    发动机进、排气装置的功用是供给发动机工作时所需要的可燃混合气或空气,并将发动机燃烧后的废气排出至大气。发动机进气装置主要由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进气歧管和连接管等组成,排气系统的作用是汇集各气缸的废气,减小排气噪声和消除废气中的火焰和火星,使废气安全地排入大气。

  • 5.5汽油机涡轮增压

    所谓增压,既利用增压器将空气或可燃混合气进行压缩,用来提高空气或可燃混合气的密度,增压后的发动机进气量增加,从而增加发动机功率;与此同时,发动机经济性得以提高,排放性得以改善。按驱动压气机的方式不同发动机增压有机械增压、涡轮增压和汽波增压三种,近来废气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在汽车发动机上应用得较多。

  • 第六章 汽油机点火系统

    点火系统的功用是按照发动机点火次序在规定时刻供给火花塞足够能量的直流高压电,使其两极产生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从而使发动机做功。本章主要学习汽油机的点火系统基本知识和电子点火系统的结构组成。

  • 6.1点火系统概述

    目前汽油机的点火系统主要有传统点火系统、电子点火系统和微机控制点火系统三种形式。电子点火系统以蓄电池和发电机作为电源,通过晶体管和点火线圈将低压电转变成高压电,微机控制点火系统也称数字式点火系统,该系统也是以蓄电池和发电机作为电源,通过点火线圈将低压电变成高压电。从火花塞发出电火花(点火时刻)开始到活塞移到上止点之间的曲轴转角,称为点火提前角,点火时刻对发动机的影响很大。

  • 6.2电子点火系统

    电子点火系统目前主要指的是无触点电子点火系统,其主要由点火信号发生器、点火控制器、点火线圈、分电器和火花塞等组成。

  • 第七章发动机润滑系统

    润滑系统和供给系统和点火系统不同,其不参加发动机的能量转换,但对发动机的正常工作,并且保证具有较长使用寿命是必不可少的。本章主要学习润滑系统的作用和润滑方式以及机油泵,机油滤清器等润滑系统的结构组成。

  • 7.1润滑系统概述

    润滑系统的作用主要有润滑、冷却、清洗、密封、防锈。发动机润滑方式可分为压力润滑、飞溅润滑和定期润滑三种。发动机润滑系统一般由油底壳、机油泵、油道、机油滤清器、限压阀、油压开关和油压报警灯等组成。

  • 7.2机油泵

    机油泵的功用是提高润滑油的工作压力,强制地将润滑油输送到,发动机各摩擦表面上,机油泵一般安装在曲辅箱内,由曲轴、凸轮轴或中间轴驱动,汽车发动机多采用齿轮式机油泵和转子式机油泵。

  • 7.3滤清器

    机油滤清器的功用是滤除机油中的金属碎屑、机械杂质和机油氧化物,如果这些杂质随同机油进入润滑系统,将会加剧发动机零件的磨损,还可能堵塞油管和油道。在润滑系统中一般装有几个不同过滤能力的滤清器,如集滤器、粗滤器和细滤器等。

  • 第八章发动机冷却系统

    冷却系统的主要功能是把受热零件的热量及时散发出去,保证发动机在最适宜的温度状态下工作。本章主要学习发动机冷却系统的作用和结构组成,散热器、水泵、冷却风扇、节温器以及冷却循环路线等内容。

  • 8.1冷却系统概述

    按照冷却介质的不同,发动机冷却系统可分为水冷式和风冷式两种类型,车发动机大都采用强制循环式水冷系统,也就是利用水泵提高冷却液的压力,强制使冷却液在发动机中循环流动,水冷系统一般由散热器、水泵、节温器、冷却风扇、水套等组成。冷却液俗称冷却水,是水与防冻剂的混合物。

  • 8.2散热器和水泵

    热器俗称“水箱”,它的作用是将冷却液在水套中吸收的热量,传给外界大气,使冷却液温度降低,散热器一般安装在发动机前面的车架横梁上,根据散热器中冷却液流动方向的不同,散热器分为纵流式和横流式两种。冷却水泵通常安装在发动机前端,与冷却风扇一起由发动机曲轴驱动,水泵的作用是对冷却液加压,使冷却液在冷却系统中循环流动。

