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舞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6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敦煌舞是挖掘敦煌壁画乐舞艺术而创建的当代衍生物,它反映了中华民族乐舞文化的生生不息和绚烂多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习敦煌舞,对于体认和体味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体认敦煌舞的形神之美,进而体悟其文化意蕴。本课程以单一形态、综合动律、技巧和风格的学习为主线,以不同类型的组合为学习内容,通过重难点讲解、动作学习、短句解析、组合呈现和完整合乐的循序学习,逐步掌握敦煌舞的形态、韵律和风格,最终体悟敦煌舞的审美内涵和文化意蕴。本课程由李莉教授带领的《敦煌舞》教学团队用舞蹈的身体语言,为我们解读和体认敦煌舞文化性的身体内涵和审美性的文化精神。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绪章 课程介绍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绪论
李莉
形、神、气、韵的组合训练—以莫高窟272窟听法菩萨为例
壁画舞姿到敦煌舞蹈
李莉
端庄静默—形、神、气、韵组合
组合依据、训练目标、难点与重点
李莉
单一手姿、眼神与气息的讲解与示范
李莉
单一舞姿的讲解与示范
李莉
组合短句训练的讲解与示范
李莉
组合合乐与课程小结
李莉
动律元素抻、曲、旋、拧的组合训练—以205窟、217窟舞伎菩萨为例
凝思悟法—抻、曲组合训练
组合依据、训练目标、难点与重点
李莉
“抻” 和“曲”的做法讲解与示范
李莉
单一舞姿、手姿的讲解与示范
李莉
组合短句训练的讲解与示范
李莉
组合合乐与课程小结
李莉
欢舞悟法——旋、拧组合
组合依据、训练目标、难点与重点
李莉
“旋”的做法讲解与示范
李莉
“拧”的做法、单一舞姿、手姿讲解与示范
李莉
组合短句训练的讲解与示范
李莉
组合合乐与课程小结
李莉
舞姿控制的组合训练-以329窟舞伎菩萨为例
伎乐凌空—特殊舞姿的曲线控制
组合依据、训练目标、难点与重点
韩宜成
单一腿的控制做法讲解与示范
李莉
单一舞姿、手姿的讲解与示范
李莉
组合短句训练的讲解与示范
李莉
组合合乐与课程小结
李莉
旋转与跳跃的组合训练-以莫高窟220窟、舞伎菩萨、榆林窟15窟化生童子为例
舞乐旋腾—旋转组合
组合依据、训练目标、难点与重点
夏莹莹
原地舞姿转的讲解与示范
夏莹莹
行进舞姿转的讲解与示范
夏莹莹
单一舞姿转的讲解与示范
夏莹莹
复合舞姿转的讲解与示范
夏莹莹
组合短句训练的讲解与示范
夏莹莹
组合合乐与课程小结
夏莹莹
莲童戏水—跳跃组合训练
组合依据、训练目标、难点与重点
夏莹莹
单一原地舞姿跳的讲解与示范
夏莹莹
行进舞姿跳的讲解与示范
夏莹莹
复合舞姿跳的讲解与示范
夏莹莹
组合短句训练的讲解与示范
夏莹莹
组合合乐与课程小结
夏莹莹
天乐与俗乐的交融—综合性表演组合
飞舞翩迁—四飞天组合训练
组合依据、训练目标、重点与难点
夏莹莹
单人飞天舞姿的讲解与示范
夏莹莹
双人、四人飞天舞姿的讲解与示范
夏莹莹
组合短句训练的讲解与示范
夏莹莹
组合合乐与课程小结
夏莹莹
袖舞罗裳—窄袖组合
组合依据、训练目标、重点与难点
解雨姣
单一袖的做法讲解与示范
解雨姣
组合短句训练的讲解与示范
解雨姣
组合合乐与课程小结
解雨姣
袅袅弦音——反弹琵琶组合
组合依据、训练目标、重点与难点
解雨姣
单一弹拨手姿、手持琵琶动作做法讲解与示范
解雨姣
单一舞姿和技术动作的讲解与示范
解雨姣
组合短句训练的讲解与示范
解雨姣
组合合乐与课程小结
解雨姣
外夷鼓舞——羯鼓组合
组合依据、训练目标、重点与难点
解雨姣
单一肋、胯的动律做法和腰的舞姿讲解与示范
解雨姣
组合短句训练的讲解与示范
解雨姣
组合合乐与课程小结
解雨姣
  • 绪章绪章 课程介绍

