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绪论
介绍课程基本内容,中国传统音乐的类别、基本特点,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区划。
-
●1.1绪论
介绍课程基本内容,中国传统音乐的类别、基本特点,以及中国传统音乐的文化区划。
-
第二章荆楚音乐
介绍荆楚音乐文化区的代表性民歌《催咚催》、《数蛤蟆》、《龙船调》,代表性戏曲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补锅》选段,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2.1民歌《催咚催》与《数蛤蟆》
介绍湖北中南部民歌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代表性的“三声腔”民歌:劳动号子《催咚催》和儿歌《数蛤蟆》。
-
●2.2民歌《龙船调》
介绍湖北西南部代表性灯歌《龙船调》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2.3湖南花鼓戏《刘海砍樵》与《补锅》
介绍湖南花鼓戏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代表剧目《刘海砍樵》中的《比古调》选段和《补锅》中的《手拉风箱呼呼响》选段。
-
第三章巴蜀音乐
介绍巴蜀音乐文化区的代表性民歌《槐花几时开》、《川江船夫号子》,代表性器乐作品琴曲《流水》,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3.1民歌《槐花几时开》
介绍川南民歌山歌《槐花几时开》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其艺术特点。
-
●3.2民歌《川江船夫号子》
介绍四川民歌劳动号子联套《川江船夫号子》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其艺术特点。
-
●3.3川派古琴曲《流水》
介绍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历史文化,讲述代表性琴曲川派《流水》的 艺术特点。
-
第四章吴越音乐
介绍吴越音乐文化区的代表性民歌《茉莉花》,代表性说唱艺术苏州弹词,代表性戏曲剧种昆曲、越剧,代表性器乐合奏江南丝竹和二胡曲《二泉映月》,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4.1民歌《茉莉花》
介绍江南民歌《茉莉花》的音乐特点,及其在历史文化长河中的流变与传播。
-
●4.2 苏州弹词《莺莺操琴》
介绍传统说唱苏州弹词产生的文化背景和艺术特点,欣赏代表作品 《莺莺操琴》。
-
●4.3昆曲《牡丹亭》
介绍“百戏之祖”昆曲的历史,戏剧大师汤显祖的昆曲代表作《牡丹亭》,以及昆曲的当代传承。
-
●4.4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介绍越剧产生的文化背景、艺术特点、代表人物和代表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十八相送》。
-
●4.5江南丝竹《欢乐歌》
介绍江南一带丝竹乐合奏江南丝竹的乐队编制、音乐特点及代表作品《欢乐歌》。
-
●4.6二胡曲《二泉映月》与阿炳
介绍传统乐器二胡、民间音乐家阿炳及其代表作《二泉映月》,讲述《二泉映月》产生的文化背景和音乐特点。
-
第五章江淮音乐
介绍江淮音乐文化区的代表性民间歌舞凤阳花鼓、代表性戏曲黄梅戏,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5.1凤阳花鼓
介绍江淮地区民间歌舞凤阳花鼓产生的文化背景、艺术特点及代表性曲调。
-
●5.2黄梅戏《打猪草》
介绍江淮地区代表性戏曲黄梅戏的艺术特点、代表人物,以及经典剧目《打猪草》中的“对花”选段。
-
第六章客家音乐
介绍客家音乐文化区的代表性民歌兴国山歌,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6.1兴国山歌《打支山歌过横排》
介绍客家山歌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代表性作品江西兴国《打支山歌过横排》的音乐特点。
-
第七章中州音乐
介绍中州音乐文化区的代表性戏曲剧种豫剧的代表人物和代表剧目《花木兰》,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7.1豫剧《花木兰》
介绍河南豫剧产生的文化背景、代表人物和代表性剧目《花木兰》中的《谁说女子不如男》选段。
-
第八章闽台音乐
介绍闽台音乐文化区的综合性乐种福建南音,代表性民歌《天乌乌》、《一只鸟仔》,代表性民间歌舞龙岩采茶灯,畲族、高山族民歌与歌舞音乐,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8.1福建南音《走马》
介绍综合性乐种福建南音产生的文化背景、艺术特点及其代表作《走马》的音乐特征。
-
●8.2儿歌《天乌乌》《一只鸟仔》
介绍台湾汉族童谣《天乌乌》、《一只鸟仔》的艺术特点。
-
●8.3龙岩采茶灯
介绍福建民间歌舞龙岩采茶灯产生的文化背景和代表作品的音乐特点。
-
●8.4畲族双音《月亮出东边》
介绍畲族的传统文化,多声部民歌“双音”的音乐特点及其作品《月亮出东边》。
-
●8.5高山族丰年祭
介绍台湾高山族丰年祭中的歌舞,代表性乐器和代表作品。
-
第九章岭南音乐
介绍岭南音乐文化区的代表性戏曲粤剧粤曲,代表性民间器乐合奏广东音乐,黎族民歌《五指山歌》,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9.1粤剧粤曲
介绍岭南地区粤剧产生的文化背景、历史发展和代表性剧目《帝女花》中《香夭》的唱段。讲述粤剧代表人物红线女和她的粤曲代表作《荔枝颂》。
-
●9.2广东音乐《平湖秋月》
介绍民族器乐合奏广东音乐的艺术特点、历史发展、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平湖秋月》。
-
●9.3黎族民歌《五指山歌》
介绍海南黎族的代表性山歌《五指山歌》,黎族代表性歌舞、特色乐器,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第十章西南音乐
