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走进口译
推开口译世界的大门,了解口译的历史与定义、口译的职业化进程、口译的不同类型以及口笔译的异同。
-
●1.1口译的历史与定义
口译有着历史悠久,它是一种特殊的口头交际手段,其任务是在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交谈者之间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
●1.2口译的职业化进程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口译作为一种国际认可的职业开始,到纽伦堡审判,再到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成立等标志性的历史事件来一起探寻口译的职业化发展的历程。
-
●1.3口译的分类
根据译员工作时间模式,口译可以分成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根据工作空间模式,分成现场口译和远程口译;根据正式程度,分成会议口译和联络口译;当然还可以根据不同工作场景进行分类。
-
●1.4口笔译之异同
口译与笔译同属译的范畴,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是两个相互独立的过程,对于译员的能力要求也不同。
-
第二章口译过程及相关技巧
交替传译包括源语的理解、信息的记忆和目的语表达三个过程,涉及到的主要技巧包括: 语言转换、口译听辨、口译记忆、公众演讲、数字口译、口译笔记、译语传达、文化意识、译前准备和困境应对等。
-
●2.1口译过程及所涉及的技巧
口译过程及所涉及的技巧讲解
-
第三章双语转换
口译作为翻译的一种形式,口译能力也是建立在翻译能力基础之上。口译员需要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能够快速、准确地遣词造句。
-
●3.1英汉语言对比概述(一)
介绍英汉两种语言在词汇和句子结构上的差异。
-
●3.2英汉语言对比概述(二)
介绍英汉句子之间衔接方式的不同。
-
●3.3口译中的双语转换技巧
双语转换技巧在口译中的运用:顺句驱动、增译、减译、重复、模糊处理、补译
-
第四章口译听辨
剖析口译听辨认知过程,介绍听辨技能训练方法,并提供听辨技能训练材料,供听辨实战训练使用。
-
●4.1口译听辨简介
听辨是口译活动的基础,口译听辨有及时性、多任务性、准确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
●4.2口译听辨训练方法 ─ 音流听辨
音流听辨是译员对源语音进行信息解码和意义建构的过程。
-
●4.3口译听辨训练方法 ─ 言意分离
感悟同义表达、突破语言冗余、摄取主要信息。
-
第五章口译记忆
记忆能力被普遍认为是译员的一项基本素质,记忆训练是口译技能训练的关键。本章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训练锻炼精力分配能力,扩大短时记忆的容量,提高从记忆中提取信息的速度。
-
●5.1口译和记忆
“感官记忆”是口译的前提,“ 短时记忆”是口译的关键,“长时记忆”是口译的基础。
-
●5.2多任务训练——影子跟读练习
影子跟读就是要求我们像发言人的影子一样,用同种语言几乎同步地跟读发言人的讲话。
-
●5.3记忆扩容训练之——组块法
在口译中,口译员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将零散的信息整合为有意义的组块,那么短时记忆的容量也可以不断地扩充和增大。
-
●5.4记忆扩容训练之——视觉记忆法
视觉化记忆法是一种缩小信息占用记忆空间的有效办法,它将信息融入生动形象的画面中,把对零散信息的记忆变成对一个整体图像的记忆。
-
第六章公众演讲
对于一个成功的口译工作者来说,掌握扎实的演讲技巧是根本要务。译员作为身居“台前”的沟通者,需要通过合理的心理调节、良好的口头陈述、得体的身体语言来增加听众对其翻译能力和译作质量的信任度。
-
●6.1学习公众演讲的必要性
出色的译员能通过良好的演讲表现增加听众对其翻译能力和译作质量的信任度。
-
●6.2公众演讲之心理调节
紧张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与其努力化紧张情绪为无形,倒不如尝试着把它转换成正面能量。
-
●6.3公众演讲之口头陈述
