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设计前沿
创新设计前沿
7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5
开课平台智慧树
开课高校浙江大学
开课教师罗仕鉴周磊晶
学科专业艺术学设计学类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创新设计前沿》是一门研究如何运用科技成果解决人类需求的关于产品创造与创新的课程。它通过整合创意与概念、技术与智造、用户为中心、社会与文化、审美与感官、市场与商业等理论和方法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如何根据用户、市场和社会的种种需求来寻找合适的科技成果的支撑,从而创造出新产品。它通过案例分析和企业导师分享,帮助学生理解创新设计前沿发展趋势。它帮助学生运用定性和定量的研究方法,培养创新者的核心竞争力。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创新设计绪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创新设计概述
罗仕鉴
创新设计教育
周磊晶
全球专家谈创新设计教育(上)
周磊晶
全球专家谈创新设计教育(下)
周磊晶
课程框架
周磊晶
设计激发创意灵感
设计界奥斯卡奖
周磊晶
人机交互顶会
周磊晶
国际设计周
周磊晶
头脑风暴法
周磊晶
创意思维方法
周磊晶
设计满足用户需求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周磊晶
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方法
周磊晶
无人驾驶用户研究专访
周磊晶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
周磊晶
用户体验设计
周磊晶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用户体验产业分会专访
周磊晶
服务设计
周磊晶
大数据驱动的服务设计
罗仕鉴
设计提升美感体验
设计风格
周磊晶
信息可视化
周磊晶
形式美感设计方法
周磊晶
多感官体验设计
周磊晶
情感化设计
周磊晶
游戏设计
周磊晶
设计推动科技转化
智能材料
周磊晶
CMU变形物质实验室专访
周磊晶
物联网设计
周磊晶
Arduino和3D打印
周磊晶
扩展现实设计
周磊晶
人工智能设计
周磊晶
CES亚洲消费电子展
周磊晶
设计展现文化魅力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
周磊晶
IP多元转化
周磊晶
清明上河图数字艺术展
周磊晶
非遗保护和设计
周磊晶
文创产品设计方法
周磊晶
开物成务专访
周磊晶
设计赋能商业价值
品牌设计
周磊晶
商业模式创新
周磊晶
商业模式画布
周磊晶
商业设计方法
周磊晶
设计管理
周磊晶
科技设计提升产业升级
罗仕鉴
梦想小镇创新创业专访
周磊晶
创新管理专访
周磊晶
设计促进社会创新
社会创新设计
周磊晶
设计扶贫
周磊晶
为老龄化社会设计
周磊晶
生态设计
周磊晶
生态设计小镇专访
周磊晶
设计服务国家战略
罗仕鉴
  • 第一章创新设计绪论

    本章目标:使学生掌握创新设计和创新设计教育的发展现状、特征和趋势,并了解课程框架。
    本章内容:创新设计的定义、特征、价值;创新设计教育的趋势、特征;20多个国际设计组织的代表专访;课程框架。

  • 1.1创新设计概述

    创新设计已经成为很多国家的重要的发展战略,同时,也是一些著名国际化大公司的发展策略。所以,创新设计在这个年代已经成为全球的发展热点。本节将分为五个部分来讲创新设计。一,工业设计范畴的扩展。二,创新设计的定义。三,创新设计的特征。四,创新设计的价值。五,创新设计竞争力的发展。

  • 1.2创新设计教育

    我国的创新设计人才培养基数较大,仅工业设计专业就在近300多所高校设立,每年培养的工业设计专业毕业生数量为美国同期的10倍以上。路甬祥院士提出,人才是创新设计之本,青年人才是创新设计的未来和希望,创新设计人才应该具备拓宽知识基础、培育协同设计、合作共赢的能力。本节课程参照QS世界院校排名,针对全球艺术和设计学科排名前100的院校进行了调研分析,介绍了国际领先设计院校的发展变化。

  • 1.3全球专家谈创新设计教育(上)

    本节课程对如下行业领袖和专家进行了访谈,请他们分享他们所认为的设计的趋势和设计教育的未来:世界设计组织主席、欧洲设计协会副主席、英国工业设计协会董事、丹麦设计协会国际事务主席、瑞士设计协会主席、意大利工业设计协会代表、蒙古工业设计协会主席、新加坡国立大学工业设计主任、米兰理工大学设计学院主任、荷兰埃因霍温科技大学工业设计学院院长、约阿内高等专业学院产品设计学院院长、VanBerlo设计公司创新与项目管理高级设计师。

