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民间游戏概述
民间游戏是产生于生产生活,流传多年的、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最普遍的、最有趣味的活动。它包括流传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娱乐、嬉戏、玩耍、表演、观赏、爱好、学作、竞技等活动形式。本章在介绍民间游戏内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游戏案例和游戏情境阐述了民间游戏的特点、分类与价值,旨在帮助青年学生进一步了解、欣赏与敬畏民间游戏,民间游戏不仅仅是成人和孩童们茶余饭后的娱乐形式,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但承载着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而且带有鲜明的民族烙印与地方特色。重温民间游戏,让民间游戏走进儿童的生活不仅是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在通过民间游戏培养儿童的健全人格和优秀品质。
-
●1.1民间游戏的内涵
关于民间游戏的定义,虽然学者和专家们给出了不同的文字表述,但他们对民间游戏的认识还是存在着共同之处。本节课从民间游戏的共同特点出发,试图给民间游戏下一个标准化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民间游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民间游戏与儿童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民间游戏的内涵,感悟民间游戏的真谛。
-
●1.2民间游戏的特点
提到民间游戏,大家情不自禁的会想起小时候常玩的老鹰捉小鸡、丢手绢、跳皮筋、捉迷藏等游戏,它们之所以广为流传,具有超强的生命力,至今仍被人们所喜爱,不仅由于它们好玩、有趣,更是由于它们有着共同的特点。本节课将从民间游戏的特点入手,为您揭晓民间游戏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
-
●1.3民间游戏的分类
我国的民间游戏有成百上千种,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民间游戏进行分类。有的根据民间游戏的性质、用途以及发展方向来划分,有的根据民间游戏的娱乐功能来划分,有的根据中国传统文化构成的多样性来划分,还有的根据民间游戏活动的场地、人数或是否使用道具来划分。本节课将根据民间游戏的表现形式,重点介绍语言类、运动类、益智类、歌舞类和制作类民间游戏。
-
●1.4民间游戏的价值
在中国传统社会,民间游戏无时无刻不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陶冶情操、休闲娱乐、愉悦精神的作用,有的甚至以自身具备的规则约束及教化作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观念。民间游戏是兼具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活动,本节课将通过对民间游戏的分组方式、玩法设计、情境创设和表现形式的解析,帮助同学们深入了解并认同民间游戏的价值,为传承和发展民间游戏奠定基础。
-
第二章民间游戏的传承与发展
一直以来,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就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民间传统文化中的很多内容是以民间游戏的形式流传和保存的。因此,民间游戏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民间游戏渗透于各种民俗文化生活之中,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几乎所有人的童年生活都是在游戏的伴随下度过的,人们在游戏中发现,在游戏中成长,在游戏中追逐,在游戏中不断认识周围世界,在游戏中逐渐体验自我实现,民间游戏将传统文化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本章将从传承民间游戏的思考、发展民间游戏的原则、搜集、改良与创新民间游戏的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敢于实践和挑战,让民间游戏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仍然彰显其新的生命活力。
-
●2.1关于传承民间游戏的思考
民间游戏曾一度是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生活方式与生活环境的变化,民间游戏或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或潜移默化的发生着某种改变,民间游戏所承载的文化与传统也将随之淡出人们的生活。本节课从人们生活环境的改变、玩具材料的丰富和网络游戏的入侵等方面,分析了当前民间游戏所遭遇的困境,希望能够唤起青年学生传承和发展民间游戏的意识与热情。
