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本章主要讲述中国及欧洲园林植物的应用历史和特点;园林植物的美学和生态功能。
-
●1.1相关概念
在分析植物景观特点的基础上,解析了关于植物景观,种植设计、植物造景、植物景观规划设计四个基本概念。
-
●1.2园林植物景观发展历史与特点
中国园林中的植物造景,经历了致用比德畅神的这一基本过程,从简单粗放到繁复精致,从重视实用功能到重视精神满足,创造了灿烂的植物景观文化。古希腊开启了规则式园林的,中世纪的西欧园林延续了传统,但这个时期欧洲最灿烂的园林是由西班牙的摩尔人创造了的伊斯兰风格的园林。文艺复兴时意大利的台地园摆脱了了中世纪单相对单调的园林形式,法国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达到了欧洲古典主义的园林的高峰。18世纪,园林自然风景园的出现将欧洲园林带入了新的时代。
-
●1.3园林植物景观的功能
园林植物的美同时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两条轴线上。空间里有孤植的个体美,有林植的群体美。时间上有一年的季相美,一生的龄相美,同时园林植物还具有意境美。植物具有丰富的生态功能,但某些时候,并不是个体功能的简单叠加就是群体功能,以滞尘效益为例说明科学设计是保证生态功能发挥的基础。同时强调不同功能的平衡。
-
第二章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
本章主要介绍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原理:科学性原理、艺术性原理及园林植物空间营造。
-
●2.1科学性原理
光照因子是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生态因子,在解析植物对光照因子适应性的基础上,对代表性的阳性植物、阴性植物和中性植物进行介绍,要了解立地条件中的光照条件,确定营造空间类型,合理选择不同光照适应性的植物,进行植物景观设计。在对温度与植物生长发育相互关系了解的基础上,剖析温度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和植物对温度三基点的要求,季相景观也会受到温度因子的影响,要从立地环境条件中的温度出发,选择能够适应立地条件的植物种类进行景观设计。在对水分与植物生长相互关系了解的基础上,按照植物对水分因子需求的不同剖析代表性的旱生植物、中生植物、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要对设计立地条件进行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选择适宜的植物类型进行植物景观设计。在对植物群落概念了解的基础上,对群落垂直结构、水平结构和群落季相进行剖析,要利用群落的观点对植物景观进行设计,选择适宜的植物材料,重点突出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和立面景观。
-
●2.2艺术性原理
多样与统一亦可称为变化与统一,统一就是协调,园林植物种植设计中应用统一的原则是指种植设计中的植物在树形、体量、色彩、线条、形式、质感、风格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对比是为了取得变化,调和是为了达到统一;在实际的植物造景中,力求在调和中寻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得调和统一。均衡分对称均衡与非对称均衡,对称是相对的,不对称是绝对的。园林布局通过组成要素的材料和有关的造景手法,使园林空间景观有分有合、有遮有露、有断有续、有局部有整体,使园林成为多样统一的布局就是分隔与联系。其中包括障景、隔景、漏景、夹景、对景、框景等一系列的手法。通过古迹与传说,虚实与错觉、比拟与联想、诗文题咏等创作手法,使得设计者的寓情于景,游览者触景生情,最终情景交融,便产生了意境。正是在对“意境”的追求、创作与欣赏,使中国园林不同于其他国家,而独树一帜,著称世界。虽然竹不似杨柳,没有随风婀娜之柔姿,不似桃李芳华,没有春华秋实荣枯兴衰之变化。但竹子的形象使人们赋予它明显的人格化的特征,在古典和现代园林园林的植物造景中被大量运用。
-
●2.3园林植物空间营造
在视觉尺度上分析了分类、欣赏、质感、形体、群落、林相,在人体尺度上分析了踝高、膝高、腰高、眼高等尺度对景观设计的意义。
-
第三章园林植物造景的设计流程
本章主要介绍园林植物造景的设计准备及设计流程。
-
●3.1设计准备阶段
气候条件中还有一个我们最不容忽视,对植物设计最密切相关的因素,就是微气候条件,微气候对于植物设计的影响非常显著。生态敏感性是综合评价一个区域内生态环境质量、土地利用合理程度、人口负荷及其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衡量生态系统对各种环境变化或人类活动反应的敏感程度,反映产生生态失衡和生态环境问题的可能性大小,是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和管理的基础。
-
●3.2园林植物景观设计基本流程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的程序中的前期调研分析阶段。具体包括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设计以及后期的设计调整。
-
第四章花卉应用设计的主要方式
本章主要讲述花卉应用设计的三种主要方式:花坛景观及营造、花境景观及营造、花卉立体装饰及营造。
-
●4.1花坛景观及营造
从花坛的定义及特点入手,按照表现主题和构成形式对花坛的分类进行了介绍,明确不同类型的花坛特点及主要应用区域。从花坛设计前准备、平面设计、立面设计、边缘处理和季相与更换五个角度对花坛设计进行了剖析,掌握盛花花坛和模纹花坛植物材料选择,熟悉常用的花坛配色方案。从立体花坛的定义入手,介绍了立体花坛的设计原则和常用的立体花坛的设计手法,熟悉常用立体花坛的植物材料。
