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话中国 Talk about China in English
英语话中国 Talk about China in English
5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13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文化概貌;架起中西沟通桥梁;了解中华文明历程。《英语话中国》带你游览中国锦绣河山、品味文学神韵魅力、感受悠久辉煌历史、体验多彩民俗文化、欣赏东方艺术之美。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中国古都 Ancient Capitals of China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北京 Beijing
吴艳
西安 Xi'an
吴艳
洛阳 Luoyang
吴艳
南京 Nanjing
吴艳
开封 Kaifeng
吴艳
杭州 Hangzhou
吴艳
安阳 Anyang
吴艳
中国之旅 Traveling Around China
敦煌莫高窟 The Mogao Grottoes in Dunhuang
吴艳
九寨沟 Jiuzhaigou(The Nine-Village Valley)
吴艳
桂林山水 The Scenery of Guilin
吴艳
先秦时期 The Pre-Qin Period
华夏之祖Ancestors of the Chinese Nation
牛连勃
夏商 The Xia and Shang Dynasties
牛连勃
周 The Zhou Dynasty
周 The Zhou Dynasty
牛连勃
百家争鸣The Contention of a Hundred Schools of Thought
牛连勃
秦汉雄风 The Greatness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秦 The Qin Dynasty
牛连勃
汉 The han Dynasty
汉(上) The Han Dynasty
牛连勃
汉(下)The Han Dynasty
牛连勃
繁荣的隋唐The Heyday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隋 The Sui Dynasty
牛连勃
唐 The Tang Dynasty
牛连勃
宋元时期The Period of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宋 The Song Dynasty
牛连勃
元 The Yuan Dynasty
牛连勃
明清时期The Period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明 The Ming Dynasty
牛连勃
清 The Qing Dynasty
牛连勃
中国文学概要An Overview of Chinese Literature
文学概要An Overview of Literature
管彦波
准文学 The Quasi-Literature
易经 The Classic of Changes
管彦波
山海经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
管彦波
先秦文学 the Pre-Qin Literature
先秦文学 the Pre-Qin Literature
诗经 The Book of Songs
管彦波
楚辞 The Songs of The South
管彦波
先秦散文 the Pre-Qin Prose
管彦波
汉朝文学 the Literature of the Han Dynasty
汉赋散文 Rhapsody and Prose
管彦波
诗歌 Poetry
管彦波
魏晋南北朝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Wei-Jin Period and of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文学自觉性 Literary Self-consciousness of the Period
管彦波
魏和西晋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Wei and Western -Jin Period
管彦波
东晋南北朝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Eastern-Jin Period and of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管彦波
唐朝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Tang Dynasty
初唐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Early Tang
管彦波
盛唐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High Tang
管彦波
中唐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Mid-Tang
管彦波
晚唐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Late Tang
管彦波
宋朝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Song Dynasty
词的起源与发展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Song Lyrics
管彦波
北宋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管彦波
南宋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管彦波
元朝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Yuan Dynasty
元杂剧 The Variety Plays
管彦波
散曲小说 The Individual Arias and the Fiction
管彦波
明清文学Literature of the Ming and the Qing Dynasty
明朝诗歌戏剧 Poetry and Drama in the Ming Dynasty
管彦波
明朝小说 Fiction in the Ming Dynasty
管彦波
清朝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Qing Dynasty
管彦波
中国传统节日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春节 The Spring Festival
王艳
元宵节 The Lantern Festival
王艳
端午节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王艳
七夕节 The Double-Seventh Festival
王艳
中秋节 The Mid-autumn Festival
王艳
中国习俗 Chinese Custom
婚礼习俗(上)Traditional Chinese Marriage Customs
王艳
婚礼习俗(下)Traditional Chinese Marriage Customs
王艳
十二生肖the Chinese zodiac
十二生肖(上)the Chinese zodiac
王艳
十二生肖(下)the Chinese zodiac
王艳
二十四节气 The 24 Solar Terms
春(上)Spring
王艳
春(下)Spring
王艳
夏(上)Summer
王艳
夏(下)Summer
王艳
秋(上)Autumn
王艳
秋(下)Autumn
王艳
冬(上)Winter
王艳
冬(下)Winter
王艳
中国绘画 Chinese Painting
不同时期中国美术的特色 Features of old Chinese Fine Art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黄雅彬
中国画的分类与特点 Chinese Painting's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黄雅彬
中国山水画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黄雅彬
中国花鸟画 Chinese Flower-and-bird Painting
黄雅彬
中国人物画 Chinese Figure Painting
黄雅彬
中国书法 Calligraphy
秀外慧中的书法艺术 Calligraphy Elegant in Exterior and Intelligent in interior
黄雅彬
书法的字体 The Main Forms of the Script
黄雅彬
中国古代建筑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e
中国宫廷建筑 Palace Architecture
黄雅彬
中国寺庙建筑 Temple Architecture
黄雅彬
娱、性、德合一的音乐世界Music,Singing, Dancing ---A Music Paradise
宫廷歌舞 Singing and Dancing at Imperial Courts
黄雅彬
京剧 Peking Opera
黄雅彬
  • 第一章中国古都 Ancient Capitals of China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渊源深厚。在几千年的社会变迁中,古老的中华民族孕育出了璀璨的历史文明。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批集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于一体的大都会——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杭州、安阳。本章节从历史变迁、文化遗产和现代城市等方面对上述古都进行概述。

