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人类就被病原微生物、致病性原虫、寄生虫所困扰,传染病往往引起大批人群的死亡。1899年, Ehrlich研究治疗原虫感染的药物,设想用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来治疗传染病。1932年,发现合成的化合物百浪多息,体外试验无效;但是把该化合物灌给受感染的小白鼠后,小白鼠日渐康复。百浪多息在体内转化成了某种物质,才是真正具有疗效的物质。之后,证明对氨基苯磺酰胺(磺胺, sulfanilamide)在体内外均有抗菌活性,不久,磺胺被用于临床,促进了抗菌“化学疗法”的发展。至1955年止,对约2500个磺胺类药物进行筛选,众多磺胺类药物迅速被开发并推向市场。在此期间建立了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课程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案例,从药物化学角度出发,介绍了新药研发的思路、过程、方法等,从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到结构的优化,为我们开启了新药开发的历史大幕,也为我们今后开发新药提供了思路。课程以代表性药物研发为例,介绍了药物化学的发展历程,从天然活性物质为主,到合成药物为主,到药物的分子设计时期,我们看到在药物研发中先进的手段;新药研发的策略上,从老药作用机制深入研究发现新药,到药物代谢的策略,到更多的基于靶标结构的合理药物设计,手性药物要发的策略,传统与现代技术手法的综合运用,为现代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一起来徜徉于药物化学典型药物的简析中,为今后新药的研究与开发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