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三山五岳
我国幅员辽阔,名山众多。这些山岳各有其特色地貌,同时又因古人出于对山岳的崇拜而进行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诸如封禅、祭祀、立碑、题刻、修庙、建寺、游记、吟诗、作画等,名山又被赋予了深厚的人文意义,成为自然地理概念之外的人文象征符号。本章介绍中国“三山五岳”的概念和代表性名山,描述其地理位置、地貌特色与人文内涵。
-
●1.1三山五岳
“三山五岳”的概念有多种,可以指具体的八座山,也可以泛指我国的一众名山。而"三山"的概念又有不同解读,可以是神话传说中的三座仙山,也可以是现实地理中的三座名山。本节介绍“三山五岳”分别在神话传说和地理范围中的不同概念。
-
●1.2五岳独尊--泰山
泰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帝王封禅活动,被奉为五岳之首,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极高,也正因为如此,对国家有卓越贡献的重量级人物常被尊为“泰山北斗”。本节介绍泰山被誉为“五岳独尊”的原因、泰山岱庙古建以及泰山的人文意义。
-
●1.3天下第一山--黄山
黄山名称的由来,与道教传说有关,同时因其如诗如画仙境一般的秀美风景,被誉为“天下第一山”,无数文人墨客在黄山有佳作流传。另外,黄山旅游也正式拉开了中国旅游业的大幕。本节介绍黄山名称的由来、主要景点、对中国山水画的影响以及其旅游业的发展。
-
第二章世界遗产
本章介绍中国的六大世界遗产,它们分别是万里长城、曲阜三孔、秦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嵩山少林寺和四川都江堰。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的历史和辉煌灿烂的文化,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也十分丰富,巍峨秀美的山川,独具特色的古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中国是世界上拥有世界遗产类别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也是世界自然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众多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凝聚着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勤劳,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丰碑。本章内容将带你身临其境, 领略和探索中国的古老与文明……
-
●2.1万里长城
本节介绍长城的修建历史、规模及其对中国和世界的人文价值。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长城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为世界了解中国历史和中华文明提供了一个窗口。
-
●2.2曲阜三孔
本节介绍三孔的历史及其所承载的儒家文化,以及对中华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历代帝王都大力推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因此曲阜三孔的古建筑群规模宏大,独具东方艺术特色。对三孔建筑和历史的研究,能够深刻地了解儒家文化及其历史意义,并能真实地还原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和经济发展状况,为文化历史的传承提供了保证。
-
●2.3秦陵兵马俑
本节介绍秦陵兵马俑的历史及其精湛的制作工艺,赞扬了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者的辛苦付出。秦陵兵马俑是20世纪最重大的考古发掘之一,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兵马俑代表了中国古代辉煌灿烂的文明和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和赞叹。兵马俑的威仪得以重现人间,同样要感谢考古工作者和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者的无私付出,他们的技艺和精神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
-
●2.4敦煌莫高窟
本节介绍敦煌莫高窟的历史及其对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并重点介绍了丰富多彩的壁画文化。敦煌莫高窟是一座内容丰富、规模宏大的石窟群,也是一处由建筑、绘画、雕塑、文献古籍等组成的博大精深的艺术圣地。在研究和修复莫高窟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莫高精神”,既体现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智慧、勤劳和无私奉献,也激励着中国人民继续前行。
-
●2.5嵩山少林寺
本节介绍嵩山少林寺的创建历史和少林功夫的由来,以及少林文化和武术禅的历史意义及其对世界的深远影响。少林寺是世界著名的佛教寺院,被誉为“天下第一名刹”,素有“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之说。少林功夫不仅强身健体,还蕴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是中华文明的特色之一,深受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景仰,也为世界了解中国打开了一个窗口。
-
●2.6四川都江堰
