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21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东北农业大学
开课教师吕武
学科专业法学法学类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新时代的法治中国,实施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政府治理的理念、职能、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实践中的新问题呼唤依法行政理论的创新。新时代科技的发展,已由信息化走向智能化,学生的思维习惯、行为习惯、学习生活与互联网密切相关,教育教学的信息化、智能化,推动了在线课程的发展。新时代的《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课程,必须回答时代问题,化解法律难题,指导司法、行政实践,建立适应当代学习者特征的具有时代性、系统性、前沿性、实践性的理论体系势在必行。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行政法概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行政与行政法
吕武
行政法的历史发展
吕武
行政法的渊源
吕武
行政法律关系
吕武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概述
吕武
依法行政原则
吕武
行政合理性原则
吕武
程序正当原则
吕武
诚信原则
吕武
高效便民原则
吕武
监督与救济原则
吕武
行政主体
行政组织法
吕武
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的概述
吕武
我国行政机关体系
吕武
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
吕武
公务员法
概述
公务员与公务员法
吕武
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发展
吕武
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
吕武
公务员的进入与退出机制
公务员的录用
吕武
公务员的职务任免与退出
吕武
公务员的激励机制
公务员的物质保障与考核
吕武
公务员的奖励
吕武
公务员的责任
吕武
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的含义与分类
吕武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吕武
行政行为的效力
吕武
行政立法
行政立法概述
吕武
行政立法的程序
吕武
行政立法的效力
吕武
行政规范性文件
吕武
授益行政行为
行政给付
吕武
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及立法
吕武
行政许可事项及其设定
吕武
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和其他规定
吕武
负担行政行为
行政征收和征用
吕武
行政强制
行政强制措施
吕武
行政强制执行
吕武
其他行政行为
行政指导
吕武
行政协议
吕武
行政确认和证明
吕武
行政调查
吕武
行政程序
行政程序概述
吕武
行政程序的功能与原则
吕武
行政程序制度
吕武
政府信息公开
吕武,吕武
监督行政
监督行政概述
吕武
行政机关的监督
吕武
国家赔偿与补偿
国家赔偿
吕武
行政赔偿
行政赔偿概述
吕武
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与范围
吕武
国家补偿
吕武
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的概述
行政诉讼的基本问题
吕武
行政诉讼的原则
吕武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与管辖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吕武
行政诉讼管辖
吕武
行政诉讼参加人
行政诉讼参加人概述
吕武
行政诉讼原告
吕武
行政公益诉讼起诉人
吕武
行政诉讼被告
吕武
行政诉讼第三人
吕武
行政诉讼证据
行政诉讼证据概述
吕武
行政诉讼举证责任
吕武
行政诉讼程序
起诉与受理
吕武
行政诉讼一审程序
吕武
行政诉讼二审程序
吕武
行政诉讼审判监督程序
吕武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
吕武
行政诉讼的裁判
吕武
  • 第一章行政法概论

    行政法是一门独立的部门法,是构建法治国家所必需的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主要介绍行政、行政法、行政法的渊源、行政法的历史发展以及行政法律关系等内容。

  • 1.1行政与行政法

    从行政法概念的构成来看,行政法由“行政”与“法”组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行政与行政法的概念、特征等相关内容。

  • 1.2行政法的历史发展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和我国的行政法的历史发展概况。

  • 1.3行政法的渊源

    本节介绍行政法渊源的概念与特征以及我国行政法的渊源。

  • 1.4行政法律关系

    本节介绍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 第二章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行政法治实践全过程,并且对行政法的制定、执行、适用和遵守具有规范和指导功能,是体现行政法价值内核的根本原则。本章主要介绍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意义和行政法基本原则体系。

  • 2.1概述

    本节介绍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与意义,以及行政法基本原则的体系。

  • 2.2依法行政原则

    本节依法行政原则重在解决行政与法的关系问题,具体包括职权法定、法律优先、法律保留。

  • 2.3行政合理性原则

    本节行政合理性原则主要是为了评价和控制行政裁量权,内容包括比例原则和平等对待原则。

  • 2.4程序正当原则

    本节程序正当原则是法治国家都公认的行政法基本原则之一,内容包括行政公开、程序公正和公众参与三个方面。

  • 2.5诚信原则

    本节诚信原则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诚实信用也是人类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内容主要包括诚实守信和信赖保护。

  • 2.6高效便民原则

    本节高效便民原则基于“为人民服务”的基本目标,内容主要包括高效原则和便民原则。

  • 2.7监督与救济原则

    本节监督与救济原则重点强调“有权力必有监督”“有权利必有救济”,主要内容包括监督原则和救济原则。

  • 第三章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是行政职能的实施者,行政主体问题是行政法学研究的重点内容。我国学术界一般将行政主体分为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行政机关委托组织三类,行政主体的职权行使必须依法进行,这就涉及行政组织法的建设。本章主要介绍行政组织法的功能、行政主体的体系等相关理论。

