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1)理解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和混凝土梁柱等构件必须配置钢筋的作用;(2)简要了解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和应用,对计算理论方面的进展宜作更多关注川3)了解课程的内容、任务及课程特点。
-
●1.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
●1.2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与发展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应用与发展
-
●1.3课程的内容与特点
课程的内容与特点
-
第二章钢筋混凝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1)了解软钢和硬钢的区别,钢筋受拉时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常用的简化计算模式,了解常用钢筋的品种和级别,熟悉强度取值等有关表格,详见附表;(2)了解混凝土单轴受压、受拉的破坏机理,应力应变关系及其简化的计算模型;了解双轴、三轴受压时的强度性能,了解混凝土的变形模量,熟悉各等级混凝土强度和变形模量的有关表格,详见附表;(3)理解混凝土收缩徐变的意义及其对混凝土构件的影响川的理解粘结对混凝土结构的作用和重要性,了解两类粘结应力的区别和不同类型钢筋的粘结性能,应能计算钢筋的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应能合理应用锚固构造措施及减少锚固长度的措施。
-
●2.1钢筋的力学性能
钢筋的力学性能
-
●2.2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强度
-
●2.3混凝土的变形
混凝土的变形
-
●2.4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
-
第三章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1)准确理解:①对结构的功能要求;②结构极限状的含义和分类;③结构可靠度的含义;④定值设计与非定值设计的区别;⑤失效概率pf与可靠指标卢的意义和两者间关系,熟悉结构物不同安全等级目标可靠指标的取值,最好能记住;(2)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法是《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采用的结构设计方法,是本章的核心内容,应作为重点理解其含义,并能作准确的表述;(3)理解各类荷载代表值的含义,能对可变荷载标准值进行计算川的了解荷载设计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关系,最好能记住各类荷载的分项系数;(5)了解材料强度取值标准;(6)能熟练地写出承载能力和正常使用两类极限状态的实用表达式;(7)了解对耐久性设计的要求。
-
●3.1极限状态设计法的基本概念
极限状态设计法的基本概念
-
●3.2结构可靠度的基本概念
结构可靠度的基本概念
-
●3.3极限状态设计实用表达式
极限状态设计实用表达式
-
●3.4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定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定
-
第四章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受弯构件如梁板等是最常用的结构构件,受弯构件的设计计算是其他各类受力构件计算的基础,应作为本书学习中的一个重点,为此要求:(1)深入理解在受弯构件实验的基础上建立受弯构件计算公式的全过程,这也是建立混凝土结构其他各类受力构件计算方法常用的方法;(2)掌握受弯构件从加荷至破坏全过程中应力应变变化的规律,重点掌握正截面工作的三个阶段,他们是建立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抗裂度、裂缝宽度和挠度等)和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的依据;(3)了解适筋梁、超筋梁和少筋梁的破坏特征川的了解建立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公式的几个基本假定,要了解采用的平截面假定与材料力学中的平截面假定有何不同;熟悉掌握梁正截受弯承载力的计算,它也是其他各类受力构件计算的基础,体会将梁受压区的压应力曲线分布图转换为等效矩形应力图,这种为简化计算采用的方法值得学习和借鉴,受弯承载力计算时最好记住截面的应力图形,图形比硬记公式要好,有了计算图就很易列出计算公式,要特别记住适用条件的验算及规定的构造要求;(5)了解相对界限受压区高度,最大和最小配筋率的含义;(6)能熟练运用图表进行单筋矩形截面配筋计算,避免了用公式计算时,需解二次联立方程组之繁;(7)熟练掌握双筋矩形截面和T形截面梁的配筋计算,比较他们与单筋矩形截面的不同,能熟练地分解双筋截面和T形截面的应力图,以便于用单筋矩形截面的图表进行计算;要了解双筋梁中受压钢筋抗压强度取值的规定;能区分和判别两类T形截面梁;计算时同样要记住适用条件的验算和必要的构造措施。
-
●4.1受弯构件概述
受弯构件概述
-
●4.2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过程
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过程
-
●4.3正截面破坏过程的应变-应力分布
正截面破坏过程的应变-应力分布
-
●4.4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
受弯构件正截面破坏形态
-
●4.5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原理
受弯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原理
-
●4.6界限破坏和配筋率
界限破坏和配筋率
-
●4.7单筋矩形截面梁计算
单筋矩形截面梁计算
-
●4.8正截面承载力影响因素和构造要求
正截面承载力影响因素和构造要求
-
●4.9双筋矩形截面梁计算
双筋矩形截面梁计算
-
●4.10T形截面的计算分类与判定方法
T形截面的计算分类与判定方法
-
●4.11T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T形截面梁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
