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铁人精神的形成
铁人精神作为以“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大庆精神的人格化和具体化。铁人精神是在新中国石油工业开发和建设的光辉历程中,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一大批英雄模范、先进人物的理想信念、炽热情感、顽强意志和价值追求的高度凝结和集中表达。铁人精神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实践基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育和滋养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武装和实践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和弘扬的结果。
-
●1.1铁人精神形成的历史背景
铁人精神的产生不是偶然的,它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中华民族挺直民族的脊梁,冲破国际上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迎接世界挑战,战胜国内经济困难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精神风貌,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深厚的国际、国内的历史背景。
-
●1.2铁人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
铁人王进喜生在旧社会,成长在红旗下,在波澜壮阔的大庆石油大会战伟大实践中,王进喜经历了艰苦卓绝的严峻挑战和考验,喊出了“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言壮语,将革命精神与科学态度相结合,大干苦干巧干,成为大庆石油会战第一个标兵模范,培育造就了宝贵的铁人精神。
-
●1.3铁人精神形成的思想根基
铁人精神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和担负新的历史任务形成的精神财富,有着深厚的思想根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培育和滋养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武装和实践的结晶,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和弘扬的结果。
-
第二章爱党忧国的忠诚信念
在王进喜短暂的47年生涯中,有26年在旧社会受苦。这26年间的穷困煎熬、牛马生活与作为国家主人的新生活形成了鲜明对比,所以,他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新中国,而回馈党和国家的最好方式,则是努力工作。1956年,王进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 ,自觉地担负起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和使命。无论是“煤气包”还是“半吨油”,都沉重地压在了共产党员王进喜的心上,他确立了自己一辈子的奋斗目标,就是为祖国多打油。即使在“文革”这样的时期,王进喜也充分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
●2.1党的观念逐渐形成
王进喜幼年生活的时期,正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被“三座大山”压迫最重的时期。他一出生所面对的就是贫穷、饥饿和寒冷。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党长期的思想教育和培养以及在艰苦卓绝的石油生产实践中,王进喜把共产党当成救命恩人,他关于的党的观念逐渐形成。
-
●2.2主人不能干长工活
翻身成为国家主人的王进喜感恩于中国共产党、感恩于新中国,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人民的幸福,他对待工作认认真真、勤勤恳恳、不甘于人后,在工作中践行“主人不能干长工活”的重要思想。
-
●2.3自觉承担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使命
1956年,王进喜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之后,他更加自觉地担负起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与使命。当他听到首都的汽油不够用,很多汽车都改烧煤气,不得不背上“煤气包”的时候,当听到阿尔巴尼亚已经实现了每人每年半吨油的时候,他的内心感到沉甸甸的,认为包括自己在内的石油人必须拼命奋斗,为国家多打油。
-
●2.4危难之际显担当
在“文革”时期,王进喜不顾个人安危,到油田各处去传达总理的讲话精神,奔波在钻井生产的第一线。正是因为有了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这些踏实工作的石油人,“文革”中的大庆生产一天也没有停下来,而且高速发展。
-
第三章忘我拼搏的创业激情
忘我拼搏是一种境界,更是一切发展离不开的强大精神动力。它在中国共产党人身上鲜明的表现为,为国、为民百折不回,忘我献身。王进喜一生坚守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面对艰苦环境和困难危险,率队人拉肩扛运钻机、破冰取水保开钻、带伤跳泥浆池压井喷,践行了“宁肯少活20 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铮铮誓言,充分显现了迎难而上、苦干实干、为国分忧、为民族争光的忘我拼搏精神。
-
●3.1祁连山上立标杆
玉门油田是王进喜忘我拼搏精神形成的发源地。在这里,他把贝乌5队从“豆腐队”变成先进队,他带领工人们攻坚克难,把“标杆插上祁连山”,初步展现了忘我拼搏的创业激情。
-
●3.2我恨不得一拳头砸出一口井
大庆石油会战时期,是铁人精神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王进喜忘我拼搏的创业激情深入展现的重要时期。面对会战的艰苦环境和重重困难,他率队人拉肩扛运设备、破冰取水保开钻,生动诠释了一个工人阶级优秀代表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忘我拼搏的创业激情。
-
●3.3宁肯少活20 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本节通过了解“铁人”称号的由来,聆听铁人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发出的“宁肯少活20 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铮铮誓言,以及跳泥浆池压井喷的壮举,深入感悟王进喜的忘我拼搏精神。
-
●3.4传承是最好的纪念
王进喜为祖国的石油事业忘我拼搏了整整20 年。他把短暂而光辉的一生献给了我国的石油工业,他用忘我拼搏的创业激情,谱写了一曲动人的英雄赞歌,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传承铁人王进喜的忘我拼搏精神,不负韶华,建功新时代!
