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学
国际金融学
少于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5/20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当今世界,一国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种类繁多,规模庞大,为这些交易提供各类金融服务的国际金融市场迅猛发展,汇率无疑是这一市场中最为耀眼的经济变量。汇率由什么决定?其波动又会带来什么经济结果?国际经济政策如何搭配制定、合作共赢?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开启绚丽多姿的国际金融学探索之旅。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前言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国际金融学》在线课程简介
周文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概述
周文
国际收支平衡表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
周文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与阅读
周文
国际收支分析初步
周文
国际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的定义与构成
罗鹏
欧洲货币市场的业务构成
罗鹏
国际金融创新的主要工具
罗鹏
外汇与外汇市场
外汇与汇率概述
外汇的概念与分类
付波航
汇率及其标价方法
付波航
外汇市场
即期和远期外汇交易
付波航
外汇期货和期权交易
付波航
外汇风险
外汇风险的主要类别
付波航
外汇风险的管理
付波航
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
汇率制度的选择
主要的几种汇率制度
付波航
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
付波航
外汇市场干预的类型与效力
付波航
汇率决定理论
汇率的决定
金本位制下的汇率决定
周文
纸币本位制下的汇率决定
周文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的汇率决定理论
购买力平价理论
周文
利率平价理论
周文
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学说
周文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汇率决定理论
弹性货币分析法
周文
粘性货币分析法(超调模型)
周文
国际收支理论
弹性分析法
马歇尔-勒纳条件
周文
J曲线效应
周文
乘数分析法
考虑收入变动时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周文
溢出效应与回荡效应
周文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国际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
周文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
周文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
周文
国际储备与管理
国际储备的构成与功能
付波航
国际储备管理
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
付波航
国际储备的结构管理
付波航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周文
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工具箱
周文
开放条件下政策搭配的基本原理
内外均衡的冲击、丁伯根原则与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周文
蒙代尔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搭配原理
周文
斯旺的需求增减政策与需求转换政策搭配原理
周文
开放条件下的IS-LM-BP模型
罗鹏
财政货币政策的短期效力: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罗鹏
三元悖论
罗鹏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周文
  • 绪章前言

    《国际金融学》绪论

  • 0.1《国际金融学》在线课程简介

    国际金融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发展历程,并提出了三方面的学习建议。

  • 第一章国际收支

    本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国际收支的概念、特征和所记录经济交易类型;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各主要账户和编制原则;国际收支分析的意义和方法;国际收支失衡的表现、原因和经济学含义;开放条件下的国民收入恒等式以及国际投资头寸和国际收支的关系。

  • 1.1国际收支概述

    本节主要介绍国际收支的概念与特征。其重点是理解国际收支的三个主要特征:流量、四类经济交易、居民和非居民。

  • 1.2国际收支平衡表

    本节主要介绍国际收支平衡表的主要内容和编制原则。其重点内容是熟悉《国际收支手册》第六版中关于国际收支平衡表各个项目的界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复式薄记法则。

  • 1.3国际收支分析初步

    本节主要介绍三方面内容:国际收支的平衡与失衡、国际收支分析的分析步骤与方法以及国际收支与国际投资头寸的关系。其重点是国际收支平衡的判断标准、国际收支失衡的类型、国际收支分析的步骤、国际收支与国际投资头寸的关系。

  • 第二章国际金融市场

    本章内容包括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构成和发展的新趋势;欧洲货币市场的成因和构成;以及金融创新的含义和类型,并介绍了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的几种重要的金融工具创新。

  • 2.1国际金融市场的定义与构成

    介绍国际金融市场定义,比较国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的异同,并按照参与者的类型、交易标的物对国际金融市场进行区分。

  • 2.2欧洲货币市场的业务构成

    介绍欧洲货币市场定义和成因,分析了欧洲货币市场中的银行同业拆借、欧洲银行贷款和欧洲债券市场的特点。

  • 2.3国际金融创新的主要工具

    介绍国际金融创新的概念和类型,重点分析了互换交易、票据发行便利和信用违约互换(CDS)等几种主要的国际金融创新。

  • 第三章外汇与外汇市场

    本章从国际金融市场聚焦到外汇市场,其目的是通过学习外汇和外汇市场的一些基础知识,对外汇、汇率、主要的外汇交易类型以及外汇风险形成直接感性的认识。本章的重点内容是汇率的标价法、外汇即期、远期、期货、期权市场的交易、外汇风险的类型与管理。