    20世纪70年代末,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的问世复活了壁画中的乐舞艺术,第一次将壁画乐舞艺术呈现复活在舞台上,由此,敦煌舞作为一个舞种被确立下来,20世纪80年代初,高金荣教授鉴于《丝路花雨》的成功创作和经验,建立起了敦煌舞的教学体系和牢固的学科根基。因此,从教育教学领域首创并建立从元素训练到性格组合训练一套较为系统的敦煌舞教材,此后,敦煌舞教学体系也被不同专家学者逐渐补充和完善。

  • 0.1绪论

    20世纪70年代末,大型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的问世复活了壁画中的乐舞艺术,第一次将壁画乐舞艺术呈现复活在舞台上,由此,敦煌舞作为一个舞种被确立下来,20世纪80年代初,高金荣教授鉴于《丝路花雨》的成功创作和经验,建立起了敦煌舞的教学体系和牢固的学科根基。因此,从教育教学领域首创并建立从元素训练到性格组合训练一套较为系统的敦煌舞教材,此后,敦煌舞教学体系也被不同专家学者逐渐补充和完善。

  • 第一章形、神、气、韵的组合训练—以莫高窟272窟听法菩萨为例

    形、神、气、韵的组合训练是在强调“形”与“神”、“神”与“气”的基础上通过静坐的形态、流动的体态、变换的神态以及静悟的情态,来准确把握敦煌舞“韵”的体现,在手姿与舞姿、气息与眼神的相互配合中,达到气、神、意的相互统一。

  • 1.1壁画舞姿到敦煌舞蹈

    形、神、气、韵的组合训练是在强调“形”与“神”、“神”与“气”的基础上通过静坐的形态、流动的体态、变换的神态以及静悟的情态,来准确把握敦煌舞“韵”的体现,在手姿与舞姿、气息与眼神的相互配合中,达到气、神、意的相互统一。

  • 1.2端庄静默—形、神、气、韵组合

    形、神、气、韵的组合训练主要以莫高窟北凉时期272窟听法菩萨壁画舞姿造型为组合依据,以三身听法菩萨为代表,充分表达菩萨听法时内心情感的起伏与变化。本节内容通过对手姿、眼神、舞姿以及短句部分的单一讲解,完成最后的组合学习,在盘、坐、跪、蹲不同舞姿中,把握壁画舞姿静而美的整体风貌,在一呼一吸自然的吐纳当中,感受气息与身体动作变化之间的关系,进而了解“形”止“气”不止,“气”止“意”不止,遵循“意随气行,行随意动”的动作原则。

  • 第二章动律元素抻、曲、旋、拧的组合训练—以205窟、217窟舞伎菩萨为例

    抻、曲、旋、拧的组合训练是形成敦煌舞舞姿动律的重要内容,也是将敦煌壁画舞姿“活态”的关键所在。“抻”是延展身体的最大限度和幅度,“曲”是形成身体多折、多弯的曲线造型,“旋”是敦煌舞姿起法的动势和转的过程,而“拧”则是旋的动力,也是旋转后舞姿在立体空间中的变化形成的S形的舞姿。通过对身体元素的学习,进一步把握敦煌舞婀娜的曲线美、柔曼的形态美、多姿的造型美,最终体悟敦煌舞的风格特色和审美特征。