  • 1.4全球专家谈创新设计教育(下)

    本节课程对如下行业领袖和专家进行了访谈,请他们分享他们所认为的设计的趋势和设计教育的未来: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副校长、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副院长、昆士兰理工大学工业设计协调员、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设计学院高级讲师、泰国斯巴顿大学数字媒体学院院长和工程学院院长、缅甸曼德勒大学副校长、仰光计算机研究大学信息科学系主任、开普敦大学商学院首席顾问。

  • 1.5课程框架

    跨学科跨领域跨文化的学习是设计教育的趋势,设计师需要不断扩展自己的视野、知识和技能。本节介绍了课程主要的七大模块:思维、用户、美学、技术、文化、商业、社会。每一个模块都会有理论知识的讲解、创新设计方法的介绍和应用案例的展示。

  • 第二章设计激发创意灵感

    本章目标:使学生理解好的设计的评价标准,并学会头脑风暴法和创意思维方法。
    本章内容:设计界奥斯卡奖红点、IF的作品分析和评价标准分析;人机交互顶会CHI设计作品分析;国际设计周作品介绍;头脑风暴法;10余种创意思维方法。

  • 2.1设计界奥斯卡奖

    通过比赛来不断提升创意力,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本节着重介绍了具有“设计界奥斯卡奖”之称的全球三大概念设计竞赛:红点、IF 、IDEA,以及这三大概念比赛的评审标准,即概念的创新性、美感、功能和社会价值。课程还结合案例,分析了针对这些评审标准的设计思路。

  • 2.2人机交互顶会

    本节课程介绍科学家视角下的好的创意和概念。CHI是人机交互领域的国际顶级会议,从CHI的官方视频合集和六百余篇论文中,课程总结了一些研究热点:设计科幻、游戏化、隐私和敏感信息、数字化智造、感官界面、医疗健康、增强现实和虚拟现实、无障碍设计、教育技术、文化、身体交互、众包、物联网、可持续设计、无人机、设计工具、社交媒体、数据可视化、人工智能、直播、参数化设计、伦理道德。

  • 2.3国际设计周

    设计呈现大众最好的方式就是展览。在展览中,你可以近距离欣赏产品,操作它,体验它,运气好,还能遇到产品设计师,跟他探讨一下设计理念,了解产品背后的故事。本节介绍了国际知名的设计周米兰设计周、荷兰设计周,以及近些年崭露头角的迪拜设计周。

  • 2.4头脑风暴法

    本节课程介绍了使用最频繁的概念发散方法头脑风暴法,该方法主要由设计小组人员在正常融洽和不受任何限制的气氛中以会议的形式讲行讨论、座谈,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充分发表看法。课程总结了头脑风暴法的七大原则:暂缓评论、异想天开、借题发挥、不要离题、人人平等、图文并茂、多多益善,并介绍了头脑风暴法的使用流程和团队设置。

  • 2.5创意思维方法

    本节课程介绍了更多好的设计方法和工具,可以帮助创意团队和个人获得好的概念:爱德华博士发明的《六顶思考帽》、东京工业大学教授发明的KJ法、IDEO发明的创意思维卡片法、科幻电影参考、创意思维习惯。

  • 第三章设计满足用户需求

    本章目标:使学生掌握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想,学会相关的研究和设计方法,了解当下热门的新专业服务设计。
    本章内容: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作品分析;30余种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方法和设计方法;服务设计定义、特征、设计方法;大数据驱动的服务设计。

  • 3.1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本节介绍了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思路,这是上个世纪90年代广泛流传开来的概念。顾名思义,就是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从用户的需求和用户的感受出发,围绕用户为中心设计产品,而不是让用户去适应产品,无论产品的使用流程、产品的信息架构、人机交互方式等,都需要考虑用户的使用习惯、预期的交互方式和视觉感受。

  • 3.2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方法

    本节介绍了一系列理解用户的相关用户研究方法,目的是理解用户的行为和想法,从而得出有利于优化产品性能、提升产品体验的结论:用户观察法、用户访谈法、焦点小组、日记记录、可用性测试、有声思维、卡片分类、痛点云图、眯眼测试、问卷调查、眼动测试、生理数据监测、大数据指数分析、网站数据分析、点击热力图、A/B测试等。

