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山东第二医科大学)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山东第二医科大学)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7/01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倡导合理营养;保障食品安全;乐享健康人生。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绪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绪论
秦浩
营养学基础
概述
秦浩
蛋白质
秦浩
脂类
秦浩
碳水化合物
秦浩
能量
秦浩
矿物质
秦浩
维生素
秦浩
食物中生物活性成分
食物中生物活性成分
秦浩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及意义
秦浩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秦浩
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
秦浩
特殊人群的营养
孕妇的营养与膳食
秦浩
乳母的营养与膳食
秦浩
特殊年龄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秦浩
公共营养
膳食结构和膳食指南
周健
营养调查与评价
周健
临床营养
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
周健
病人的膳食管理
周健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营养与肥胖
周健
营养与糖尿病
周健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周健
营养与高血压
周健
营养与痛风
周健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
周健
食品的腐败变质
周健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
有毒金属污染及其预防
周健
N-亚硝基化合物污染及其预防
周健
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
食品添加剂概述
周健
各类食品添加剂
周健
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
粮豆、蔬菜、水果的卫生及管理
粮豆的卫生及管理
李晓红
畜、禽、鱼类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畜类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李晓红
乳及乳制品的卫生及管理
乳的卫生及管理
李晓红
食用油脂的卫生及管理
油脂酸败
李晓红
罐头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李晓红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概述
李晓红
食物中毒
李晓红
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概述
李晓红
沙门菌及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李晓红
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肉毒梭菌食物中毒
李晓红
真菌及毒素食物中毒
霉变甘蔗及赤霉麦中毒
李晓红
有毒动植物中毒
河豚中毒及毒蕈中毒
李晓红
化学性食物中毒
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李晓红
食品安全性风险分析和控制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李晓红
  • 第一章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绪论

    本章内容讲述了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概念、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研究内容、营养学发展历史、食品卫生学发展的历史、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研究方法。要求掌握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概念;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研究内容;熟悉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发展趋势;了解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 1.1绪论

    本节内容讲述了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概念、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研究内容、营养学发展历史、食品卫生学发展的历史、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研究方法。要求掌握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概念;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研究内容;熟悉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的发展趋势,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营养学基础

    本章内容讲述了营养、营养素、膳食参考摄入量的概念;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的功能、营养学评价、摄入量和食物来源;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摄入量和食物来源;要求掌握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分类、营养学评价、常见缺乏症,参考摄入量标准和食物来源;熟悉五类营养素的生理功能;能将营养素知识与实际联系,判别研究对象是否存在营养素缺乏,并能进行正确指导进行营养素补充。

  • 2.1概述

    本节内容讲述了食物成分和人体营养需要。要求掌握营养素的种类和分类,膳食营养参考摄入量定义及相互关系;熟悉合理膳食的定义和要求;了解水的生理功能。

  • 2.2蛋白质

    本节内容讲述了蛋白质的结构、功能;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食物蛋白质的营养学评价;蛋白质营养不良及膳食状况评价;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要求掌握氨基酸的分类、必需氨基酸、条件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模式、限制氨基酸、蛋白质互补作用等的定义,蛋白质的生理功能,蛋白质的营养评价方法;熟悉蛋白质营养不良及膳食状况评价,蛋白质的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了解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特点。

  • 2.3脂类

    本节内容讲述了脂类的结构、脂肪酸、类脂的分类和功能;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膳食脂肪的营养学评价;脂类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要求掌握脂肪酸的分类,必需脂肪酸的定义,膳食脂肪的营养学评价,脂类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熟悉体内脂肪的生理功能、食物脂肪的作用、类脂的生理功能;了解脂类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特点。

  • 2.4碳水化合物

    本节内容讲述了碳水化合物的分类;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碳水化合物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要求掌握主要碳水化合物的分类和组成,益生元、食物血糖指数、血糖负荷的定义及应用目的;熟悉碳水化合物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了解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和代谢特点。

  • 2.5能量

    本节内容讲述了人体能量消耗组成、总能量消耗测定、需要量的确定,膳食能量需要量及食物来源。要求掌握人体能量消耗组成,食物特殊动力作用定义,人体能量需要量的确定方法,熟悉膳食能量需要量及食物来源,及人体总能量消耗的测定方法。

