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茶艺基础
茶艺是一门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生活艺术。通过了解茶叶基本知识和茶艺基本知识,我们知道茶艺需要依托茶具、水、茶叶和人的表演,充分展示形式与内容的最佳结合。无论是茶、器、水、艺等各要素的知识都要求甚高,要泡好一壶茶,要以茶配境,以茶配具,以茶配水,以茶配艺,融会贯通。好茶好水配好具是泡好一杯茶的基础。
-
●1.1认识茶
我国是茶的祖国、茶的发源地,目前有20个省市自治区的1000多个县产茶,2020年茶园面积、茶叶产量、茶叶消费均居世界首位,出口量世界第二,全球有62个国家产茶,我国是世界上茶类最多的国家,茶叶品种达上千种,名优茶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茶类是劳动人民千百年来用智慧创造的。初制茶可分为六大基本茶类,即绿茶、白茶、黄茶、青茶、红茶和黑茶,再加工茶分成花茶、紧压茶、萃取茶、果味茶(花草茶)、药用茶和含茶饮料。
-
●1.2茶具中的主泡器具和辅助器具
器为茶之父,茶具通常是指茶壶、茶杯、茶碗、茶盘、茶盅、茶托等饮茶用具。一套精美的茶具,配上一壶好茶,列杯分茗间,既表亲朋情谊,又是艺术品德陈列欣赏。茶具在中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中是点睛之品,在爱茶之友眼中更是一种艺术。中国的茶具,种类繁多,造型优美,茶艺中使用的茶具主要分为主泡器具和辅助器具。
-
●1.3泡茶用水
中国人历来非常讲究泡茶用水,认为茶性必发于水,强调“水为茶之母”,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试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因为水是茶汤的载体,茶汤的色、香、味、形必须用水才能显现。再好的茶叶,无好水衬托配合,茶的优异品质也无法体现,也就失去了品茶给人们带来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
●1.4什么是茶艺?
中国茶艺古已有之,但是在直到20世纪70年代的很长时间里,中国茶艺有实无名。现代对茶艺公认的定义为:饮茶的艺术,包括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一系列程式和技艺。沏茶者要真正领悟到泡茶的技艺,并能灵活运用,需要根据不同季节、不同制作工艺、不同品质特征的茶叶来调整茶与水的比例、水温、时间等关键环节,应用不同的冲泡技艺和方法才能达到。这些需要经过反复实践、不断总结提高。
-
第二章茶艺礼仪
自古以来就有着客来敬茶、以茶待客、以茶为敬的传统礼俗。习茶之礼:以茶为载体,表达对人、对地、对天、对万物的尊重。茶艺过程中贯穿了多种礼节,表达了宾客之间相互敬重、欢美和谐的情感,包括得体的行为举止,熟悉和掌握茶文化知识以及泡茶技能,做到以神、情、技动人。无论在外形、举止乃至气质上,都有很高的要求。
-
●2.1茶艺基本礼仪
茶艺通过在泡茶过程中的仪态美来表达蕴含在内心的美,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艺术感染力。古人常说欲求诗好,则工夫在诗外。故对于茶艺而言,较高的文化修养、得体的言谈举止、优雅的技艺都是茶艺礼仪的关键要素。礼仪之美即沏茶艺术之美,主要表现为仪表的美和心灵的美。仪表美包括外表、姿态、风度等;心灵美主要指泡茶者的心境、精神等,通过设计、动作、眼神表达出来。
-
第三章古代茶艺
茶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现在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种茶,饮茶习俗已遍及世界大多数国家,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以及饮茶的方法、茶风茶俗、茶礼茶道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出去的,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同时也是茶文化及茶道艺术的起源地,但是在社会早期时,并没有“茶艺”这个词,茶艺是伴随着茶叶的种植、加工到茶叶的饮用,慢慢而出现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
●3.1唐代煎茶
唐代时期,饮茶之风大兴。当时的社会流行饼茶,饼茶不宜直接煎饮,必须经过加工,加工的过程可分为炙、碾、罗等工序,炙就是烤茶,饼茶存放时,会吸收一定的水分,烤干才容易逼出茶香,炙烤后的茶饼经过碾、罗之后制成末茶,末茶烤炙完毕,就可以煎茶了,煎茶包括两道程序,即烧水与煮茶。据陆羽《茶经》记载,唐代时期已经形成了完备的煎茶茶艺的行茶过程。
-
●3.2宋代点茶
在唐代煎茶茶艺的基础上,宋代行茶艺术吸收了唐代饼茶烤制的技术特点,并用汤瓶代替了煮水,建盏代替了青瓷,发展成为独特的点茶茶艺,点茶讲究力道的大小,力道和工具运用的和谐,并以七汤点茶法最为出名,除此之外,“致清、导和、韵高、致静”等茶道精神文化,开始融合到茶道艺术中来,人们更加注重饮茶的精神文化价值的享受。