  • 3.3无人驾驶用户研究专访

    本节造访了和丰-诺丁汉创新设计实验室,展示了在实际的科研项目中进行的是无人驾驶用户研究方法。该研究项目用了眼动仪、指尖脉搏、心跳、呼吸、肌电、皮电、问卷、访谈、录像等用户研究方法,用于捕捉用户的主观和客观的数据,反馈用户的情绪和体验。

  • 3.4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

    本节介绍了一系列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探讨如何提炼用户需求,并开始设计产品:用户画像、移情图、故事板、参与式设计、身体风暴、功能和信息架构梳理、线框图、原型法、迭代设计、认知预演、人机工程学应用等。

  • 3.5用户体验设计

    用户体验,指的是用户对某个产品在使用之前、使用期间和使用之后的全部感受,包括情感、信仰、喜好、认知印象、生理和心理反应、行为、成就等各个方面。一个产品是否能成功、一个企业是否能走得远,用户体验越来越来成为一个关键因素。本节分析了几个相似概念的差别: 用户体验设计、人机交互、交互设计、工业设计、视觉设计。本节还介绍了尼尔森的用户体验十大原则和用户体验设计五大层次。

  • 3.6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用户体验产业分会专访

    本节课程专访了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用户体验分会的主席罗教授。罗教授介绍了好的用户体验的三个特征:设计之技、设计之道、设计之力,并分析交互设计的发展趋势。

  • 3.7服务设计

    服务设计的目的在于为顾客创造有用、好用的服务,为企业创造有效、高效的服务,进而营造更好的体验。服务设计是关注人、物、行为、环境、社会之间的关系的系统设计。本节介绍了服务设计的五大原则:以用户为中心、协同创造、有序性、实体化证据、整体性。本节还介绍服务设计的工具:用户旅程地图和服务蓝图。

  • 3.8大数据驱动的服务设计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时代,背后蕴藏着大量的数据,所以大数据是当今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来研究用户的需求,来看看服务设计的一个很好的来源和手段。本节课介绍了用户体验研究中心利用大数据分析、洞察用户的行为,并指导APP设计和改进,让数据为设计服务来服务。

  • 第四章设计提升美感体验

    本章目标:使学生掌握形式美感和信息可视化的设计方法,了解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设计风格,了解用情感化的设计理念和方法让用户对于美的认知升华到行为层和反思层,介绍近年来新学科游戏设计。
    本章内容: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设计风格介绍;信息可视化定义、分类、方法; 形式美感设计方法;多感官体验设计分析;游戏设计定义、分类、工具。

  • 4.1设计风格

    社会和文化的因素同样影响着我们对美的认知,比如艺术、诗歌、音乐、文学、甚至是某一个个体的个性和创造力都可以是美的。美存在于设计的方方面面,需要心灵去感悟。
    回望世界现代设计史,关于什么是美的形式的争论和运动,从来没有停止过。本节介绍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主要设计理念。

  • 4.2信息可视化

    信息可视化是利用图形图像方面的技术与方法视觉化地呈现信息,可视化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更重要的是提高用户对信息的接收和处理能力。本节介绍了信息可视化的主要形式:图解、图表、地图、图形符号、动画视频。课程还介绍了信息可视化的设计流程:获取并理解信息,创意构思,视觉设计。

  • 4.3形式美感设计方法

    设计学科的基础要素少不了三大构成,即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通过进行点、线、面的分解,对物质的色彩、材料、肌理进行深入学习,从平面和立体角度探索,寻找视觉中的变化与规律,将这些加以整合,从而形成独特的形式。本节介绍了三大构成和形式美感法则:对称与均衡,整齐与参差、比例与尺度、调和与对比、节奏与韵律、联想与意境。

  • 4.4多感官体验设计

    美学通过感官影响人对产品的感觉,而感觉影响人的行为和对产品的印象。多感官体验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大脑的积极性,给大脑多方位的刺激,最终让用户对产品印象深刻。本节从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这五种感官,分享了一些设计案例和最新的研究应用。如何实现更自然的交互,提供更好的多感官体验将成为通感设计在未来需要关注的问题。

  • 4.5情感化设计

    情感的研究结果表明美观的物品让人们感觉良好,而这种感觉可以反过来促进他们更具有创造性地思考,让人避免将注意力过多集中在烦人的细节上从而产生焦虑的情绪,使产品感觉上更加好用。本节介绍了情感化设计的三个层次:本能层、行为层和反思层。

