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传播学课程引言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科。本课程将对现代社会中的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现象进行全面阐释,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与掌握传播学基本理论,用所学理论解析媒介事件,帮其在信息社会中正确认识和使用信息。
-
●1.1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科。本课程将对现代社会中的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现象进行全面阐释,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与掌握传播学基本理论,用所学理论解析媒介事件,帮其在信息社会中正确认识和使用信息。
-
第二章传播学的兴起与发展
本章主要讲解传播学兴起的背景、学科基础;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的生平和主要学术功绩;讲解传播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两大对立学派。
-
●2.1传播学的兴起
传播学为什么会诞生在美国?传播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在传播学诞生过程中有哪些重要的著作?为什么人时不时要喝点儿“心灵鸡汤”?本节将会分析传播学诞生在美国的原因,介绍传播学的学科基础,阐释对传播学发展起到重要影响的几个经典理论。
-
●2.2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
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实验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是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本节主要介绍前三位奠基人及传播学创立者威尔伯·施拉姆的生平、学术贡献及主要研究成果。
-
●2.3传播学两大学派
传播学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经验学派与以欧洲学者为代表的批判学派,本节主要介绍这两大学派诞生的背景、对立的原因及差异。
-
第三章信息与传播
本章主要讲解信息的定义及其实质、信息的特征;介绍信息科学的“三论”;对什么是传播进行界定,对传播类型进行划分。
-
●3.1信息
“信息”是这个时代使用频率特别高的词,人们天天挂在嘴边的“信息”到底是什么?信息有何特征?传播活动中,信息量越大传播效果就越好吗?“重要的事为什么要说三遍”?本节将介绍信息科学“三论”的创立者及主要思想;结合实例对传播中的信息冗余现象进行深度解读。
-
●3.2什么是传播
花粉的传受是传播吗?基因遗传是传播吗?传播是否只是人类社会才有的行为?本节主要讲解传播的涵义,对什么是传播活动进行界定,并对传播行为进行分类。
-
第四章人类传播的符号
本章主要讲解符号及其属性;对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进行分类;着重讲解传播活动中“死线抽象”这一用语失当情况。
-
●4.1符号及其属性
为什么把树叫“树”而不叫“石头”?符号与所指代的事物有无必然联系?为什么有些人群使用的语言,外人听不懂?为什么网络语言层出不穷?本节将通过对符号及其属性的讲述来解答疑问。
-
●4.2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人们说话、写文章用的是符号; QQ、微信聊天中使用的表情是符号;表达情绪的哭、笑、叹息是符号?人际距离也是符号?本节将对符号进行细致分类,告诉你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是符号。
-
●4.3抽象阶梯和死线抽象
为何人们在读哲学著作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艰涩难啃,而读小学生日记的时候又觉得其过于直白,像流水账一样,也很乏味呢?死线抽象是一种用语失当现象,本节为你详细讲解。
-
第五章传播类型
本章对人类传播活动的四种类型进行讲解,对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与群体传播、大众传播行为分别进行界定,着重讲解人际传播与符号互动、大众传播的特点与社会功能。
-
●5.1内向传播
内向传播是一切传播活动的起点,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人的内向传播。本节主要介绍内向传播的定义及其形式。
-
●5.2人际传播
什么样的传播活动算人际传播?我们与人交往的深层心理动机是什么?为何人们常说“婚恋交友要门当户对”?如何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如何能改变自身行为的盲目状态?本节将解答这些问题。
-
●5.3组织传播与群体传播
人为什么会随大流?为什么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后,多地出现抢盐潮?群体性事件在什么条件下会发生?本节将重点讲解从众行为的深层次原因及集合行为的发生机制。
-
●5.4大众传播
本节将对大众传播传播活动进行界定,分析大众传播的特点,介绍大众传播的基本功能,以及它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
第六章 传播过程
本章主要介绍模式的形式及其功能,讲解线性传播过程、控制论传播过程及系统论传播过程的代表性模式,并分析其缺陷。
-
●6.1模式与《大众传播模式论》
本节将介绍模式及其形式和功能,介绍传播学者丹尼斯·麦奎尔和斯文·温德尔的著作《大众传播模式论》。
-
●6.2线性传播过程
在实际的传播过程中,信源发出的讯息和接收者接收到的内容经常是不一致的,原因在于传播过程中存在着噪音。噪音到底是什么?有哪些类型?如何减少噪音对信息传播的干扰? 在《申农—韦弗模式》中,你将获得答案。
-
●6.3控制论传播模式
反馈,是信息的回流,是受传者在接受信息后作出的各种反应。反馈对传播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控制论传播模式都中加入了反馈这一要素,本节将分别讲解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中的反馈情形。
-
●6.4系统论传播过程