  • 1.1北京 Beijing

    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和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成史和857年的建都史,孕育了故宫、天坛、八达岭长城、颐和园等众多名胜古迹。

  • 1.2西安 Xi'an

    西安,古名长安,中国最早的“二都”之一,现为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业基地 。西安是我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古城,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建都时间长达1200余年,共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作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西安的历史悠久,文化的积淀厚重,是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文物甲天下”,秦始皇兵马俑坑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西安古城墙是至今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古城墙遗址。

  • 1.3洛阳 Luoyang

    洛阳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年的建城史 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是隋唐大运河的重要枢纽。

  • 1.4南京 Nanjing

    南京,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南京有着7000多年文明史、近2600年建城史和近500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南京,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风貌久负盛名。位于城东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绿色葱葱的紫金山中,布局宏伟。玄武湖,秀峰塔影,碧波荡漾,被称为“金陵明珠”。

  • 1.5开封 Kaifeng

    开封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偏东,地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摇篮的黄河之滨,是一座历史文化悠久的古城。开封古称汴梁、汴京,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著名的七大古都之一,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开封有众多的文物古迹、闻名遐迩的大相国寺、包公祠等,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 1.6杭州 Hangzhou

    杭州, 浙江省省会,位于中国东南沿海、浙江省北部、钱塘江下游、京杭大运河南端,是浙江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交通和金融中心,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长三角宁杭生态经济带节点城市、中国重要的电子商务中心之一,新一线城市。杭州自秦朝设县治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曾是吴越国和南宋的都城。因风景秀丽,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杭州人文古迹众多,其中主要代表性的独特文化有西湖文化、良渚文化、丝绸文化、茶文化,以及流传下来的许多故事传说成为杭州文化代表。

  • 1.7安阳 Anyang

    安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中心之一,素有“七朝古都”之称。安阳是甲骨文最早发现地,《周易》的发源地,中国文字博物馆、 红旗渠、曹操高陵所在地。安阳殷墟是世界公认的、当今中国所能确定的商代最早都城遗址, 有“洹水帝都”、“殷商故都”、“文字之都”之美誉。

  • 第二章中国之旅 Traveling Around China

    中国地大物博,美景无数,景观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在历史人文景观方面,本章主要介绍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宗教寺庙名胜。在自然景观方面,主要介绍以桂林漓江以及九寨沟为代表的山水风景名胜。

  • 2.1敦煌莫高窟 The Mogao Grottoes in Dunhuang

    莫高窟,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与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合称为中国四大石窟。

  • 2.2九寨沟 Jiuzhaigou(The Nine-Village Valley)

    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是中国第一个以保护自然风景为主要目的的自然保护区,也是中国著名风景名胜区和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因沟内有树正、荷叶、则查洼等九个藏族村寨坐落在这片高山湖泊群中而得名。五花海湖水颜色多样,五彩斑斓,素有九寨精华之称。五彩池是九寨沟最小的海子,但是色彩最为丰富,不同的角度和位置有不同的色彩。长海是九寨沟最长的一个海子,长达四公里多,呈墨蓝色。诺日朗瀑布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宽的瀑布。九寨沟被誉为“美丽的童话世界”。

  • 2.3桂林山水 The Scenery of Guilin

    桂林山水是世界自然遗产,典型的喀斯特地形构成了别具一格的桂林山水。桂林山水山青、水秀、洞奇、石美。象鼻山位于桂林市东南漓江右岸,山因酷似一只大象站在江边伸鼻吸水,因此得名,是桂林的象征。在桂林山水中又以漓江流经阳朔的那一段最为美丽,故而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山无水不入神”之美誉。

  • 第三章先秦时期 The Pre-Qin Period

    先秦是指秦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代,包含了中国从进入文明时代直到秦王朝建立这段时间,主要指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几个时期的历史。