  • 8.3冷却风扇和节温器

    冷却风扇一般安装在散热器的后面并与水泵同轴驱动,风扇的功用是提高流经散热器的空气流速和流量,以带走发动机和散热器散发的热量,加速冷却液的降温。节温器一般安装在气缸盖的出水口处,控制冷却液的流动路径,其作用是根据发动机冷却液温度的高低,自动改变冷却液的循环路线及流量,使发动机始终在最适宜的温度下工作,目前汽车上应用较多的是蜡式节温器。

  • 第九章发动机起动系统

    发动机由静止状态过渡到工作状态,必须先用外力转动曲轴,曲轴在外力作用下开始转动,到发动机自动怠速运转的全过程,称为发动机的起动。本章主要学习发动机的起动方式和常用起动系统的结构组成。

  • 9.1发动机起动系统概述

    汽车发动机常用的起动方式有人力起动、电动机起动和输助汽油机起动等,
    电动机起动是由直流电动机经传动机构拖动发动机起动,由于它操作轻便,起动迅速可靠,且具有重复起动的能力,因此采用最广泛。电动机起动系统主要由蓄电池、电动机、起动机继电器、点火开关等组成,起动机的作用是产生转矩使发动机起动,一般由直流电动机、操纵机构和离合机构三部分组成。

  • 第十章汽车传动系统

    汽车发动机所发出的动力靠传动系传递到驱动车轮。传动系具有减速、变扭变速、差速、倒车、中断动力等功能,与发动机配合工作,能保证汽车在各种工况条件下的正常行驶,并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传动系一般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和半轴等组成。
    本章主要介绍汽车传动系统的功用和组成,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的主要结构形式、组成和工作原理。离合器可以传递或者切断动力;变速器能够实现车辆的变速,保证发动机工作在高效区;设置多个档位,传动比为1为直接档,小于1的传动比称为超速档,此外还有空档、倒档;万向传动装置可以消除变速器与驱动桥之间因相对运动而产生的不利影响,允许驱动轮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跳动;主减速器进一步减速增扭;差速器、半轴实现左右车轮的差速。

  • 10.1传动系统的概述

    汽车传动系的功用是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给驱动轮。由离合器、变速器、万向传动装置、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组成。汽车传动系的布置形式主要与发动机的安装位置与驱动形式有关,主要有FR方式、RR方式、FF方式、4WD方式。货车一般采用发动机前置、后轮驱动的FR方式,轿车多采用发动机前置车轮驱动的FF方式。

  • 10.2离合器的作用和类型

    离合器安装在发动机与变速器之间,用来分离或接合前后两者之间动力联系。离合器的主要功用是:使汽车平稳起步;中断给传动系的动力,配合换档;防止传动系过载。汽车离合器有摩擦式离合器、液力偶合器、电磁离合器等几种。

  • 10.3离合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摩擦片式离合器由主动部分、从动部分、压紧装置和操纵机构四部分组成。主动部分包括飞轮、离合器盖、压盘等机件;从动部分是由单片、双片或多片从动盘所组成,它将主动部分通过摩擦传来的动力传给变速器的输入轴。压紧机构主要由螺旋弹簧或膜片弹簧组成。
    离合器的原理:发动机发出的转矩,通过飞轮及压盘与从动盘接触面的摩擦作用,传给从动盘。当驾驶员踩下离合器踏板时,通过机件的传递,使膜片弹簧大端带动压盘后移,此时从动部分与主动部分分离,从而切断动力传递。

  • 10.4变速器的种类与组成

    变速器由变速传动机构和操纵机构组成。变速传动机构的主要作用是改变转矩、转速和旋转方向;变速器的操纵机构的主要作用是控制传动机构实现变速器的传动比的变换。按传动比变化方式,变速器可分为有级式、无级式和综合式三种。