  • 2.1凝思悟法—抻、曲组合训练

    抻、曲组合作为塑造S型舞姿的第一组动律元素,本节内容通过对“抻”、“曲”的做法、单一舞姿、手姿、短句的逐一讲解,完成最后的组合学习,以此呈现出身体的力度与张力,并在空间的停顿中感受身体横向与纵向的拉长、弯曲、延伸、拧曲、展开、收缩等不同变化,培养身体对空间的感知能力,掌握敦煌舞姿形态中的造型和韵律。

  • 2.2欢舞悟法——旋、拧组合

    旋、拧组合作为塑造S型舞姿的第二组动律元素,本节内容通过对“旋”、“拧”的做法、单一舞姿、手姿、短句的逐一讲解,完成最后的组合学习,以此呈现身体的动势与转的过程,在立体空间中的变化,明确身体力点,在旋拧中达到极致的造型感,形成向上飘逸、向下螺旋的感觉,讲究线条和韵律之美,在气韵的延绵中最终完成S形的舞姿。

  • 第三章舞姿控制的组合训练-以329窟舞伎菩萨为例

    控制组合是构成“敦煌舞风格课”技术技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旨在通过训练身体重心、协调能力与腿部的控制能力,完成敦煌舞姿形态中各类具有控制性质的舞姿造型,它是基于形、神、气、韵组合基础之上的综合性组合,其融合了抻曲、旋拧的动律元素,同时更注重气息的运用和重心的把握,是需要具备一定软开度基础的组合内容。

  • 3.1伎乐凌空—特殊舞姿的曲线控制

    控制组合是基于敦煌壁画舞姿原型的基础上进行编创而来,其舞姿原型多参照莫高窟唐代壁画中的舞伎菩萨、飞天、伎乐菩萨等的形象为主要依据,本节内容通过对腿部控制、单一舞姿、手姿与短句的逐一讲解,完成最后的组合学习,并在注重舞姿造型重心稳定的同时,强调身体在立体空间中的造型感与动作张力,进而掌握敦煌舞的形态韵律、风格特征、节奏特点及肢体协调运用的能力。

  • 第四章旋转与跳跃的组合训练-以莫高窟220窟、舞伎菩萨、榆林窟15窟化生童子为例

    旋转与跳跃组合作为敦煌舞课程中技术性较强的组合内容,在形、神、气、韵的基础上,通过身体动律元素的完整把握,在身体空间的控制中对舞蹈技能方面的一次综合应用,以达到身、心、艺、技的高度和谐,它对敦煌舞的表演具有较强的训练意义与价值。

  • 4.1舞乐旋腾—旋转组合

    旋转组合主要以敦煌石窟壁画胡旋舞伎为主要创作依据,在身体动律元素抻、曲、旋、拧的重心基础上,强调舞姿曲线在旋转过程中,所停留的时间与身体全方位的控制,即一种物理空间上的“动态平衡”,本节内容通过对原地舞姿、行进舞姿、单一舞姿与复合舞姿旋转的单一讲解,在短句的动作分解中,逐步完成最后的组合学习,较好把握舞姿的性格特征、曲线的风格特征、旋转的技术特征相互交融,进一步达到敦煌舞艺术性与技术性完整呈现体现。

  • 4.2莲童戏水—跳跃组合训练

    跳跃组合主要以敦煌石窟壁画莲花童子舞伎形象为主要创作依据,本节内容通过对原地舞姿、行进舞姿与复合舞姿跳跃的单一讲解,在短句的动作分解中,逐步完成最后的组合学习,通过对点、踏、腾、跃不同动作的训练,较好把握起跳轻快,落地盈缓的组合特点,掌握敦煌舞舞姿形态与下肢跳跃技能之间的综合训练。

  • 第五章天乐与俗乐的交融—综合性表演组合

    本章内容将通过四飞天组合、窄袖组合、反弹琵琶组合与羯鼓组合四部分的学习,结合前四章所学提高对敦煌舞人物形象的理解、塑造以及不同道具的使用,加强敦煌舞表演的综合性能力与艺术风格的表现力。

