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开篇
一个民族最稳定的DNA是什么呢?相信每个人的心里肯定都有自己的答案。我觉得是这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它是一个民族的根,没有传统文化何谈民族文化的继承、发展和创新。那么我们的舞蹈与传统文化有什么关联呢?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大家。
-
●1.1“课桌版”民间舞蹈创编初心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在民族民间舞蹈继承传统与发展创新的道路上,感受地域文化在时代裹挟的变迁中为我们传达的知识与韵律。
-
第二章“课桌版”民间舞蹈文化溯源
民族舞蹈的身体语汇、动作技能、风格韵味都埋藏在深厚的文化信息中,浸染着历朝历代的文化认知、审美表达和精神诉求,同时,舞蹈的价值也远不止于此,它既是人类发展史的符号,更是人类文化身体的永恒记忆。
-
●2.1“课桌版”藏族舞蹈基本概述
“课桌版”藏族舞蹈是在传统元素与现代技法的融合中诞生的,它既符合时代审美又秉承创新理念。藏族民间舞蹈形式多样,特色鲜明,以藏族传统舞蹈文化为中心点,加入了“藏帽”这个文化元素,希望通过“课桌版”的形式,学习藏族民间舞蹈,解读藏族传统文化。为藏族舞蹈的传承开辟新的可能性,让藏族舞蹈在中国和世界的舞台上走得更久远、更辉煌。
-
●2.2“课桌版”蒙族舞蹈基本概述
蒙古族主要聚居在我国北方,世代逐水而居,从事游牧和狩猎劳动,由此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化,蒙古族民间舞蹈是它在情感、形态、运气、发力中体现了“圆形、圆线、圆韵”的东方思维观念。蒙族舞蹈主要分为民间类、宗教类、宫廷类三种,都有着明显的游牧生活印记保留着部落生活的集体性和自娱性特点。蒙族舞蹈的上身特点集中在肩部、手部和臂部,马步是蒙族最具特性的动作,它灵活敏捷并具备完成技巧和跳跃能力。要较好地体现蒙古族舞蹈韵味和特点应对其生活、历史、宗教有所了解,准确地把握草原民族性格特征和审美心理,才能较好掌握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
●2.3“课桌版”维吾尔族舞蹈基本概述
维吾尔族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北各地,有着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艺术遗产。“丝绸之路”的繁荣,外来文化大规模涌入,加之历代维吾尔族人民的艺术创造,对舞蹈艺术的不断追求,经长期发展和演变,记载着多重历史文化印记的维吾尔族舞蹈呈现出特殊风格及绚丽多姿的个性色彩。
-
●2.4“课桌版”东北秧歌基本概述
东北秧歌流传于东北地区,是汉族民间舞中最具北方特色的秧歌,也是东北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民间歌舞形式。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从而由一般的演唱秧歌发展到今天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歌舞。
-
第三章“课桌版”民间舞蹈实训示范
1
-
●3.1“课桌版”藏族舞蹈实训示范
通过对藏族族舞蹈本源动作“撩靠步”元素动律短句、鼓点创编动作、双人舞短句等动作分解示范,运用传统文化创编出来的民间舞蹈动作元素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在充满传统文化的民间舞中可以感知到老师交给大家的舞蹈动作,学习中国民族民间舞中蕴含的爱国情怀!