  • 10.5机械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

    普通齿轮变速器主要分为三轴变速器和两轴变速器两种。三轴变速器一般有五个前进档和一个倒档,由壳体、第一轴(输入轴)、中间轴、第二轴(输出轴)、倒档轴、各轴上齿轮、操纵机构等几部分组成。两轴变速器主要由输入和输出两根轴组成。在FF或RR布置的汽车上一般将主减速器和差速器也集成在变速箱内。

  • 10.6变速器操纵机构

    变速器操纵机构的功用:让驾驶员根据路面情况能准确地将变速器挂上或者摘下所需要的某个档位,以保证汽车安全行驶。有直接操纵式操纵机构和间接操纵式操纵机构(远距离操纵)。换挡安全装置包括自锁装置、互锁装置和倒挡锁装置。

  • 10.7自动变速器概述

    自动变速器是指能够根据发动机工况及汽车运行速度自动选档和换档的变速器。它主要由液力传动(动液传动)系统、机械式齿轮传动、液压操纵系统和液压(电子)控制系统组成。自动变速器的类型主要有液力自动变速器(AT) 、机械无级自动变速器(CVT) 、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AMT)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一般来说,自动变速器的挡位分为P、R、N、D、2、1或L等。 

  • 10.8液力自动变速器概述

    液力自动变速器也就是常说的AT,主要由是液力变矩器、行星齿轮变速器、液压操纵系统、电控单元TCU、四部分组成。液力变矩器安装在手动变速器车上的离合器的位置,也起到一个离合器的作用。动力传递就是通过液力变矩器,传给后面的行星齿轮变速器,经过变速之后,通过输出轴继续往最终传动部分(驱动桥)传递。

  • 10.9无级变速器CVT

    典型CVT无级自动变速器由起步装置、金属带/链、主从的带轮、液压泵、控制系统组成。最核心的部件就是一对主从动带轮及金属带。主动轮和从动轮的直径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连续变化,从而实现传动比的连续变化。传动比由液压控制系统根据行驶路况来调节。

  • 10.10万向传动装置概述

    万向传动装置的功用:主要用来在工作过程中相对位置不断改变或者轴线不重合的两根轴间传递转矩和旋转运动。由万向节和传动轴组成,距离较大时还加装中间支承。万向传动装置在汽车上主要应用在变速器与驱动桥之间、变速器与分动器之间、断开式驱动桥的半轴、转向轴等场合。万向节可分为刚性万向节和挠性万向节。刚性万向节又可分为不等速万向节,如十字轴式万向节;准等速万向节,如双联式万向节、三销轴式等;等速万向节,如球叉式、球笼式等。

  • 10.11十字轴式万向节

    十字轴式万向传动轴由主从动叉、十字轴和轴承等组成。允许相邻两传动轴夹角不超过 。十字轴万向节在传动过程中,主、从动轴的转速不等,且两轴夹角愈大,不等速性愈严重。十字轴式万向节实现等速传动的条件:第一,第一个万向节两轴间的夹角 等于第二个万向节两轴间的夹角  ;第二,第一个万向节的从动叉和第二个万向节的主动叉处在同一平面内。 

  • 10.12等速万向节

    等速万向节多用于断开式驱动桥和转向驱动桥上。准等速万向节有双联式万向节和三销轴式万向节。等角速万向节的基本原理是从结构上保证万向节在工作过程中,其传为点永远位于两轴交角的平分面上。比较典型的是球笼式万向节, 由星形套、钢球保持架(球笼)、球形壳等组成。球笼式万向节又可分为固定型球笼式万向节(RF型)和伸缩型球笼式万向节(VL型)。

  • 10.13驱动桥的概述

    驱动桥是汽车传动系的最终传动部分,其基本作用是将发动机传出的相关扭矩经过它传给驱动车轮,实现降速,增扭、差速、实现承载及传力等作用。主要由主减速器,差速器,半轴和桥壳等组成。按照悬架结构不同分为整体式驱动桥和断开式驱动桥。

