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绪章新中国劳动教育概述
绪论将为大家介绍新中国成立至今劳动教育的历史发展变化历程,和大家一起在岁月的长河中把握劳动教育的历史价值,思考劳动在国家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更好地理解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 同时,绪论还将为大家介绍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理论意义、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引导学生全面地了解和自觉思考本门课程。
-
●0.1新中国劳育发展史(上)
主要介绍什么是劳动教育,新民族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劳动教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劳动教育
-
●0.2新中国劳育发展史(下)
主要介绍改革开放以来劳动教育的重塑与探索、新时代劳动教育体系的全新构建。
-
●0.3新时代高校的劳动教育
主要介绍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标、内容、措施、评价等。
-
第一章劳动与劳动观
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通论》课程的第一篇——认知篇。带领大家认识劳动与劳动观、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正确的劳动意识。这一篇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大家正确认识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第一章是劳动与劳动观。向大家介绍劳动的含义、劳动的特征、劳动的分类等基础入门知识,同时带领大家穿越千年,探究古代东西方的劳动观,了解古代先贤对于劳动的认识。 有什么问题,请在讨论区留言。
-
●1.1劳动概述
主要介绍劳动的含义、劳动的特征、劳动的分类。
-
●1.2古代劳动观
主要介绍劳动关系的内涵、古代劳动观、近代劳动观。
-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劳动观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内容十分丰富。本章结合马克思原著和相关理论成果,对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内容进行概括和阐述,主要包括: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历届领导集体在继承马克思劳动观的同时,秉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并结合中国的现实状况,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征、民族特征的思想理论,将马克思劳动观中国化的发展推向巅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高度,立足中国国情和发展实际,以其丰富的实践经验,不断践行着“坚持社会公平正义,排除阻碍劳动者参与发展、分享发展成果的障碍,努力让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的施政目标。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到来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劳动观,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思想新境界,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
-
●2.1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基本内容
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
●2.2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中国的继承和发展(1949—1978)、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1978—2012)
-
●2.3习近平关于劳动的重要论述
习近平关于劳动重要论述的内容、时代价值。
-
第三章劳动精神
同学们好,从今天起,我们学习《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通论》课程的第二篇——精神篇。相信同学们经常提到或用到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那么,这三种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呢?有什么样的时代价值?如何来传承和弘扬三种精神?这些问题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首先,我们先来看一看劳动精神。本章涉及劳动精神的生成逻辑、劳动精神的核心内涵等知识,在介绍知识的同时,会有很多劳动故事。你也来学习知识,分享自己的劳动故事吧。
-
●3.1劳动精神的生成逻辑
文化基因:中华优秀劳动理念;价值向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践基础:广大劳动者的劳动实践。
-
●3.2劳动精神的内涵
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
-
●3.3劳动精神的时代价值
劳动精神的时代价值
-
●3.4劳动精神的弘扬
劳动精神的弘扬
-
第四章劳模精神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会认识到中国劳模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史是近现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广大劳动人民的奋斗史,不同时期的劳模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理解劳模精神的深刻内涵,懂得如何争当新时代劳模,引领社会风尚。
-
●4.1劳模精神薪火相传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劳模评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劳模评选、改革开放以来的劳模评选。
-
●4.2劳模精神的内涵(上)
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
-
●4.3劳模精神的内涵(下)
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
-
●4.4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
劳模精神的时代价值
-
●4.5劳模精神的传承
劳模精神的传承
-
第五章工匠精神
本章内容向我们介绍了一个很独特的群体:工匠。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那么,工匠精神缘起何处,在当代又被赋予了什么新内涵,如何践行工匠精神,形成人人争当工匠的良好氛围,就是我们本章要解决的问题。
-
●5.1工匠文化源远流长
尚巧的创造精神、求精的工作态度、道技合一的人生境界。
-
●5.2工匠精神的当代内涵
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
●5.3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
工匠精神的时代价值
-
●5.4工匠精神的践行
打响中国制造品牌、持续推进工匠精神大众化、筑牢培育工匠精神的制度保障。
-
第六章大学生劳动创新思维
主要向大家介绍高校劳动育人探索、走近大学生劳动实践等方面的知识。你打算进行创新创业吗?你所在的学校都有哪些创新创业活动呢?你所在的学校的校园劳动文化是如何构建的?这些问题就是本课程第七章的主要内容。要提高大学生的劳动能力,需要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其创新创业能力。如何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是我们告诉大家的重点知识。同时,各高校要发挥劳动教育的主导作用,要构建校园劳动文化、推动产教融合发展。
-
●6.1创造性劳动概述
创造性劳动概述
-
●6.2新时代呼唤大学生创新创业
高校创新创业现状、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的意义。
-
●6.3创新思维的内涵及特征
创新思维的内涵及特征
-
●6.4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思维的培养
-
●6.5科学思维及其培养
科学思维及培养
-
第七章走近大学生劳动实践
同学们,今天开始我们进入本课程第三部分行动篇的第二章内容——走进大学生劳动实践。本章我们将从生活劳动、服务型劳动和生产劳动三个方面介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前面我们学习的认知篇、精神篇内容,要在本章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加深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本周将为大家介绍生活劳动中关于宿舍卫生整理与美化;服务型劳动中志愿服务;生产劳动中树立正确的职业观的内容。在这章第一节中我们将会看到宿舍卫生整理的重要意义;宿舍卫生整理的标准及宿舍美化的相关内容。第二节我们将看到志愿服务的内涵;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意义;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优势。第三节我们将看到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如何平等看待每份职业及怎样通过艰苦奋斗成就出彩人生。
-
●7.1大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概述
大学生日常生活劳动概述
-
●7.2宿舍卫生整理与美化
宿舍卫生整理的意义、宿舍卫生整理的标准、做宿舍美化的实践者。
-
●7.3大学生服务性劳动概述
大学生服务性劳动概述
-
●7.4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的内涵、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意义 、大学生志愿服务实践。
-
●7.5大学生生产劳动概述
大学生生产劳动概述
-
●7.6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平等看待每一份职业、在艰苦奋斗中成就出彩人生。
-
第八章劳动关系
同学们好,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进入劳动保障篇的学习,包括劳动关系和劳动合同两章,我们首先学习第九章——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本章将为大家介绍劳动关系及其相关内容,在这一章会了解到劳动关系是什么,有哪些特征,劳动关系的主体有哪些,以及作为劳动关系主体之一的劳动者所享有的权利与应当履行的义务。相信大家学习完这些内容,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会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
●8.1劳动关系概述
劳动关系的概念与特征、劳动关系的主体。
-
●8.2劳动者的权利与义务
劳动者的权利、劳动者的义务。
-
第九章劳动合同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继续劳动保障篇的学习,这节课我们学习第十章——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本章将为大家介绍劳动合同是什么,《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的流程规范;另外,也会介绍非标准用工中的劳务派遣用工和非全日制用工的相关规定。通过本章的学习,相信大家会对如何通过劳动合同有效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有更清晰的认识。
-
●9.1劳动合同概述
劳动合同的概念、《劳动合同法》的适用范围。
-
●9.2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
劳动合同的订立、劳动合同的履行、劳动合同的变更。
-
●9.3非标准用工
劳务派遣、非全日制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