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修养与大学生活
文学修养与大学生活
10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24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中国传统文学作品内涵深刻、意存高远, 汲取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神游古代文学珍品之林, 将传统的精神营养化为人格成长的动力, 提升语言修养、端正人生态度、提高审美能力。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绪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传统文学与语言修养
王小舒
传统文学与人生态度
王小舒
传统文学与审美能力
王小舒
《诗经·蒹葭》与追梦人生
学习资料
迷离空濛的诗歌意境
杨海燕
伊人之美与秋水之长
杨海燕
《蒹葭》的题旨
杨海燕
《橘颂》与信仰的力量
物我合一的《橘颂》
杨海燕
屈原的人格理想
杨海燕
坚持信仰的当代启示
杨海燕
面对自然的人生感悟
天人合一的传统理想
王小舒
陶渊明与《饮酒》
王小舒
韦应物与《滁州西涧》
王小舒
魏晋风度与肯定自我
嵇康与《赠秀才入军》
杨海燕
魏晋玄学与魏晋风度
杨海燕
生不逢时与成功人生
李白与《行路难》
王小舒
杜甫与《望岳》
王小舒
生不逢时与生正逢时
王小舒
家国忧患与个人归宿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忧患情结
王小舒
《秋兴》八首与《登岳阳楼》
王小舒
怎样的爱情才值得珍视
《墙头马上》与《西厢记》
王小舒
《拜月亭》与《倩女离魂》
王小舒
值得珍视的理想爱情
王小舒
什么才是英雄本色
三国英雄
王小舒
水浒英雄
王小舒
当今英雄的必备品质
王小舒
放飞自由的性情
明人的复古与革新
王小舒
“童心说”与“趣”说
王小舒
性灵小品文
王小舒
《蓼莪》《凯风》与孝道亲情
《蓼莪》
赵焕祯
《邶风·凯风》
赵焕祯
深婉的文人情韵
一往情深的元稹
栾妮
莫向外求的晏殊
栾妮
  • 第一章绪论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的竞争日益激烈,这种竞争不仅体现在科学技术和经济实力的较量上,也体现在国民的文化底蕴、民族精神和精神文明水准的较量上。我国的古代文学遗产是异常丰富多彩的,它的品类繁多,源远流长,从《诗经》开始,一直到清代小说、戏曲,一脉相承,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但能丰富知识更能提高修养。

  • 1.1传统文学与语言修养

    腹有诗书气自华。传统文学作品中的经典词句运用到现代语言交流中,不但能够增加语言交流的典雅韵味,还能够含蓄委婉而言简意赅地传达观念与想法。

  • 1.2传统文学与人生态度

    能够流传千古的文学作品,总是带有积极的感发力量。学习古代文学作品,不但能够领略诗文中抒情主人公的心志,更能够使读者产生心灵的共鸣,在阅读与感受中领悟人生的真谛。

  • 1.3传统文学与审美能力

    审美是人类认识和掌握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通过审美,人与世界上的其他元素达成了一种形象的和情感的联系。正确的审美是在理智与情感、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统一上追求真理和发展。

  • 第二章《诗经·蒹葭》与追梦人生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上古先民的爱情与智慧,《诗经》中的爱情诗或针织热烈、或哀婉缠绵、或迷离空濛,以不同的艺术风貌奏出动人的乐章。

  • 2.1迷离空濛的诗歌意境

    《诗经》常用到的艺术手法有赋比兴。赋,即铺陈;比,则以彼物喻此物;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蒹葭》就成功地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以蒹葭、白露等景物渲染出一种迷离的意境,衬托出在水一方的伊人之美。

  • 2.2伊人之美与秋水之长

    《红楼梦》中贾宝玉称“女儿是水做的”,女子与水的共通之处,便是柔美。《蒹葭》中的伊人从未露面,却成为无数人心目中可望而不可及的梦想,《蒹葭》中的秋水始终环绕在伊人身边,却阻挡了追求者的步伐,使伊人永远在水一方,甚至与水融为一体,只可远观不可亵渎。

  • 2.3《蒹葭》的题旨

    《蒹葭》意境空濛,对于其题旨,历来也众说纷纭,是写爱情还是表忠心,亦或是美刺?