  • 3.1外汇与汇率概述

    本节主要介绍外汇和汇率的基础知识,主要内容包括:什么是外汇,外汇由哪些特征和条件,哪些国家的货币是真正日常交易中的外汇,一国货币要成为外汇需要哪些条件,什么是直接标价法、什么是间接标价法,哪些国家的货币采用的是直接标价法或间接标价法,什么是买入汇率,什么是卖出汇率,何为套算汇率,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有何区别。

  • 3.2外汇市场

    本节介绍主要的外汇市场类型,主要内容包括:外汇市场的含义,外汇市场的构成和分类,外汇市场交易的主要币种,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和交易类型,什么是即期外汇市场、外汇期货市场、外汇期权市场和外汇掉期市场,两角套汇和三角套汇的路径和条件是什么。

  • 3.3外汇风险

    本节的主要内容包括:外汇风险的来源、主要类别以及风险管理的手段和策略分别有哪些工具。重点掌握交易风险、折算风险和经济风险的区别与不同的管理工具。

  • 第四章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

    开放条件下,外汇是一国联系国内外宏观经济的重要桥梁和核心工具,对国内物价、利率和国际汇率、外汇储备、国际经济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对汇率、汇率制度和外汇管理政策的研究是一国在开放经济下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理解汇率制度的含义及其分类,汇率制度的历史变迁和优缺点、重要国家或地区的汇率制度的选择与运行、外汇管制的内涵和价值、分类,通过成本收益法做综合判断和分析。本章学习的重点是汇率制度、外汇管制和我国外汇管制、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实际,教学目标是重点掌握汇率制度的概念与分类,汇率制度的决定因素和选择理论,以及外汇管制和不同制度下外汇市场的干预。本章的难点在于汇率制度选择的成本收益分析和外汇管制的经济效益分析,以及汇率选择的主要理论。

  • 4.1汇率制度的选择

    世界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多种多样的汇率制度选择,影响汇率制度选择的因素很多,那一国选择汇率制度是否存在可供参考的标准和指标?很难说有一个统一的肯定的答案,但可以确定的是,一种汇率制度的收益大于成本,那这种汇率制度就是合理的、可持续的,而如果一种汇率制度的选择使得该国面临更大的代价,那么其将是不可持续的,所以在进行汇率制度选择时一个很明确的思想或方法就是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分析。

  • 4.2外汇市场干预的类型与效力

    本节主要介绍外汇市场干预的定义、类型与效力,外汇管制的具体内容、外汇管制的经济效应,以及中国的资本管制现状分析。本节的重点在于外汇市场干预的类型及效力分析。

  • 第五章汇率决定理论

    货币之间的汇率是由哪些因素动态决定的?在不同的货币制度下,具有不同的决定机制。总体上看,货币制度经历了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和纸币本位制。前三者统称为金本位制,在该货币制度下,汇率的基础是铸币平价,市场供求推动汇率围绕该平价在黄金输入点和黄金输出点之间波动。在纸币本位制下,汇率决定理论又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和崩溃后,其中布雷顿森体体系崩溃前有三个重要的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学说;掌握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也有三个重要的汇率决定理论:弹性价格的货币分析法、粘性价格的货币分析法和资产组合平衡模型。

  • 5.1汇率的决定

    本节主要介绍金本位和纸币本位制下汇率的决定,在金本位下,重点需要理解铸币平价和黄金输送点;在纸币本位制下,重点需要理解牙买加体系下,浮动汇率波动的价值基础是什么。

  • 5.2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的汇率决定理论

    本节主要介绍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的四个有代表性的汇率决定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汇率决定的国际收支学说以及汇兑心理说。前三个理论尤其重要。