-
●3.2“课桌版”蒙族舞蹈实训示范
课桌版”藏族舞蹈通过双人舞男女生配合的形式进行一个展现,使学生系统地掌握蒙古族舞蹈的风格、技能、艺术表现力及相关理论知识,传承蒙古族舞蹈文化,塑造蒙古族精神气质。通过这样的形式把传统文化传递给孩子们,双人舞蹈的形式更加活泼、轻松、相信小学生们会非常喜爱。
-
●3.3“课桌版”维吾尔族舞蹈实训示范
不同的民族舞蹈,蕴含的特点也不一样,代表的民族文化更是各不相同。维族民间舞的要素包括:体态、节奏、动律,它们是构成维吾尔族舞蹈体系的重要内容,并具有本民族独特的风格特征。对于维吾尔族舞蹈来说,其体态更兼具自身独特的民族元素和风土人情。维吾尔族舞蹈的步态丰富多彩,节奏多附点,体现在脚下,则要求在节奏准确的基础上,步法灵活善变,同时要求膝部微颤的动律,这种稳中带有内涵的起伏特点几乎贯穿于全部动作当中。
-
●3.4“课桌版”东北秧歌实训示范
东北秧歌的体态始终保持前倾,出脚时,踢抬有力,收回时,落地快而扎实,而高跷,不仅是形成舞蹈体态特征的原因,同时也是形成秧歌律动的根本原因。东北秧歌“手绢”的表演,是民族文化的寄托,具有见证传统文化的独特价值。融合了东北人民的集体智慧,有助于舞蹈动作与情感的表现。 我们知道大部分的步伐都是来源于高跷,高跷不仅是形成舞蹈体态特征的原因,同时也是形成秧歌儿律动的根本原因。那么所形成的踢步的节奏感特别强,单一的踢步在一拍里有三种不同的变化,踢出的那一瞬间是非常快的,犹如一个快吸气,落脚时,仿佛突然呼吸的顷刻,但很快又转化为一个长叹似的重心移动。顿步也是来源于踩高跷,在东北秧歌儿中特征最为明显。顿,众所周知,他的意思是停顿,也就是在较短的时间里突然停下来,紧接着连接下一个动作。顿部的顿劲儿,体现出舞蹈中的艮劲儿、俏劲儿,灵动中又不乏稳健。
-
第四章“课桌版”民间舞蹈表演展示
1
-
●4.1“课桌版”藏族舞蹈表演展示
藏家儿女,欢聚一堂。西藏是个神秘的地方,有着灿烂的阳光,洁白的云朵,纯净的天空,稀薄的空气,连绵的雪山,安静的湖泊,我们带领孩子们去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茫茫夏日一丝微风吹过,抚摸着孩子们的面颊,藏家儿女在离着天空最近的地方,采撷着阳光的热情,他们热爱生活,乐观向上。他们欢聚一堂,跳着堆谐舞蹈,轻松愉快地摇摆着身躯,舞动着手中的藏帽,心系着藏家情,情系着故乡魂!他们纯洁朴实的心,向着多彩美好的时代出发!
-
●4.2“课桌版”蒙族舞蹈表演展示
不同的民族舞蹈,蕴含的特点也不一样,代表的民族文化更是各不相同。维族民间舞的要素包括:体态、节奏、动律,它们是构成维吾尔族舞蹈体系的重要内容,并具有本民族独特的风格特征。对于维吾尔族舞蹈来说,其体态更兼具自身独特的民族元素和风土人情。维吾尔族舞蹈的步态丰富多彩,节奏多附点,体现在脚下,则要求在节奏准确的基础上,步法灵活善变,同时要求膝部微颤的动律,这种稳中带有内涵的起伏特点几乎贯穿于全部动作当中。
-
●4.3“课桌版”维吾尔族舞蹈表演展示
在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进程中,准确地掌握风格动律核心,了解文化背景及动律成因,是民族舞蹈发展,编创进程中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在掌握及保留该民族舞蹈体语特征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职业特点和岗位需求进行创编加工,从而达到岗位和职业的有机结合。
-
●4.4“课桌版”东北秧歌表演展示
东北秧歌不仅可以陶冶学生的心灵,又能让他们在表现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感受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更好的把握其体态与动律特点。从而更好的表现东北秧歌的内在神韵。使学生们不仅使身体协调、灵活,而且能发展思维和情感,促进身心愉悦发展。
-
第五章中国民族民间舞表演展示
中国民族民间舞是中国传统舞蹈艺术的源泉。风情醇厚、多姿多彩的中国民族民间舞蹈在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世代生息演进,流传至今。以其绚丽的风采深得中国各民族人民和世界各国朋友的喜爱和珍视,被誉为世界舞蹈宝藏中的瑰丽之花。 中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文明古国,每个民族,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生活习俗等方面的特点,这种历史上各民族和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的不等,以及各族各地文化观念,宗教礼俗和审美情趣的不同,因此造成中国民间舞样式之多,内容之广,风格之别,动律之异的鲜明特色。
-
●5.1《摆出一个春天》
舞蹈《摆出一个春天》取材于拉祜族传统民间舞蹈——摆舞的基本元素,通过一群美丽婀娜、勤劳聪慧的拉祜少女踏歌起舞、鼓舞欢腾的场景形象,生动表现出拉祜人民坚定不移,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和信心。拉祜山乡各族儿女在党的富民政策的光辉指引下,“摆”出春天,“摆”出希望的美丽画卷。同时我要说的是舞蹈编导很智慧,把一个非常简单的摆手动作,通过不断的编排,递进推向高潮,让我们感觉到了一种新的气象!更加让我们没想到的是,他运用了一个小女孩,小女孩从头跳到尾,而且都在节奏当中,最后在作品当中点题,她的母亲(或是阿姨)教她跳舞的时候,又让我们看到了这种传统舞蹈文化传承的意味,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民间舞到了舞台,仍然保持自身的特性,自娱自乐的去表达,这点很不简单!