本节介绍四川都江堰的修建历史和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了都江堰在洪水治理、灌溉技术和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公元前256年,都江堰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修建。都江堰以无坝引水为特征,解决了岷江夏季泛滥、冬季干涸的问题,并使成都平原变成了“天府之国”。直至今日,都江堰仍然发挥着防洪和灌溉的功能。李冰治水,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都江堰是世界文明的伟大杰作,也是造福人民的伟大水利工程。
-
第三章孝道文化
本章挖掘中国的传统美德--孝在当下社会中的传承意义,立足山东省深远厚重的古文化积淀,介绍与孝有关的历史文化常识以及可以承载并彰显这一美德的古代建筑。
-
●3.1孝之道
本节介绍了孔子和孟子对孝的各种阐释,孝的中心思想是一以贯之的,但实施重点却因人而异。此外,本节还介绍了孝道的代表性著作《孝经》和《全相二十四孝诗选》。
-
●3.2舜感动天
本节介绍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孝感动天”以及其主人公舜,本节提炼的建筑元素是井,介绍了上古的井亩制以及古代建筑中的井渠。
-
●3.3涌泉跃鲤
本节介绍二十四孝故事中的“涌泉跃鲤”,本节提炼的建筑元素是古代建筑中的牌坊和石狮子。石狮子是一个归化了的外来文化符号,本节分析了它的源流和形制变化特点。
-
●3.4郭氏祠堂
本节介绍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孝子郭巨,提炼的建筑元素是济南孝堂山石祠,重点介绍了由它保留的汉画像石艺术,以及通过画像石我们所了解到的汉代高超的文化、艺术、科技水准。
-
●3.5芦衣顺母
本节介绍二十四孝故事中的“芦衣顺母”及其主人公闵子骞,通过介绍闵子骞祠及墓,提炼了墓葬中的建筑元素:墓神道和石像生。重点介绍了石像生的源流和形制。
-
●3.6啮指痛心
本节介绍二十四孝故事中的"啮指痛心"及其主人公曾子,本节提炼的建筑元素是古代祠庙建筑布局和古建筑中的斗拱结构。
-
第四章建筑风情
本章介绍中国古典建筑风情,从中国传统合院式建筑四合院、中国宫殿建筑代表紫禁城、中国南方民居代表宏村和中国古典园林代表苏州园林四个中国传统建筑的典型切入,探究了中国古典建筑独具匠心的建造设计和建筑布局所承载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
●4.1规矩四合院
拥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四合院,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四合院建造布局,受中国传统的风水学说和家庭伦理道德观念影响,遵循着严格的规矩。其建筑和格局展现中国传统的天圆地方以及阴阳五行学说,“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完全是父慈子孝、事兄以悌、朋交以义的人生道德伦理观念的现实转化。
-
●4.2威严紫禁城
北京故宫,即紫禁城,其中轴对称布局和其正门午门、三大殿台基、太和殿的建造布局以及紫禁城内与建筑关联的数字“九”,加之紫禁城称呼的由来等等方面,无不彰显着紫禁城皇权的至高无上。
-
●4.3水韵宏村
作为中国南方民居的代表,宏村, 吸引着《卧虎藏龙》前来取景,其“牛”型水系的建造布局和民居内天井的设计共同构建了独具匠心的民生之韵。满足村民生活生产的用水需求以及通风防火的同时,实现了“浣汲未妨汐路远,家家门巷有清泉”的绝佳人居环境,达成了 “四水归堂 ”聚集财富的意愿。
-
●4.4诗书园林
为了忠实于原著,87版《红楼梦》剧组在苏州的香雪海、拙政园、耦园、留园等多处园林取景拍摄,这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苏州古典园林将诗书艺术融入了造园艺术。游览者在赏游融入大量文人墨客题额的园林时,不仅能够感受到园林的造景之美,而且还能从中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领略传统书法的魅力,获得启迪,产生灵感,从而在人生的旅途中去创造更加美好的事物。
-
第五章红色中国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的三大革命圣地:井冈山、延安和西柏坡,它们在中国革命史上发挥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彪炳于中国革命史册,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孕育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它们是极具代表性的中国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奋斗、砥砺前行。在新时代这些精神也必将代代相传,薪火不息。本章以红色文化为纽带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
-
●5.1井冈山
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创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这里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
●5.2延安
延安——中国革命圣地。延安是中国革命的红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延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培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
-
●5.3西柏坡
西柏坡——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西柏坡是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震惊中外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为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奠定了基础,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和全国土地会议,创立了红色革命精神——西柏坡精神。