  • 5.1飞舞翩迁—四飞天组合训练

    飞天伎乐作为敦煌石窟壁画艺术的代表,它以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为内里,彰显出舞姿线性的意象之美,组合内容以莫高窟壁画四飞天舞姿形象为主要创作依据,经由不同的空间组合搭配,形成不同神态、不同情态的舞姿造型与表现形式,本节内容通过对单人、双人、四人飞天舞姿进行单一的讲解,在短句的动作分解中,逐步完成最后的组合学习,强调舞姿动态的时空感、纵横飞跃感,在身体动律元素与呼吸的配合中,掌握身体重心的平衡,把握人物形象的准确性、舞蹈动态的风格性。

  • 5.2袖舞罗裳—窄袖组合

    “袖”是中国古而有之的传统服饰和舞具,“舞袖”的形象出现在敦煌壁画“世俗”乐舞的画面中,既体现了对中华传统乐舞的承继,也表现了世俗乐舞的生动风貌和舞人的风华绰约,本节内容通过对袖的单一做法讲解,在短句的动作分解中,逐步完成最后的组合学习,在出袖的力度、方向、路线以及出袖的节奏中,进而掌握顿踏跳转、舞袖飞扬的特点及其敦煌壁画民间世俗乐舞的形态风貌。

  • 5.3袅袅弦音——反弹琵琶组合

    反弹琵琶组合取自中唐112窟《观无量寿经变》中反弹琵琶的舞伎形象,本节内容通过对单一弹拨手姿、手持琵琶动作以及单一舞姿形态和技术动作的讲解,在短句的示范与分解中,逐步完成最后的组合学习,以此丰富我们对礼佛舞伎反弹琵琶那时而“低眉信手续续弹”,时而“犹抱琵琶半遮面”的舞姿形态、动作表演、动态风格的深化与理解,进而从实践层面提高舞蹈的综合表演能力,从理论层面体味敦煌舞更深层的文化内涵。

  • 5.4外夷鼓舞——羯鼓组合

    羯鼓组合的节奏明快、动作刚劲、矫捷有力、婀娜优美,充分体现了“西域”风情与唐风胡韵,本节内容通过对单一肋、胯的动律做法和腰的舞姿讲解,在短句的示范与分解中,逐步完成最后的组合学习,在颈部、手部、腕部、腰部的灵活运用与掌握的同时,特别是肋和胯的绕提推挑等动律的把握,以此呈现了羯鼓铮铮、激越奔放、洒脱明朗的健舞风貌。

  • 开始学习
  • 绪章  作业测试
    绪章绪章 课程介绍

    0.1 绪论

    视频数1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形、神、气、韵的组合训练—以莫高窟272窟听法菩萨为例

    1.1 壁画舞姿到敦煌舞蹈

    1.2 端庄静默—形、神、气、韵组合

    视频数6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动律元素抻、曲、旋、拧的组合训练—以205窟、217窟舞伎菩萨为例

    2.1 凝思悟法—抻、曲组合训练

    2.2 欢舞悟法——旋、拧组合

    视频数10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舞姿控制的组合训练-以329窟舞伎菩萨为例

    3.1 伎乐凌空—特殊舞姿的曲线控制

    视频数5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旋转与跳跃的组合训练-以莫高窟220窟、舞伎菩萨、榆林窟15窟化生童子为例

    4.1 舞乐旋腾—旋转组合

    4.2 莲童戏水—跳跃组合训练

    视频数13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天乐与俗乐的交融—综合性表演组合

    5.1 飞舞翩迁—四飞天组合训练

    5.2 袖舞罗裳—窄袖组合

    5.3 袅袅弦音——反弹琵琶组合

    5.4 外夷鼓舞——羯鼓组合

    视频数18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