  • 2.6矿物质

    本节内容讲述了矿物质的特点、缺乏及过量的原因;钙、铁、锌、硒、碘等的生理功能、吸收与代谢、缺乏与过量、营养学评价、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要求掌握矿物质的特点、分类、缺乏及过量的原因,钙、铁、锌、硒、碘等的缺乏与过量,营养学评价,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熟悉钙、铁、锌、硒、碘等的生理功能、吸收与代谢特点。

  • 2.7维生素

    本节内容讲述了维生素的命名、分类、缺乏原因及分类;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维生素E、烟酸、叶酸、维生素C等的理化性质、吸收与代谢、生理功能、缺乏与过量、机体营养学状况评价、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要求掌握维生素的命名、分类、缺乏原因及分类规则,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维生素E、烟酸、叶酸、维生素C等的缺乏与过量、机体营养学状况评价、参考摄入量及食物来源;熟悉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D、维生素E、烟酸、叶酸、维生素C等的理化性质、吸收与代谢、生理功能。

  • 第三章食物中生物活性成分

    本章内容介绍了食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分类及生物活性;类胡萝卜素、多酚类化合物、皂甙类化合物、有机硫化物等活性物质的结构、分类、生物学作用和食物来源。要求熟悉食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物学作用;了解活性物质的分类、食物来源;实际生活中能指出某种植物性食物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及作用。

  • 3.1食物中生物活性成分

    本节内容介绍了食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分类及生物活性;类胡萝卜素、多酚类化合物、皂甙类化合物、有机硫化物等活性物质的结构、分类、生物学作用和食物来源。要求熟悉食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的生物学作用;了解活性物质的分类、食物来源;实际生活中能指出某种植物性食物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及作用。

  • 第四章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本章内容讲述了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及意义;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及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食物成分数据库。要求掌握谷类及薯类、豆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类、畜禽水产品、乳及乳制品、蛋类营养价值特点;了解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食物成分数据库;能将各类食品按照其营养特点合理搭配,采用适宜办法减少食品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

  • 4.1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及意义

    本节内容讲述了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及常用指标,评价食物营养价值的意义。要求掌握食物营养价值评价的常用指标,营养质量指数(INQ)的计算方法及意义;熟悉评价食物营养价值的意义。

  • 4.2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本节内容讲述了谷类、薯类及杂豆类,大豆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类,畜、禽、水产类、乳及乳制品、蛋类及其制品、坚果类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及其特点。要求掌握谷类及薯类,豆类及其制品,蔬菜、水果类,畜、禽、水产品,乳及乳制品,蛋类等的营养价值。

  • 4.3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

    本节内容讲述了加工、烹调、保藏对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要求了解加工、烹调、保藏等对不同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程度。

  • 第五章特殊人群的营养

    本章内容讲述了孕妇和乳母的营养与膳食;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的营养与膳食;运动员的营养与膳食;特殊环境人群的营养与膳食。要求掌握孕妇、乳母、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的营养需求和合理膳食原则;熟悉和了解运动员、特殊环境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 5.1孕妇的营养与膳食

    本节内容讲述了孕妇的生理特点,妊娠期的营养需要,妊娠期营养不良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妊娠期的合理膳食原则。要求掌握妊娠期营养不良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妊娠期的合理膳食原则;熟悉妊娠期的营养需求及孕妇的生理特点。

  • 5.2乳母的营养与膳食

    本节内容讲述了哺乳期的生理特点,哺乳对母亲健康的影响,哺乳期的营养需求,哺乳期的合理膳食原则。要求掌握哺乳对母亲健康的影响,哺乳期的合理膳食原则;熟悉哺乳期的生理特点,哺乳期的营养需求。

  • 5.3特殊年龄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本节内容讲述了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的生理特点、营养需要、合理膳食原则。要求掌握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的营养需要、合理膳食原则;熟悉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的生理特点。