-
●2.2发展民间游戏的原则
在一定意义上,民间游戏不但是在传承文化,更是在创造文化。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积淀使民间游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但并不意味着这些游戏一定全部适合当下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有一些民间游戏已不能满足发展需要,而那些被精挑细选出来的民间游戏有些已经相当完善,还有一些可能会因为材料、场地等方面的限制,需要结合当今现状进行适当的调整。本节课将从发展民间游戏的原则出发,引导学生学会改良和创新民间游戏的方法,从而使民间游戏更加适合当下人们玩耍。
-
●2.3民间游戏的搜集
民间游戏散见于各处,要将其传承和发展下去,首要的问题就是进行广泛的搜集与整理,那么民间游戏是如何被搜集出来的呢?本节课将从民间游戏的搜集渠道、搜集工具和整理方法三个方面来进行详细的介绍。
-
●2.4民间游戏的改良与创新
对民间游戏的创新运用,绝不是简单地引进游戏,而是在充分理解民间游戏精髓的基础上,运用民间游戏中所蕴含的智慧进行创新。本节课将从对民间游戏元素的创新与对民间游戏原型的创新两方面探讨如何对民间游戏进行改良与创新的问题。民间游戏元素的创新方法包括材料创新、内容创新、玩法创新和规则创新;民间游戏原型的创新包括纵向创新和横向创新。课程中通过“玩沙包”“跳格子”“我们都是木头人”“拉大锯”“老狼老狼几点了”“推铁环”和“丢手绢”等一系列耳熟能详的游戏介绍,详细阐释了如何对其进行游戏元素的创新与游戏原型的创新。
-
第三章语言类民间游戏
语言类民间游戏是中国民众代代传承的文化传统,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形式,对民众智慧的积累和日常生活的调节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章在了解语言类民间游戏一般问题的基础上,为您展现不同类型的语言民间游戏。语言类民间游戏以其独特的方式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体现了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字知识,表现了民众运用语言文字的智慧和智趣,诠释了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
-
●3.1语言类民间游戏概述
提及语言类民间游戏,你会想到的是绕口令、快板书、拍手谣、颠倒歌、问答歌等等。这些耳熟能详的语言类民间游戏陪伴过我们的祖辈,记忆在我们的童年。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让我们深入的体会经典民谣与游戏的有效结合,为我们学习语言提供丰富的语言元素,从而感受到语言类民间游戏与人类文明的发生、发展的相伴而生。
-
●3.2语言类民间游戏分类
生活类型的多样化,导致语言文字的多义性,人们在进行语言文字类游戏的过程中,语言文字的游戏和游戏中的语言文字必须含有一定的意义。语言类民间游戏实质上是一种生活形式,或者可以说是生活形式的一部分。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让同学们了解到不同类型的语言民间游戏,从而感受这些游戏文雅、通俗、直白、含蓄、复杂、简单等不同风格,进一步体验民众语言文字式的生活史及民众驾驭语言文字的智巧和能力。
-
●3.3语言类民间游戏教育功能
语言文字类民间游戏是中国民众代代传承的文化传统,在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上丰富多样,它不仅积累着民众的知识智慧,而且有效调节着民众的日常生活。语言文字类民间游戏包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深入领会语言类民间游戏的教育功能。通过语言文字类民间游戏,记录了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展现了中国异彩纷呈的语言文字知识,突出了民众运用语言文字的智慧,是理解中国人生活方式的重要途径。
-
●3.4语言类游戏之绕口令
绕口令是最常见的一种语言类民间游戏,多短小精悍,句式结构或整齐或长短句参差,句中重复的字词、读音较多,句中句尾字押韵,富有节奏感,有的还带有故事性,诙谐幽默,妙趣横生。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对语言类民间游戏绕口令有整体性的认识,并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多挖掘绕口令的不同玩法,进一步感受它的独特与有趣。
-
●3.5语言类游戏之谜语
谜语古称“隐语”“廋辞”,它是将事物或文字的本身隐藏起来,巧妙地运用比喻、隐喻、借代等手法对事物或文字特征进行形象描述的一种特殊的口头艺术形式,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知识性,是民众喜闻乐见的语言游戏。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感受到谜语的多姿多彩,种类繁多和情趣盎然,从而在今后的生活中进一步感受和挖掘谜语的神秘与有趣。
