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学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7/02
开课平台学银在线
开课高校大庆师范学院
开课教师徐晶雪汪洋任国领徐太海张虹
学科专业工学生物工程类
开课时间2024/08/24 - 2025/01/24
课程周期22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学习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掌握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主要类群、命名规则,并揭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特别是生长繁殖、代谢调控、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及其与人类和自然界的密切关系等。了解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药及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密切联系及其的实际应用。特别要了解微生物产品的生产过程以及微生物学研究热点、前沿进展及发展方向。

课程大纲

绪论

  • 1.1 人类对微生物世界的认识史
  • 1.2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
  • 1.3 本章小结

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 2.1 原核生物的概述
  • 2.2 细菌细胞壁的构造(1)
  • 2.3 细菌细胞壁的构造(2)
  • 2.4 细菌的其它一般构造
  • 2.5 细菌的特殊构造——鞭毛
  • 2.6 细菌的特殊构造——芽孢与伴孢晶体
  • 2.7 细菌的其它特殊构造
  • 2.8 放线菌
  • 2.9 蓝细菌
  • 2.10 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
  • 2.11 本章小结

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

  • 3.1 真核微生物概述
  • 3.2 酵母菌的构造及与人类的关系
  • 3.3 霉菌的构造及与人类的关系(1)
  • 3.4 霉菌的构造及与人类的关系(2)
  • 3.5 蕈菌
  • 3.6 本章小结

病毒和亚病毒因子

  • 4.1 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 4.2 病毒的繁殖(1)
  • 4.3 病毒的繁殖(2)
  • 4.4 亚病毒因子
  • 4.5 本章小结

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 5.1 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
  • 5.2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 5.3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 5.4 培养基
  • 5.5 本章小结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 6.1 新陈代谢与能量代谢
  • 6.2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1)脱氢
  • 6.3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2)呼吸作用
  • 6.4 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3)发酵
  • 6.5 自养型微生物产ATP和还原力
  • 6.6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 生物固氮
  • 6.7 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肽聚糖的生物合成
  • 6.8 代谢调节与发酵生产
  • 6.9 本章小结

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 7.1 微生物的纯培养
  • 7.2 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
  • 7.3 同步生长与生长曲线
  • 7.4 单细胞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 7.5 微生物的连续培养与高密度培养
  • 7.6 温度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 7.7 氧气与pH对微生物的影响
  • 7.8 微生物培养法概论
  • 7.9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物理方法
  • 7.10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化学方法
  • 7.11 本章小结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 8.1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
  • 8.2 遗传物质存在的部位和方式
  • 8.3 原核生物的质粒
  • 8.4 基因突变
  • 8.5 基因突变的机制
  • 8.6 艾姆斯试验
  • 8.7 诱变育种的原则
  • 8.8 三类突变株的筛选
  • 8.9 转化与转染
  • 8.10 转导作用
  • 8.11 接合与原生质体融合
  • 8.12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 8.13 本章小结

微生物的生态

  • 9.1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开发
  • 9.2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作用
  • 9.3 微生物的地球化学作用
  • 9.4 微生物与环境保护
  • 9.5 本章小结

传染与免疫

  • 10.1 传染
  • 10.2 非特异性免疫
  • 10.3 特异性免疫
  • 10.4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 10.5 本章小结

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

  • 11.1 微生物的分类
  • 11.2 微生物的鉴定
  • 11.3 本章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