  • 5.3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汇率决定理论

    本节主要介绍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汇率决定的资产市场分析法,其重点内容是弹性价格的货币分析法、粘性价格的货币分析法(超调理论)和资产组合平衡模型。

  • 第六章国际收支理论

    国际收支理论研究国际收支失衡及其调节方式,是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它为政府调节国际收支、实现宏观经济稳定提供重要理论依据。本章需重点掌握汇率变动与贸易收支的重要理论:物价—铸币流动机制、弹性分析法、乘数分析法、吸收分析法。同时需掌握货币分析法和结构分析法的主要内容。

  • 6.1弹性分析法

    本币贬值在什么条件下能改善贸易余额?弹性分析法认为这取决于商品进出口供给和需求弹性。在供给弹性无穷大时,需要满足进口商品和出口商品的弹性系数之和大于1,这就是马歇尔—勒纳条件;如果供给弹性并不是无穷大,则需要满足毕肯戴克—罗宾逊—梅茨勒条件。但是,即便满足这些条件,本币贬值改善贸易余额还存在时滞,这就是J曲线效应。

  • 6.2乘数分析法

    国际收支调节的乘数理论是二十世纪30—40年代运用凯恩斯乘数原理的基础上创建的,其核心思想是任何自主性支出的变动都会通过乘数效应引起国民收入的变动,进而影响国际收支状况。乘数分析法可以和吸收分析法结合起来分析本币贬值改善贸易余额的条件。当今世界,各国(地区)经济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商品进出口的角度,可以通过观察溢出效应和回荡效应来观察各经济体之间的相互依存性。

  • 第七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国际资本流动是国际金融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是在与实体经济关系并不密切的纯金融性资金流动迅猛增长的今天,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尤为重要。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流出国和资本流入国会带来什么影响?国际资本流动为什么可能导致国际债务危机?国际资本流动为什么会导致国际货币危机?这是这一章必须重点解决的三个问题。

  • 7.1国际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

    国际债务危机是指债务国因缺乏偿还能力,无法如期偿还已经到期的外债本息,从而直接影响到债务国及相关地区的金融市场波动所发生的金融危机。债务危机有可能来自于提前消费和熨平消费,也有可能来自于生产性贷款。

  • 7.2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

    第一代货币危机模型表明,货币危机是由政府宏观经济政策与其维持固定汇率制之间存在的矛盾冲突所引起的。国内信贷扩张是外汇储备流失的根本原因,实施恰当的财政、货币政策,保持经济基本面健康运行是防止货币危机发生的主要方法。

  • 7.3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

    第二代货币危机模型认为,货币危机不是由于经济基本面恶化所致,而是由于贬值预期的自我实现所致。货币危机发生的实质原因主要是内外均衡的矛盾。因此,政府并不会机械地坚持固定汇率,而会在减少失业、增加政府债务、维持固定汇率三者之间进行相机抉择。

  • 第八章国际储备与管理

    开放条件下,外汇储备的规模、结构管理和调控政策既是应对一国汇率波动的必然要求,也是一国调节开放宏观经济的重要手段。本章介绍国际储备的定义、构成、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和结构管理。国际储备规模管理指一个经济体维持多大规模的国际储备是合适的,而国际储备结构管理包括储备币种管理和流动性管理。我国的国际储备管理,与我国的汇率制度选择历程密切相联系,当前我国是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如何实现国际储备的保值增值,如何优化外汇储备的结构,也是学习本章需要思考的现实问题。

  • 8.1国际储备的构成与功能

    本节主要介绍国际储备的定义、特征、构成及来源,对国际储备形成基本的感性认识。这四个方面分别回答以下四个问题:什么是国际储备?国际储备具有什么特点?一国的国际储备由哪些资产构成?这些国际储备从什么途径获得?