  • 第六章公共营养

    本章内容讲述了公共营养的概念、特点、目标和工作内容,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制定,膳食结构和膳食指南,营养调查与评价、营养监测、营养改善措施。要求掌握膳食结构和膳食指南,营养调查与评价;熟悉公共营养的概念、特点,营养监测的目的、特点、内容、监测指标,营养配餐和食谱制定,食品强化目的和要求;了解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制定,中国营养监测体系,慢性疾病营养干预。

  • 6.1膳食结构和膳食指南

    本节内容讲述了公共营养的概念、工作内容;膳食结构与膳食指南。要求熟悉公共营养的概念、工作内容;要求掌握膳食结构的概念、世界典型的膳食结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 6.2营养调查与评价

    本节内容讲述了营养调查的目的、内容与步骤,营养调查的方法,营养调查结果的分析评价。要求掌握营养调查的概念、营养调查与评价,熟悉营养调查的目的、内容与步骤。

  • 第七章临床营养

    本章内容讲述了临床营养的概念,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病人的膳食管理,围手术期营养和肠内与肠外营养。要求掌握临床营养、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的概念,基本膳食和治疗膳食,肠内与肠外营养;熟悉营养治疗流程,围手术期营养;了解常用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量表,诊断和代谢膳食。

  • 7.1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

    本节内容讲述了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膳食营养评价。要求掌握临床营养,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的概念;熟悉营养治疗流程,膳食营养评价;了解常用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量表。

  • 7.2病人的膳食管理

    本节内容讲述了基本膳食及组成,普通膳食、软食、半流质膳食和流质膳食适用范围及膳食原则。要求掌握基本膳食及组成,普通膳食、软食、半流质膳食和流质膳食适用范围及膳食原则。

  • 第八章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本章内容讲述了营养与肥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癌症。要求掌握营养与肥胖、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痛风、癌症的关系及营养防治措施;能对营养相关慢性疾病进行营养方面的预防,并能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膳食指导。

  • 8.1营养与肥胖

    本节内容讲述了肥胖的概念、分类、诊断方法,肥胖对健康的影响,营养与肥胖的关系,肥胖的营养防治。要求掌握肥胖的概念,常用肥胖的诊断方法,肥胖的营养防治;熟悉肥胖的分类,肥胖对健康的影响,营养与肥胖的关系。

  • 8.2营养与糖尿病

    本节内容讲述了糖尿病的概念、分类,营养与糖尿病的关系,糖尿病的营养防治。要求掌握糖尿病的营养防治;熟悉糖尿病的概念、分类,营养与糖尿病的关系。

  • 8.3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本节内容讲述了冠心病危险因素,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营养防治。要求掌握冠心病危险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营养防治;熟悉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 8.4营养与高血压

    本节内容讲述了高血压的概念,营养与高血压的关系,高血压的营养防治。要求掌握高血压的营养防治;熟悉高血压的概念,营养与高血压的关系。

  • 8.5营养与痛风

    本节内容讲述了痛风的概念、分类,营养与痛风的关系,痛风的营养防治。要求掌握痛风的营养防治;熟悉痛风的概念、分类,营养与痛风的关系。

  • 第九章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本章内容讲述了食品污染的概念、分类;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食品的物理性污染及其预防。要求掌握食品污染的概念及分类、常见食品细菌污染污染指标及食品卫生学意义、食品的真菌污染及食品卫生学意义、黄曲霉毒素产生条件毒性及预防措施、食品腐败变质及预防措施、常见食品化学性污染的来源及其预防措施。熟悉食品中微生物生长的条件;食品中常见的细菌、真菌;镰刀菌毒素的种类及毒性特征;使用农、兽药的危害及控制措施;有机磷、有毒金属的临床表现;N-亚硝基化合物的分类;食品容器、包装材料主要卫生学问题;污染食品的重要放射性核素。 对实际生活中食品安全问题进行分析。

  • 9.1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本节内容讲述了食品污染的概念、分类,食品的细菌污染,食品的腐败变质,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要求掌握食品污染的概念、分类,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与卫生学意义,食品腐败变质及预防措施。

