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课程介绍
介绍《普通话语音与发声》课程的师资构成和内容结构。
-
●0.1课程介绍
介绍《普通话语音与发声》课程的师资构成和内容结构。
-
第一章普通话语音概说
教师通过讲授,使学生了解和掌握语音的基本概念和三大属性、普通话的基本概念以及特点、七大方言的分类以及各类方言的基本特征,对普通话有一个基本认识。
-
●1.1语音概说
本节主要介绍语音、音节、音位的概念以及汉语拼音方案的基本内容。
-
●1.2普通话
本节主要介绍普通话的概念、形成、特点以及学习普通话的重要性。
-
●1.3方言
本节主要介绍我国北方、吴、湘、赣、客家、闽、粤七大方言区的语言分布情况。
-
第二章声母
教师通过讲授、分析及发音示范,使学生掌握普通话声母的概念、发音特点、发音部位以及发音方法,掌握普通话声母的正确发音,纠正自己的声母发音问题。
-
●2.1辅音与声母
本节主要介绍辅音与声母的概念、发音特点、发音部位、发音方法。
-
●2.2双唇音、唇齿音
本节主要介绍双唇音、唇齿音的发音方法及训练。
-
●2.3舌尖前音
本节主要介绍舌尖前音的发音方法及训练。
-
●2.4舌尖中音
本节主要介绍舌尖中音的发音方法及训练。
-
●2.5舌尖后音
本节主要介绍舌尖后音的发音方法及训练。
-
●2.6舌根音
本节主要介绍舌根音的发音方法及训练。
-
●2.7舌面音
本节主要介绍舌面音、零声母的发音方法及训练。
-
第三章韵母
本章学习元音与普通话的韵母,包括基本概念以及单韵母、前响复韵母、后响复韵母、中响复韵母以及前鼻韵母、后鼻韵母的发音要领与发音练习。
-
●3.1元音与韵母
本节主要学习元音与韵母的概念、元音的发音条件、韵母的概念等等知识点。
-
●3.2单韵母
本节主要学习普通话单韵母的概念、发音要领及发音练习。
-
●3.3前响复韵母
本节主要学习普通话前响复韵母的概念、发音要领及发音练习。
-
●3.4后响复韵母
本节主要学习普通话后响复韵母的概念、发音要领及发音练习。
-
●3.5中响复韵母
本节主要学习普通话中响复韵母的概念、发音要领及发音练习。
-
●3.6前鼻韵母
本节主要学习普通话前鼻韵母的概念、发音要领及发音练习。
-
●3.7后鼻韵母
本节主要学习普通话后鼻韵母的概念、发音要领及发音练习。
-
第四章声调
本章学习声调、调值、调类的概念以及普通话声调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发音要领及标记方法。
-
●4.1声调的概念
本节主要学习声调的概念,调值、调类的概念等知识点。
-
●4.2阴平
本节学习普通话阴平调的概念及其调值,阴平调单音节及其与其他音节组合时的发音要领。
-
●4.3阳平
本节学习普通话阳平调的概念及其调值,阳平调单音节及其与其他音节组合时的发音要领。
-
●4.4上声
本节学习普通话上声调的概念及其调值,上声调单音节及其与其他音节组合时的发音要领。
-
●4.5去声
本节学习普通话去声调的概念及其调值,去声调单音节及其与其他音节组合时的发音要领。
-
第五章吐字归音与口腔控制
本章主要讲解。“吐字归音”的理论及动作要领、发音过程中口腔控制的状态,并运用绕口令、贯口、诗词等训练手段让学生掌握吐字状态的变化和调整。
-
●5.1打开口腔的准备工作
本节介绍吐字要求及咬字器官、汉语普通话吐字归音的要求、各吐字器官的机能、音节各部位等。
-
●5.2吐字归音
本节训练打开口腔、唇舌力度,并介绍了弹舌、刮舌、伸卷、闭唇、弹发的训练方法。
-
●5.3吐字归音的要领
本节训练声母的吐字方法,运用绕口令分别练习双唇、唇齿、舌尖、舌根等部位。
-
●5.4吐字归音的练习
本节运用“十三辙”训练韵腹拉开及归音的方法。