-
●3.3明清瀹饮
中国饮茶文化在宋代时期非常繁荣,及至元代,由于蒙古人统治中原,其游牧民族的粗放性格和饮食习惯,对宋代时期品茶的繁琐和茶道的追求并不推崇,对喝茶的要求也大大简化,制茶“重散略饼”,于是在元代时期,尽管团茶仍作为贡茶,但散茶开始在民间流行起来。到了明代,由于汉族文化重新成为社会主流,人们对茶的饮用和茶道的追求达到了新的境界,散茶的大量生产使唐宋时期兴盛的团茶退出了历史舞台,饮茶的方式也发生了改变,瀹饮方式开始流行。
-
第四章现代茶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艺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追捧,学习茶艺的人群不断增加。茶艺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而在其中应用最广泛的莫过于现代茶艺。现代茶艺充分体现了茶艺演示的规范,也兼顾了现代茶叶品质特征的表达。
-
●4.1绿茶冲泡技艺
绿茶是中国的主要茶类之一,又称不发酵茶,是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我们熟知的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都属于绿茶。为了更好地对不同的绿茶进行区分,我们一般会根据具体加工工艺的不同,将它们分为:炒青绿茶、烘青绿茶、蒸青绿茶与晒青绿茶。
-
●4.2红茶冲泡技艺
红茶属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稍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制作而成的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种类主要有:祁红、滇红、越红、宁红、宜红、川红、英红、滇红等,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
-
●4.3乌龙茶冲泡技艺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杀青、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为中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
-
●4.4花茶冲泡技艺
花茶属于再加工茶类。花茶在我国历史较为悠久。将茶经过鲜花窨制而成的。花茶的窨制是利用鲜花吐香和茶坯吸香,这样一吐一吸的两个方面形成了花茶特有的品质特征。花茶通常是以所用香花来命名的,如茉莉花茶、珠兰花茶、白兰花茶等。各种花茶各具特色,但总的品质均要求香气鲜灵浓郁,滋味浓醇鲜爽,汤色明亮。
-
●4.5其他茶类冲泡技艺
白茶是一种微发酵茶,它是通过萎凋、干燥等工艺制作而成的,其选用的原料一般芽叶白色茸毛细密,如福鼎大白、政和大白等品种,制成的干茶白毫明显,因此称为白茶。白茶汤色清淡、滋味鲜醇爽口。 黄茶在加工过程中,采用闷黄技术,干茶黄亮,黄汤黄叶,故名黄茶。黄茶生产历史悠久,主产湖南、四川、安徽、浙江、湖北和广东等省,按其鲜叶的嫩度和芽叶大小,可以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黑茶是按照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工序制作而成的,它的原料一般较为粗老,其制作过程中经历了长时间的堆积发酵,做出的茶叶叶色油黑或黑褐,因此称为黑茶。
-
第五章民族茶艺
茶在被人们利用的过程中,已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各异,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茶风茶俗。我们将要带大家领略不同民族的习俗。
-
●5.1民族茶艺-民间茶俗
由于各地的地理环境不同,历史文化各异,因而形成了各具特色、异彩纷呈的茶风茶俗。茶风茶俗能真实反映当地人民饮茶文化心理,折射出民众对美好生活的积极追求和向往。特别是有些地区的茶俗,保留着古老的饮茶方式,使我们得以窥视远古先民的饮茶情形。
-
●5.2民族茶艺赏析
民族茶艺是茶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习了解我国各地各族的饮茶风俗,发展民族茶艺,对增长见识、开阔眼界、推动茶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客家人作为我国汉族的一支主要的民系,擂茶是客家人的传统饮茶习惯,又被称为:“三生汤”;藏族喜爱饮酥油茶居多;蒙古奶茶是草原牧民用砖茶煮成的咸奶茶;侗族油茶是侗族的习俗以及一种社交待客的方式;白族三道茶是云南大理白族人一种历史悠久茶文化表现形式。
-
第六章世界饮茶习俗
伴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我国的茶文化也逐渐向外传播,世界各地出现了形形色色的饮茶习俗,逐渐形成了全球性的茶文化。可以说,茶艺作为一种茶文化载体,随着中国与亚、非、欧、美各国和地区在商品和文化方面的交流走向了世界。