  • 3.1华夏之祖Ancestors of the Chinese Nation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夏朝建立之前的历史时期,统称为"上古时期"。所谓"上古",指的就是三皇五帝时期,又称史前时代,也有人称之为"神话时代",是一段没有被文字直接记录下来的历史,本课从上古神话开始,描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 3.2夏商 The Xia and Shang Dynasties

    夏朝是中国史书中记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一般认为,夏朝共传十四代,十七后 (夏朝统治者在位时称"后",去世后称"帝"),延续约471年 ,为商朝所灭。后人常以"华夏"自称,使之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
    商朝(在其后期也被称为商殷)是推翻了夏朝而建立的。它的文明以农业为基础,以打猎和动物饲养而扩大。这段时期有两大重要事件,一个是文字系统的发展,表现为在乌龟壳和凭证的牛骨上发现的古老的中国文字(一般称为甲骨文),另一个是青铜冶金的使用。很多在庆典上使用的刻有铭文的青铜器皿都源于商朝。对于青铜器的技艺证实了其文明水平之高。

  • 3.3周 The Zhou Dynasty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王朝。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约791年。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成王五年,营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阳);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

  • 第四章秦汉雄风 The Greatness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秦汉时期是中国秦汉两朝大一统时期的合称。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首次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统一,秦王政改号称皇帝,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秦朝。秦始皇废封建,立郡县,开始实行全面的统一。然而由于缺乏历史经验,秦朝经二世而亡。在经过短暂的分裂之后,汉朝继之而起,并基本延续秦的制度,史称"汉承秦制"。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时期。

  • 4.1秦 The Qin Dynasty

    秦朝(前221-前207)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王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前221年,秦王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在中央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中国大一统王朝的统治基础,故称"百代都行秦政法" 。

  • 4.2汉 The han Dynasty

    汉朝(前202—公元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前202年高祖刘邦建国,定都长安。文景之治后,汉武帝刘彻进一步推动大一统事,在“昭宣中兴”时达到极盛。公元九年,王莽篡夺政权,西汉结束。25年,皇族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 第五章繁荣的隋唐The Heyday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为隋朝(581-618年)和唐朝(618-907年)两个朝代的合称,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是经历了五胡乱华和南北朝两个漫长时期后的两个大一统皇朝。在民族思想上比较开放。两朝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科技上达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隋唐两朝君主在治国政策上较为开明,也影响了周边诸国向中国朝贡、学习。

  • 5.1隋 The Sui Dynasty

    隋朝(581年-618年或61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隋朝在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领域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政治初创三省六部制,完善于唐朝,巩固中央集权,正式推行科举制,选拔优秀人才,弱化世族垄断仕官的现象。兴建了隋唐大运河以及驰道改善水陆交通线,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

  • 5.2唐 The Tang Dynasty

    唐朝(公元618年-公元907年),是继隋朝之后的大一统朝代,共历二十一帝,享国二百八十九年,因皇室姓李,故又称为李唐,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代科技、文化、经济、艺术具有多元化特点 ,在诗、书、画各方面涌现了大量名家,如诗仙李白、画圣吴道子、李思训,音乐家李龟年等。 唐朝接纳海内外各国民族进行交流学习,形成开放的国际文化。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 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

  • 第六章宋元时期The Period of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宋元时期(960-1368年)是中国封建社会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和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时期。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北宋建立后,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北宋中期,出现了财政困难等危机,为了克服统治危机,王安石实行了变法。1127年金军南下,结束了北宋的统治。南宋的统治开始。南宋与金对峙,南北经济都有新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蒙古族的首领铁木真于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忽必烈在1271年建立元朝,1279年统一了全国。元的统一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元朝实行的行省制度,有效地管辖了全国。元朝的统一奠定了元、明、清600多年的长期统一的基础。

  • 6.1宋 The Song Dynasty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 赵匡胤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高度繁荣的时代 。后世虽认为宋朝"积贫积弱" ,但宋朝民间的富庶与社会经济的繁荣实远超过盛唐。

  • 6.2元 The Yuan Dynasty

    元朝(1271年-1368年),由蒙古族建立,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定都大都(今北京),传五世十一帝,历时九十八年。
    1206年,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漠北建立大蒙古国后开始对外扩张, 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改国号为"大元",元朝废除尚书省和门下省,保留中书省与枢密院、御史台分掌政、军、监察三权,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开中国行省制度之先河。元朝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较繁荣,但整体生产力不如宋朝。在文化方面,期间出现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 第七章明清时期The Period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明清一般指明朝(1368-1644年)和清朝(1644-1912年),明清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两个大一统王朝,君主专制登峰造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疆域的基本范围,故常将两代合称为明清。

