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集萃
中华传统文化集萃
5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7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中华传统文化集萃》课程从中华传统文化基本常识、人文地理、民俗文化、诸子名言与警句箴言、音乐、绘画、书法、舞蹈、戏曲、诗歌小说等多角度、多维度地展示中华传统文化。为丰富课程根据所讲的内容访谈了四川地区著名的艺术家、民间艺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以及专家学者,搜集了大量可供同学们学习参考的珍贵素材。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总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总论-1
刘立云
总论-2
刘立云
总论-3
刘立云
总论-4
刘立云
人文地理
人文地理-1
庄点
人文地理-2
庄点
人文地理-3
庄点
人文地理-4
庄点
诸子百家
诸子名言-1
陈洁
诸子名言-2
陈洁
警句箴言-3
陈洁
警句箴言-4
陈洁
民俗
民俗-1
格桑梅朵
民俗-2
格桑梅朵
民俗-3
格桑梅朵
民俗-4
格桑梅朵
音乐
音乐-1
庄点
音乐-2
庄点
音乐-3
庄点
音乐-4
庄点
绘画
中国画-1
庄点
中国画-2
庄点
中国画-3
庄点
中国画-4
庄点
书法
书法-1
格桑梅朵
书法-2
格桑梅朵
书法-3
格桑梅朵
书法-4
格桑梅朵
舞蹈
民间舞蹈-1
庄点
民间舞蹈-2
庄点
民间舞蹈-3
庄点
民间舞蹈-4
庄点
戏曲
中国戏曲-1
庄点
中国戏曲-2
庄点
中国戏曲-3
庄点
中国戏曲-4
庄点
诗歌小说
中国古典诗歌-1
陈洁
中国古典诗歌-2
陈洁
中国古代小说-3
陈洁
中国古代小说-4
陈洁
诗词赏析与结语
诗词赏析-1
庄点
诗词赏析-2
庄点
诗词赏析-3
庄点
结语-4
李杰
  • 第一章总论

    提高文化自知,坚定文化自信。本讲主要以宏观眼光,多维度、多方面深入讨论关于中华传统文化“是什么?为什么?学什么”这三个重要且核心的问题:一、中华传统文化是什么?即怎么理解和再识传统;二、为什么要继承中华传统文化?即解构传统的当代价值;三、怎么学好中华传统文化?即继承和扬弃之间的辩证法。解答这三个问题,可以让大家对这门课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为今后的学习做好准备。

  • 1.1总论-1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理解事物,首要的任务是要把握其特征。因此,本节将从五个方面入手,展开讲述“中华传统文化是什么”这个命题的第一个重要部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

  • 1.2总论-2

    本讲继续讨论“中国传统文化是什么”的第二部分,即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精神标识。主要包括“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如何提炼其精神标识,以及具有哪些特点”三方面内容。

  • 1.3总论-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全方位融入和贯穿于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领域。随着孔子学院的增多和“国学热”的盛行,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已是时代之需。对于当代大学生,系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可以培养我们的完善人格和优秀道德品质,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还可以增强我们的民族荣誉感和中华民族的国际竞争力。本节内容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来重新认识传统文化,树立高度的民族自信心、文化自信心。

  • 1.4总论-4

    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文化自知,坚定文化自信,肩负起文化的传承创新是我们的必要任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要做到心心相印,感而遂通,达到与古人居的境界。要始终坚持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把握和处理好“史与论”、“继承和吸收”两个关系。本节内容主要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学习方法的介绍,来告诉我们如何对传统文化进行继承与扬弃,使之更加符合我们时代之需,让中华传统文化如南山之寿,松柏之茂,日月之永恒。

  • 第二章人文地理

    中国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是拥有五十多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中国是文明古国,在几千年的发展中,留下了很多名胜古迹。本讲主要介绍了长城、茶马古道、故宫、布达拉宫、颐和园、苏州园林、敦煌莫高窟、秦始皇兵马俑等著名的名胜古迹、建筑园林、石刻石雕等。