传播者选择什么信息、加工什么信息、传播什么内容,全凭感觉吗?接收者选择接收什么信息全凭心情吗?他们分别受到何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传播活动不是孤立的行为,要受到整个社会系统对其的影响。本节将通过典型的系统传播过程模式,分析影响传播者传播信息、受传者接收信息的各种因素。
-
第七章传播者与把关
大众传播是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的社会信息系统,任何国家和社会都把它纳入社会制度的轨道,因此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考察和分析各种制度和制度因素在大众传播活动中的作用是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本章将分析传播者的制度环境,讲解人类社会所经历的四种传播制度,帮助大家了解外部制度对传媒机构及活动的控制和影响。
-
●7.1传播者的制度环境
本节将介绍人类有史以来出现的四种传播体制,分别分析集权主义传播体制、自由主义传播体制、社会责任传播体制与社会主义传播体制产生的背景、特征及其它所包含的规范。
-
●7.2把关人
记者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需要斟酌;餐桌前的丈夫,哪些话能对妻子讲,哪些话不能讲,需要考虑;发朋友圈怎么说,能既显得格调高,又不至于招人反感,这需要思量……参与传播的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从各自的观点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和过滤,信息传播的通道上,布满了把关人。
-
第八章传播内容
传播内容从来都是传播活动的中心环节,传播内容包括两个方面:说什么和怎么说。也就是具体的传播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本章将介绍霍夫兰及其耶鲁学派有关态度与劝服的部分研究成果,结合多个传播实例来探讨用何种传播技巧能达到好的劝服效果。
-
●8.1从信息来源角度看劝服
品牌为什么愿意找名人来代言?为什么医学专家谈某一疾病的防治、政治学家分析当下的政治局势、教育专家谈家庭教育问题会更令人信服?传播来源与传播效果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
●8.2恐惧诉求
用“敲警钟”的方式来唤起人们的危机意识,让人们感到紧张、恐惧,最终促成其态度和行为转化,这是一种常见的说服方法。本节将讲解什么是恐惧诉求,及使用这种传播手段的注意事项。
-
●8.3接种免疫理论
人为了抵御一些疾病的侵袭,会事先有意把少量病毒注入体内,让身体先对这种病毒产生免疫力,等真遇到了此类病毒,便不会生病。假如一个人迟早会听到相反的意见,那么就先让他听到一些相反的论点,让他在精神上有所准备,到时他们就很可能抵御住劝说了。
-
第九章传播媒介
本章将介绍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的生平及其观点;分析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这几种大众传播媒介的本体特征;讲解选择媒介的原则。
-
●9.1麦克卢汉的媒介分析
“媒介即讯息”是加拿大学者、著名的媒介理论家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地位和作用的一种高度概括。媒介是工具,讯息是内容,工具怎么能等同于内容呢?跟我们一起来了解麦克卢汉的媒介观,听麦克卢汉怎么说。
-
●9.2传播媒介的特征
生活中习以为常的大众传播媒介,你真的了解它们吗?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分别有怎样的媒介特性?在重大危机事件面前,人们会“异常依赖”哪种媒介?我们为什么选择这种媒介内容而不是那种媒介内容?本节将带你认识媒介。
-
第十章受众
本章将站在大众传播信息接收者的立场上,来谈受众的主体地位。领大家认识使用与满足理论,了解受众的选择行为及其影响因素。
-
●10.1受众的选择性行为
受众对媒介产品的消费是有目的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些需求。使用与满足理论便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来研究传播效果的理论。
-
●10.2使用与满足理论
烟民为什么躲避戒烟广告?知识分子为什么愿意选择印刷媒介,而教育程度偏低的人喜欢选择电子媒介?为什么人们常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1000个读者,就有1000个哈姆雷特”?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受众的选择性行为,它们是保护受众的防卫圈,阻止受众接收到反面信息。
-
第十一章传播效果论
本章将讲解传播效果研究发展的历程,介绍枪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 强大效果论这四个阶段的代表性研究成果。
-
●11.1传播效果的认识历程
传播效果是指传播者发出的信息经媒介传之受众而引起受众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的变化。关于传播效果的研究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不少曲折。本节将根据学者赛弗林和坦卡德对传播效果研究轨迹的概括,介绍枪弹论、有限效果论、适度效果论和强大效果论四个阶段的主要观点和代表性研究。
-
●11.2宣传的完美艺术
阿尔弗雷德·李和伊莉莎白·李夫妇合编的《宣传的完美艺术》 提出了七种常用的宣传技巧,很适合在广告和公共关系活动中应用。
-
●11.3两级传播论和舆论领袖
两级传播论是传播学的经典理论,是由传播学四大先驱之一的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这一理论对早期传播学研究认为大众传播效果力大无比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有时人际传播更有效。拉扎斯菲尔德认为舆论领袖是两级传播中的核心环节,绝大部分人是通过舆论领袖的人际传播而获得信息,并受到影响。
-
●11.4议程设置理论
电影《2012》引起了末日恐慌,为什么说这是由大众传播媒介造成的呢?大众传播媒介为什么能引导舆论?这都涉及到了大众传播媒介的一个重要功能——议程设置。
-
●11.5知沟理论
社会经济状况好的人能比社会经济状况差的人更快地获得信息?随着时间推移,富者和穷者之间的知识鸿沟会不断扩大?经济水平的差异真能导致如此结果吗?看“知沟”理论怎么说!
-
●11.6沉默的螺旋
沉默的螺旋理论是强大效果论的代表性观点,由德国学者伊丽莎白·诺埃尔·纽曼提出。本节将对这一理论进行详细阐述,讲解“沉默的螺旋”如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