  • 10.14主减速器

    主减速器的作用是降低传动轴传来的转速,增大输出扭矩,并改变旋转方向,使传动轴左右旋转变为半轴的前后旋转。按减速齿轮副的级数可分为单级和双级主减速器,按主减速器速比挡数分,有单速和双速主减速器。按齿轮形式分有圆柱齿轮式、弧齿锥齿轮式、准双曲面齿轮式、蜗杆蜗轮式。准双曲面锥齿轮传动应用广泛。

  • 10.15差速器

    差速器的作用:除了把主减速器传来的动力传给驱动轮外,当左右车轮行驶条件不同时,能自动调整左右驱动车轮以不同的转速旋转,使车轮保持滚动行驶状态。按结构分为普通锥齿轮差速器和防滑差速器。普通行星锥齿轮差速器由两个或4个圆锥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轴、2个圆锥半轴齿轮、垫片和差速器壳等组成。其工作特性可概括为差速不差扭。

  • 第十一章汽车行驶系统

    汽车行驶系统按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轮式、履带式、车轮-履带式三种。大多数汽车经常在比较坚实的道路上行驶,其行驶系统中直接与路面接触的部分是车轮,即为轮式行驶系统。现在的汽车采用的轮式行驶系统,其结构一般由车架、车桥、悬架和车轮四部分组成,其中车架是整个汽车装配的基体,车桥又通过悬架与车架相连接,车轮分别安装在车桥上。本章内容主要介绍汽车行驶系统的功用、组成,并重点讲解车架、车桥、车轮和悬架的内容。

  • 11.1汽车行驶系的概述

    汽车行驶系的功用是将汽车构成一个整体,支撑汽车全部质量;将传动系传来的转矩化为汽车行驶的驱动力;承受并传递路面作用于车轮上的各种反力和力矩;减少振动,缓和冲击,保证汽车平顺行驶。一般由车架、车桥、车轮和悬架组成。汽车行驶系统可分为轮式行驶系统、履带式行驶系统、半履带式和车轮-履带式行驶系统。

  • 11.2车架和承载式车身

    车架是汽车的基体,如发动机、变速器、传动机构、操纵机构、车身等总成和部件都安装于车架上。汽车上装用的车架按其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边梁式车架、中梁式车架、综合式车架和无梁式车架。边梁式车架由位于右左两侧的两根纵梁和若干横梁构成;中梁式车架只有一根位于汽车中央的纵梁。

  • 11.3车桥

    车桥通过悬架与车架连接,支承着汽车大部份重量,并将车轮的牵引力或制动力,以及侧向力经悬架传给车架汽车的车桥分为整体式和断开式两种。按使用功能划分,车桥又可分为转向桥、转向驱动桥、驱动桥和支持桥。安装转向轮的车桥叫转向桥,主要由前梁,转向节,主销和轮毂等部分组成。与非独立悬架匹配的车桥是整体式车桥;与独立悬架匹配的是整体式车桥。

  • 11.4车轮与轮胎(一)

    车轮与轮胎是支承汽车车体重量,缓和由于路角不平引起的冲击力,接受和传递制动力和驱动力,轮胎具有抵抗侧滑的能力,轮胎具有自动回正的能力,使汽车正常转向,保持汽车直线行驶。车轮通常车轮由轮毂、轮辋以及这两件元件之间的连接部分称为轮辐的元件所组成,按照轮辐的结构车轮可分为辐板式和辐条式。

  • 11.5车轮与轮胎(二)

    轮胎作为汽车与道路之间力的支承和传递部分,它的性能对汽车行驶性能影响很大。 轮胎总成是安装在轮辋上的,直接与路面接触。它的作用是:承受汽车的重力;缓和路面不平引起的冲击;保证车轮和路面接触具有良好的附着性,传递驱动力和制动力,保持汽车行驶稳定性。轮胎主要由胎冠、胎肩,胎侧,胎体和胎圈等部分组成。汽车轮胎按胎体结构不同可分为充气轮胎和实心轮胎。按胎面花纹可分为普通花纹轮胎、越野花纹轮胎,混合花纹轮胎。按气压可分为高压轮胎、低压轮胎、超低压轮胎。按帘布层结构可分为斜交轮胎、带束斜交轮胎和子午线轮胎。