  • 2.1人文地理-1

    长城是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性建筑与艺术,也承载着中国人的情感和梦想。中国的茶文化从晋代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四川的茶馆文化,在茶馆里不仅喝茶、交流信息,人们也在这里听评书、欣赏曲艺。

  • 2.2人文地理-2

    位于北京的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艺术的集大成之作。布达拉宫坐落在西藏拉萨,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

  • 2.3人文地理-3

    中国园林是一个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的园林体系,有“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大类型。颐和园,可视为我国皇家园林极盛时期的代表作。苏州园林,是中国私家园林的杰出代表。

  • 2.4人文地理-4

    中国第一个帝王陵,是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秦始皇陵,在中国古代帝王陵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开先启后的作用。敦煌石窟是举世闻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代表了我国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艺术价值最高的石窟艺术。

  • 第三章诸子百家

    本讲内容主要分为诸子名言和警句箴言两个部分。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并起,百家争鸣,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纷纷表达不同的思想观念,中国文化思想发展呈现高度繁荣的局面,给后人留下了浩如云烟的文明财富。第一部分通过对孔孟的儒家思想和老庄的道家思想的介绍,来学习孔孟老庄的经典名言。第二部分则是通过对《菜根潭》和《增广贤文》这两本书的介绍,来学习其中的警句箴言,其中包含着前人对人生的理解和思考,对事物的认识与总结,对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和宝贵文化遗产。

  • 3.1诸子名言-1

    春秋战国时期是由分离趋向统一的历史时期,也是学术思想的繁荣时期。针对社会急剧的发展变化,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发表各自看法,逐渐形成儒家、法家、道家、墨家、兵家等许多学派,史称“诸子百家”。各种思想学术流派的成就,与同期古希腊文明相辉映;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三大哲学体系,形成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几经周折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宋朝时期全面上位;同时,程度不同地影响其他少数民族,甚至影响到与中国相邻的国家。本节内容主要讲的是孔子与孟子两位圣人,通过介绍人物生平以及他们的思想主张,来更好的学习孔孟的经典名言。

  • 3.2诸子名言-2

    众所周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大爆炸的第一个时代。其中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诸多领域纷纷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百家争鸣就是该时代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变革。在这次持续两百余年的思想大变革中,涌现出了众多的思想流派,其中较为重要的就有儒、道、法、墨等。本节内容主要讲道家以及该学派的重要人物老子和庄子这两位划时代的大师。通过对其名言的学习,去更好的把握整个时代背景以及道家思想的核心精髓。

  • 3.3警句箴言-3

    《菜根谭》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道家的无为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是一部有益于人们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奋发向上的通俗读物。作者以“菜根”为本书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书中有许多的语录都十分富有哲理,其内容包括了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等。与《菜根潭》有些许共同之处的《增广贤文》也有其自身的独到之处,它以道家的理论为基础来启蒙儿童。《增广贤文》从表面上看似乎杂乱无章,但只要认真通读全书,不难发现有其内在的逻辑。本节将围绕《菜根潭》和《增广贤文》两书中的内容,与来共同谈讨生活中为人处事的智慧。

  • 3.4警句箴言-4

    《左传》是春秋战国时期诞生的国学经典之作。它取材于王室档案、鲁史策书、诸侯国史等。内容包括诸侯国之间的聘问、会盟、征伐、婚丧、篡弑等。《左传》为后世所提供了春秋及其以前阶段之大量的思想史、经济史、社会史以及其它学术史的重要资料。如果说《左传》是国学经典,那么明代的《幼学琼林》便是儿童启蒙读物的代表作之一,它上到天文、下到地理。内容广博、包罗万象,被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读《左传》可以明史,而读《幼学琼林》则可以明智,细品其中的警句箴言可以发人深省、引人深思。本节将从《左传》和《幼学琼林》两书中提取富有人生哲理的经典句子,来共同品读。