-
第六章中国智造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桥梁、铁路、公路的发展历史和成就,通过走近这些超级工程,探寻背后的科技创新与超级智慧,感悟大国自信与工匠精神,感受新时代中国百姓的生活变迁与幸福画卷。
-
●6.1"桥"见历史
中国是桥的故乡,自古就被誉为“桥的国度”,中国桥梁在古代基本上保持领先。近代建桥技术虽然落后于发达国家,但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奋起直追,仅用60多年时间就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本节介绍了中国桥的建造历史以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的建造背景,了解技术人员是如何在国外技术封锁的条件下,突破重重难关,通过自立更生和自主创新,完成了建造中国人自己的桥的光荣任务。
-
●6.2"桥"见未来
近年,中国桥无论在数量还是速度和质量上,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除了长江大桥,本节重点介绍嘉绍大桥、北盘江第一桥以及港珠澳大桥的建设背景和特色,述及中国桥的发展成就,致敬中国桥梁建设者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
-
●6.3复兴之“路”
本节介绍了中国铁路和公路的发展成就。从中国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到中国第一条高速铁路---秦沈客运专线,再到京张高铁、雅万高铁,从中国第一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到京新高速、沪蓉高速、连霍高速,中国路的发展成就彰显了中国精神,跑出了中国速度,它们承载着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助力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
第七章潮流中国
在当今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国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很多方面都已经走到世界前列。要想让世界认识、理解现代化的中国,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达民族自信,则需要掌握相应的英语表达。
-
●7.1国潮崛起
近几年来,“国潮”这一时尚潮流迅速崛起,备受年轻人欢迎,同时也让很多传统国产品牌崇焕生机,在国际舞台展现了中国魅力。本节讲述了“国潮”崛起的文化因素、代表风格以及相应的英语表达。
-
●7.2轻现金时代
移动支付已成为中国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现金支付已蔚然成风。本节主要讲解在介绍移动支付时会用到的英语表达。
-
●7.3万物皆可外卖
便捷的外卖、跑腿行业目前已是中国现代生活的一大特色,万物皆可外卖已成为现实。尤其在疫情期间,外卖员为送菜上门、送物上门,给千万百姓的生活提供了保障。本节主要介绍描述中国外卖、外送行业所需要的英语表达。
-
●7.4活力夜经济
“夜市”早已是中国百姓熟悉的存在。但是,近几年,在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夜市”蓬勃发展为”夜经济“,并大力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推动夜经济的主要消费人群是谁,中国的夜经济有何特点,该如何用英语讲述中国特色夜经济。在本节你会找到答案。
-
●7.5中国速度
疫情初期火神山、雷神山的建设速度,惊艳了全世界,也使”中国速度“闻名全球。但是,中国速度并非只体现于这一处。中国的高铁、网络,甚至中国航天人探索宇宙的活动,都是中国速度的表达。
-
第八章艺术中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留给我们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些智慧和文明的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本章介绍了中国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京剧、中国书法和剪纸。
-
●8.1国粹京剧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是我国最大的、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戏剧艺术形式,被称为国剧,它是中国向世界各国介绍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手段。本节主要介绍了京剧的起源和发展,重点介绍京剧的四大角色和丰富多彩的戏服文化。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京剧具有深远的国际影响;并鼓励年轻人去传承这一文化财富。
-
●8.2“书”如其人
中国书法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是一种传统汉字的书写形式,也是一种自我修养和自我表达的艺术。在这一节中,重点讨论书法与写作者性格之间的关系;并简要介绍了汉字的发展历史和各种书法类型的特点。书法作为中国独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已为越来越多的国际爱好者所喜爱,书法在国际上的普及也展示了其新的生命力。
-
●8.3神工巧剪