-
●6.1世界饮茶习俗
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不同,他们在接受中华茶艺时加以改造,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艺形式。
-
●6.2世界茶艺赏析
在茶向世界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茶艺形式,而在这里面,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英式下午茶、日本茶道与韩国茶礼。可以说,借由茶艺这艘友谊之船,中华传统文化漂洋过海进入到了世界的各个角落,影响着全世界人民的生活。
-
第七章六大茶类品饮茶艺
泡一杯好茶,细品慢啜,能让人平心静气,消除烦恼,进入宁静优雅的境界。茶的品饮是一门艺术,需要对茶有全面的认识和理解,需要有优雅的品茶环境,更要有较高的鉴赏水平,有充裕的闲暇和高雅的性情。品茶是品茶的色、香、味、形及茶的体外之味。茶叶的沏泡、品尝与鉴赏,不仅需要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上的体验,而且要用心灵去感悟。怎样品饮,鉴赏好茶,是一个长期体味学习的过程。
-
●7.1品饮茶艺概括
好茶好水,良辰美景,才能品出茶之真味。会喝茶、会品茶是一门学问。不同茶类品质各异,同一款茶叶品质有优次等级有高低,沏茶、品茶需要扎实的品茶基本功。一杯茶在手,通过细品慢饮,能道出茶叶品质的特点,区分茶叶的优劣,还增加一份饮茶的情趣,这是享受品茶的基本功。品茶就是充分感觉茶的色、香、味、形,获得身心的愉悦,使饮茶获得上升到一种精神领域。
-
●7.2绿茶品饮茶艺
本节课展示绿茶饮品茶艺。
-
●7.3红茶品饮茶艺
本节课展示红茶饮品茶艺。
-
●7.4乌龙茶品饮茶艺
本节课展示乌龙茶饮品茶艺。
-
●7.5黄茶品饮茶艺
本节课展示黄茶饮品茶艺。
-
●7.6白茶品饮茶艺
本节课展示白茶饮品茶艺。
-
●7.7黑茶品饮茶艺
本节课展示黑茶饮品茶艺。
-
第八章编创茶艺
茶艺表演是通过结合表演要素展示泡茶与品饮的过程,以茶汤制备和饮用为基本内容和线索的综合表演艺术。茶艺表演的基础是茶技,首先要用科学的方法泡、饮好一壶茶,这也是茶艺表演的根本;而茶艺表演的重点又是艺,只有运用综合的艺术手段,才能达到茶艺表演的美好境界;但审美效果的实现并不代表已体现了以茶为应用的思想内容。接下来,我们学习一下茶艺表演的基本特征。
-
●8.1编创茶艺
茶艺表演是通过结合表演要素展示泡茶与品饮的过程。茶艺表演的基本特征主要有在茶艺表演中的地位与作用,茶艺表演的静态物象语言形式和茶艺表演的动态肢体语言形式。然而一个好的茶艺表演作品通过不同的表演要素组合加以编排再现,具有综合性、表演性和再现性特点。茶艺表演作品编创要做到:茶品、茶器具、茶席、背景、音乐、服饰等各种要素之间相互融合,服务于主题,彼此和谐。
-
●8.2编创原则与方法
了解茶艺表演编创基本原则、作品主题设计、动作和冲泡程序、演解说词等;进行命题及主题的创新设计、茶席的创新设计、表演形式的创新设计、肢体语汇的创新设计等创新设计;通过茶品特征及文化内涵的提炼、茶品选择、茶品特性的集中提炼、茶品文化的集中提炼、茶艺表演名称的确定、茶艺表演各要素准备、茶艺表演演员挑选、茶艺表演语汇训练。
-
第九章茶和天下
茶源于中国,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在漫长的饮茶历史中形成的文化和精神,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我国有着自己独特的茶道精神:“和”“静”“怡”“真”,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哲学思想的精髓,是具有深厚底蕴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用她影响着世界,同世界人民友好相处。
-
●9.1茶道精神
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茶穿越历史、跨越国界,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元5世纪,中国茶传到日本,开启了中国茶影响世界的征程,伴随着古代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茶船古道,到今天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国茶的芬芳飘留在世界每一个角落。
-
●9.2茶和天下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发现和利用茶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独特的茶道精神,“和”“静”“怡”“真”,短短四字,凝聚中华民族哲学思想的精髓,现如今,我们用茶道精神,同世界人民友好相处,做到茶和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