  • 7.1明 The Ming Dynasty

    明朝(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中原王朝,共传十二世,历经十六帝,享国276年。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应天称帝,改元洪武,建立明朝。明朝时期,反击蒙古、安抚西北,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明朝期间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是中国历史的黄金时期。明朝时期君主专制达到新高峰,但也存在着社会危机,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农民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

  • 7.2清 The Qing Dynasty

    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 1644年清军入关,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统治者。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最终确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 但是封建专制也推向了最高峰。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 、文化专制 、闭关锁国 、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改革。清朝后期,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

  • 第八章中国文学概要An Overview of Chinese Literature

    本章概括了中国文学的传承与发展,主要从四个文学体裁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的衍生与发展着手进行介绍。

  • 8.1文学概要An Overview of Literature

    概括了中国文学的传承与发展,主要从四个文学体裁诗歌、散文、戏剧和小说的衍生与发展着手进行介绍的。

  • 第九章准文学 The Quasi-Literature

    本章主要介绍了《易经》和《山海经》两部准文学著作,主要介绍了这两部著作的结构,主要内容及对文学的影响等。其中《易经》主要影响的是中国传统文学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山海经》则对后世文学的神话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9.1易经 The Classic of Changes

    介绍了《易经》的创作背景、哲学基础、基本结构以及后世文学产生的重要影响。

  • 9.2山海经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

    简单的概括《山海经》的创作时间、主要结构和内容、其地理因素、文化因素及对后世文学产生的影响。

  • 第十章先秦文学 the Pre-Qin Literature

    本章介绍了中国先秦文学中先秦诗歌与先秦散文两个部分。

  • 10.1先秦文学 the Pre-Qin Literature

    主要介绍了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主要介绍了如《春秋》、《左氏春秋》、《战国策》等,后者主要介绍了《孟子》和《庄子》的艺术特色和文学影响。

  • 10.2先秦散文 the Pre-Qin Prose

    本章主要介绍了先秦散文,包括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前者主要介绍了如《春秋》、《左氏春秋》、《战国策》等,后者主要介绍了《孟子》和《庄子》的艺术特色和文学影响。

  • 第十一章汉朝文学 the Literature of the Han Dynasty

    本章主要介绍了汉朝文学,汉朝由于国家的统一和太平,文学蓬勃发展,主要体现在汉大赋的兴起,《史记》的成文和乐府诗发展上。

  • 11.1汉赋散文 Rhapsody and Prose

    首先介绍了汉代主要的文学形式——汉赋以及其代表作家如枚乘和司马相如,然后介绍了一部重要的历史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历史著作—司马迁的《史记》。

  • 11.2诗歌 Poetry

    介绍了汉代的诗歌,古诗十九首和汉乐府,并介绍了乐府双璧之一的《孔雀东南飞》。

  • 第十二章魏晋南北朝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Wei-Jin Period and of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本章介绍了魏晋南北朝的文学,首先介绍了文学自觉性,然后介绍了西晋和魏的文学,最后介绍了东晋南北朝文学。

  • 12.1文学自觉性 Literary Self-consciousness of the Period

    介绍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自觉性,从曹丕的《论典·论文》开始,以刘勰的《文心雕龙》体现了这一时期的文学自觉性的代表作品。

  • 12.2魏和西晋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Wei and Western -Jin Period

    介绍了西晋和魏的文学,主要以三曹、建安七子和竹林七贤为代表。

  • 12.3东晋南北朝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Eastern-Jin Period and of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主要介绍东晋和南北朝的文学,其中主要介绍东晋的陶渊明和谢灵运的诗歌特点和北朝的乐府民歌,以《木兰辞》为主要代表。

  • 第十三章唐朝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Tang Dynasty

    本章主要介绍了唐朝文学,从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时期分别加以介绍,以诗歌为主,最后介绍了唐小说,即唐传奇。

  • 13.1初唐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Early Tang

    介绍了初唐诗歌和散文,主要介绍了以王勃为代表的初唐四杰、陈子昂和张若虚。

  • 13.2盛唐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High Tang

    介绍了盛唐诗歌,主要介绍了王昌龄、岑参、王维和李白等诗人作品的艺术特色。

  • 13.3中唐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Mid-Tang

    介绍了中唐诗歌杜甫、孟浩然、韩愈、白居易、刘禹锡和柳宗元等诗人。

  • 13.4晚唐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Late Tang

    主要介绍了以小李杜即李商隐和杜牧诗歌的艺术特色,然后介绍了唐小说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唐传奇的繁荣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 第十四章宋朝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Song Dynasty