  • 第四章民俗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个兄弟民族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作为文化民族基础的民俗,在各个历史阶段中都起到维系文化系统的作用,发挥着它的文化功能。 民俗调节着人们的生活,它的节日会使人们在欢娱中忘却烦恼。它的民间故事将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缺乏的和失去的东西找回来,使人们得到心理上的弥补。民俗是人们宣泄情感的安全阀,人们在节日的狂欢中可以打破很多日常生活的规范,但约定的日子一过,生活又回归到往日的平常生活。

  • 4.1民俗-1

    本节主要讲的是民俗文化的概述和我国主要的饮食民俗文化介绍。

  • 4.2民俗-2

    本章节主要是对我国服饰民俗文化进行详细的介绍。

  • 4.3民俗-3

    本章节主要是以藏族绘画艺术唐卡为例,对我国的民俗艺术进行分析讲解。

  • 4.4民俗-4

    本章节主要讲授两个部分的内容:1、节庆民俗 2、信仰民俗;

  • 第五章音乐

    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应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它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听觉的艺术和情感的艺术。音乐之所以区别于其他艺术,呈现出这些特点,就在于其构成材料、呈示方式与信息解读以及表现人类情感活动的特殊性。除此之外,音乐还具有认知功能、教育功能、体验功能、实用功能、娱乐功能等作用。回望华夏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国的音乐就像一条悠久绵长的河流贯穿于中华文明。

  • 5.1音乐-1

    本节主要讲的是先秦时期的音乐。

  • 5.2音乐-2

    本章节主要是对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部分音乐进行详细的介绍。

  • 5.3音乐-3

    本章节主要对隋唐、宋元时期的部分音乐进行分析讲解。

  • 5.4音乐-4

    本章节主要讲授明清时期、近代的部分音乐。

  • 第六章绘画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数千年的不断丰富、革新和发展,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手法,形成了独具中国意味的绘画语言体系,在东方以至世界艺术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中国画以线、墨为主,讲究骨法用笔,追求“笔精墨妙”的艺术效果。总体上的美学追求,不在于将物象画得逼真、肖似,而是通过笔墨情趣抒发胸臆、寄托情思,创造意境。

  • 6.1中国画-1

    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中国画自身特点概括起来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文人性、诗性和笔墨性。

  • 6.2中国画-2

    中国的绘画史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距今至少有七千余年的历史。最初的中国绘画,是画在陶器、地面、和岩壁上的,渐而发展到画在墙壁、绢、和纸上。这些早期绘画奠定了后世中国画以线为主要造型手段的基础。

  • 6.3中国画-3

    隋唐时期社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绘画也随之呈现出全面繁荣的局面。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 ,人物画以表现贵族生活为主,并出现了具有时代特征的人物造型。水墨山水至此发展成熟,这在中国山水画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花鸟画形成了两大风格,分别表达了 “富贵”与“野逸”的不同趣味。

  • 6.4中国画-4

    宋代绘画进一步成熟和更加繁荣,人物画已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领域空前繁荣,涌现出很多热爱生活、崇尚艺术的伟大画家,历代画家们创作出了名垂千古的传世名画。

  • 第七章书法

    中国书法,是在中国文化背景下,以汉字为依托,以笔、墨为工具,以线条为视觉表现形式的特殊的汉字书写艺术表现形式。本次课我们主要学习四个部分:1中国书法概述,书法概念的源流以及相关知识点拓展2中国书法五大分类3中国历代书法艺术风格和历代名家及名作4中国书法文化价值意义

  • 7.1书法-1

    本节主要讲的是中国书法的概述、源流相关知识点的拓展。

  • 7.2书法-2

    本节讲的主要内容是中国书法的五大分类: 一、篆书。二、隶书。三、楷书。四、行书。五、草书。

  • 7.3书法-3

    本节我们主要学习中国历代书法艺术风格和历代名家名作。

  • 7.4书法-4

    本节我们继续学习中国历代书法艺术风格和历代名家名作。

  • 第八章舞蹈

    中华民族由56个民族组成,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中国的民间舞蹈。 在本讲中,首先要谈一谈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概况、以及中国传统舞蹈的分类。其次,讨论如何欣赏民族民间舞蹈。最后,为同学们介绍我国五种民族民间舞蹈,分别是:藏族、羌族、傣族、维吾尔族和汉族的民间舞蹈。