  • 8.2国际储备管理

    本节主要介绍国际储备的规模管理和结构管理。其中规模管理是指一个经济体维持多大的国际储备规模是合适的,结构管理是指一个经济体的国际储备各个部分的构成比例分别有多大才是合理的,其中各币种外汇储备比例的动态调整尤为重要。

  • 第九章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与封闭条件下相比,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决策需要考虑的因素更多,并且由于经济的相互依存性,还需要考虑对其他经济体的影响以及可能的反应,因此,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制定与实施更为复杂。本章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包括:开放条件下,内外均衡目标的具体内容及相互关系;开放条件下,总需求政策、总供给政策、融资工具、国际经济政策合作等政策工具箱的主要类别;面临内外均衡冲突时,如何进行宏观经济政策搭配以走出困境,具有代表性的政策搭配方案有哪些?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及其应用;两国的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 9.1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是同时实现内外均衡,其中内部均衡是指没有通胀的充分就业状态,外部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和通货膨胀、就业等内部均衡目标存在密切的内在联系。

  • 9.2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工具箱

    在开放条件下,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箱主要包括四类:总需求工具、总供给工具、融资政策工具、国际经济政策合作。其中总需求工具又具体包括需求增减政策和需求转换政策;总供给政策具体包括科技政策、产业政策和制度创新等;融资工具包括国际储备政策和国际融资政策;国际经济政策合作形式多样,程度从低到高。

  • 9.3开放条件下政策搭配的基本原理

    在固定汇率制下,内外均衡目标之间存在的米德冲突,但在浮动汇率制下,内外均衡目标之间也存在冲突,这是由于内外均衡目标的冲突的原因在于经济内在稳定性和合理开放性之间存在矛盾。为了解决内外均衡目标之间的冲突,需要依据丁伯根原则,采用有效市场分类原则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搭配,以期至少通过N个政策工具实现N个政策目标。蒙代尔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斯旺的需求增减政策和需求转换政策的搭配是两个极具代表性的政策搭配方案。

  • 9.4开放条件下的IS-LM-BP模型

    开放条件下进行政策分析的一个综合性的框架是IS-LM-BP模型。在开放条件下,IS曲线、LM曲线都面临一些新变化,而BP曲线会因为资金的流动性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形状。要想同时实现内外均衡目标,必须要求这三条线交于同一个点。在开放条件下,采用不同的宏观经济政策,可能导致其中一条或几条曲线发生位移,从而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

  • 9.5财政货币政策的短期效力: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短期来看,一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是有效的,但总地看来,固定汇率制下,财政政策更容易生效,而浮动汇率制下货币政策更容易生效,并且这种政策的有效性和国际资金的流动性有关。自由的资金流动、稳定的汇率制度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三个目标往往只能选择两个,这就是著名的“三元悖论”。

  • 9.6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经济体之间存在广泛的经济依存性,一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会通过收入机制、利率机制和相对价格机制影响其他国家的经济表现。最典型的表现是在浮动汇率制下采用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其结果是在刺激本国经济的同时,损害他国经济。因此,为了共同的经济目标,各国有必要进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

  • 开始学习
  • 绪章  作业测试
    绪章前言

    0.1 《国际金融学》在线课程简介

    视频数1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国际收支

    1.1 国际收支概述

    1.2 国际收支平衡表

    1.3 国际收支分析初步

    视频数4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国际金融市场

    2.1 国际金融市场的定义与构成

    2.2 欧洲货币市场的业务构成

    2.3 国际金融创新的主要工具

    视频数3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外汇与外汇市场

    3.1 外汇与汇率概述

    3.2 外汇市场

    3.3 外汇风险

    视频数6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汇率制度与外汇管制

    4.1 汇率制度的选择

    4.2 外汇市场干预的类型与效力

    视频数3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汇率决定理论

    5.1 汇率的决定

    5.2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前的汇率决定理论

    5.3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的汇率决定理论

    视频数7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国际收支理论

    6.1 弹性分析法

    6.2 乘数分析法

    视频数4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7.1 国际债务危机产生的原因

    7.2 第一代货币危机理论

    7.3 第二代货币危机理论

    视频数3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国际储备与管理

    8.1 国际储备的构成与功能

    8.2 国际储备管理

    视频数3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

    9.1 开放条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9.2 开放条件下宏观经济工具箱

    9.3 开放条件下政策搭配的基本原理

    9.4 开放条件下的IS-LM-BP模型

    9.5 财政货币政策的短期效力:蒙代尔-弗莱明模型

    9.6 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

    视频数9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