-
●3.6文字类游戏之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是我国古代人民为度过数九寒冬而发明的一种高雅的文字游戏,与数九、写九和画九的习俗密切相关。自冬至日起,每过九天为“一九”,按次序定名为“一九”“二九直至“九九”,共计八十一天,每日按图逐日填染,至填满全图,冬日过去,春风送暖,寒意全消,故有“九九消寒”之谚。九九消寒图不仅是一项科学记录天气变化的时间活动,也是一项有趣的“熬冬”智能游戏。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同学们了解到九九消寒图的起源,体验九九消寒图的不同玩法,深刻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
●3.7语言动作类游戏之拉大锯
拉大锯是在我国各地各民族中流传广泛的一种民间传统游戏,一般是大人在哄幼儿时常玩的游戏,也可以是两个孩子之间的游戏。拉大锯游戏起源于民间的锯木头行为,锯木头是一项讲究一定技巧的行为,必须把木材固定后,由拉锯者用力适当而均匀地来回拉动锯子。久而久之,人们模仿这种耳熟能详的生活场景,创作出相应的歌谣,将其发展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民间游戏。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了解到拉大锯的传承与发展,体验不同地域特点的拉大锯游戏。
-
●3.8语言动作类游戏之拍手游戏
还记得好玩的“你拍一,我拍一”么?这是我们小时候经常玩的一种拍手游戏。拍手游戏又叫“拍对子”“拍手歌”“拍手拍膝”,是一种不用道具,只借助于双手拍击,口头唱诵歌谣的游戏,在全国各地广为盛行,特别受儿童和青少年的喜爱。拍手游戏最大的特点就是对场地没有限制,在室内或室外都可以进行。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让我们重温童年时代最好玩的拍手游戏,了解拍手游戏的传承与发展,开拓创新出更多的玩法,进一步感受它的乐趣。
-
第四章运动类民间游戏
我国是一个具有丰富的民间体育游戏资源的多民族国家,运动类民间游戏作为民间游戏的一个分支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起源于民间,繁荣于民间,被人民所传承,是地地道道的草根文化,本章节在了解运动类民间游戏的概念分类及创新的基础上,还为您展现了编花篮、翻线绳、丢沙包、抽陀螺、跳竹竿、踢毽子的游戏过程。从而唤起学生的童年美好回忆,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合作与游戏带来的乐趣。
-
●4.1运动类民间游戏概念、分类及特征
说到运动类民间游戏,你也许会想到体育运动,其实运动类民间游戏和体育是分不开的,运动类民间游戏具有很强的健身性与趣味性,民间体育游戏能够顺应我国儿童的发展特点,不管是体制、动作技能、智力还是心理,民间体育游戏都对我国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起到了莫大的作用,本章节我们学习运动类民间游戏的概念、分类以及特征,激发学生对运动类民间游戏的学习兴趣。
-
●4.2运动类民间游戏改良与创编
本节课通过介绍运动类民间游戏的创新玩法,来了解游戏不单单是传统单一的形式,而是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与规则可以进行的游戏,在创新游戏的基础上,引领学生更深入挖掘传承和创新游戏的基本策略,通过学习激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并积极思考创新游戏的方法,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思考能力。
-
●4.3编花篮
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运动类民间游戏“编花篮”,编花篮是我们小时候长玩的游戏,趣味性强、操作简单不需要什么器械,参加者用另外一条腿一起边蹦跳边转动,一边跳一边唱歌谣,编花篮游戏不但能培养幼儿单脚站立于单脚跳跃的能力,还能促进幼儿的团结与相互配合能力。
-
●4.4翻线绳
翻线绳,是我们中国民间流传的儿童游戏。对于70后80后而言,翻线绳游戏一定不陌生,利用绳子玩的游戏,只需灵巧的手指,就可翻转出许多的花样。本节课我们通过学习双人玩法与单人玩法,让学生了解翻线绳的概念与基本玩法,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与操作能力。
-
●4.5沙包游戏
沙包项目属于我们民族、民间传统的体育项目。人类的祖先就会用石头等硬物击打猎物。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且作为游戏当然不能用石块等利器,于是人们开始用伤害性较小的沙包代替。用碎布及针线缝成、用细沙塞满的沙包是用作武器“投杀”对方的。本节课我们学习如何制作沙包与沙包的传统的玩法与创新玩法,通过学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考能力与竞争意识。