  • 第三章《橘颂》与信仰的力量

    屈平忠事楚怀王,却屡遭排挤,怀王死后又因顷襄王听信谗言而被流放,最终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他的作品中凝聚着他对于楚国深沉的爱,也凝聚着他伟大的人格力量。

  • 3.1物我合一的《橘颂》

    《橘颂》是屈原的代表作品之一,是我国第一首咏物诗,开创了托物言志的文学传统。在屈原笔下,橘树不但外形美丽灿烂而且拥有珍贵的品质,意志坚定而且忠贞不渝,橘树便是屈原自我品格的象征。

  • 3.2屈原的人格理想

    屈原通过赞颂橘树灿烂夺目的外表、坚定不移的美质和纯洁无私的高尚品德,表达了扎根故土、忠贞不渝的爱国情感和特立独行、怀德自守的人生理想。

  • 3.3坚持信仰的当代启示

    信仰对于人生有着怎样的意义?当代社会里还需要如同屈原这般坚持独立人格、笃信信仰的力量吗?坚持信仰给我们哪些启示?

  • 第四章面对自然的人生感悟

    炎黄子孙的农耕传统使得我们相对其他民族来说更加关注自然,与大自然的关系也更加亲切。自然不但成为生存的根基,更是文化的母题,从上古神话中对自然之神力的敬畏与崇拜,到诗词歌赋中借自然之景以起兴,自然在文学作品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多样。面对自然所生发出的人生感悟、哲学玄思也成为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形成巨大感发力量的同时,也引导人们通过与自然的接触寻求澄澈纯净的、天人合一的心灵状态。

  • 4.1天人合一的传统理想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季羡林先生曾经这样解释“天人合一”:“天,就是大自然;人,就是人类;合,就是互相理解,结成友谊。”天人合一便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 4.2陶渊明与《饮酒》

    陶渊明是魏晋风度的代表更是田园诗之鼻祖,钟嵘《诗品》称他是“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的人生趣味,也是他给后人留下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切实的成为了独立存在的个体,从对权力的依附到对自身的关注,以陶渊明为代表的魏晋士人迈出了自我认识的重要一步。对陶渊明来说,不是外在的轩冕荣华、功名学问,而是内在的人格和不委曲以累己的生活,才是正确的人生道路。

  • 4.3韦应物与《滁州西涧》

    唐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传奇,它的繁华让世人欢呼雀跃,它的没落让世人扼腕叹息,似乎唐朝总能唤起人最极端的情绪,灿烂时如火焰般激烈燃烧,没落时如烟花般寂寞沉沦。大历诗人韦应物的一生也经历了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转变,冥冥中与历史的脉搏相契合。

  • 第五章魏晋风度与肯定自我

    魏晋风度作为当时的士族意识形态的一种人格表现,成为当时的审美理想。风流名士们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诞而风流自赏。

  • 5.1嵇康与《赠秀才入军》

    嵇康崇尚老庄,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的生活方式,他赞美古代隐者达士的事迹,向往出世的生活,嵇康回归自然,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世俗所拘,又重情谊。

  • 5.2魏晋玄学与魏晋风度

    魏晋玄学,为魏晋时代思想主流,与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当代新儒家皆为中国哲学史之重要脉络。

  • 第六章生不逢时与成功人生

    人生的成功与否要看这个人有没有为大众、为国家、为后人留下财富、做出贡献。纵然其人生前遭遇坎坷,人生理想难以实现,但仍勇猛进取,自强不息,将自己的一生演绎得如朝霞般绚烂,为后生晚辈所敬仰和向往,这即是一个成功的人生。庄子云:“安时而处顺。”当生不逢时,安然顺之,这或许会免除许多哀乐得失之情;当生正逢时,那就让理想翱翔于九天之上。时,人总无可奈何,安之而已。

  • 6.1李白与《行路难》

    李白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处在盛唐之世,虽然科举制此时已经日渐完善,但李白自视甚高,根本不屑于参加科举考试,不愿意在公门中训练自己处理政务的能力,然后一步步地晋升。李白渴望的是一朝被皇帝赏识提拔,如同伊尹、姜尚,建扭转乾坤之功,“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靖一”。李白天纵诗才,这种愿望在别人看来或许只是一种诗人的臆想,在滚滚红尘中难以实现。然而这种愿望却伴随李白的一生,可以说是如影随形。

