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传统文化:中医养生理念和方法的源泉
本章讲解课程的教学目的、学习方法,探讨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的关系。
-
●1.1导论
调查发现,同学中有各种健康问题的不在少数。如食欲不振、胃胀、便秘、活力不足、怕冷、记忆力下降、腰酸背痛、入睡困难等。这种有症状、又查不到明确疾病的状态,就是亚健康。医院里人满为患,其中,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慢性疾病占大多数,被称为生活方式病。这种类型的病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进行预防的。教大家学习养生知识,呵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就是我们开设本课程的目的。
-
●1.2传统文化:中医养生理念和方法的源泉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内容、核心和要素,探讨其与中医养生的关系。中医养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文化则从各个角度、以各种方式渗透到中医养生的方方面面。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核心理念影响着中医养生原则的确立,汉语言文字传承着中医养生的经验和智慧,中华民族的生活习俗包含中医养生的具体方法,而儒道佛及诸子百家不同的养生主张,创建了丰富多彩的养生方法。
-
●1.3每周一招 梳头保健
梳头保健
-
第二章健康与养生
本章介绍健康和健康的标准,养生与养生的目的。
-
●2.1健康和健康的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强调,健康不仅是躯体没有疾病,还要具备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有道德。现代健康的含义是多元的、广泛的,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性三个方面。而中国人的健康理念源于中医的气血理论,气足有力为“健”,经络通畅顺达为“康”。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有健康的十项标准,而我们推荐简化实用的健康自查标准:分别从吃、喝、拉、撒、睡五要素进行判断,再加上手脚暖喝,心情愉快。
-
●2.2养生与养生的目的
养生,就是根据生命活动的规律,通过一定的方法,以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其目的是:尽天年,健康地活着,精力充沛地工作学习,创造美好人生、成功人生。所以,养生不是老年人的专利。每个人的健康与寿命7%取决于气候,8%取决于医疗条件,10%取决于社会因素,15%取决于遗传因素,60%取决于自己。我的健康我做主!
-
●2.3每周一招: 撞背
撞背
-
第三章经典中的养生智慧(上)
本章探讨经典中的养生智慧,带领大家从《论语》领悟孔子的养生之道,并通过诵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感受经典的魅力。
-
●3.1从《论语》看孔子的养生之道
孔子不仅是世界最为著名的文化名人,也是当时十分少见的长寿老人。他的养生方法可学可用,他的养生之道体现在言行之中,而他的言行记载在《论语》之中。孔子不是医生,不依赖医药的呵护,同样能长寿健康,因此其养生经验更值得效法。从《论语》中,我们可以发掘出许多养生的智慧,包括精神羌生、饮食养生、娱乐养生与起居养生。
-
●3.2诵读《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上古天真论》出自《黄帝内经·素问》的第一篇,是黄帝与歧伯讨论如何达到健康和长寿目的一篇重要论文。篇名中的上古,指远古时代;天真,指先天禀赋的真元之气。品读经典是中国人重要的治学方法。品读经典能够开启智慧,增强定力,提高素质品位,有助于悟通人生和自然的规律,有助于从根本上悟“道”。
-
●3.3每周一招:干洗脸
干洗脸
-
第四章经典中的养生智慧(下)
本章继续探讨经典中的养生智慧。重点解读《伤寒杂病论》和《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两部中医经典著作。中国传统养生方法,大多与中医学密切相关,在远古的中医学著作中就对养生有丰富论述。就药物养生而言,《伤寒杂病论》和《辅行决脏腑用药法要》应该是其开端。在本章,我们将介绍两部著作的特点,所提出的认识方法和实践经验,为人们寻找适合自身的养生方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
●4.1经方与养生——谈谈《伤寒杂病论》的养生智慧
“因人制宜”是中医学的养生原则,强调养生措施和方法不能千篇一律,一定要个体化,也就是根据自身的不同情况,采取适合的方法进行养生。弄清楚自己的身体特点非常重要,是选择适合自己养生方法的前提。《伤寒杂病论》描述了多种体质特征,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体质特点、实现“因人制宜”的途径。
-