  • 4.6游戏设计

    本节介绍了游戏设计的案例和主流趋势,并从八角行为分析法阐述了用户玩游戏的行为动机。本节还介绍了游戏化设计在教育、公益和商业领域的应用。

  • 第五章设计推动科技转化

    本章目标:使学生了解前沿的科技设计方向,了解设计如何整合技术,学习科技设计的方法和工具。
    本章内容:智能材料;物联网设计;扩展现实设计;人工智能设计;CES亚洲消费电子展产品分析总结。

  • 5.1智能材料

    智能材料,是一种能够感知外部刺激,能够判断并适当处理且自身可以执行的新型功能材料。智能材料是继天然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人工设计材料之后的第四代材料,被认为将支撑未来高技术的发展,智能材料使传统意义上的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之间的界线逐渐消失,实现了结构功能化和功能多样化。本节介绍了智能变色材料、形状记忆材料、4D打印和电子信息智能材料。

  • 5.2CMU变形物质实验室专访

    本节专访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变形物质实验室主任姚教授,请她介绍了变形物质作为一种智能材料在工业生产、智能制造、智能服装、食品加工等领域的应用。

  • 5.3物联网设计

    物联网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人、机、物的互联互通。本节介绍了物联网的在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的应用案例,并介绍了物联网体系结构的三层构架: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 5.4Arduino和3D打印

    本节介绍了智能产品设计的两个重要工具Arduino和3D打印。Aruduino是一款便捷灵活、方便上手的开源电子原型平台,包含用来做电路连接的硬件和软件开发环境。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可粘合材料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 5.5扩展现实设计

    扩展现实是指通过计算机技术和可穿戴设备产生的一个真实和虚拟组合的、支持人机交互的环境。扩展现实包括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混合现实(MR)等多种形式,XR其实是一个总称。拓展现实技术被称为未来交互的终极形态,它将改变许多行业的格局,并将完全改变我们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交方式。本节介绍了扩展显示技术在广告营销、社交、电子商务、教育和研究、艺术和设计、新闻、工业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案例,并介绍了相关学习工具。

  • 5.6人工智能设计

    AI技术将为世界带来大量的机遇和财富,同时也会带来很多挑战。本节探讨了人工智能对设计的影响:人工智能降低了设计的门槛、人工智能从大数据中分析趋势并驱动情感化设计、影响时尚设计。如果不想被人工智能替代,我们需要关注个性化设计、情感化设计、艺术设计,因为这是机器很难超越人类的地方。

  • 5.7CES亚洲消费电子展

    CES亚洲消费电子产品展览会展示了大部分还未量产的概念产品,真正地代表了科技产品的前沿发展趋势。这一节通过展示实拍案例,总结了CES的主要趋势,包括了当下热门的5G技术,AI人工智能、机器人、ARVR等混合现实技术,在汽车领域也有很多科技创新值得关注,各家厂商品牌都在进行跨界创新合作。

  • 第六章设计展现文化魅力

    本章目标:使学生了解中国古代设计思想,学习IP多元转化设计思路,通过设计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增强大国文化自信。
    本章内容:中国古代设计思想;IP多元转化;非遗保护和设计;文创产品设计方法。

  • 6.1中国古代设计思想

    本节结合案例介绍了中国古代设计思想:《考工记》思想、《天工开物》思想、文质彬彬、重己役物、匠心独运等。中国传统设计是伟大的、综合的、系统的、文化的、超越的。它的实用性与审美性相统一,为现代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当代设计中如果能将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演绎,可以增强民族自信心,打造自己的民族品牌,提高文化产业实力。

  • 6.2IP多元转化

    IP指的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知识产权。IP主要由著作权、专利权和商标权三部分组成。现在,整个文化产业都在热火朝天地炒作IP概念。本节以故宫博物院和新国货为例,探讨了IP转化的设计方法。年轻人对于国风、国粹的热情并未得到完全的满足,生活化是最好的传承方式,将文化融入日常使用的场景中,变成服饰、生活用品的设计图案,能在润物细无声中增强对文化的感知,从而发扬继承。