  • 9.2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

    本节内容讲述了食品的化学性污染的概念及特点,有毒金属污染及其预防,N-亚硝基化合物污染及其预防。要求掌握食品的化学性污染的概念及特点,有毒金属污染食品的途径、预防措施,有毒金属汞污染的食品,N-亚硝基化合物的污染来源,N-亚硝基化合物预防措施;熟悉有毒金属的概念、毒作用特点,有毒金属汞中毒临床表现,N-亚硝基化合物分类。

  • 第十章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

    本章内容讲述了食品添加剂概述;各类食品添加剂。要求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定义、种类和使用原则;常用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作用原理及使用要求。熟悉我国食品添加剂的具体分类;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卫生管理。能解读食品标签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作用原理和我国的使用要求。

  • 10.1食品添加剂概述

    本节内容讲述了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分类,食品添加剂使用基本要求,可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食品添加剂带入原则。要求掌握食品添加剂的概念及分类,食品添加剂使用基本要求;熟悉可使用食品添加剂的情况,食品添加剂带入原则。

  • 10.2各类食品添加剂

    本节内容讲述了酸度调节剂、抗氧化剂、漂白剂、着色剂等各类食品添加的的定义、种类和作用。要求掌握常用食品添加的品种及使用要求。

  • 第十一章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

    本章内容讲述了粮豆、蔬菜、水果的卫生及管理,畜、禽及鱼类食品的卫生及管理,奶及奶制品的卫生及管理,食用油脂的卫生及管理,罐头食品等食品的卫生及管理。要求掌握粮豆、蔬菜、水果的主要卫生问题;肉类的主要卫生问题及管理,畜肉的腐败变质过程;奶的卫生问题、病畜奶的处理、奶的消毒;食用油脂的主要卫生学问题,评价油脂酸败状况的卫生学指标及控制油脂酸败的措施;罐头食品生产的卫生要求及胖听的概念;饮料酒的卫生学问题,保健食品的分类及特征。熟悉粮豆、蔬菜、水果的卫生管理,鱼类食品的卫生问题,食用油脂的卫生要求及卫生管理,罐头食品的卫生管理,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概念、标志及卫生管理。

  • 11.1粮豆、蔬菜、水果的卫生及管理

    本节内容讲述了粮豆的卫生及管理,蔬菜的卫生及管理、水果的卫生及管理。要求掌握粮豆的主要卫生问题;熟悉粮豆及制品的卫生管理;掌握蔬菜水果的主要卫生问题,熟悉蔬菜水果的卫生管理。

  • 11.2畜、禽、鱼类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本节内容讲述了畜类卫生及管理,禽类、蛋类食品的卫生及管理,鱼类食品的卫生及管理。要求掌握畜肉类的主要卫生问题,畜肉腐败变质的过程,熟悉畜肉及制品的卫生管理;熟悉禽肉、蛋类食品的卫生管理;掌握鱼类食品的主要卫生问题,熟悉鱼类食品的的卫生管理。

  • 11.3乳及乳制品的卫生及管理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生乳的卫生问题,乳类的卫生管理及乳制品的卫生管理。要求掌握生乳的主要卫生问题,病畜乳的处理原则,熟悉乳类储存、运输的卫生要求,乳类的消毒与灭菌;熟悉乳制品的卫生管理。

  • 11.4食用油脂的卫生及管理

    本节内容讲述了食用油脂的生产特点,食用油脂的主要卫生问题,食用油脂生产的卫生要求。要求掌握食用油脂的主要卫生问题,油脂酸败的概念,评价油脂酸败状况的卫生学指标,防止油脂酸败的措施。熟悉油脂的生产特点,食用油脂污染和天然存在的有害物质,食用油脂生产的卫生要求。

  • 11.5罐头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本节内容讲述了罐头的分类,罐头食品生产的卫生要求,罐头食品的卫生管理。要求掌握罐头食品的加工过程,产品检验的内容,胖听的概念分类。熟悉罐头食品的卫生管理。了解罐头的分类、包装接触材料及制品。