-
●4.6抽陀螺
陀螺者,木制如小空钟,中实而无柄,绕以鞭之绳而无竹尺,卓于地,急掣其鞭。一掣,陀螺则转,无声也。视其缓而鞭之,转转无复往。转之疾,正如卓立地上,顶光旋旋,影不动也。陀螺因地域不同所以称法与玩法也是不一样的,本节课我们学习陀螺的起源、材质、传统玩法以及创新玩法,使学生们学习了解陀螺不同的玩法与魅力。
-
●4.7跳竹竿
跳竹竿是黎族人民喜闻乐见的一种传统体育活动,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每当重大节日或新谷登场,人们都要举行跳竹竿,而且往往通宵达旦,跳竹竿,黎语叫“卡咯”,本节课学习跳竹竿的基本玩法、创新玩法以及游戏规则,跳竹竿是一种体育游戏也是一门艺术活动,对学生们有很强的吸引力,使学生在参与、尝试、挑战的过程中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不仅增强了身体素质,还发展了同学们的创造力与合作意识。
-
●4.8踢毽子
今时小儿以铅锡为钱,装以鸡羽,呼为毽子,三四成群走踢,有里外廉、拖枪、耸膝、突肚、佛顶珠、剪刀、拐子各色,亦蹴鞠之遗事也",踢毽子起源于我国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毽子的种类、玩法,更深入的了解“毽子”的起源与发展。
-
第五章益智类民间游戏
中国民间传统益智游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传统,流传下来的益智类游戏项目也是数不胜数。每一个益智游戏都是一代又一代人传承下来的朴素智慧与生活趣味,也是那些物质匮乏年代,让小伙伴们乐此不疲亲密无间地嬉戏娱乐活动。传统的东西总是散发着永恒的味道,这些游戏不知道流传了多久,可是每一代孩童在玩耍的时候,趣味依旧。本章在了解益智类民间游戏一般性问题的基础上,为您展现七巧板、九连环、鲁班锁、华容道、单线跳棋等游戏过程。
-
●5.1益智类民间游戏价值与影响
传统益智游戏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优秀组成部分,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特点,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功能,拥有着独特的教育魅力。不管是幼儿还是成人玩起来竞争激烈,情绪波澜起伏,趣味盎然,其乐无穷。而且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合作、竞争、守规则伴随游戏的始终。本节课程将在与民间益智游戏日益深入的接触和碰撞中,开启感受、体验益智类民间游戏的大门,深入了解这类民间游戏的价值与影响。
-
●5.2益智类民间游戏的类型
中国人自古就看重对人的全面发展,修身如此,游戏亦如此。中国民间的传统益智游戏不仅装点民俗,更需启发民智,所以民间流传着许多具有生活气息、风采各异的益智类游戏,它给许多人带来了童年的欢乐。益智类民间游戏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益智类民间游戏的类型,深入了解益智类民间游戏。
-
●5.3七巧板(上)
七巧板由于其有千变万化的玩法,是中国著名的拼图玩具,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益智游戏之一,经历了千百年的考验后,因设计科学,构思巧妙,变化无穷,能活跃形象思维,特别是启发儿童智慧,所以深受欢迎。本节课将带领学生走进号称“东方魔板”的七巧板的世界,一起在历史的长河中寻找七巧板的起源,了解了七巧板的“诞生”历程,并在认识七巧板结构的过程中掌握如何制作七巧板。
-
●5.4七巧板(下)
七巧板作为一种拼图游戏,它是用七块板,以各种不同的拼凑法来拼搭千变万化的形象图案的游戏。操作七巧板是一种发散思维活动,七巧板按不同的方法拼摆、组合可以拼排成各种各样的几何图形和形象,这一节课将继续带领学生探索七巧板的神秘世界,深入来了解一下七巧板的玩法与规则,进一步的了解七巧板的创新性玩法。
-
●5.5中国环“九连环”
“解不开的岐中易,摘不下的九连环”,作为中国最杰出的益智游戏之一,九连环九个圆环环环相扣,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那看似简单的圈圈套套为何如此迷人呢?为连环玩具之首的九连环有着怎样的历史呢?它有着怎样的玩法和规则?我们怎样才能解开它呢?本节课我们就来揭秘一下“连环”的秘密。
-
●5.6鲁班锁
一块看似玩具的小小“积木”,缘何历经千年长盛不衰?时空穿越,容颜不老,不过是“变身”有术,多了几副形态,换了几分模样,……小小“鲁班锁”,为您掀开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历史华章。前世为“锁”,一段解不开的工匠情缘,鲁班锁以其古朴的外表,对称的形状,神奇的内部结构,散发出独特的吸引人的魅力。本节课就让我们化身成“钥匙”,共同解开这“锁”带来的奥秘。
-
●5.7华容道