-
第四章艰苦奋斗的生命底色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也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思想开放、理念更新、生活多彩的今天,艰苦奋斗作为一种时代精神,既是一种崇尚节约、艰苦朴素、反对铺张浪费的生活作风,也是一种不畏艰难、与时俱进、锐意进取的思想品格。本章将从三个方面再现以铁人王进喜为首的大庆石油人,发扬有条件上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革命精神,誓与老天抢时间的革命激情,和为油田事业艰苦奋斗一辈子的科学态度,展现激情燃烧岁月中大庆石油人艰苦奋斗的生命底色。
-
●4.1困难越大越有闯头
保持艰苦奋斗,不仅意味着在物质层面坚持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更意味着在精神层面保持着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一往无前的思想状态和精神面貌。王进喜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之后,便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把自己的一切献给新中国的石油事业。面对玉门油田钻井材料暂时供应不上的困难,王进喜带领工人参加捡旧料和旧料修复,不仅表现出不惧困难、不怕艰苦的意志和决心,还能迎难而上、勇挑重担,带领钻井队“大战白杨河”,创造了当时月进尺的全国纪录。
-
●4.2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在大庆会战初期,面对荒原一片、设备搬运异常困难的艰苦环境和缺材料、缺机械、缺技术的现实情况,是坐等条件,还是知难而上?是怕苦怕累,还是不畏艰险向前?铁人王进喜喊出了“有也上,无也上,天大困难也要上”的豪迈誓言。为了避免了夸大主观能动性,完善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成为当时大庆会战的行动准则,成为鼓舞士气 最有力的一句口号,慢慢地也成为流行全国的一句名言。铁人王进喜有很强的时间观念,誓与老天抢时间。夏季战雨季,抢晴天,战雨天,不怕蚊虫咬。冬季斗严寒,带领队伍解决搬家安装、供水供电、烧锅炉取暖等一个又一个难题,保证冬季钻井生产的顺利进行。正是铁人这种在困难面前不认输、不退缩、敢于挑战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才使大家齐心协力战胜了巨大的困难。
-
●4.3为油田事业艰苦奋斗一辈子
铁人王进喜在生活中坚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多做贡献外,还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贯彻到各项实际工作中去,做到了“以勤养志、以俭养德”。他还组织建立了回收队,和大家一起订计划、立规矩,嘱咐干部们要严格管理。他说搞回收也不能乱跑瞎撞,碰啥拣啥,得按计划一丝不落地全收回来,并建立台账,由专人保管。后来归纳出“回收队精神”,成为铁人精神的重要内容之一。
-
第五章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
讲究科学、“三老四严”的求实精神,是经过广大会战职工艰苦实践,用心血和汗水换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会战工委在平时工作中反复提倡,长期坚持和精心培育的结果,是大庆人崇高品质和优良作风的集中体现。本章从学“两论”、识字搬山、“难忘四·一九”、“大填满”“小填满”的科技攻关四个方面诠释了科学求实的工作态度。铁人的工作精神靠的就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铁人的工作态度是铁人精神在工作中的体现,是铁人精神的浓缩。
-
●5.1“两论”是咱们的传家宝
大庆油田地处东北,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极差。几万人拥到茫茫草原上,既无房屋,又缺少运输工具,还面临着夏季的阴雨和冬季的严寒,生产、生活极度困难,吃住都成问题。石油大会战是可以预见的一场大仗恶仗,学习“两论”就是用毛泽东思想指导大会战,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会战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铁人王进喜总结了学习“两论”的方法,一不能离开书本,二不能离开会战实际,做到“两不离”,贯彻了”两个不远离“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学习了“两论”中的一些基本观点,又紧密结合了当时的思想、生产、生活实际,油田掀起了学“两论”的热潮。通过学习,铁人不仅能独立地看报、读文件和学习毛主席著作,还能写信、记笔记甚至写诗歌。通过组织职工讨论“什么是主要矛盾”,铁人认识到“这困难,那困难,国家缺油是最大困难;这矛盾,那矛盾,国家建设等油用是最主要矛盾”,统一了职工的思想。
-
●5.2 干,才是马列主义
王进喜学习“两论”,重点是要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钻井实践中去,指导实践。他在对“四不干”大学生的批评指导过程中,得出了“干,才是马列主义”的结论。运用“白馍馍蒸出来看”的形象比喻不但强调了物质成果,还强调了精神成果。经过周密计划,精心安排,他冷静、老练、细致地指挥工人进行冰上打井的试验并取得成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事物的认识。
-
●5.3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
“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口号集中体现了大庆石油人的工作态度、社会责任感和求实精神。因为井斜超过新的质量标准成为废井的问题,油田专门召开提高钻井质量的大会,王进喜等领导受到了批评,最后填了这口井,给标杆队的队史上写下了耻辱的一页。王进喜虚心接受批评,他让大家铭记填掉的不只是一口废井,还填掉了报喜不报忧、弄虚作假、以假乱真的老毛病和坏作风。在成绩和荣誉面前铁人保持着清醒的态度,在缺点和失败面前,保持吸取教训的心态。铁人的成长也经历了认识自己、战胜自己和不断完善自己的发展历程。