●4.2疗病祛疾与养生——也谈《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古人在没有人体解剖、生理和病理知识的情况下,凭借仔细的观察和聪明才智,创造性地提出了症状的分类方法,并且将不同类别的症状与药物对应起来,完成治疗。不仅如此,药物的治疗从一味药的单方发展到多味药的复方。为后世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祛疾养生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
●4.3每周一招:腹式深呼吸
腹式深呼吸
-
第五章精神养生与睡眠养生
本章主要介绍具体养生方法中的精神养生法和睡眠养生法,即通过怎样调节精神和情志、以及怎样保障良好睡眠来达到养生的目的。
-
●5.1精神养生
传统中医秉持形神合一的生命观,但更强调神的主宰作用,所以精神养生是最高级的养生方法。如何调神,最重要的是修德,而修德在内修心,在外为仁;七情六欲也属于精神范畴,本章节也介绍了如何调节情志的方法。
-
●5.2睡眠养生
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保障。本章介绍了睡眠对人体的作用,以及根据中医“睡眠先睡心、再睡眼”的要求,从睡前的准备、睡中的要求、觉后伸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最后还介绍了睡眠的禁忌和一些助眠的方法。
-
●5.3每周一招:眼的保健——运目
眼的保健——运目
-
第六章饮食养生与药膳养生
本章主要介绍食物和药物在养生中的作用。食养历来为医家和民间所重视,一日三餐看似简单,在养生中却大有讲究:做得好则一粥一饭皆有益身体,做得不好、则虽山珍海味反增病情。以药物加食物的形式组成的药膳,在养生中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药物的使用有严格的要求,请大家在学习是要注意。
-
●6.1饮食养生
中医有一套完整的饮食营养学理论,包括食物的寒热、五味、升降、发物等,本章节对此做了简单的介绍。并且以食物中最重要的部分——主食类食物为例进行了讲解。对于其他类食物,如肉、蛋、蔬菜、水果等,还需要学员课后进一步自学。
-
●6.2药膳养生
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需要注意的是药膳养生一定要有辨病、辨证的依据,不可滥用。
-
●6.3每周一招:二阴的保健——提肛
二阴的保健——提肛
-
第七章运动养生与经穴养生
本章介绍运动养生与经穴养生。运用传统的体育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以活动筋骨,调节气息,静心宁神,从而畅达经络,疏通气血,和调脏腑,达到增强体质,益寿延年的目的,这种养生方法称为运动养生,又称为传统健身术。利用针、灸、按摩进行保健强身,是中医养生法的特色之一。其养生原理都是基于经络和腧穴。通过针刺、艾灸、按摩、点穴等措施,以刺激腧穴,激发经络,进行保健强身的养生方法,统称为经穴养生。
-
●7.1运动养生
总论部分介绍运动养生的概念和形式,运动养生的特点和机理,以及运动养生的基本原则;各论部分重点介绍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五禽戏、太极拳的养生原理与功法要点,并由大学生同龄人真人示范。
-
●7.2经穴养生
在介绍经穴养生概念及意义的基础上,重点讲解针刺保健法、保健灸法、穴位敷贴法、保健按摩法等实用有效的经穴养生方法,详细介绍各种方法的作用、原则、穴位选择和操作要点。
-
●7.3每周一招:三则单验方
三则单验方
-
第八章雅趣养生与四季养生
本章讲解雅趣养生和四季养生。雅趣养生又称娱乐养生,是通过培养业余爱好、运用各种娱乐方式来调养身体的一种养生方法。娱乐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常用于养生的包括琴棋书画、花木鸟鱼、旅游观光、音乐歌唱、舞蹈、垂钓等。四季养生又称四时养生,就是按照时令节气的阴阳变化规律,运用相应的养生手段,保证健康长寿的方法。
-
●8.1雅趣养生
在解读雅趣养生的概念、类型及意义的基础上,探讨音乐和歌唱养生、琴棋书画与养生、垂钓和花鸟养生以及旅游养生法。
-
●8.2四季养生
四季养生是顺应自然的重要方法。四时阴阳的变化规律,直接影响万物的荣枯生死,人们如果能顺从天气的变化,就能保全生气,延年益寿,否则就会生病或夭折。本章不仅介绍交节前后的自我调养,还分别介绍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气候特点与养生要点。
-
●8.3每周一招:点足三里
点足三里
-
第九章体质养生与大学生养生要点
本章讨论个体化的体质养生,介绍10种体质的辨识要点和养生方法;探讨大学生的体质特点和养生要点。
-
●9.1体质养生
总论部分介绍体质的概念及养生意义,体质差异的形成原因,体质的分类方法等基本知识。个论部分讲述气虚质、血虚质、阴虚质、阳虚质、气郁质、血瘀质、痰湿质、湿热质、特禀质和平和质的体质特点和养生要点。
-
●9.2大学生的体质特点和养生要点
从健康和养生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的特点是:年纪轻,有朝气;常熬夜,有闲暇;动脑多,运动少。据此推荐适合大学生的10种养生保健方法,分别是睡眠养精、幽默开心、冥想益智、雅趣怡神、药食补脑、运动健身、歌舞散结、按摩通经、助人得乐、微笑结缘。
-
●9.3每周一招:点血海
点血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