译员的声音要坚定且充满力量,口译时发音标准、吐字清晰,使用适中的音量和音调,适当的语速和停顿。
-
●6.4公众演讲之身体语言
译员要以得体的形象出现在听众面前, 借助于各种身体语言,增强有声语言的表达效果,使得传递的信息更加准确、更加全面、更加生动。
-
第七章数字口译
数字在口译实践中无处不在,能否迅速准确地做好数字口译是对译员水平的一大考验,也是口译教学的难点之一。本章我们将了解中英数字的差异及转换,学习常见数字、模糊数字的口译,熟悉倍数和趋势的表达。
-
●7.1中英数字差异及转换
中文和英文对于四位以上的数字表达有明显不同的段位概念和分段方式,可采用“点三杠四”的方法进行口译。
-
●7.2几种常见数字的口译
分数、小数、百分数、序数词等是口译实践中常见的数字类型,有不同的口译方法。
-
●7.3模糊数字的口译
模糊数字的口译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及策略,充分理解其语境和文化内涵,万万不可望文生义,曲解了模糊数字的真正涵义。
-
●7.4倍数及趋势的表达
中英文里有三种类型的倍数表达——倍数增加、倍数比较和倍数减少,以及丰富的形容增减趋势的句型和描述数字上升、下降,或波动、稳定的词汇,它们在数字口译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
第八章口译笔记
记录口译笔记是译员的一项基本素质。本章我们将了解口译笔记的作用,学习口译笔记的原则、格式、符号,并通过练习来实践如何记录口译笔记。
-
●8.1口译笔记的作用及原则
口译笔记是口译信息整理、保存的工具,是辅助记忆的手段。它具有辅助短时记忆、逻辑分析与保存的作用。
-
●8.2口译笔记的工具及格式
线圈笔记本和圆珠笔是口译员常备的记录工具,一般遵循“纵向书写、横向缩进、对齐叠加、留空、关联、分隔”的布局。
-
●8.3口译笔记符号(一)
介绍了笔记符号中的数学符号和图形符号。
-
●8.4口译笔记符号(二)
介绍了笔记符号中的趋向符号、英文字母符号、汉语偏旁部首符号以及缩略语符号
-
●8.5口译笔记示范(汉译英)
通过几段汉译英的文本,来练习汉译英的笔记记录。
-
●8.6口译笔记示范(英译汉)
通过几段英译汉的文本,来练习英译汉的笔记记录。
-
第九章译语传达
口译的目的是将源语所表述的内容用目的语即时准确地用口头表达出来,这一目标能否实现,最终要看译员在表达阶段的翻译质量和呈现效果。为了达到满意的译语传达效果,译员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转换技巧。
-
●9.1译语传达的原则
译语传达的三个原则:传递意义、信息忠实、表达连贯。
-
●9.2译语传达的技巧
在口译中,我们可以采取概括和过滤冗余的信息、补足意义和逻辑显化等技巧,准确简洁地传递源语地主旨信息,促成译语听众更加迅速、有效地理解。
-
第十章口译应对策略
口译是现场性极强的即时活动,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现场状况给译员的顺利传译造成困难。本章我们将学习译员在面临困境时可以采取的应对策略。
-
●10.1理解中的应对策略
理解源语是译员做好口译工作的第一步,灵活运用理解中的应对策略,可以减少理解精力需求,提高口译质量。
-
●10.2表达中的应对策略
表达中的应对策略能够帮助译员跨越现场遇到的表达障碍,最大限度地避免卡壳现象,使口译正常进行下去。
-
第十一章译前准备
译前准备有利于译员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压力,夯实知识基础。本章我们将学习如何做好译前准备,从而帮助译员从容、镇静、出色地完成口译任务。
-
●11.1译前的心理准备
译前的心理准备可以提高译员的心理素质,帮助译员抵挡现场压力和自身的思想精神压力。
-
●11.2译前的知识准备
要理解源语,就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译员要做好译前的知识准备,包括语言知识和语言外的知识。
-
第十二章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
译员是双方沟通的桥梁,不仅是语言的桥梁,更是文化的桥梁。
-
●12.1跨文化意识对于口译的重要意义
全球化时代,译员应该具有跨文化意识。
-
●12.2跨文化意识培养
通过跨文化知识积累、口译现场知识扩充、译员“文化使者”意识培养、译员文化安全意识培养来培养译员跨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