作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的剪纸是我国最普及的一种民间传统装饰艺术形式。它源远流长,经久不衰,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已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一种珍藏。其生动有趣的艺术造型,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本节从它的起源及独特的地理特征角度,阐述了民间剪纸作为中国本源哲学的体现,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吉祥的特征,它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本质。
-
第九章岁时中国
唐代诗人孟浩然有诗云:“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说的就是年度周期的变化。岁时节日,是传统中国人关于年度时间节点的专属概念,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约定俗成的,具有某种风俗活动内容的特定时日。本章我们将学习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以及另外两个在人们生活中地位举足轻重的节日——七夕和重阳,一起来探索我们熟知的传统节日中藏着哪些有趣的知识,学习如何用英语介绍这些节日。
-
●9.1团圆春节
俗话说“百节年为首”,每逢春节,无论身在何处,千万中国人都会奔回家的方向,家人团圆、辞旧迎新是春节不变的主题,可是伴随着春节有两项世界纪录,你知道是什么吗?我们将在这节课中学习用英语介绍中国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
●9.2诗话清明
清明节既是24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的中国节日,由于这两大内涵,清明的英语名字也各有侧重。这节课中,我们将通过古籍记载和诗歌来了解清明习俗。
-
●9.3粽情端午
端午是一个代表符号众多的节日,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到赛龙舟、包粽子,这些习俗传承千年,正因为如此,端午节成为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中国传统节日。学会用英语讲述传统节日,传播中华文化,是我们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这节课我们学习用英语讲解包粽子,介绍端午节习俗。
-
●9.4情满七夕
七夕被称为中国的情人节,你是否听说过有一对恋人被成为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而近年来一直有人指出七夕成为中国情人节是进入20世纪之后在商业炒作等综合因素作用下才出现的概念,传统的中国情人节“另有他节”,事实果真如此吗?这节课中我们找到答案。
-
●9.5月圆中秋
众所周知,中秋节与嫦娥奔月的故事密切相关,那么你知道中国人拜月祭月的历史有多么悠久吗?古代文人墨客对月抒怀,留下了无数千古名句,这些诗句用英语如何表达?本节将从第五套人民币1元纸币的背面图案开始,带你一一探寻这些问题的答案。
-
●9.6九九重阳
登高赏菊和敬老爱老时重阳节的两大主题。本节从大家耳熟能详的重阳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讲起,与你一同探析诗歌中的重阳习俗、菊花的寓意、古代文人对菊花的偏爱,以及重阳节如何演变成敬老节,并学习用英语描述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
-
第十章舌尖中国
“民以食为天”,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母文化。中国人的舌尖文化,不仅仅指一日三餐,解渴充饥,更多地饱含着人们认识事物、理解事物的哲理,反映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在这一章里我们将一起品一品茶韵、闻一闻酒香、尝一尝珍馐美馔,体验一下博大精深的中国舌尖上的文化,同时,一起思考下如何用英语表达这些宝贵的舌尖文化。
-
●10.1茶史觅踪
俗话说“早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国饮,茶早已浸润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受到全世界越来越多人的青睐。那么,你了解茶的起源吗?茶又是怎样传播到世界各地的呢?我们将在这节课中追溯茶的起源及其传播。
-
●10.2甘醇茶韵
“人在草木间谓之茶”。茶,体现了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的内涵和精髓,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本质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家治理理念提供了丰厚的精神土壤。一方茶台、一只茶杯和一把茶壶,就是一方天地。本节我们将一起品味茶韵。
-
●10.3馥郁酒香
茶中有诗意,诗中有茶思,诗中更有醉人的酒香。诗酒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思想的精彩别致,酒文化是中国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支奇葩。而最能体现“和而不同,以和为美”的酒文化精髓的当属中国白酒。那么,白酒是如何酿造而成的?其国际规范翻译是什么?最为著名的中国白酒是什么?我们将从这节课中找到答案。
-
●10.4美馔火锅
“围炉聚饮欢呼处,百味消融小釜中。”热气腾腾的火锅,男女老少、亲朋好友,把臂共话、把酒言欢、举箸之人皆洋溢着热烈愉快的笑容。火锅深受大家喜爱,你最喜欢什么口味的火锅呢?本节我们一起探索闻了就想吃,看了更想吃的火锅。
-
●10.5名馐烤鸭
世上还有这样一种美味,它将时光和情感凝聚在食物和刀俎间。它油光瓦亮,丰盈多汁,皮是脆的,肉是嫩的,通体饱满呈枣红色,且在暖黄的灯光下闪着金星儿。再拿烫面的荷叶饼裹上葱丝儿黄瓜丝儿,蘸上甜面酱,就这么一口,香酥溢油,这就是中国特色名馐——烤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