-
●5.2《走》
湖南苗族男子群舞《走》一、荷花奖赛制层面,对他们来说不太占有优势,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业余的,再加上他们的老师也不是专业的编导出身,他们能来参加这样的演出,我觉得是特别的不容易,他们用最质朴的情感和最感人的这种表达方式,使我感受到了他们的热情!二、从舞蹈表现层面看,一群高中生跳苗族舞,在专业院校苗族舞是非常难跳的,它的动律、它的风格是很难掌握的,这群高中生把苗族舞蹈的那种独特的韵味完美表现,我为他们点赞!高中的学业是多么的繁重,他们的付出一定不比别人少,但他们的训练时间是一定比别人少的。三、从社会层面来说,我觉得这次荷花奖的包容性很强,它弥补了我们国家在美育上面的推广一个政策上的响应,有这样的高中舞团能参与到专业的赛事,来让他们通过平台的锻炼和打造,提升他们的自信,提升他们的文化修养,舞蹈能给他们带来的一定是坚毅的精神,是中国舞蹈届储备舞蹈人才一个最有力的保障通道!
-
●5.3《柔情似水》
舞蹈《柔情似水》以生活在泸沽湖这片绿水青山中劳动人民的生活情趣为依据,以民间舞蹈“甲搓”为动态素材,以当地民谣“夜歌”为音乐原型,在此基础上经过艺术创造,表现了泸沽湖山水之优美、摩挲族女性之柔美和人民幸福生活之甜美!这个舞蹈强调整齐划一的手臂动作和大排面队形调度,传达出浓厚的集体无意识现象,艺术地完成了传统民族民间舞蹈的现代性表达!同时用动人的旋律、优美的舞姿表达着对党、对祖国深深的热爱。
-
●5.4《淮水情兰花弯》
舞蹈《淮水情兰花弯》是以安徽花鼓灯为素材,是一部向民间艺术大师致敬的作品。淮水情,表达的是以编导为代表的无数花鼓灯人所追寻的乡土情结;兰花弯,则是他们对于以花鼓灯文化为代表的传统艺术颂扬。这部作品利用了安徽花鼓灯的元素来塑造徽州女人盼望在外经商的丈夫归来的心情。
-
●5.5《走在山水间》
舞蹈《走在山水间》这一舞蹈作品诞生于2006年的第八届桃李杯舞蹈比赛之上,是由广西艺术学院附属的中等艺术学校所编排,由殷强、闵锐所编导的具有壮族特色的民族舞蹈,在参赛过程中作品一经表演便取得了一鸣惊人的效果,一举获得了群舞编导的金奖以及表演银奖的优秀成绩。这部舞蹈主要是把广西壮族自治区下的黑衣壮族文化作为文化背景,舞蹈通过壮族人民日常生活的各个部分来表现壮族少女的智慧与美丽,她们生活大山深处仍然拼搏奋斗,白天唱着山歌辛勤劳作于田间稻亩之上,晚上和着优美的歌声编织着壮锦,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她们的生活中离不开嘹亮优美的歌声,她们用歌声唱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用歌声唱出了对爱情的追求,在她们的举手投足间,嘹亮的歌声里夹杂着她们对这生活中美丽山水间的深情。
-
●5.6《雀之灵》
晨曦中,一只洁白的孔雀飞来了。它时而轻梳羽翅,时而随风起舞,时而漫步溪边,时而俯首畅饮,时而伫立,时而飞旋,一首生命的赞歌就在那一举手,一投足中流淌着。这一傣族女子独舞突破传统的物象摹拟,而是抓其神韵,表现的不仅仅是一只圣洁、高雅、美丽的孔雀,而且是一只充满生命和神秘的飞舞的精灵。
-
●5.7《果园梦》
果实累累压枝头,果香飘飘扑鼻来。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果农在果园里载歌载舞,采摘自己的劳动果实。舞蹈音乐宛转悠扬,灯光美仑美奂,服装色彩缤纷,把舞者置身于一个甜美迷人的梦幻世界,尽情地舒展富有自己民族特色的舞姿。
-
●5.8《同行》