  • 3.1行政组织法

    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公共行政组织与行政机关,行政组织法的界定与行政组织法的功能。

  • 3.2行政主体

    行政主体的概念不同于行政组织,是对依法能独立对外管理的组织的抽象概括。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主体的界定、行政主体的类型,行政机关体系,行政授权与行政委托等。

  • 第四章公务员法

    公务员法对保证国家公共权力更好地行使、依法治吏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章重点介绍我国公务员的概念和范围、公务员的主要义务与权利、公务员的进入与退出机制、公务员的激励机制等内容。

  • 4.1概述

    公务员法介绍、公务员制度的历史发展

  • 4.2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

    公务员义务和权利的内容

  • 4.3公务员的进入与退出机制

    涉及公务员制度的“入口”与“出口”环节,是保障公务员队伍品质的重要手段。

  • 4.4公务员的激励机制

    公务员的物质保障、考核、奖励与责任,公务员的职务升降

  • 第五章行政行为

    行政行为在行政法学中处于行政主体与公民权利保障的中间环节,即通过行政行为来影响和干预公民权利而备受理论界的重视。因此,行政行为也是行政法的核心概念。学习和掌握这一核心概念是学好行政法的基础。学习本章,要特别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背景下行政行为的特点。

  • 5.1行政行为的含义与分类

    行政行为的特征、特殊行政行为的判断,行政行为的分类

  • 5.2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是指评价、判断和认定行政行为合法性的条件或标准。

  • 5.3行政行为的效力

    行政行为成立后,所具有的法律上的效力

  • 第六章行政立法

    行政立法属于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行为的一个重要类别。本章首先介绍行政立法的概念和分类,然后探讨行政立法的程序,继而阐释行政立法的效力和对行政规范性文件。

  • 6.1行政立法概述

    行政立法的概念和分类

  • 6.2行政立法的程序

    根据立法实践对行政立法的程序做概括性介绍

  • 6.3行政立法的效力

    行政立法的效力范围;行政立法的生效与失效、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 6.4行政规范性文件

    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含义、种类和法律效力

  • 第七章授益行政行为

    授益行政行为与负担行政行为,是行政行为的一对基本范畴。授益行政行为是以行政行为的效果对行政相对人是否有利为标准所做的划分,授益行政行为是指该行政行为的直接法律效果是增进相对人的利益。本章主要学习行政给付和行政许可这两种最典型的授益行政行为。

  • 7.1行政给付

    行政给付与福利行政、行政给付的概念与特征、行政给付的形式与制度

  • 7.2行政许可

    行政许可与相关概念、行政许可的作用,行政许可法的立法概况。行政许可法第12条、13条、14条、15条内容规定。行政许可的一般程序和特别程序。

  • 第八章负担行政行为

    负担行政行为的直接效果是增加相对人的义务和责任。本章主要介绍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征用、行政强制是负担行政行为的基本形态

  • 8.1行政征收和征用

    行政征收与征用的种类和基本制度、基本原则

  • 8.2行政强制

    行政强制措施的概述,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和方式、设定、程序; 行政强制执行概述、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程序。

  • 第九章其他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的一些公法行为的功用日益突出、适用范围日渐广泛,但也存在有关立法、规范程度不足的问题,体现了当今行政管理活动复杂多样的特点。本章主要介绍的是有关行政指导、行政协议、行政确认和证明、行政调查的基本理论和法律实务。

  • 9.1行政指导

    行政指导的功能与构成、行政指导的依据和程序

  • 9.2行政协议

    行政协议是一种充分体现参与性、互动性、协商性和可选择性的行政管理方式和方法。

  • 9.3行政确认和证明

    行政确认的形式、行政确认的原则。

  • 9.4行政调查

    行政调查的特征、原则及行政调查的程序

  • 第十章行政程序

    行政权力应当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行政权限、行政程序、行政责任等使法治轨道最基本的部件,行政程序铺筑了行政法制轨道的路基,按照正当程序原则构建行政程序制度,推进行政程序法典化,是行政程序制度完善和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章主要介绍行政程序的基本制度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相关内容。

  • 10.1行政程序概述

    行政应急的特点与功能、行政应急行为的设定、国际经验

  • 10.2行政程序的功能与原则

    实施行政应急行为的条件、主体、方式和程序

  • 10.3行政程序制度

    行政应急行为监督与救济的现状和完善路径

  • 10.4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

  • 第十一章监督行政

    凡有权力必有监督。加强对监督行政的原理与制度、体制与机制、方式与方法等理论研究,推进监督行政的规范化、程序化和法治化,是行政法学研究的基础课题。本章主要介绍监督行政的概念、特征,以及行政机关的一般监督等内容。