介绍西南音乐文化区的汉族代表性民歌《猜调》,苗族、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代表性民歌、歌舞、器乐,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10.1儿歌《猜调》
介绍云南汉族儿歌《猜调》的音乐特点,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10.2苗族飞歌
介绍苗族代表性民歌飞歌的音乐特点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10.3苗族芦笙
介绍苗族代表性的乐器芦笙、民间歌舞芦笙舞,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10.4侗族大歌《蝉之歌》
介绍侗族代表性的多声部民歌“大歌”的代表作品《蝉之歌》,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10.5彝族歌舞“跳月”
介绍彝族民间歌舞“跳月”、代表性乐器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第十一章京津冀音乐
介绍京津冀音乐文化区的代表性说唱艺术京韵大鼓,代表性民歌《小白菜》,代表性戏曲京剧的代表人物与经典剧目,代表性声音老北京叫卖调,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11.1京韵大鼓
介绍京韵大鼓的发展历史、艺术表演特点、代表人物、代表作品,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11.2民歌《小白菜》
介绍河北代表性民歌《小白菜》并分析其音乐形态特征与艺术表现手法。
-
●11.3京剧
讲述国粹京剧的历史、艺术特点、各时期的代表人物。重点介绍了做工折子戏《三岔口》、京剧大师梅兰芳及其代表作《贵妃醉酒》。
-
●11.4老北京叫卖调
介绍老北京代表性的声音叫卖调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第十二章西北音乐
介绍西北音乐文化区的代表性民歌《黄河船夫曲》、《走绛州》、《走西口》,代表性戏民歌体裁信天游、花儿、开花调,代表性戏曲剧种秦腔,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12.1民歌《黄河船夫曲》
介绍陕西民歌《黄河船夫曲》的艺术特点,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12.2民歌《走绛州》
介绍山陕一带的代表性民歌《走绛州》的艺术特点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12.3民歌《走西口》
介绍晋陕蒙一带代表性民歌《走西口》的艺术特点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12.4信天游《赶牲灵》
介绍陕西代表性山歌品种“信天游”产生的文化背景、艺术特点、代表作品《赶牲灵》的音乐特征。
-
●12.5秦腔
介绍陕西代表性戏曲剧种秦腔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其唱腔音乐、行当绝活和百年社团“易俗社”等。
-
●12.6花儿《上去高山望平川》
介绍青甘宁一带的代表性民歌品种“花儿”产生的文化背景、艺术特点、流派以及河州花儿代表作品《上去高山望平川》的音乐特征、代表人物。
-
●12.7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
介绍山西代表性民歌品种“开花调”的艺术特点及代表作品《桃花红杏花白》。
-
第十三章东北音乐
介绍东北音乐文化区的代表性民歌《瞧情郎》、《月牙五更》、,代表性戏曲剧种二人转,朝鲜族民谣《阿里郎》,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13.1民歌《瞧情郎》
介绍东北地区代表性民歌《瞧情郎》的音乐特点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13.2民歌《月牙五更》
介绍东北地区代表性民歌《月牙五更》的艺术特点。
-
●13.3朝鲜族民谣《阿里郎》
介绍东北地区朝鲜族民谣的代表作品《阿里郎》的音乐特点,及其传统乐器伽倻琴、杖鼓等。
-
●13.4二人转《马前泼水》
介绍东北地区代表性综合性艺术品种“二人转”产生的文化背景、演出形式以及拉场戏代表剧目《马前泼水》。
-
第十四章北方草原音乐
介绍北方草原音乐文化区的代表性民歌品种劝奶歌,蒙古族长调民歌、呼麦和代表性乐器马头琴,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14.1劝奶歌
介绍北方草原民族代表性民歌品种“劝奶歌”的艺术特点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14.2长调《辽阔的草原》
介绍蒙古族长调民歌产生的文化背景、 艺术特点及代表作品《辽阔的草原》。
-
●14.3呼麦
介绍蒙古族代表性歌唱艺术“呼麦”的音乐特点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14.4马头琴
介绍蒙古族代表性乐器马头琴的艺术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万马奔腾》。
-
第十五章青藏高原音乐
介绍青藏高原音乐文化区的藏族民间歌曲、歌舞和戏曲,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15.1藏族歌舞
介绍藏族音乐产生的文化背景,以及民间歌曲“鲁”、民间歌舞“谐”的音乐特点。
-
●15.2藏戏
介绍青藏高原代表性戏曲剧种藏戏的历史、艺术特点和产生的文化背景。
-
第十六章新疆高原与绿洲音乐
介绍新疆高原与绿洲音乐文化区的代表性音乐体裁维吾尔木卡姆,哈萨克族代表性民间乐器冬不拉和塔吉克族民歌《古丽碧塔》,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16.1维吾尔木卡姆
介绍新疆综合性乐种维吾尔木卡姆产生的文化背景及其艺术特点。
-
●16.2哈萨克族冬不拉
介绍新疆哈萨克族音乐文化、代表性民间乐器冬不拉,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
-
●16.3塔吉克族民歌《古丽碧塔》
介绍新疆塔吉克族民歌《古丽碧塔》的艺术特点,及其产生的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