-
第六章语流音变
本章介绍了汉语普通话语流中的语音变化,包括:轻声、儿化、变调、词的轻重格式以及语气词“啊”的音变。让学生熟练掌握普通话的语流音变,使发音纯正自然,更具表现力。
-
●6.1语流音变——轻声
本节主要介绍汉语普通话当中轻声的概念、影响、规律、作用以轻声的发音、运用规律。
-
●6.2语流音变——儿化
本节主要介绍汉语普通话中“儿化”的作用。还介绍了音节末尾是a o e u ê;韵尾是i、n;韵尾是i ü;韵母是-i(前) -i(后);鼻韵母in un ün;韵尾ng的情况下儿化的发音方法。
-
●6.3语流音变——变调
本节主要介绍汉语普通中变调的发音及运用规律,包括上声变调、叠字形容词变调、“一”的变调、“不”的变调。
-
●6.4语流音变——词的轻重音格式
本节主要介绍汉语普通话当中词语的轻重格式,包括双音节词、三音节词、四音节词的轻重格式及其发音要领。
-
●6.5语流音变——语气词啊的变化
本节主要介绍汉语普通话当中“啊”的音变规律以及发音方法。
-
第七章气息
本章主要介绍了胸腹联合式呼吸的特点及动作要领;讲解了气息与感情、吐字及声音的关系、换气的方法以及不同感情色彩、不同场合、环境之中的气息运用。
-
●7.1呼吸器官及原理
本节介绍呼吸器官及原理、不同的呼吸方式与特点。
-
●7.2播音主持的胸腹联合式呼吸
本节介绍气息控制的要求、感觉、调节方法及训练手段。
-
●7.3胸腹联合式呼吸的练习和应用
本节以绕口令为手段训练学习者的气息,包括:数葫芦、数蛤蟆、数枣儿等。
-
第八章共鸣
本章介绍了主要的共鸣器官:胸腔、咽腔、喉腔、口腔、鼻腔、头腔;艺术语言发声中的主要共鸣方式:胸腔共鸣、口腔共鸣及头腔共鸣,并介绍了各个共鸣的训练方法与手段。
-
●8.1共鸣
本节介绍了主要的共鸣器官、作用、特点及艺术语言发声中的主要共鸣方式。
-
●8.2口腔共鸣
本节介绍了口腔共鸣的训练方法与要领:提颧肌、打牙关、挺软腭、松下巴。
-
●8.3胸腔共鸣
本节介绍了胸腔共鸣的训练方法与要领,并通过音阶的上行、下行练习体会胸腔共鸣支点的可移动特点。
-
●8.4头腔共鸣
本节介绍了头腔共鸣的训练方法与要领,通过“小开口”找支点,通过“大开口”扩大支点的方法。
-
第九章喉部控制
本章着重介绍了喉部的软骨、肌肉及其发声机理,并讲解了喉部控制的方法及训练手段。
-
●9.1喉的结构
本节利用视频与讲解介绍了喉部的各个软骨与肌肉,并介绍了各部位的发声作用与机理。
-
●9.2喉部控制的方法
本节通过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学习的互动过程,介绍喉部控制训练的方法,包括上声练习、成语练习与现代诗朗诵练习。
-
●9.3嗓音保护
本节介绍了嗓音病变的现象与嗓音保护的方法。
-
第十章声音弹性
本章介绍了声音弹性的含义与作用,声音弹性的获得,并利用诗词、童话等不同文体对声音弹性的类型进行训练。
-
●10.1声音弹性的概念
本节介绍了声音弹性的含义与作用,声音弹性的活动。
-
●10.2声音弹性的训练——宋词
本节运用李清照的三首词《点绛唇•蹴罢秋千》《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体会在不同年龄阶段与经历中作者的心路历程以及朗诵时的声音变化。
-
●10.3声音弹性的训练——现代诗
本节运用现代诗《月光下的中国》进行了声音弹性的对比训练。
-
●10.4声音弹性的训练——散文
本节运用散文《福饺》训练声音在散文朗诵中的声音变化。
-
●10.5声音弹性的训练——童话
本节运用童话《群鸟学艺》训练角色语言塑造及声音的对比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