-
●4.2花境景观及营造
从花境的定义及基本特点入手,根据应用场景、观花特性和植物材料对花境进行分类,并对花境发展的成形期、发展期、活跃期和成熟期进行了剖析。从花境设计前分析、平面设计、立面设计、背景设计、边缘设计、色彩设计和季相设计对花境景观营造进行了剖析,熟悉花境应用的常见植物材料。
-
●4.3花卉立体装饰及营造
在了解花卉立体装饰的定义和特点的基础上,对花卉立体装饰的不同类型进行了剖析,并对其应用区域和常用植物材料进行了说明。
-
第五章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的配置
本章主要讲述了园林植物与地形、建筑、水体、道路等要素的配置方法和原则。
-
●5.1园林植物与地形
以造景和观赏为目的的坡地植物景观设计包括三种手法:与地形结合、与道路结合和与坡地建筑结合。疏林草坪通常以舒缓的地形、大面积的草坪和独特的植物景观为特色,营造出一种浪漫情调。其地形、植物空间的处理在整个疏林草坪景观的营造过程中具有最重要的作用。
-
●5.2园林植物与建筑
园林植物与建筑的配置主要包括建筑入口、建筑窗前、建筑墙体、建筑角隅、建筑基础、建筑屋顶、建筑院落和建筑室内等。由于时间所限,主要讨论前三个部分。最后以苏博新馆的植物景观为例进行具体分析。屋顶花园的日照、温度、空气成分、风力等都都有与平地不同的特点,植物选择通常以耐寒耐旱耐贫瘠、体量轻为基本原则。以高线公园的实例说明充分尊重立地,深入分析,才能选择出最适宜的植物。
-
●5.3园林植物与水体
水岸空间的种植设计要尊重水体独特的生态环境特点,选择丰富多样,生态合理的植物,构建具有综合功能的植物群落,同时要强调水岸植物景观的特殊性,丰富空间层次和色彩变化,适度控制生长,保持足够的倒影空间。湖的植物配置要以群植为主,形成多样化的植物群落;湖水颜色相对均一,具有很好的统一的效果,但相对也就缺少了变化,因此在植物景观的处理上要注重色彩和形态变化,尤其要强调季相和林冠线的变化。
-
●5.4园林植物与道路
在简介城市道路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讲授道路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同时,分析道路中乔灌地被植物的选择要点;最后,讲述城市道路的4类植物景观模式。人行道绿带包括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在道路绿化中占有很大比重,分别讲授行道树绿带和路侧绿带的绿化形式和植物选择要点。最后讲解分车绿带的绿化形式和绿化效果。在介绍游步道的定义和景观功能的基础上,重点讲解根据不同分类依据不同游步道的类型及植物配置要点。分别讲授游步道路口、路缘和路面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法。
-
第六章各种类型植物景观设计
本章主要讲述了花园、专类园、广场植物、居住区植物及公园植物的景观设计。
-
●6.1花园设计
在介绍花园概念的基础上,将花园设计分解为功能定位、风格确定、植物选择和其他硬质景观等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低维护花园的设计要充分了解现状条件, 减少草坪种植; 植物种类的选择以乡土植物为主,适地适树;改变植物应用形式;增加地面覆盖;通过各种建园和养护措施减少维护强度。
-
●6.2专类园设计
在讲授专类园概念的基础上,将专类园分为专类花园和主题花园两大类,分别对其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一杭州植物园的槭树杜鹃园为例进行了分析。在介绍岩石园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自然式、规则式、墙园式和容器式岩石园的特点。根据岩石园的特殊环境条件,植物选择以耐寒耐旱、低矮紧密、花色艳丽为主要原则。
-
●6.3广场植物景观
首先根据不同分类依据分析城市广场的不同类型;然后重点讲授城市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在了解城市广场绿地种植设计形式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城市中心位置和路边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
-
●6.4居住区植物景观
在介绍居住区4种绿地的组成基础上,重点分析其植物选择和植物景观设计原则。首先讲授居住区道路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和3种不同类型的居住区道路植物景观设计要点;其次,讲授居住区宅旁绿地植物景观设计原则和4种不同类型居住区宅旁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要点。在介绍居住区6种组团绿地的类型和植物配置要点基础上,重点分析居住区公共绿地的植物景观设计方法。通过分享一个新中式居住区—北京五矿-万科•如园南区的植物景观设计实例,进一步学习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的方法。
-
●6.5公园植物景观
在介绍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和城市公园植物景观布局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城市公园不同分区植物景观设计方法。通过分别分析唐山湾潮河公园和青岛市中山公园植物景观设计特点,深化公园植物景观设计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