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发育
口腔颌面部发育基本在胚胎期完成,与颅的发育密切,主要包括神经嵴、腮弓和咽囊的分化、面部发育、腭的发育、舌的发育等。其过程复杂,受严格的时空调控,任何异常将导致各种发育畸形。
-
●1.1奇妙的神经嵴细胞
重点掌握神经嵴的分化;熟悉鳃弓和咽囊的发育及其衍化物;了解鳃弓、咽囊及面部(包括舌)发育的调控机理。
-
●1.2人脸是怎样形成的
重点掌握面部的正常发育过程要点及主要发育畸形,包括发育时间、各个突起的名称、联合和融合的概念、唇裂和面裂的形成等。熟悉面突及其衍生组织。
-
●1.3原始口腔与鼻腔是如何分隔开的
重点掌握腭部的正常发育过程要点及主要发育畸形;了解腭发育的调控机理。
-
●1.4“巧舌”的由来
重点掌握舌的的正常发育过程要点及主要发育畸形。
-
第二章牙的发育
牙的发育是一个长期、复杂和连续的生物学过程,所有牙的发育过程是相似的,包括牙胚的发生、牙体组织形成、牙齿的萌出与替换等。
-
●2.1牙胚的发生和分化
重点掌握牙胚的发生和分化及各时期的组织学特征,包括造釉器、牙乳头和牙囊的发育特点、牙板的结局;熟悉恒牙的发育过程;了解牙发生和发育的调控及常见牙胚发育异常。
-
●2.2牙体组织的形成
重点掌握牙体组织的形成、牙髓的形成、牙根的形成;熟悉牙周组织的形成、牙硬组织基质形成及矿化特点。
-
●2.3牙齿的萌出与替换
重点掌握牙的萌出和乳恒牙替换时期相应的组织学结构特点、牙萌出移动机制、次序和时间。
-
第三章牙体组织
牙体组织包括釉质、牙本质、牙骨质三种硬组织和一种软组织——牙髓。从发育角度看,釉质来源于外胚层,牙本质、牙骨质和牙髓来自外胚间充质。
-
●3.1探索牙釉质的奥秘
重点掌握牙釉质理化特征及组织学结构。包括:釉柱、釉质生长线、釉板、釉丛、釉梭、釉牙本质界;熟悉釉质的表面结构和釉质结构的临床意义。
-
●3.2牙本质
重点掌握牙本质理化特征及组织学结构;熟悉牙本质的反应性改变;了解牙本质的神经分布与感觉、牙本质液、牙本质渗透性和敏感性。
-
●3.3显微镜下的牙髓组织
重点掌握牙髓组织学结构,包括成牙本质细胞层、乏细胞层、多细胞层、髓核及牙髓中的细胞成分及主要功能。熟悉牙髓的增龄性变化及牙髓组织结构的临床意义。
-
●3.4不断新生的牙骨质
重点掌握牙骨质理化特征及组织学结构,包括:无细胞性牙骨质、细胞性牙骨质、釉牙骨质界、牙本质-牙骨质界;熟悉牙骨质的生物学特征及其功能。
-
●3.5牙磨片制备
牙磨片制备
-
第四章牙周组织
牙周组织
-
●4.1牙龈的表面解剖和组织结构
牙龈的表面解剖和组织结构
-
●4.2牙周膜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牙周膜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
●4.3牙槽骨的组织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牙槽骨的组织结构和生物学特性
-
第五章口腔黏膜
口腔黏膜
-
●5.1口腔黏膜的组织结构
上皮层的组织结构特点
-
●5.2口腔黏膜的分类
咀嚼黏膜、特殊黏膜和被覆粘膜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
第六章唾液腺
唾液腺
-
●6.1唾液腺的组织学机构
分泌单位和肌上皮细胞的组织结构特点
-
●6.2唾液腺的分类
腮腺、舌下腺及下颌下腺的组织结构特点
-
第七章牙发育异常
牙发育异常种类繁多,包括牙的数目、大小、形态、结构、颜色和萌出异常等。导致牙发育异常的病因可以是遗传因素,也可以是外界环境因素,既可以发生于出生前,也可以发生于出生后。
-
●7.1先天性缺牙
重点掌握常见的牙齿数目异常和牙齿大小异常。
-
●7.2奇形怪状的牙齿
重点掌握各种常见的牙齿形态异常。
-
●7.3牙结构异常
重点掌握常见的牙齿结构异常,包括釉质发育不全和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病因和病理表现、斑釉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等。
-
●7.4牙齿变色的原因有哪些
重点掌握牙变色的成因、牙齿萌出及脱落异常等。
-
第八章龋病
龋病是口腔疾病中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本章从龋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龋病的具体分类和各种龋病类型的具体病理变化特点进行具体展开论述。
-
●8.1什么是龋病
本节介绍龋病的定义、龋病发病的各种因素、龋病的发病特点和流行情况、龋病的好发牙位及龋病的具体临床表现。
-
●8.2龋病如何分类
本节介绍龋病可以根据5种不同的原则进行具体分类,并对其其中的各个小类进行具体论述。
-
●8.3认识平滑面龋
本节重点介绍平滑面龋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变化。
-
第九章牙髓病
本章具体介绍牙髓病的具体分类及各种类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病理变化等进行具体展开论述。
-
●9.1牙髓炎的病因是什么
本节介绍龋病的定义、龋病发病的各种因素、龋病的发病特点和流行情况、龋病的好发牙位及龋病的具体临床表现。
-
●9.2认识急性牙髓炎
本节重点介绍急性牙髓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特点。
-
●9.3认识慢性牙髓炎
本节重点介绍慢性牙髓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特点。
-
第十章根尖周炎
本章具体介绍牙髓病的具体分类及各种类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病理变化等进行具体展开论述。
-
●10.1根尖周炎的病因是什么
本节重点介绍牙髓炎的四种病因及每种病因的具体发病机制。
-
●10.2认识急性根尖周炎
本节重点介绍急性根尖周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特点。
-
●10.3认识慢性根尖周炎
本节重点介绍慢性根尖周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特点。