-
●5.4练一身真本事
由于生产的需要,防斜打直的工艺措施已经关系到是否能够完成生产任务的紧要关头。钻井领导非常重视,王进喜经过反复考虑,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想改用“小钻头、大钻具”的结构方法。他和工程师、技术人员在几个井队搞实验,被工人叫做“小填满”或“大填满”。试验几经失败,不断采取措施改进,最后采取在钻铤两头加方接头的办法,加大间隙,减少泥浆阻力,解决了卡钻问题。经过一段时间试验,“填满式”取得了成功,受到大家的好评。树立了为油田负责一辈子和质量第一的思想。
-
第六章无私奉献的道德情操
“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无私奉献精神,是铁人精神共产主义价值观的真实写照。铁人一生,始终不渝地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发展祖国石油事业作为人生的不懈追求。他真心诚意关心群众、依靠群众,却为全家定下了“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能沾”的家规,用毕生的心血和汗水坚守了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践行了“为民族谋复兴”使命;“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拓荒牛”,要当“党和人民一辈子的老黄牛”的“孺子牛”,充分展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人无私奉献的高尚道德情操。
-
●6.1“要当党和人民一辈子的老黄牛” ———铁人的“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国家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铁人,也有他的初心和使命,铁人的初心和使命和一种动物息息相关,正是于这种动物朝夕相处,他的习性和品格对王进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形成了他的初心和使命:“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的老黄牛”。
-
●6.2“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铁人的群众观
铁人的名言:讲本领不要忘了群众,表明铁人具有坚定的群众观点,树立了鲜明的民本意识。铁人当领导不忘下基层:马达不能倒转;集中群众智慧解难题:爱才惜才;关心群众生活:排忧解难。真正体现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
-
●6.3“公家的东西一分也不能沾”——铁人的“家规”
铁人王进喜家里就有这样一条家训:公家东西一分也不能沾。当了大队长后,手中就有了一定的权力,到家里找办事的人也就随之多了起来,看到这种情况,王进喜同母亲商量后给全体家庭成员规定了这样一条家规。
-
第七章铁人精神的时代价值
形成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铁人精神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是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精神财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为大庆人转型振兴、续写辉煌提供了不竭的发展动力。铁人精神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传家之宝”,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用心感悟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弘扬铁人精神的时代价值,努力成为铁人精神的继承者、弘扬者和践行者。
-
●7.1铁人精神与民族精神弘扬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中国石油人穷其一生践行着“爱国主义、忘我拼搏、艰苦奋斗、科学求实、无私奉献”的人格理想,秉承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价值追求,忠于职守,自强不息,艰苦创业,是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宝贵精神财富。
-
●7.2铁人精神与中国梦的实现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大庆石油人树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的经济战略安全胸怀全局,勇挑重担,艰苦奋斗,勇于献身,以实际行动为中国人民争气,靠自己的双手艰苦创业,展现了改革创新的时代风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精神动力。
-
●7.3铁人精神与大庆振兴发展
六十年来,大庆石油人胸怀祖国、战天斗地、激情创业,标杆接力、薪火相传,在亘古荒原上建成我国最大的石油生产基地,让新中国把“贫油国”的帽子甩到了太平洋,为我国工业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把卓越贡献镌刻在了伟大祖国的历史丰碑上。进入新时代,大庆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铁人精神必将为大庆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续写辉煌提供不竭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