    首先介绍了词的起源与发展及繁荣,然后介绍了北宋文学,主要以宋词为主,北宋时期宋词高度发展并出现了大量著名的词作家,最后介绍了南宋文学,包括宋诗和宋词。

  • 14.1词的起源与发展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Song Lyrics

    介绍了词的发展轨迹,即在唐朝产生、五代时期南唐的三位词人冯延巳、李璟、李煜对词的发展作出的重大贡献和在宋朝的繁荣并达到巅峰。

  • 14.2北宋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介绍了北宋的词,主要介绍了晏殊、柳永、张先、欧阳修、晏几道、其中晏殊的词偏向文人文学,用词较雅,而柳永的词用词则与之相反,语言偏向口语化,苏轼在文学上的贡献和艺术特色。

  • 14.3南宋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介绍了南宋文学,南宋诗词没有分明的界限,主要介绍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中兴四大诗人:陆游、范成大、杨万里和尤懋,以及爱国词人辛弃疾。

  • 第十五章元朝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Yuan Dynasty

    本章主要介绍元杂剧、散曲和小说,所谓元曲主要包括元杂剧和散曲,本章先介绍了元杂剧的特点的主要的元杂剧家及其作品然后介绍了元曲的分类及其特点,最后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为代表介绍了元朝小说的发展。

  • 15.1元杂剧 The Variety Plays

    主要介绍元杂剧的结构特点,以及著名的元杂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王实甫和郑光祖以及他们的作品,随后介绍了南戏与元杂剧不同的特点以及南戏的代表作。

  • 15.2散曲小说 The Individual Arias and the Fiction

    首先介绍了元散曲的艺术特点及代表作家,然后介绍了元代的小说,主要介绍了《娇红传》以及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特色。

  • 第十六章明清文学Literature of the Ming and the Qing Dynasty

    本章主要介绍明清文学,其中用两节的时间介绍了明朝的诗歌、戏剧和小说,明诗歌虽然无法达到唐宋的高度但与这一时代的戏剧和小说开始体现人本主义精神。用一节时间介绍了清朝诗歌戏剧和小说,清朝的的小说写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体现了中国文学想现代主义过渡的趋势。

  • 16.1明朝诗歌戏剧 Poetry and Drama in the Ming Dynasty

    主要介绍明朝的诗歌和戏剧,诗歌主要介绍江南四大才子、明前七子,公安派,戏剧主要介绍汤显祖及其著作《牡丹亭》、《邯郸记》。

  • 16.2明朝小说 Fiction in the Ming Dynasty

    介绍明代小说,从中期的《西游记》到后期的《金瓶梅词话》、三言二拍等进行了简略的介绍。

  • 16.3清朝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Qing Dynasty

    概括了清朝文学主要介绍其诗歌和小说,诗歌方面主要介绍纳兰性德、袁枚和龚自珍,小说主要介绍清朝中期的《儒林外史》和《红楼梦》,以及后期的不同题材的小说,例如才子佳人小说、谴责小说,政治宣传小说等等。

  • 第十七章中国传统节日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节日的形成,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中华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其形成与原始信仰、祭祀文化以及天象、历法等人文与自然文化内容有关,涵盖了哲学、人文、历史、天文等方面的内容,蕴含着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从远古先民时期发展而来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晰地记录着中华民族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 17.1春节 The Spring Festival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源于殷商时代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在春节期间,中国的汉朝和很多山偶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祀神佛,除旧布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 17.2元宵节 The Lantern Festival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的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等是元宵节的重要民间习俗。

  • 17.3端午节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是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喝黄酒等。据说,吃粽子喝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挂艾草等是为了驱邪。端午节也是中国的法定节假日,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有大量的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流传于世。

  • 17.4七夕节 The Double-Seventh Festival

    七夕节是每年农历七月初七这一日是我国汉族的传统节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又称这天为乞巧节,少女节或女儿节等。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节日。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做各种各样的祈福活动。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列为国务院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被认为是中国情人节。

  • 17.5中秋节 The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关于节日起源有多种说法,也有很多关于八月十五的传说。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等并成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第十八章中国习俗 Chinese Custom

    中国古人认为黄昏是吉时,所以会在黄昏行娶妻之礼,因此夫妻结合的礼仪称为"昏礼",后来演化为婚礼。中国人喜爱红,认为红是吉祥的象征。所以传统婚礼习俗总以大红色烘托着喜庆、热烈的气氛。吉祥、祝福、孝敬成为婚礼上的主旨,几乎婚礼中的每一项礼仪都渗透着中国人的哲学思想。

  • 18.1婚礼习俗(上)Traditional Chinese Marriage Customs

    1、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礼物清单,当中详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六礼:是指由求亲、说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续。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媒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则隐含不尽之意。"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 18.2婚礼习俗(下)Traditional Chinese Marriage Customs