第五章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
受弯构件除承受弯矩外,还同时承受剪力,因此,受弯构件的完整计算,除计算上章所述正截面受弯承载力配置纵向受拉钢筋外,还应按本章所述进行斜截面抗剪承载力计算,配置箍筋(有时还配置弯筋,统称膜筋)。学习本章的要求是:(1)理解无腹筋梁斜截面受剪性能;(2)了解箍筋的作用;(3)理解斜截面破坏的三种形态及破坏特点,为什么说他们均属脆性破坏,了解本章计算主要是针对那种破坏形态?为什么?(的了解影响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主要因素;(5)熟练掌握有腹筋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能正确地配置箍筋和弯筋,记住适用条件(上下限值)的验算及意义;了解受剪承载力计算式主要是基于实验统计数据回归的经验公式,由于受力情况较为复杂,目前尚缺乏可资应用的理论指导川的斜截面除进行受剪承载力计算外,还需进行斜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目前《规范》是通过构造措施即绘制抵抗弯矩图亦称材料图来替代计算,虽然目前实际工程中已很少采用这种方法,但它对理解保证斜截面受剪不致被破坏的构造措施还是有作用的;(7)能进行连续梁、偏心受力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
-
●5.1斜截面受剪概述
斜截面受剪概述
-
●5.2无腹筋梁斜截面的受剪性能
无腹筋梁斜截面的受剪性能
-
●5.3有腹筋梁斜截面的受剪性能
有腹筋梁斜截面的受剪性能
-
●5.4斜截面的主要破坏形态
斜截面的主要破坏形态
-
●5.5斜截面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斜截面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
●5.6无腹筋梁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无腹筋梁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
●5.7有腹筋梁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有腹筋梁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
●5.8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步骤
斜截面承载力的计算步骤
-
●5.9抵抗弯矩图
抵抗弯矩图
-
●5.10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
保证斜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构造措施
-
●5.11连续梁的受剪性能及受剪承载力的计算
连续梁的受剪性能及受剪承载力的计算
-
●5.12偏心受压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
偏心受力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
-
●5.13偏心受拉构件斜截面受剪承载力的计算
本章小结
-
第六章受扭构件的承载力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1)理解由于引起构件受扭的原因不同,分为两类扭转。了解对哪类扭转必须作受扭承载力的计算;(2)理解纯扭构件的受力性能和各种破坏形态。能计算开裂扭矩。了解配筋强度比的含义及其计算式,取用不同配筋比意味着什么?(3)能进行矩形、T形、工字形和箱形等截面纯扭构件承载力的计算,检查其适用条件并明确其目的。能计算不同截面形状抗扭塑性抵抗矩川的理解剪扭构件三种破坏形态的特点,能进行剪扭构件承载力的计算,知道计算中需要用什么系数对纯剪和纯扭承载力计算公式中的混凝土承载力一项进行进行修正?(5)理解弯扭构件三种破坏形态的特点,能进行弯扭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川的掌握弯、剪、扭构件承载力的计算及相应的适用条件;(7)能正确合理地应用对受扭钢筋的构造措施。
-
●6.1受扭构件概述
受扭构件概述
-
●6.2纯扭构件的受力性能
纯扭构件的受力性能
-
●6.3纯扭构件的破坏形态
纯扭构件的破坏形态
-
●6.4纯扭构件开裂扭矩的计算
纯扭构件开裂扭矩的计算
-
●6.5纯扭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纯扭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
●6.6T形、工字形和箱形截面纯扭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T形、工字形和箱形截面纯扭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
●6.7剪扭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剪扭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
●6.8弯扭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弯扭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
●6.9弯剪扭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弯剪扭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
第七章受压构件正载面承载力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1)了解软钢和硬钢的区别,钢筋受拉时的应力应变关系以及常用的简化计算模式,了解常用钢筋的品种和级别,熟悉强度取值等有关表格,详见附表;(2)了解混凝土单轴受压、受拉的破坏机理,应力应变关系及其简化的计算模型;了解双轴、三轴受压时的强度性能,了解混凝土的变形模量,熟悉各等级混凝土强度和变形模量的有关表格,详见附表;(3)理解混凝土收缩徐变的意义及其对混凝土构件的影响川的理解粘结对混凝土结构的作用和重要性,了解两类粘结应力的区别和不同类型钢筋的粘结性能,应能计算钢筋的锚固长度和搭接长度,应能合理应用锚固构造措施及减少锚固长度的措施。
-
●7.1受压构件概述
受压构件概述
-
●7.2普通箍筋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普通箍筋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