  • 6.2杜甫与《望岳》

    杜甫的家庭,从其第十五世祖杜畿开始一直到到他的父亲杜闲就在朝为官,尊敬祖先是儒家的一条伦理准则,杜甫也不例外,他对自己的家世也是引以为豪的。在这样的家庭中,“奉儒守官”的家庭传统肯定会对其产生主要影响,这种影响不是要求杜甫一心去谋求高官厚禄,而是坚信儒家的政治理想与人生理想。

  • 6.3生不逢时与生正逢时

    人生总是有顺境,有逆境。这些逆境中的坎坷际遇是我们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当我们回顾历史,我们发现那些在坎坷际遇中站起来的来无一不青史留名。屈原、李白、杜甫怀才负志,不用于时,我们只能说他们在政治仕途上是不得意的,其他方面则另当别论。坎坷的际遇和时代也许有关系,但更主要的是取决于身处在那个时代的人的精神状态。

  • 第七章家国忧患与个人归宿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而我们民族的文学史也是一部充满了忧患意识的文学史。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戏剧,忧患意识贯穿着整个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它让我们民族的文学拥有了与众不同的忧伤气质和激人奋进的推动力量。本章我们将一起来品读古代文学史上经典的忧患之作,感受文人们那颗热烈而又沉重的心,体悟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凝聚而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进而认识忧患对于我们个人、对于整个国家的重要意义,学会如何保持忧患与快乐的均衡,实现个人与国家的互利共赢与和谐发展。

  • 7.1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忧患情结

    忧患意识是一种由于社会动荡、生存陷入困境、个人情志得不到满足而表现出来的心理失调、紧张、焦虑、困惑、苦闷、不安状态。在中国古代社会,无论何朝何代,忧患意识一直都是士大夫阶层所共有的精神特征,这也成为中国的“士”所区别于其他阶层的最鲜明的特征之一。

  • 7.2《秋兴》八首与《登岳阳楼》

    “忧生”与“忧世”这两种忧患意识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重要主题,而在历朝历代的文人之中,能将这两者两种忧患意识紧密地连在一起,并且在创作中能贯穿始终的,只能是伟大诗人杜甫。

  • 第八章怎样的爱情才值得珍视

    爱情,是中国传统文学的经典主题。从“关关雎鸠”到红楼一梦,从诗词歌赋到小说戏曲,爱情无不占据着文学作品的重要地位。这里既有“山无棱,天地合”的动人誓言,也有“士也无极,二三其德”的痛苦背叛,既有“相去日已远,衣带日以缓”这样缠绵悱恻的相思,也有“相思与君绝”这样刻骨铭心的诀别,既有柔情万千的低语,更有热烈大胆的表白。

  • 8.1《墙头马上》与《西厢记》

    与以往的唐传奇、宋话本中的爱情故事相比,元代爱情戏的显著特点是反对封建礼教束缚、向往自由爱情的倾向更为强烈,女性对于爱情的态度更为主动、大胆。

  • 8.2《拜月亭》与《倩女离魂》

    《拜月亭》将爱情置于战乱的背景之下,而《倩女离魂》就更加离奇,为爱真的可以离魂吗?它将讲述一个带有奇幻色彩的动人爱情故事。

  • 8.3值得珍视的理想爱情

    四大爱情剧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群众基础,它们之所那么深入人心,不仅仅是因为有伟大的作家对它们进行了精美的改造和修饰,很重要的是,它们代表了广大百姓对爱情的共同理想。

  • 第九章什么才是英雄本色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英雄情结一直是中华民族历久不衰的民族文化传统,从神话传说中的精卫填海、女蜗补天、后羿射日到章回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无不寄托着中华民族崇尚智慧勇敢,耿直磊落,威武勇猛的民族文化心理。这些英雄豪侠身上所具有的忍辱负重、嫉恶如仇、顽强刚毅、义薄云天的精神无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的民族情感、民族意识和民族性格的养成,也对我们个人精神气质的养成产生巨大的鞭策和激励的作用。

  • 9.1三国英雄

    《三国演义》讲述的是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割据,群雄争霸的故事。自问世以来,一直为人所津津乐道。其跌宕的故事情节和纷繁的人物形象体现出了独特的艺术审美价值,历来为“士君子之好事者,争相誊录,以便观览。”

  • 9.2水浒英雄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一部英雄传奇小说,作品描写了以宋江为首领的农名起义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作品中塑造了为数众多的英雄人物群像,反映了人们对英雄情结的向往与追求,谱写了一曲慷慨激昂、庄严悲壮的农民起义悲歌。