    订婚之后, 传统婚礼的准备级阶段的活动也是及其丰富。黎明前,新娘早起沐浴。之后还要有梳头环节。好命婆要给新娘梳四次头发。每次寓意各不相同。然后新郎迎亲等。随之有各种仪式“ 过火盆,方鞭炮,掀盖头,拜天地等。” 传统婚礼还有很多禁忌。如,虎年出生的不适合参加婚礼,新娘婚礼当天哭声越大,生活越好等。

  • 第十九章十二生肖the Chinese zodiac

    十二生肖是由十一种源于自然界的动物,即 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所组成,用于记年,顺序排列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在多个国家和民族被广泛使用。有诸多诗人写有描绘十二生肖的诗词。同时,是哦生肖还被用于中药材和动画片名称。

  • 19.1十二生肖(上)the Chinese zodiac

    天干地支是早在公元两千二百九十七年,于中华始祖黄帝建国时,命大挠氏探查天地之气机,探究五行(金木水火土)。始作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等十天干及子丑寅卯辰己午未申酉戌亥等十二地支,相互配合成六十甲子为纪历符号。

  • 19.2十二生肖(下)the Chinese zodiac

    英语中的十二生肖的所对应的性格特征及象征意义。

  • 第二十章二十四节气 The 24 Solar Terms

    节气是中国农历特有的。中国古人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逐渐认识到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是不变的。又根据太阳和地球的相互关系,把一年的天数分为24等分,用来表示季节和气候的变化。这样,每15天就有两个节气。24节气在公历中的日期是固定的,上半年(1-6月)的节气都在每月的6日和21日前后,下半年(7-12月)的节气都在每个月的8日和23日的前后。二十四节气对中国的农业生产起很大作用。2016年11月30号被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分别是:立春, 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

  • 20.1春(上)Spring

    本节介绍了立春, 雨水,惊蛰三个节气及相对应的传统习俗。立春是春天的开始。雨水是此季节雨水多。惊蛰表示春雷响过,冬眠的昆虫被惊醒。

  • 20.2春(下)Spring

    本节介绍了春分,清明和谷雨及相应的传统习俗。春分是一年中昼夜一样长。清明是春天到了以后,明净的唇色替代了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色。谷雨表示从此雨水增多,对谷物的生长有好处。

  • 20.3夏(上)Summer

    本节介绍了立夏,小满,芒种及相应的传统习俗。立夏是夏季的开始。小满表示在夏季成熟的农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告诉人们小麦已经成熟。

  • 20.4夏(下)Summer

    本节介绍了夏至,小暑,大暑及相应的传统习俗。夏至是一年中白天场黑夜短的一天。大暑,小暑表示天气炎热的程度,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 20.5秋(上)Autumn

    本节介绍了立秋, 处暑,白露及相应的传统习俗。立秋的秋天的开始。处暑,表示炎热的天气快要过去了。白露,告诉人们开始下露水,天气即将变冷。

  • 20.6秋(下)Autumn

    本节介绍了秋分,寒露,和霜降及相应的传统习俗。秋分一年中昼夜一样长。寒露,表明露水已重,天寒加剧。霜降,是开始下霜的意思。

  • 20.7冬(上)Winter

    本节介绍了立冬,小雪,大雪及相应的传统习俗。立冬是冬天的开始。大雪,小雪表示到了下雪的时节和雪量大小的差别。

  • 20.8冬(下)Winter

    本节介绍了冬至,小寒,大寒及相应的传统习俗。冬至是一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小寒, 大寒,表示冬天寒冷的程度,大寒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 第二十一章中国绘画 Chinese Painting

    中国古代美术源远流长,种类繁多,影响非凡。按表现形式分中国美术有绘画、书法、建筑等;而按文化内涵分又有 文人美术、宫廷美术、民间美术、宗教美术。

  • 21.1不同时期中国美术的特色 Features of old Chinese Fine Art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中国美术几个世纪以来保持了令人惊奇的延续性。明朝时的作品还可以看到唐朝时的影响。一幅清朝的画作与一幅宋朝的是非常相似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对传统的尊崇。

  • 21.2中国画的分类与特点 Chinese Painting's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中国画是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传统绘画,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性格、心理、气质,以其鲜明的特色和风格在世界画苑中独具体系。汉族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这种画种被称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 21.3中国山水画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画科之一。是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题的绘画。在魏晋六朝,逐渐发展,但仍多作为人物画的背景;至隋唐,已有不少独立的山水画制作;五代、北宋而益趋成熟,作者纷起,从此成为中国画中的一大画科。主要有青绿、金碧、没骨、浅绛、水墨等形式。在艺术表现上讲求经营位置和表达意境。