  • 11.6汽车悬架的组成及弹性元件

    汽车悬架是指车架或车身与车轿之间一切传力连接装置的统称。一般由弹性元件、导向装置、减振器和横向稳定器等组成。弹性元件是使车架和车桥之间保持弹性联系,承受和传递垂直载荷,减小路面冲击的装置。主要有钢板弹簧、螺旋弹簧、扭杆弹簧、气体弹簧、橡胶弹簧等类型。

  • 11.7减振器

    为改善汽车行驶平顺性及乘客舒适性,在悬架中与弹性元件并联或串联安装一阻尼部件以衰减振动,此阻尼部件即为减振器。目前汽车用减振器主要分为筒式减振器和支柱式减振器两种形式。汽车悬架系统中多采用液力减振器,但也有一些轿车装用电磁减振器和空气减振器。

  • 11.8非独立悬架与独立悬架

    按汽车导向装置的不同,汽车悬架可以分为独立悬架和非独立悬架。非独立悬架根据其结构特点又可以分为钢板弹簧非独立悬架、螺旋弹簧非独立悬架以及扭杆弹簧非独立悬架。独立悬架的结构类型很多,按车轮运动形式可分成横臂式独立悬架、纵臂式独立悬架、车轮沿主销移动的悬架(包括烛式悬架和麦弗逊式悬架)以及单斜臂式独立悬架。

  • 第十二章汽车转向系统

    汽车转向系统是保证汽车按照驾驶员的意志进行转向行驶或保持稳定的直线行驶的专设机构,根据其转向能源的不同,可以将汽车转向系统分为机械转向系统和助力转向系统两类。本章主要介绍转向系统工作原理、性能要求,并重点学习机械转向系统和助力转向系统的分类、组成及工作原理。

  • 12.1汽车转向系统概述

    汽车转向系统是保证汽车按照驾驶员的意志进行转向行驶或保持稳定的直线行驶的专设机构,根据其转向能源的不同,可以将汽车转向系统分为机械转向系统和动力转向系统两类。机械转向系统是一种以驾驶员的手力作为转向能源的转向系统。助力转向系统则是在机械转向系统的基础上加设一套转向加力装置,帮助驾驶员转向操纵的转向系统。

  • 12.2机械转向系统

    机械转向系统主要由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以及转向传动机构组成。转向操纵机构则由转向盘、转向柱管、转向轴、上万向节、下万向节和转向传动轴等组成。其主要作用是将驾驶员转动转向盘的操纵力传给转向器。转向器是转向系统的传动和减速装置,按照结构形式的不同,转向器可分为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和循环球式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主要由转向摇臂、转向直拉杆、转向横拉杆、转向节、转向节臂和转向梯形组成,是转向传力的重要机构。

  • 12.3助力转向系统

    助力转向按动力源的不同可分为液压助力和电动助力两种。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是大中型汽车普遍采用一种转向形式。主要包括机械转向机构机构以及由转向助力泵、动力缸、储油罐等组成的液压系统。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则主要由机械传动装置、助力电机、扭矩传感器、方向盘角传感器、车速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等组成,被中小型汽车广泛采用。

  • 第十三章汽车制动系统

    汽车制动系统是使行驶中的汽车减速甚至停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的速度保持稳定以及使已经停驶的汽车保持不动的系统装置。主要由制动器和制动传动装置组成。本章主要介绍汽车制动系统的分类、组成及工作原理,并重点学习车轮制动器、液压制动传动机构、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的内容。

  • 13.1汽车制动系统概述

    汽车制动系统是使行驶中的汽车减速甚至停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的速度保持稳定以及使已经停驶的汽车保持不动的系统装置。主要由制动器和制动传动装置组成。按功用划分,制动系可以分为行车制动系、驻车制动系、第二制动系以及辅助制动系。如果按能源划分,制动系可以分为人力制动系、动力制动系以及伺服制动系。