本节课将带领您走进这个以历史故事取材的滑块游戏——华容道。取自著名的“关羽放曹”的故事的华容道,是古老的中国游戏,以其变化多端、百玩不厌的特点与魔方、独立钻石棋一起被国外智力专家并称为“智力游戏界的三个不可思议”。华容道的魅力就在其多达数百种布局方法上,这不仅倾倒了中国人,也令世界各国的数学家为之心醉神迷。
-
●5.8单线跳棋
民间棋类游戏产生于民间,具有取材简便、随机性强、容易学会和传播、竞争性、趣味性和娱乐性等特征。棋类游戏丰富多彩,其中二人对弈游戏单线跳棋简单易行,棋子、棋盘的布局也相对简单,但是在方寸棋盘,还具有磨炼人的意志,陶冶人的情操,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下棋不单只是一种活动,它还是一种艺术,一种起源于中国,在中国发展最广的艺术,是中国的国粹。本节课就带走进大家一种不一样的民间棋类游戏——单线跳棋
-
第六章歌舞类民间游戏
歌舞类民间游戏作为我国民间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经过几千年历史的繁衍,沉积了各式各样的歌舞类民间游戏,成为了我国民间游戏不可磨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章在了解歌舞类民间游戏的一些常规问题的基础上,将为您展示扭秧歌、盅子舞、跳皮筋等游戏来源及舞蹈步法。从而让大家感受歌舞类民间游戏散发的魅力,带领大家寻找童真、童趣,体验歌舞类民间游戏给我们带来的快乐。通过本章节的学习,意在提升学生发扬歌舞类民间游戏的意识,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
-
●6.1歌舞类民间游戏的起源与发展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歌舞类民间游戏有着自己得天独厚的历史地位,它包括舞狮子、扭秧歌、拉洋片、耍龙灯、傀儡戏等。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我们先要了解歌舞类民间游戏的发展和特性,去感受歌舞类民间游戏的独特之处,引导学生提升对歌舞类民间游戏的兴趣和探究。
-
●6.2歌舞类类民间游戏特征
根据歌舞类民间游戏的起源与发展,随着历史进程的推移,歌舞类民间游戏有着属于它自身的三大特征生动活泼、红火热闹、节日氛围。本节课重点介绍歌舞类民间游戏三大特征,让学生亲身体验它生动形象、绘声绘色、热闹非凡以及特定节日表演等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学生对歌舞类民间游戏的兴趣与认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加深学生对歌舞类民间游戏的理解和认识,为今后歌舞类民间游戏的学习奠定基础。
-
●6.3扭秧歌(上)
本节课重点介绍歌舞类民间游戏之一扭秧歌,课程将从它的历史发展、分类、特点(共性特点和非共性特点)。从扭秧歌的前身“农作舞”开始介绍,逐步演变成“村田乐”歌舞游戏,最后成为我们现在所说的扭秧歌。根据各地域的分类,现以陕北秧歌、东北秧歌、河北秧歌、胶州秧歌较为著名,而这四类秧歌本身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对扭秧歌有了深刻的理解,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民族传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
●6.4扭秧歌(下)
本节课重点介绍东北秧歌的基本动作和创新表演。通过东北秧歌的发展、风格特点、基本动作等方面的学习,重点掌握东北秧歌泼辣、艮俏、幽默、端庄、稳重的风格特点,以及东北秧歌握巾方法、舞姿、手巾花、步法等动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深刻感受东北秧歌的表演魅力,也通过参与趣味创编表演,拉近了学生对中国传统民间歌舞游戏的认识,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的了解,使身心得到愉悦。
-
●6.5盅子舞(上)
本节课重点介绍流传于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上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种群众娱乐性舞蹈盅子舞。通过盅子舞的起源、发展、道具、配乐以及表演形式等方面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盅子舞独特的魅力,体会它所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情感记忆。盅子舞作为表演类民间游戏,道具取材于生活中,表演形式就有娱乐及观赏性,在参与中不仅可以体味盅子舞的带来的快乐,更可以锻炼体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学生民族使命感和责任感,加深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意识。
-
●6.6盅子舞(下)