  • 8.1民间舞蹈-1

    中国古代舞蹈的发展概况、以及中国传统舞蹈的分类。我国传统舞蹈发展至今种类繁多、形式多样。我们中国的传统舞蹈,大致可以分为四大类:一、民族民间舞蹈。二、宗教祭祀舞蹈。三、戏曲舞蹈。四、古代舞蹈遗存。

  • 8.2民间舞蹈-2

    如何欣赏民族民间舞蹈,以及藏族民间舞蹈。我们可以从舞蹈形态、意蕴与造型等方面来欣赏千姿百态的民族民间舞蹈。藏族多是居住在西藏、青海、甘孜、四川、云南等地区,常见的有:卓、谐、果谐、堆谐和热巴等。

  • 8.3民间舞蹈-3

    傣族民间舞中以“孔雀舞”、“象舞”、“象脚鼓舞”等流传最为广泛,浸润着傣族文化的特点。羌族主要生活在我国四川省岷江流域,有古老的文化传统,羌族舞蹈的主要形式有:萨朗、席步蹴、羊皮鼓舞、忍木纳等。

  • 8.4民间舞蹈-4

    维吾尔族主要居住在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南北等地。维吾尔族的民间舞蹈的主要舞蹈形式有:赛乃姆、多朗舞、那孜尔库姆、夏地亚纳等。汉族民间舞蹈中常用的艺术手法,表演中以歌伴舞、歌舞结合,相得益彰。

  • 第九章戏曲

    中国戏曲,作为我国传统艺术形式之一,是融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各种艺术因素的综合性舞台表演艺术。它以丰富的剧情、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凸显鲜明而独特的民族性与经久不衰的生命力,它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本讲以“中国传统戏曲”为话题,从四个方面展开较为生动详细地阐述:第一节戏曲概说,第二节戏曲之美,第三节戏曲的种类,第四节川剧。试图带领学生走进中国戏曲,对话著名戏曲艺术家,重温经典,体味戏曲宣扬的忠、孝、节、义的叙事主线,并重新正视我国悠久的戏剧传统。

  • 9.1中国戏曲-1

    本讲主题是“戏曲概说”。主要对“戏曲”概念的缘起与界定、中国 戏曲的角色体制以及基本表演程式“四功五法”进行介绍与阐述。

  • 9.2中国戏曲-2

    本讲主题是“戏曲之美”。以具体戏曲作品为例,分别罗列“语言美与音律美”、“写意美与抒情美”、“色彩美与表现美”三组概念来归纳梳理中国戏曲的典型美学特征,并试图进一步说明戏曲作品凸显着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上的“和谐”。

  • 9.3中国戏曲-3

    本讲主题是“戏曲的种类”,选取了昆曲、京剧、豫剧、黄梅戏四大代表性剧种进行介绍与代表性作品的赏析。

  • 9.4中国戏曲-4

    本讲主题是“川剧”,主要从戏台的变迁、角色行当、川剧绝活三方面对“川剧”这一流传于中国西南地区的地方大剧种进行阐述。

  • 第十章诗歌小说

    本讲内容主要分为“中国古典诗歌”及“中国古典小说”两个部分。 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古典诗词以其典雅的文辞,深厚的情感意蕴,优美的节奏韵律,令无数的后来者倾心,直接体现了我们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诗歌章节赏析部分经典古典诗歌,从三个方面入手探讨“中国古典诗歌的现代意义”这一命题,以此启迪、唤起同学们对中国古典诗词的诵读兴趣,让大家了解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文化传统,在古典诗歌中寻求审美和优秀价值观的精神共鸣。 中国古典小说是中华文化的珍奇瑰宝,其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评书、连环画、故事等大都陪伴了无数代中国人,并深深影响到我们民族性格的形成。本章节梳理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概况,研究其演变脉络与历程,带领大家更好地理解小说作品的思想内涵,从而对传统文化和近代文明发展有更深层、更系统的发现。