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彝族,其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以及广西自治区的局部地区。彝族舞蹈在舞蹈艺术中具有独特的光芒。彝族舞蹈《同行》是一部具有趣味的彝族舞蹈作品,这部作品根据彝族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性格特点把现实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情况通过舞蹈形式来表现,生动地体现了“友情”的主题。作为一部少数民族舞蹈,这部作品以彝族的文化为基础,以表达现实情感为目标进行编创。
-
●5.9《映山红》
舞蹈《映山红》通过典型性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典型的情感的直接陈述表现革命精神与革命情结,艺术地展现这段红色历史,编导设计的动作、造型不是简单地对战争情节的铺陈,运用胶州秧歌的动律来陈述人物沉重的心灵史、表达人物急切盼望的情感,整体上萦绕着积极向上的怀旧情结,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是红军的拼命奋斗、流血牺牲为无数百姓创造了稳定和谐的新社会,在人人安居乐业的现代,人民仍要坚定革命信念,不忘历史,不忘早已被黄土掩盖的烈士。
-
●5.10《一抹红》
一、剧情介绍 她也曾不出闺门,潜心于缝纫刺绣;她也曾天真烂漫,在窗边期盼着红盖头外的如意郎君而当贪恋钱财的父亲把她送到酿着烧酒、住着麻风病人的房子时,她的梦碎了。但这梦碎却是另一种新生的前奏,从此,那个纯真的少女不见了,一个敢爱敢恨的胶东女人出现在了一片红高粱中。那飞扬的红盖头,化作了飘香的十八里红,化作了胶州大地上的红高粱,化作了这个胶东女人的果敢、智慧和真性情。她打破命运的牢笼,追求自己的爱情与未来;她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经营、保护自己的生活,颗子弹划过高粱叶,她那如火一般的生命戛然而 止。 一 捧带血的高粱酒,敬天、敬地、敬情、敬自己 二、舞种介绍 《一抹红》 属于民族民间舞中的汉族民间舞。汉族民间舞主要由“南灯北歌”组成。即云南花灯,安徽花鼓灯,胶州秧歌,海阳秧歌,鼓子秧歌,东北秧歌等。常见的女子山东秧歌主要是胶州秧歌,而本剧目则是胶州秧歌和鼓子秧歌的结合体。胶州秧歌那婀娜多姿、舒展大方的舞姿“三弯九动十八态”的动律和“三道弯”,着重刻面人物内在心态,很好地表现了主人公作为女性的柔美;鼓子秧歌那铿锵有力的节奏、粗犷豪放的动作用一种男性化 的表达方式刻面了主人公果敢、不同一般女子的一面。
-
第六章尾声
“课桌版”民间舞蹈课程的学习,希望可以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小培养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各个少数民族以及汉族民间舞的文化渊源、神态、体态、动态的学习,相信未来在教学路上的各位幼儿教师,可以快速的教授给小学生相关的内容,代代传承,创新发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相信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6.1“课桌版”民间舞蹈寄语
“课桌版”民间舞蹈课程的学习,希望可以有利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小培养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了解、爱国情怀、民族自豪感。通过对各个少数民族以及汉族民间舞的文化渊源、神态、体态、动态的学习,相信未来在教学路上的各位幼儿教师,可以快速的教授给小学生相关的内容,代代传承,创新发扬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相信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