  • 21.4中国花鸟画 Chinese Flower-and-bird Painting

    花鸟画,我国传统绘画画科之一。以描绘花卉、竹石、鸟兽、虫鱼等为画面主体。四五千年以前的陶器上出现的简单鱼鸟图案,可以看作最早的花鸟画。据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的记载,东晋和南朝时,画在绢帛上的花画已经逐步形成独立的画科,并且出现一些专门的画家。五代、两宋间,这一画科更趋成熟。

  • 21.5中国人物画 Chinese Figure Painting

    人物画,是我国传统的画科之一,内容以描绘人物为主。因绘画侧重不同,又可分为人物肖像画和人物故事、风俗画。据记载,人物画在春秋时期已经达到很高水准。从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可以看到当时人物画的成就。人物画一直是中国传统绘画最主要的画科。

  • 第二十二章中国书法 Calligraphy

    书法是文字的书写艺术,特指用毛笔表现汉字的艺术。它是中国文字在书法家审美观的长期运用和发展形式的特有艺术。书法既有语言文字所具有的实用价值,又具有独特的欣赏价值,是中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

  • 22.1秀外慧中的书法艺术 Calligraphy Elegant in Exterior and Intelligent in interior

    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 22.2书法的字体 The Main Forms of the Script

    书法字体,就是书法风格的分类。书法字体,传统讲共有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和楷书字体五种,也就是五个大类。在每一大类中又细分若干小的门类,如篆书又分大篆、小篆,楷书又有魏碑、唐楷之分,草书又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 第二十三章中国古代建筑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e

    中国古代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我国古代的建筑艺术也是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而要鉴赏建筑艺术,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艺术的主要特征外,还要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一些重要特点,然后再通过比较典型的实例,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本章主要介绍中国宫廷建筑和寺庙建筑艺术。

  • 23.1中国宫廷建筑 Palace Architecture

    宫廷建筑,为传统建筑之精华。古代皇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突出皇权的威严,满足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规模巨大、气势雄伟的建筑物。这些建筑大都金玉交辉、巍峨壮观。中国古代宫廷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的布局方式,古代宫殿建筑物自身也被分为两部分,即“前朝后寝”:“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举行大典之处,“后寝”是皇帝与后妃们居住生活的所在。

  • 23.2中国寺庙建筑 Temple Architecture

    寺庙是佛教建筑之一,汉传佛教的寺庙均是中式建筑风格,藏传佛教的寺庙以中式建筑风格为主。中国寺庙建筑则恰好相反,它有意将内外空间模糊化,讲究室内室外空间的相互转化。

  • 第二十四章娱、性、德合一的音乐世界Music,Singing, Dancing ---A Music Paradise

    音乐在古人那里被赋予了多重意义。古人“赏乐”“游乐”常常强调“礼”与“娱”的统一。乐者,乃艺术之统称。既指独立的音乐形式,又指诗、歌、舞的统一。

  • 24.1宫廷歌舞 Singing and Dancing at Imperial Courts

    宫廷歌舞是在节庆、出征、凯旋、庆典、筵宴等多项宫廷活动中出现。有些是满族皇室贵族自娱自乐,有的是由专业演员表演的。清入关后除了其传统的歌舞外,还全部接受了历代沿续下来的礼乐制度,如郊庙朝会有中和韶乐、丹陛大乐,宫中筵宴时有中和清乐,丹陛清乐等。宫廷歌舞中的舞势歌辞中融入了满族传统歌舞,与历代传统的乐章有不同之处。

  • 24.2京剧 Peking Opera

    京剧,曾称平剧,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场景布置注重写意,腔调以西皮、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
    徽剧是京剧的前身。清代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原在南方演出的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京,他们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同时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吸收了一些地方民间曲调,通过不断的交流、融合,最终形成京剧。京剧形成后在清朝宫廷内开始快速发展,直至民国得到空前的繁荣。2006年5月20日,京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中国古都 Ancient Capitals of China

    1.1 北京 Beijing

    1.2 西安 Xi'an

    1.3 洛阳 Luoyang

    1.4 南京 Nanjing

    1.5 开封 Kaifeng

    1.6 杭州 Hangzhou

    1.7 安阳 Anyang

    视频数7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中国之旅 Traveling Around China

    2.1 敦煌莫高窟 The Mogao Grottoes in Dunhuang

    2.2 九寨沟 Jiuzhaigou(The Nine-Village Valley)

    2.3 桂林山水 The Scenery of Guilin

    视频数3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先秦时期 The Pre-Qin Period

    3.1 华夏之祖Ancestors of the Chinese Nation

    3.2 夏商 The Xia and Shang Dynasties

    3.3 周 The Zhou Dynasty

    视频数4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秦汉雄风 The Greatness of The Qin and Han Dynasties