  • 10.1中国古典诗歌-1

    中国古典诗歌,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作为中国文化象征之一的古典诗词,既是国家文化的一个体现,也是拉近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一个纽带。本节将以部分经典古典诗句为线索,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现代意义”作出概括,并以《诗经•秦风•无衣》为例,展开论述“民族精神”与“爱国主义”在古典诗歌中的集中体现。

  • 10.2中国古典诗歌-2

    本节我们继续走进中国古典诗歌,从“人生百态”和“情感共鸣”这两方面入手,带领大家诵读《送元二使安西》、《春夜喜雨》等经典诗歌,让我们在“功名利禄”之外,寻觅一方精神栖息的佳处。

  • 10.3中国古代小说-3

    作为传统文化的源泉之一,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从远古神话的诞生到明清章回小说的高潮,古典小说有如其他问题般曲折而漫长的发展历程。从先秦时期的《庄子》中,就有了对小说的定义。期间经历了魏晋六朝的小说雏形至唐代宋代的发展定型期,为明清的巅峰时期做好准备。

  • 10.4中国古代小说-4

    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发展到了巅峰,无论是从内容题材的丰富程度,还是创作的数量和成就,都是空前的。不仅具有很具体的现实意义,同时在文学艺术上也有极高的成就。叙事绘人艺术已趋于成和完美。明清小说无疑铸就了中国古典文化最后的辉煌。

  • 第十一章诗词赏析与结语

    中国是诗的国度,几千年的诗歌发展,跌宕起伏、形式多样、流派纷呈。本讲在古代唐诗、宋词,以及近现代诗词中选取经典为代表,一起来体会中国诗词的诗情画意、情景交融。

  • 11.1诗词赏析-1

    唐诗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流派多样,艺术成就之高。本节结合音乐与绘画赏析《登幽州台歌》《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出塞》《枫桥夜泊》《游子吟》《江雪》等唐诗作品。

  • 11.2诗词赏析-2

    宋词以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青玉案》、苏轼的《水调歌头》结合音乐赏析。

  • 11.3诗词赏析-3

    近现代诗词以红色经典诗词,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与《沁园春•雪》结合音乐与绘画赏析。

  • 11.4结语-4

    结语。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总论

    1.1 总论-1

    1.2 总论-2

    1.3 总论-3

    1.4 总论-4

    视频数4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人文地理

    2.1 人文地理-1

    2.2 人文地理-2

    2.3 人文地理-3

    2.4 人文地理-4

    视频数4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诸子百家

    3.1 诸子名言-1

    3.2 诸子名言-2

    3.3 警句箴言-3

    3.4 警句箴言-4

    视频数4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民俗

    4.1 民俗-1

    4.2 民俗-2

    4.3 民俗-3

    4.4 民俗-4

    视频数4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音乐

    5.1 音乐-1

    5.2 音乐-2

    5.3 音乐-3

    5.4 音乐-4

    视频数4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绘画

    6.1 中国画-1

    6.2 中国画-2

    6.3 中国画-3

    6.4 中国画-4

    视频数4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书法

    7.1 书法-1

    7.2 书法-2

    7.3 书法-3

    7.4 书法-4

    视频数4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舞蹈

    8.1 民间舞蹈-1

    8.2 民间舞蹈-2

    8.3 民间舞蹈-3

    8.4 民间舞蹈-4

    视频数4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戏曲

    9.1 中国戏曲-1

    9.2 中国戏曲-2

    9.3 中国戏曲-3

    9.4 中国戏曲-4

    视频数4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诗歌小说

    10.1 中国古典诗歌-1

    10.2 中国古典诗歌-2

    10.3 中国古代小说-3

    10.4 中国古代小说-4

    视频数4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诗词赏析与结语

    11.1 诗词赏析-1

    11.2 诗词赏析-2

    11.3 诗词赏析-3

    11.4 结语-4

    视频数4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