  • 9.3当今英雄的必备品质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于英雄的定义是不完全一致的。那么,何为英雄?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荆轲,还是单枪匹马闯入敌阵,兵败后自刎于乌江的项羽?英雄是一个囊括众多优良品质的高级概念,重义爱民的刘备是英雄,肝胆忠义的关羽是英雄,智术武勇的诸葛亮也是英雄。

  • 第十章放飞自由的性情

    自由是最珍贵的人生体验之一,它能让平凡的心灵变得博大,变得旷达,变得灵动,它能让人生充满无穷的快乐与至高的愉悦。以自由的文字抒写自由的性灵,是明末一大批文人的自觉追求,也是文学发展的规律和社会环境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 10.1明人的复古与革新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与文明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积累了丰厚的精神财富,给予了我们深厚的文化滋养。传统是我们的宝藏和骄傲,但是,传统如果不能及时更新,不能与时俱进,那么传统也有可能成为前进道路上的阻碍。明代中后期是便是这样一个传统与创新激荡的时期,传统的力量在维系着表面上稳定的同时,暗地里却涌动着危机,它的统治地位被新生的时代力量不断冲击和瓦解,这一倾向在文化艺术领域展现得尤为明显。

  • 10.2“童心说”与“趣”说

    “童心说”是李贽提出的,所谓的“童心”,就是“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是一种摒弃假道学的人本然所具有的真心。在李贽看来,好的文学作品一定要摒弃一切空虚的说理和矫揉造作,要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趣”则应该说是一种人在自然中达到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境界时而体悟到的一种愉悦之感,它源于对自然的一种摒弃功力之后单纯的审美,也源于个体的灵性和智慧。

  • 10.3性灵小品文

    小品文,也称“小品”,最早属于佛家用语,用来指那些篇幅短小、易于传诵的经文。直到明代中叶,“小品”才被赋予了文学概念,特指那些篇幅短小、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独具个性和情思的一类文学作品,是相对于体制宏大、格式严谨、主题严肃的一类古代散文而说的。

  • 第十一章《蓼莪》《凯风》与孝道亲情

    本章主要介绍《蓼莪》、《邶风·凯风》

  • 11.1《蓼莪》

    《蓼莪》

  • 11.2《邶风·凯风》

    《邶风·凯风》

  • 第十二章深婉的文人情韵

    本章主要介绍一往情深的元稹、莫向外求的晏殊

  • 12.1一往情深的元稹

    一往情深的元稹

  • 12.2莫向外求的晏殊

    莫向外求的晏殊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绪论

    1.1 传统文学与语言修养

    1.2 传统文学与人生态度

    1.3 传统文学与审美能力

    视频数3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诗经·蒹葭》与追梦人生

    2.1 迷离空濛的诗歌意境

    2.2 伊人之美与秋水之长

    2.3 《蒹葭》的题旨

    视频数3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橘颂》与信仰的力量

    3.1 物我合一的《橘颂》

    3.2 屈原的人格理想

    3.3 坚持信仰的当代启示

    视频数3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面对自然的人生感悟

    4.1 天人合一的传统理想

    4.2 陶渊明与《饮酒》

    4.3 韦应物与《滁州西涧》

    视频数3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魏晋风度与肯定自我

    5.1 嵇康与《赠秀才入军》

    5.2 魏晋玄学与魏晋风度

    视频数2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生不逢时与成功人生

    6.1 李白与《行路难》

    6.2 杜甫与《望岳》

    6.3 生不逢时与生正逢时

    视频数3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家国忧患与个人归宿

    7.1 古代文学作品中的忧患情结

    7.2 《秋兴》八首与《登岳阳楼》

    视频数2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怎样的爱情才值得珍视

    8.1 《墙头马上》与《西厢记》

    8.2 《拜月亭》与《倩女离魂》

    8.3 值得珍视的理想爱情

    视频数3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什么才是英雄本色

    9.1 三国英雄

    9.2 水浒英雄

    9.3 当今英雄的必备品质

    视频数3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放飞自由的性情

    10.1 明人的复古与革新

    10.2 “童心说”与“趣”说

    10.3 性灵小品文

    视频数3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蓼莪》《凯风》与孝道亲情

    11.1 《蓼莪》

    11.2 《邶风·凯风》

    视频数2
  • 第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二章 深婉的文人情韵

    12.1 一往情深的元稹

    12.2 莫向外求的晏殊

    视频数2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