-
第十一章牙周组织病
本章具体介绍牙周组织病的具体分类及各种类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特点、病理变化等进行具体展开论述。
-
●11.1认识慢性龈炎
本节重点介绍慢性龈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特点。
-
●11.2认识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
本节重点介绍急性坏死性溃疡性龈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特点。
-
●11.3认识牙周炎
本节重点介绍牙周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特点。
-
第十二章口腔粘膜病
口腔黏膜病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软组织中的疾病,主要为局部病变,也可以是全身疾病在口腔中的表征。本章重点介绍口腔黏膜病的基本病理变化,同时着重介绍临床较为常见的口腔黏膜病。
-
●12.1口腔白色病损
本节介绍常见的5种口腔白色病变,并重点介绍其病理变化。
-
●12.2美食终结者:阿弗他溃疡
本节重点介绍阿弗他溃疡的临床表现、病理变化,同时简单介绍其治疗方法。
-
●12.3致命的大疱:天疱疮
本节重点介绍天疱疮的临床表现及其病理变化。
-
第十三章颌骨疾病
与全身其他部位骨骼相比,颌骨在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均具有特殊性。因此,发生于颌骨的肿瘤和瘤样病变除具有其他部位骨肿瘤的某些共性特点之外,还具有特殊性。本章将着重介绍非牙源性的颌骨肿瘤、瘤样病变以及颌骨的炎症性疾病。
-
●13.1纤维结构不良的病理变化
本节重点介绍纤维结构不良的病理变化,同时简单介绍其临床表现。
-
第十四章唾液腺疾病
根据病变的性质,唾液腺疾病包括发育异常、囊肿、各种原因引起的炎症及肿瘤。本章重点介绍唾液腺非肿瘤性疾病和肿瘤性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并简单介绍了病因和发病机制。
-
●14.1干旱的口腔:舍格伦综合征
本节重点介绍舍格伦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并简单介绍其病因及诊断方法。
-
●14.2多形性腺瘤病理变化
本节重点介绍多形性腺瘤的病理变化,并简单介绍其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及组织发生。
-
●14.3时大时小的Warthin瘤
本节重点介绍Warthin瘤的病理变化,并简单介绍其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及组织发生。
-
●14.4粘液表皮样癌病理变化
本节重点介绍黏液表皮样癌的病理变化,并简单介绍其临床表现、生物学行为及组织发生。
-
●14.5腺样囊性癌
本节重点介绍腺样囊性癌的病理变化及生物学行为,并简单介绍其临床表现及组织发生。
-
第十五章口腔颌面部囊肿
囊肿是一种非脓肿性病理性囊腔。口腔颌面部好发囊肿,根据发生部位不同可分为颌骨囊肿和软组织囊肿,根据组织来源不同可分为牙源性囊肿和非牙源性囊肿。
-
●15.1牙源性囊肿
熟悉囊肿的定义、口腔颌面部囊肿的分类;重点掌握牙源性囊肿的组织发生、临床表现及病理变化。
-
●15.2鼻腭管囊肿
重点掌握非牙源性囊肿的临床病理特点。
-
●15.3颈部正中的甲状舌管囊肿
重点掌握常见的口腔、面颈部软组织囊肿,包括:皮样和表皮样囊肿、甲状舌管囊肿、鳃裂囊肿、粘液囊肿及舌下囊肿的病理特点。
-
第十六章牙源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牙源性肿瘤是由牙源性上皮、牙源性间充质或牙源性上皮和间充质共同发生的一组病损,包括发育异常、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生物学行为各异。牙源性肿瘤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或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相似。
-
●16.1上皮性牙源性肿瘤
重点掌握常见的牙源性肿瘤,如成釉细胞瘤、牙源性腺样瘤和牙源性钙化上皮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点、生物学特性及组织发生;熟悉牙源性肿瘤的组织学分类。
-
●16.2奇怪的牙瘤
重点掌握常见的混合性牙源性肿瘤,如牙瘤、成釉细胞纤维瘤、牙源性钙化囊性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变化和生物学特性。常见的间叶性牙源性肿瘤,如牙源性粘液瘤的临床特点、病理变化和生物学特性。常见的恶性牙源性肿瘤的病理特点。
-
第十七章口腔颌面部其他组织来源的肿瘤和瘤样病变
本章节重点学习除牙源性肿瘤和唾液腺肿瘤外,其他组织发生的、常见多发、并具有一定特征的良恶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
●17.1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
重点掌握常见的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如鳞状细胞乳头状瘤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牙龈瘤的类型和病理变化,血管瘤的分型、各型病理学特点和临床表现;熟悉口腔粘膜色素痣的临床病理表现;了解:其他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病理改变。
-
●17.2“烂嘴烂脸”口腔癌的故事
重点掌握常见的恶性肿瘤,如口腔癌的的分型、分级和病理变化;熟悉恶性黑色素瘤的分类及其病理学特征;了解其他类型恶性肿瘤的病理形态和生物学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