本节课重点学习盅子舞的基本动作、步法和表演方法。通过系统讲解酒盅的持盅方法、盅子舞基本动作、盅子舞基本步法和表演方法,重点掌握盅子舞舞蹈风格特点和表演特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盅子舞带来的娱乐快乐的表演氛围,结合着美妙的音乐翩翩起舞,让学生体会民间舞蹈所带来的艺术魅力,使学生对盅子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鼓舞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自信感。
-
●6.7跳皮筋(上)
小皮球,香蕉梨,马兰花开二十一 。二五六 ,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它唤醒了我们身体的记忆、童年的回忆,那就是跳皮筋。它是近代兴起的一种民间游戏,是一种适宜儿童、青少年的民间游戏。本节课,我们将一起带着童年的回忆,再一次了解、回忆跳皮筋的基本动作,我们将从点、迈、转、绕、掏、摆勾、摆压、摆踩、踢这几个腿部基本动作进行了解,去感受跳皮筋所带来的童趣与回忆,去感受跳皮筋所带来的快乐与愉悦。
-
●6.8跳皮筋(下)
跳皮筋作为我们童年回忆的一部分,我们已经了解了它的玩法与规则,本节课我们带着我们熟悉的跳皮筋基本动作一起探究它的创新玩法,在没有皮筋道具的前提下,我们如何跳起来、玩起来、乐起来,既节省空间,又能使身体得到锻炼与愉悦。接下来我们将从叉腰点步动作、后踢步撑皮筋动作、点步转身迈点动作、前勾后勾动作四个方面进行创新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步法的准确性、节奏感和自身的协调感、舞蹈美感。
-
第七章制作类民间游戏
制作类民间游戏作为民间游戏的一个分支,历经百年变迁,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本章在了解制作类民间游戏一般性问题的基础上,为您展现磕泥饽饽、编蝈蝈笼子、扎中国结、五彩线缠粽子、手绢叠老鼠等游戏过程。从而,唤起学生青涩蹒跚的儿时足迹,体验制作类民间游戏蕴含的智慧与乐趣,汲取制作类民间游戏的精神营养,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在创新、传承中培养学生善于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格。
-
●7.1制作类民间游戏的内涵与特点
提及制作类民间游戏,你也许会想到游戏猜兄弟、拉钩钩、编蝈蝈笼子,剪窗花,捏面人......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我们将开启感受、体验制作类民间游戏的大门,深入了解这类民间游戏的内涵、分类及其特点,激发学生探访富有“高手在民间”之称的制作类民间游戏的兴趣。
-
●7.2制作类民间游戏的价值
本节课将通过“仡佬族老人编制蔑鸡蛋”的视频,深入刨析制作类民间游戏在文化传承、动作发展、娱乐玩耍、劳动教育四方面的教育功能。并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深入挖掘传承和创新制作类民间游戏的基本策略。通过学习激励学生主动走进制作类民间游戏,创设开展制作类民间游戏的空间,树立在传承与创新中发挥自己能量的志趣。
-
●7.3磕泥饽饽
本节课将带领您走进老北京的七十二行之一——“磕泥饽饽”,课程将从历史记载中感受“磕泥饽饽”游戏的发展历程,从距今300年历史的葛村饽饽卡子了解“磕泥饽饽”游戏的价值,从视频与实操中体验“磕泥饽饽”游戏的快乐,从饽饽卡子与胶泥的变化中发现“磕泥饽饽”游戏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通过一系列的参与和感受实现对磕泥饽饽这个游戏的深入解读。
-
●7.4手帕老鼠
不写情词不写诗,一方素帕寄相思。郎君着意翻复看,横也丝来竖也丝。一方手帕既是古人寄托相思的信物,也是一代人童年的记忆,更是今天时代发展的鉴证之物。本节课将带领学生通过对手帕的认识,了解它的起源与发展,掌握它的特点与分类,以及它在中西方文化中的重要作用。并在实操体验中掌握手帕折老鼠游戏的步骤和玩法,从而获得无限乐趣。
-
●7.5编细篾儿
本节课程将从什么是细篾儿编制入手,为大家展示一个草木类编制的民间游戏的奇幻世界,围绕细篾儿编制的内涵,玩蝈蝈游戏的起源与发展,蝈蝈笼子的编制方法,细篾儿编制的创新方法四个部分,发现今天的草木类编制无处不在、创新无处不在、行动无处不在、收获也无处不在。
-
●7.6缠粽子
端午节做为四大传统节日,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通过本节课程学生将深入理解端午节丰富的传统习俗,深邃的节日传统文化,体验线缠粽子的游戏方法与价值,引导学生在看看、说说、做做中再现体验端午风俗,在推动更多时代元素融入传统习俗中促进传统习俗的发展,让传统习俗更加丰富,也更加富有生命力。
-
●7.7中国结
中国结作为一种手工编织工艺品,它身上所显示的情致与智慧正是汉族古老文明中的一个侧面。 中国结有着复杂曼妙的曲线,有着飘逸雅致的韵味。是人类世代繁衍的隐喻,也是数学奥秘游戏的呈现。在本节课程中,我们将伴随中国节喜庆祥和的寓意,更深入的了解“结”的起源与发展,发现“结”的变化和分类,体验“结”的编制,探究中国结与现代生活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