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综述
介绍课程的理论指导、课程结构,把握好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规律。
-
●0.1 理论引领和课程结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要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习近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特别是要有中共十九大报告的精神来指导我们的课程教学。本节就课程结构进行介绍,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有个总体上的把握。
-
●0.2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古代中国有着灿烂的文明,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儿女共同的精神基因,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力量。
-
●0.3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重大转折。中国社会从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逐渐沦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0.4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一)
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
●0.5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二)
近代中国人民的斗争,主要是以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为出发点的。
-
●0.6 树立正确历史观,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要警惕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提高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辨别历史是非和社会发展方向的能力
-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资本-帝国主义是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中国人民也开始了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进程。
-
●1.1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概括为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
●1.2 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近代中国反侵略失败的原因:一是社会制度的腐败;一是经济技术的落后。
-
●1.3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
中国人民在反侵略的过程中开始了民族觉醒的历史进程。
-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中国的农民阶级、地主官僚阶级、资产阶级(这里是指资产阶级改良派)对近代中国“怎么办”的问题进行了探索。但是,由于这三大阶级的局限性,早期探索都失败了。
-
●2.1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兴起的历史背景。
-
●2.2太平天国的方案
介绍两大方案:《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编》
-
●2.3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太平天国的失败,主要在于它的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腐败、军战略失误、拜上帝教的负面影响、未有正确对待儒学、对西方侵略者缺乏理性的认识等。
-
●2.4“自强”“求富”的洋务事业
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是地主官僚阶级的改革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
●2.5 洋务倾覆之甲午战争
甲午战争使三十年洋务毁于一旦,宣告洋务运动失败。
-
●2.6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体制的束缚。
-
●2.7维新派的变法思想
维新派的变法主张本质上是试图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政制度。
-
●2.8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百日维新颁布了一百多道法令,旨在开放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这一个十分温和的不彻底的改革方案。
-
●2.9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
维新派本身的局限性:不敢否定封建主义、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惧怕人民群众。
-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掌握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三民主义的内容、武昌首义及中华民国的建立,以及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
-
●3.1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
辛亥革命的发生,是当时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具有历史必然性。它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意望着的集中反映,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
●3.2孙中山高举三民主义旗帜
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
●3.3武昌首义
武昌首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打开了清王朝统治的缺口。清王朝土崩瓦解。
-
●3.4民国肇造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
●3.5共国梦碎与军阀专制
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
●3.6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辛亥革命的失败,从根本上说,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是行不通的。
-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重点内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掌握中共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
●4.1新文化运动掀起思想解放的潮流
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的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是一场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历史影响深远。
-
●4.2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
●4.3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与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4.4 天地辟地大事变: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和伟大意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
●4.5中国革命呈现出新面貌
中国革命新面貌: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工农运动新面貌、大革命新面貌。
-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立领导革命的新征程,开始了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
●5.1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统治的建立并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
●5.2毛泽东“引兵井冈”
走井冈山道路,毛泽东开始了革命新道路的探索。
-
●5.3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探索
中国革命新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
●5.4中共三次“左”倾错误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的三次”左“倾错误,中国革命在曲折中前进。
-
●5.5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经过遵义会议和万里长征,中国革命迎来历史性转折。
-
第六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十四年抗日战争是一场伟大的全民族抗战。
-
●6.1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
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蓄谋已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争东方战场的战争策源地。
-
●6.2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两个战场战略格局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
●6.3国民党的正面战场
国民党的抗战是片面的抗战,在不同阶段地位与作用不同。
-
●6.4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中国共产党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的方针。
-
●6.5抗日战争的胜利、胜利原因和伟大意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
第七章为新中国而奋斗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全面胜利阶段。
-
●7.1从和平谈判到内战爆发
蒋介石国民党政权坚持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不惜发动内战。
-
●7.2国民党处于全民包围之中(一)
全国解放战争胜利发展,农村土地改革,农民得到广场泛发动。
-
●7.3国民党处于全民包围之中(二)
第二条战线形成和发展
-
●7.4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对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7.5创建新中国
南京国民政权覆灭、人民政协和《共同纲领》、中国革命胜利。
-
第八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掌握:新民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
●8.1巩固新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
巩固新政权、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
●8.2走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必然性
社会主义道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
●8.3社会主义工业化(一)
工业化的任务和发展道路。
-
●8.4社会主义工业化(二)
一五计划。
-
●8.5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一)
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8.6社会主义三大改造(二)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
第九章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
掌握:良好的开局、毛泽东的探索及成就、探索中的曲折和深刻教训。
-
●9.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提出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
●9.2《论十大关系》的发表
《论十大关系》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
●9.3中共八大的召开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中共八大是一次承前启后的会议,影响深远。
-
●9.4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
1957年的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
●9.5“大跃进”及其纠正(一)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会化运动
-
●9.6“大跃进”及其纠正(二)
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
-
●9.7“文化大革命”发动及其结束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全局性的、长时间的”左“倾严重错误。
-
●9.8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严重的曲折、深刻的教训
-
●9.9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一)
中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尽管经历了严重的曲折,但从总体上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
-
●9.10 建设的成就,探索的成果(二)
中国从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以来,尽管经历了严重的曲折,但从总体上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
-
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学习第十章,首要的、核心的问题就是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了改革开放?
-
●10.1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
●10.2改革开放从农村突破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场伟大的改革
-
●10.3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深入推进(一)
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到城市,十二大确立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
-
●10.4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和深入推进(二)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提出、三步走……
-
●10.5邓小平南方谈话
改革开放的历史性突破。
-
●10.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
-
●10.7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树立和落实科技学发展观,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
-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掌握十九大报告精神。
-
●11.1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列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中国梦的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
●11.2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
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列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中国梦的提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11.3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
国家领导人对于党史、国史的重要论述。
-
●11.4齐心协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齐心协力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