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艺术品拍卖不神秘——拍卖的经济功能
本章内容主要包括:拍卖的概念、拍卖的特点和它的经济功能
-
●1.1认识“拍卖”
本节你将了解从经济、法律等角度对拍卖的不同定义,以及它的运作方式与特点
-
●1.2拍卖的经济功能
本节将讲述拍卖的经济功能,比如可以把这种交易方式看做是一种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进行资源配置的机制。另外本节还包含了拍卖的三种经济功能。
-
第二章艺术品拍卖的前生今世
本章内容主要从时代的角度去看拍卖。读史可以明智,看拍卖的历史可以更全面的去了解它。我们分别从西方和中国的拍卖发展谈起。
-
●2.1闲聊几句
短短的一小段视频,来絮叨一下为啥要来看历史,还为你推荐了好看的书和视频。
-
●2.2西方艺术品拍卖的发展
如题,这一小节的内容将开启西方拍卖业的坎坷历史。艺术品拍卖究竟是何时才独立了出来?哪些拍卖公司最具代表性?
-
●2.3中国艺术品拍卖的发展
如题,这一小节的内容将开启中国拍卖业的历史。“拍卖”这个词历史之悠久堪比唐三彩,然而现代拍卖业却在鸦片战争之后才在中国生根发芽,原因为何?
-
第三章艺术品拍卖的模式
依据经济学家威廉·维克里的学说,常用的拍卖模式有四种。那么哪种模式最适合艺术品拍卖呢?在这种模式中又有哪些与经济学、心理学甚至社会诚信相融合的方面呢?
-
●3.1拍卖·信息·博弈
在传统经济学理论的前提假设中,其中两条是“完备信息假定”和“同质假定”。通过这一小节的学习,你认为这两个假定在拍卖中是否适用?
-
●3.2两种艺术品拍卖模式
维克里提出了四种拍卖模式,在这一节,我们只看两种:英格兰式和荷兰式
-
第四章拍场焦点:那些被拍卖的文物艺术品们
本章将围绕拍卖标的来进行,包括拍卖标的如何定义、艺术品和文物又是如何定义,以及一些在艺术品拍卖中经常见到的标的种类。
-
●4.1本章简介
让这一小段视频给你一个更详细的“简介”
-
●4.2艺术品or文物?这是个问题
本节主要就定义和概念展开论述,从涵盖整个拍卖业的“标的”,到聚焦到艺术品拍卖的“艺术品”,还有特殊的“文物”艺术品,它们是什么?它们的区别又是什么?
-
●4.3文房四宝
笔墨纸砚,都属于日常书画工具,为什么也出现在了拍卖场,并且还是以“艺术品”的名义来成交呢?
-
●4.4妙光生辉:中国瓷器
陶和瓷的区别是什么?它们的材料、器型和纹样特点是怎样的?什么类型的瓷器在拍卖场上更受欢迎呢?
-
●4.5古老的漆器和古琴
髹漆、雕漆、百宝嵌……漆艺万千样式。20世纪初的法国艺术家探索出“漆画”艺术;有一种中国古典乐器,却在漆器式微之际将髹漆工艺保存至今。
-
●4.6古籍善本与拍卖
与艺术品这个概念类似,古籍的分类和定义方式并不统一。如果说“书的前半生”是写书人对自然、社会以及人自身认识和思考的凝华,那么“书的后半生”就脱离作者,成了读书人和藏书人的事情。
-
●4.7限量又亲民的版画
与其他艺术品相比,版画因为有了固定的"版",因此它可以反复印制,所以版画又被称为"复数艺术"。那么走向市场的版画作品如何实现自己的“稀缺性”?
-
●4.8工业革命推动的技术:摄影
摄影作品就像其他艺术品类一样,它首先在画廊、艺术博览会这样的地方出现了活跃的交易,后来被拍卖公司发现了能赚钱的甜头,才被请到了拍卖会上。
-
●4.9名人遗物亦移情
名人遗物能够上拍的最主要原因是“名人效应”带来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但并不是所有的名人物品拍卖,结果都皆大欢喜。
-
●4.10闪耀人间的珠宝
珠宝在西方艺术品拍卖中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它极其依赖社会消费水平的提升。近几年,在珠宝拍卖当中也经常出现无底价拍品,设计师作品同样很受欢迎。
-
●4.11当代艺术
这是个比较宽泛的主题,你是否曾经思考过“什么是当代艺术”?
-
●4.12消费型艺术品拍卖:以大学生作品拍卖为例
你曾经注意过那些与你同龄的艺术创作者吗?相比艺术品拍卖场上的那些千万级拍品,他们的作品更接地气、更接近我们现在的生活。
-
第五章三方利益的博弈:拍卖当事人
本章将着重围绕拍卖当事人之间的交易关系去阐述,采用理论讲授与嘉宾访谈相结合的方式。
-
●5.1一槌定音红线牵
这一节将透过拍卖人、委托人和竞买人三方之间的有机关系,去看看它们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利益纠葛。
-
●5.2行业与企业:拍卖公司老总来揭秘
本节我们邀请了山东金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位琳女士作为访谈嘉宾:将透过数据分析来看行业大面貌,了解行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点;招商宣传如何做?预展和拍卖会上怎样最大化实现拍品的价值?拍卖如何与互联网相结合?
-
●5.3拍场上的指挥家:艺术品拍卖师
本节我们邀请了国家注册拍卖师王刚先生和扈新昭先生作为访谈嘉宾。嘉宾忆苦思甜,回忆自己初入艺术品拍卖的经历。当前拍卖师注册考试的细节探讨。电视主持人和拍卖师在主持上的差异是什么?拍卖师是拍卖会的主持人,然而在利益的纠葛之下,难免会有突发状况,比如“落槌后加价”、“要求重新拍卖”等等。如何去做危机处理?看看嘉宾们怎么说。
-
第六章艺术品拍卖中的保真问题及案例分析
本章由中央财经大学刘双舟教授讲授,干货满满。
-
●6.1现行拍卖法中的不保真声明
《拍卖法》第六十一条第二款被社会人士不断诟病,原因为何?艺术品拍卖真的不能保真吗?
-
●6.2不保真声明与真伪鉴定困境:以张大千《仿石溪山水图》案为例
同一件作品会出现截然相反的鉴定结论,究竟谁的结论更可靠?艺术品交易的案子里,法律会更倾向谁?
-
●6.3不保真声明与艺术家鉴定权
依靠鉴定家,不能解决艺术品的真伪问题,那么依靠艺术家能不能解决鉴定难题呢?
-
●6.4不保真声明与交易制度设计
拍卖是一项特殊的交易制度,从制度设计角度看,哪一种拍卖模式更好呢?保真?还是不保真?
-
●6.5境外艺术品拍卖的保真考察
以香港佳士得的拍卖规则为例来进行介绍和分析海外“保真”拍卖的苛刻条件
-
●6.6不保真声明与法律风险防范
“打铁还需自身硬”;学会在参加拍卖之前参考专家的意见;仔细阅读相关规则条文,把陷阱扼杀在摇篮里;关键时刻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