    4.1 秦 The Qin Dynasty

    4.2 汉 The han Dynasty

    视频数3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繁荣的隋唐The Heyday of The Sui and Tang Dynasties

    5.1 隋 The Sui Dynasty

    5.2 唐 The Tang Dynasty

    视频数2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宋元时期The Period of The Song and Yuan Dynasties

    6.1 宋 The Song Dynasty

    6.2 元 The Yuan Dynasty

    视频数2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明清时期The Period of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7.1 明 The Ming Dynasty

    7.2 清 The Qing Dynasty

    视频数2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中国文学概要An Overview of Chinese Literature

    8.1 文学概要An Overview of Literature

    视频数1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准文学 The Quasi-Literature

    9.1 易经 The Classic of Changes

    9.2 山海经 The Classic of Mountains and Seas

    视频数2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先秦文学 the Pre-Qin Literature

    10.1 先秦文学 the Pre-Qin Literature

    10.2 先秦散文 the Pre-Qin Prose

    视频数3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汉朝文学 the Literature of the Han Dynasty

    11.1 汉赋散文 Rhapsody and Prose

    11.2 诗歌 Poetry

    视频数2
  • 第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二章 魏晋南北朝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Wei-Jin Period and of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12.1 文学自觉性 Literary Self-consciousness of the Period

    12.2 魏和西晋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Wei and Western -Jin Period

    12.3 东晋南北朝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Eastern-Jin Period and of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视频数3
  • 第十三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三章 唐朝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Tang Dynasty

    13.1 初唐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Early Tang

    13.2 盛唐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High Tang

    13.3 中唐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Mid-Tang

    13.4 晚唐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Late Tang

    视频数4
  • 第十四章  作业测试
    第十四章 宋朝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Song Dynasty

    14.1 词的起源与发展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Song Lyrics

    14.2 北宋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14.3 南宋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Southern Song Dynasty

    视频数3
  • 第十五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五章 元朝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Yuan Dynasty

    15.1 元杂剧 The Variety Plays

    15.2 散曲小说 The Individual Arias and the Fiction

    视频数2
  • 第十六章  作业测试
    第十六章 明清文学Literature of the Ming and the Qing Dynasty

    16.1 明朝诗歌戏剧 Poetry and Drama in the Ming Dynasty

    16.2 明朝小说 Fiction in the Ming Dynasty

    16.3 清朝文学 Literature of the Qing Dynasty

    视频数3
  • 第十七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七章 中国传统节日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s

    17.1 春节 The Spring Festival

    17.2 元宵节 The Lantern Festival

    17.3 端午节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17.4 七夕节 The Double-Seventh Festival

    17.5 中秋节 The Mid-autumn Festival

    视频数5
  • 第十八章  作业测试
    第十八章 中国习俗 Chinese Custom

    18.1 婚礼习俗(上)Traditional Chinese Marriage Customs

    18.2 婚礼习俗(下)Traditional Chinese Marriage Customs

    视频数2
  • 第十九章  作业测试
    第十九章 十二生肖the Chinese zodiac

    19.1 十二生肖(上)the Chinese zodiac

    19.2 十二生肖(下)the Chinese zodiac

    视频数2
  • 第二十章  作业测试
    第二十章 二十四节气 The 24 Solar Terms

    20.1 春(上)Spring

    20.2 春(下)Spring

    20.3 夏(上)Summer

    20.4 夏(下)Summer

    20.5 秋(上)Autumn

    20.6 秋(下)Autumn

    20.7 冬(上)Winter

    20.8 冬(下)Winter

    视频数8
  • 第二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二十一章 中国绘画 Chinese Painting

    21.1 不同时期中国美术的特色 Features of old Chinese Fine Arts in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21.2 中国画的分类与特点 Chinese Painting's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21.3 中国山水画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

    21.4 中国花鸟画 Chinese Flower-and-bird Painting

    21.5 中国人物画 Chinese Figure Painting

    视频数5
  • 第二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十二章 中国书法 Calligraphy

    22.1 秀外慧中的书法艺术 Calligraphy Elegant in Exterior and Intelligent in interior

    22.2 书法的字体 The Main Forms of the Script

    视频数2
  • 第二十三章  作业测试
    第二十三章 中国古代建筑 Chinese Ancient Architecture

    23.1 中国宫廷建筑 Palace Architecture

    23.2 中国寺庙建筑 Temple Architecture

    视频数2
  • 第二十四章  作业测试
    第二十四章 娱、性、德合一的音乐世界Music,Singing, Dancing ---A Music Paradise

    24.1 宫廷歌舞 Singing and Dancing at Imperial Courts

    24.2 京剧 Peking Opera

    视频数2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