  • 第十二章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本章内容讲述了食源性疾病,细菌性食物中毒,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及食物中毒调查处理。要求掌握食源性疾病的概念,食物中毒的概念、发病特点、流行病学特点、分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概念、分类、中毒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断、预防措施,常见细菌性食物中毒、有毒动植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的原因、机制、临床表现、诊治及预防措施。熟悉食物中毒调查处理。

  • 12.1食源性疾病

    本节内容讲述了食源性疾病的概述和食物中毒。要求掌握食源性疾病的概念,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食物中毒的概念、发病特点。熟悉食源性疾病的流行情况及监测,食物中毒的流行病需特点。

  • 12.2细菌性食物中毒

    本节内容讲述了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概述,沙门菌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肉毒梭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要求掌握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概念、中毒特点、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诊断,熟悉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分类及鉴别诊断;掌握沙门菌、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预防措施,熟悉它们的流行病学特点、中毒机制,了解它们的病原学特点;掌握肉毒梭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中毒食品、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预防措施,熟悉它们的流行病学特点、中毒机制,了解它们的病原学特点。

  • 12.3真菌及毒素食物中毒

    本节内容讲述了赤霉病麦中毒和霉变甘蔗中毒。要求掌握赤霉病麦的中毒症状及处理,预防措施。掌握霉变甘蔗中毒的机制及临床表现,治疗和预防,了解流行病学特点。

  • 12.4有毒动植物中毒

    本节内容讲述了河豚中毒和毒蕈中毒。要求掌握河豚中毒的特点,急救与治疗及预防措施,熟悉流行病学特点,了解河豚的有毒成分;掌握毒蕈中毒的症状,急救与治疗,熟悉毒蕈有毒成分,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了解预防措施。

  • 12.5化学性食物中毒

    本节内容讲述了亚硝酸盐中毒。要求掌握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概念,中毒的机制及症状,急救和治疗,预防措施,熟悉引起中毒的原因。

  • 第十三章食品安全性风险分析和控制

    本章讲述了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概述、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安全标准。要求掌握食品安全的概念,我国食品安全毒理学评价原则、目的和结果评价,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体系构成,食品安全标准,GMP的概念和注意目标,HACCP的概念、原理及原则。熟悉国内外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术语和定义,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概念,我国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标准的性质、分类和意义。

  • 13.1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本节内容讲述了食品安全行毒理学评价的内容。要求掌握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对受试物的要求,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实验内容,不同受试物选择毒性试验的原则,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的目的和结果判定,了解食品安全毒理学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食品营养与卫生学绪论

    1.1 绪论

    视频数1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营养学基础

    2.1 概述

    2.2 蛋白质

    2.3 脂类

    2.4 碳水化合物

    2.5 能量

    2.6 矿物质

    2.7 维生素

    视频数7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食物中生物活性成分

    3.1 食物中生物活性成分

    视频数1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4.1 食物营养价值的评价及意义

    4.2 各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4.3 食物营养价值的影响因素

    视频数3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特殊人群的营养

    5.1 孕妇的营养与膳食

    5.2 乳母的营养与膳食

    5.3 特殊年龄人群的营养与膳食

    视频数3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公共营养

    6.1 膳食结构和膳食指南

    6.2 营养调查与评价

    视频数2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临床营养

    7.1 病人的营养状况评价

    7.2 病人的膳食管理

    视频数2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

    8.1 营养与肥胖

    8.2 营养与糖尿病

    8.3 营养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8.4 营养与高血压

    8.5 营养与痛风

    视频数5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食品污染及其预防

    9.1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及其预防

    9.2 食品的化学性污染及其预防

    视频数4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

    10.1 食品添加剂概述

    10.2 各类食品添加剂

    视频数2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

    11.1 粮豆、蔬菜、水果的卫生及管理

    11.2 畜、禽、鱼类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11.3 乳及乳制品的卫生及管理

    11.4 食用油脂的卫生及管理

    11.5 罐头食品的卫生及管理

    视频数5
  • 第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二章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12.1 食源性疾病

    12.2 细菌性食物中毒

    12.3 真菌及毒素食物中毒

    12.4 有毒动植物中毒

    12.5 化学性食物中毒

    视频数8
  • 第十三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三章 食品安全性风险分析和控制

    13.1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视频数1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