  • 13.2车轮制动器(一)

    制动器是制动系统中用来产生阻碍汽车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的部件。摩擦式制动器分为盘式制动器和鼓式制动器两大类。盘式制动器根据固定元件的结构形式分为钳盘式制动器和全盘式制动器,钳盘式制动器分为定钳盘式和浮钳盘式两种。

  • 13.3车轮制动器(二)

    鼓式制动器主要包括制动轮缸、制动蹄、制动鼓、摩擦片、回位弹簧等部分。主要是通过液压装置是摩擦片与随车轮转动的制动鼓内侧面发生摩擦,从而起到制动的效果。如果按制动蹄的受力情况来分鼓式制动器又可分为领从蹄式、双领蹄式、双从蹄式和自动增力式。

  • 13.4液压制动传动机构

    液压制动传动装置主要由制动踏板、推杆、回位弹簧、制动主缸、制动轮缸、油管、储油罐、车轮制动器等组成。具有制动灵敏、结构简单、维护方便、不消耗发动机功率等特点。液压制动传动装置布置形式主要有单管路和双管路两种。

  • 13.5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通常由车轮速度传感器、液压控制单元(液压调节器、制动压力调节器)和电控单元ECU等组成。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按轮速传感器和控制通道不同可分为:四通道系统、三通道系统、双通道系统和单通道系统。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总论

    1.1 汽车的历史

    1.2 汽车的定义及分类

    1.3 车辆识别代码和汽车铭牌

    1.4 汽车总体构造

    视频数4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发动机的基本知识

    2.1 发动机类型

    2.2 发动机基本术语

    2.3 发动机工作原理

    2.4 发动机主要性能指标与型号编码

    视频数4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曲柄连杆机构

    3.1 气缸体

    3.2 气缸盖和油底壳

    3.3 活塞连杆组(一)

    3.4 活塞连杆组(二)

    3.5 曲轴飞轮组

    视频数5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配气机构

    4.1 配气机构布置形式

    4.2 配气相位

    4.3 气门组

    4.4 气门传动组

    视频数4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汽油机供给系统

    5.1 燃油供给系统概述

    5.2 燃油供给系统组成和工作原理

    5.3 燃油供给系统主要零件结构

    5.4 发动机进排气装置

    5.5 汽油机涡轮增压

    视频数5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汽油机点火系统

    6.1 点火系统概述

    6.2 电子点火系统

    视频数2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发动机润滑系统

    7.1 润滑系统概述

    7.2 机油泵

    7.3 滤清器

    视频数3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发动机冷却系统

    8.1 冷却系统概述

    8.2 散热器和水泵

    8.3 冷却风扇和节温器

    视频数3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发动机起动系统

    9.1 发动机起动系统概述

    视频数1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汽车传动系统

    10.1 传动系统的概述

    10.2 离合器的作用和类型

    10.3 离合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10.4 变速器的种类与组成

    10.5 机械变速器的变速传动机构

    10.6 变速器操纵机构

    10.7 自动变速器概述

    10.8 液力自动变速器概述

    10.9 无级变速器CVT

    10.10 万向传动装置概述

    10.11 十字轴式万向节

    10.12 等速万向节

    10.13 驱动桥的概述

    10.14 主减速器

    10.15 差速器

    视频数15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汽车行驶系统

    11.1 汽车行驶系的概述

    11.2 车架和承载式车身

    11.3 车桥

    11.4 车轮与轮胎(一)

    11.5 车轮与轮胎(二)

    11.6 汽车悬架的组成及弹性元件

    11.7 减振器

    11.8 非独立悬架与独立悬架

    视频数8
  • 第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二章 汽车转向系统

    12.1 汽车转向系统概述

    12.2 机械转向系统

    12.3 助力转向系统

    视频数3
  • 第十三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三章 汽车制动系统

    13.1 汽车制动系统概述

    13.2 车轮制动器(一)

    13.3 车轮制动器(二)

    13.4 液压制动传动机构

    13.5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视频数5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