  • 11.1监督行政概述

    行政程序的特征、类型、行政程序的功能和原则

  • 11.2行政机关的监督

    行政程序制度与民主、法治、人权、正义等理念密切相关,与公开、参与、公正、效率等原则有密切关系

  • 第十二章国家赔偿与补偿

    本章行政赔偿是国家赔偿责任的一种形式,国家赔偿制度是当今世界的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但它的诞生和国家赔偿法的出台,在世界各国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漫长发展过程。国家赔偿制度是借鉴了部分民法、诉讼法等原则逐步发展起来的公法制度。本章主要介绍了国家赔偿的历史发展、赔偿责任,以及行政赔偿和国家补偿等相关内容。

  • 12.1国家赔偿

    国家赔偿的历史发展、国家赔偿责任

  • 12.2行政赔偿

    行政赔偿的概念与特征、行政赔偿的范围、行政侵权中的免责情形

  • 12.3国家补偿

    国家补偿除行政补偿外,还包括立法补偿、司法补偿等。国家补偿的理论基础

  • 第十三章行政诉讼

    行政诉讼是国家审判机关通过司法程序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在我国,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并成为三大诉讼,是国家诉讼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国家诉讼制度的一部分。

  • 13.1行政诉讼的概述

    行政诉讼是国家审判机关通过司法程序解决行政争议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在我国,行政诉讼与民事诉讼、刑事诉讼并成为三大诉讼,是国家诉讼制度的一部分

  • 13.2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与管辖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与管辖是人民法院与其他国家机关、人民法院与人民法院之间处理行政争议的分工。它直接决定着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审查的广度和深度,决定着法院司法审查的独立性和抗干扰能力,因此它是行政诉讼法的核心。

  • 13.3行政诉讼参加人

    介绍了诉讼参加人的种类,包括原告、公益诉讼起诉人、被告、第三人、共同诉讼人和诉讼代理人。重点分析了行政诉讼原告的概念、范围和认定标准,同时,着重介绍了行政诉讼被告的概念、特征和确认情形,如经过行政复议的诉讼案件谁为被告,经上级机关标准而作出行政行为的诉讼案件谁为被告等问题。

  • 13.4行政诉讼证据

    证据制度是诉讼程序的核心,它不仅是人民法院正确审理行政案件的基础,也是诉讼结构均衡的调整器。行政诉讼性质的特殊性,决定了行政诉讼证据的特点。

  • 13.5行政诉讼程序

    行政诉讼程序指的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请求国家司法机关予以救济的一系列法律程序。本章内容主要包括起诉与受理程序、一审程序、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等。

  • 13.6行政诉讼法律适用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是指人民法院按照法定程序将法律规范运用于行政案件从而对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的专门活动。由于法律规范体系的多重性与复杂性,规范之间的冲突难免,因此正确运用法律适用规则对行政审判实践非常重要。

  • 13.7行政诉讼的裁判

    裁判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裁判一旦生效即具有确定力、拘束力和执行力,非经法定的程序,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改变。人民法院的裁判分为判决、裁定和决定三种形式。行政诉讼中的执行包括行政诉讼的执行和非诉行政执行两种。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行政法概论

    1.1 行政与行政法

    1.2 行政法的历史发展

    1.3 行政法的渊源

    1.4 行政法律关系

    视频数4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2.1 概述

    2.2 依法行政原则

    2.3 行政合理性原则

    2.4 程序正当原则

    2.5 诚信原则

    2.6 高效便民原则

    2.7 监督与救济原则

    视频数7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行政主体

    3.1 行政组织法

    3.2 行政主体

    视频数4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公务员法

    4.1 概述

    4.2 公务员的义务与权利

    4.3 公务员的进入与退出机制

    4.4 公务员的激励机制

    视频数8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行政行为

    5.1 行政行为的含义与分类

    5.2 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5.3 行政行为的效力

    视频数3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行政立法

    6.1 行政立法概述

    6.2 行政立法的程序

    6.3 行政立法的效力

    6.4 行政规范性文件

    视频数4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授益行政行为

    7.1 行政给付

    7.2 行政许可

    视频数4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负担行政行为

    8.1 行政征收和征用

    8.2 行政强制

    视频数3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其他行政行为

    9.1 行政指导

    9.2 行政协议

    9.3 行政确认和证明

    9.4 行政调查

    视频数4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行政程序

    10.1 行政程序概述

    10.2 行政程序的功能与原则

    10.3 行政程序制度

    10.4 政府信息公开

    视频数4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监督行政

    11.1 监督行政概述

    11.2 行政机关的监督

    视频数2
  • 第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二章 国家赔偿与补偿

    12.1 国家赔偿

    12.2 行政赔偿

    12.3 国家补偿

    视频数4
  • 第十三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三章 行政诉讼

    13.1 行政诉讼的概述

    13.2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与管辖

    13.3 行政诉讼参加人

    13.4 行政诉讼证据

    13.5 行政诉讼程序

    13.6 行政诉讼法律适用

    13.7 行政诉讼的裁判

    视频数17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