●7.3螺旋箍筋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螺旋箍筋轴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
●7.4偏心受压短柱的破坏形态
偏心受压短柱的破坏形态
-
●7.5偏心受压长柱的受力分析
偏心受压长柱的受力分析
-
●7.6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公式
偏心受压构件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公式
-
●7.7大小偏心界限的判断方法
大小偏心界限的判断方法
-
●7.8非对称配筋大偏心受压构件配筋设计
非对称配筋大偏心受压构件配筋设计
-
●7.9非对称配筋小偏心受压构件配筋设计
非对称配筋小偏心受压构件配筋设计
-
●7.10非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复核
非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复核
-
●7.11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对称配筋偏心受压构件承载力的计算
-
●7.12Nu—Mu相关曲线分析
Nu—Mu相关曲线分析
-
第八章受拉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1)了解大、小偏心受拉的界限;(2)能进行大、小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
●8.1受拉构件概述
受拉构件概述
-
●8.2小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小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
●8.3大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偏心受拉构件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
-
第九章钢筋混凝土构件裂缝及变形验算
本章内容主要是针对受弯构件的变形和裂缝宽度进行验算,通过学习要求:(1)了解控制变形的目的,理解变形的特点;(2)能进行短期刚度Bs、长期刚度B和最大挠度的计算,计算挠度的重点是刚度,钢筋混凝土作为弹塑性材料与材料力学的弹性材料不同,使得刚度的计算比较繁复,学习时注意建立刚度计算式的过程和特点。理解刚度计算中用到的三个系数的含义:1.裂缝截面的内力臂系数;2.受拉钢筋应变不均匀系数;3.受压区边缘混凝土平均应变综合系数,并能进行相关的计算;(3)了解裂缝控制的目的,明确裂缝控制三个等级的要求,能写出其表达式;(4)了解常见的两种裂缝计算理论,两者对影响裂缝的因素有何不同见解;(5)掌握平均裂缝宽度和最大裂缝宽度的计算,以及各类构件裂缝截面钢筋应力的计算川的了解控制和减小裂缝宽度的措施以及由非荷载原因引起的各种裂缝,有什么对应的措施;(7)了解结构舒适度的要求,它应该包括很多内容,目前《规范》尚只限于对舒适度有要求的大跨楼盖结构需进行坚向自振频率的验算。
-
●9.1变形控制的目的和要求
变形控制的目的和要求
-
●9.2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受弯构件的短期刚度
-
●9.3受弯构件的挠度计算
受弯构件的挠度计算
-
●9.4裂缝的控制与计算理论
裂缝的控制与计算理论
-
●9.5裂缝宽度的验算
裂缝宽度的验算
-
第十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1)理解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施加预应力的方法、预应力结构对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要求;(2)能合理选择张拉控制应力,能计算预应力的各项损失,知道不同张拉方法时,预应力损失值的分批组合;(3)详细理解不同张法方法时,预应力轴心受拉构件和受弯构件,从张拉钢筋开始至构件破坏应力变化的全过程,最好能画出各过程的应力图,他们是预应力构件计算的基础,是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计算的依靠,所以是学习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计算的一个重点,但也是一个难点,不搞清这些图形,也不可能正确进行预应力构件的计算,会使自己陷入一片迷茫。计算时特别要稿清楚使用阶段三个阶段。1.加荷至混凝土中应力为零一一消压状态;2.加荷至裂缝即将出现一一抗裂极限状态;3.破坏阶段承载力极限状态的三张应力图川的能进行轴心受拉构件承载力、裂缝宽度和施工阶段的计算和验算;了解局部承压的意义,掌握局部承压的计算方法;(5)能进行预应力受弯构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正截面和斜截面抗裂度、对允许出现裂缝构件的裂缝宽度以及施工阶段各个项目的计算和验算;(6)能合理运用预应力构件的构造措施;(7)一般了解部分预应力和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性能川的理解等效荷载和平衡荷载法的概念,它对设计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特别是连续结构,如连续梁等将为变得更为方便有效。
-
●10.1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预应力混凝土的基本概念
-
●10.2预应力的施加方法
预应力的施加方法
-
●10.3 预应力损失-上
预应力损失-上
-
●10.4预应力损失-下
预应力损失-下
-
●10.5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受力分析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受力分析
-
●10.6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受力分析
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受力分析
-
●10.7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计算-上-理论
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计算-上-理论
-
●10.8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计算-下-例题讲解
预应力混凝土轴心受拉构件的计算-下-例题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