  • 6.3清明上河图数字艺术展

    清明上河图数字艺术展

  • 6.4非遗保护和设计

    由于近年来对非遗的保护和传承,一些中国传统工艺正在慢慢地国际化,走向世界。新技术与旧传承的碰撞融合,能够擦出符合当代审美的火花。高新技术的不断推进为文化遗产的传承迈入新时代提供了可能。本节介绍了刺绣工艺的国际化、侗族大歌的数字化展现、百度的文化遗产守护者计划等设计案例。

  • 6.5文创产品设计方法

    这一节从设计方法和设计思路的角度解读文创产品设计,并介绍了三种设计方法:文化视觉形象的设计应用、产品功能的文化构成、文化元素的意向性表达。这三种方法层层递进,由形式到意境,浓缩文化的精髓,通过创意设计把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使文化具有浓厚的生活性,也使产品具有文化和实用价值。文创产品的设计应该选用合适的方法,契合人的心理特点与生理特点,从而使人们产生情感共鸣,唤起人深层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 6.6开物成务专访

    开物成务专访

  • 第七章设计赋能商业价值

    本章目标:使学生掌握品牌设计、商业设计的方法,并从设计管理专家的经验分享中培养设计师职业素养。
    本章内容:品牌设计方法;商业模式创新案例、方法;十余种商业设计方法;设计管理定义、范畴、方法;设计师职业素养;设计如何促进产业升级。

  • 7.1品牌设计

    品牌设计是围绕品牌理念对品牌进行视觉梳理的视觉设计,涵盖到整个品牌框架,对品牌产生溢价作用。设计师是通过对品牌的设计行为刺激消费者的感官,从而加深人们对于相关产品的印象。本节主要介绍了品牌设计中的标志设计、包装设计和形象设计。

  • 7.2商业模式创新

    商业模式描述了企业如何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和获取价值的基本原理,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可以为公司、客户和社会创造新的价值。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商业模式的创新关键在于创造新的价值。本节主要介绍了三种商业模式创新的案例:互联网思维下的商业模式,共享经济的商业模式,和基于AR/VR技术的线上线下打通的商业模式。

  • 7.3商业模式画布

    商业模式画布是一种用来描述、可视化、评估以及改变商业模式的通用语言,主要通过9个基本构造块进行描述和定义,展示企业创造收入的逻辑,覆盖了商业的客户、提供物、基础设施和财务生存能力4个主要的方面。本节主要介绍了商业模式画布的9个模块设计。

  • 7.4商业设计方法

    现代设计是商品化的设计,设计要面向市场,所以具有很强的经济特征。设计从最初的理念到最后价值的实现,都离不开经济的因素。这一节主要介绍商业设计流程中用到的方法:SET分析、PEST分析、市场调查、3C分析法、SWOT分析法、波特五力模型、定位图、4P分析法、4C理论等。

  • 7.5设计管理

    设计与企业管理的结合是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企业设计工作的日益系统化和复杂化,设计活动本身也需要进行系统的管理,同时商业素质和管理素质成为了设计师自主创业的必备条件。本节介绍了设计管理定义、主要工作、管理模式、众包模式等。

  • 7.6科技设计提升产业升级

    这一节主要介绍如何通过设计和产业的高度融合,让设计来提升产业升级。本节还对科技设计进行了总结,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用户为中心,以设计为牵引,以产品为媒介,以科技为支撑。

  • 7.7梦想小镇创新创业专访

    梦想小镇创新创业专访

  • 7.8创新管理专访

    创新管理专访

  • 第八章设计促进社会创新

    本章目标:使学生关注全世界多国共同存在的问题,比如贫困、资源匮乏、人口老龄化、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等议题,掌握社会创新方法,学习设计如何服务国家战略。
    本章内容:社会创新设计案例分析、方法介绍;设计扶贫十大模式;老年人产品设计思路、方法;生态设计定义、特征、方法;设计服务国家战略案例。

  • 8.1 社会创新设计

    当今很多问题都是庞大的全球性的社会问题,这要求非政府组织和公民社会群体一起发挥作用,个人、家庭和社区都积极地以协作的方式参与其中。这正是社会创新可以一展身手的地方。本节介绍了社会创新的典型案例:蚂蚁森林、蚂蚁庄园、银联POS机、英国meanwhile space项目、barefoot college、扫雷产品、可口可乐开启快乐项目等。社会创新既是设计活动的推动力,又是设计活动的目标。21世纪社会创新对于设计的促进作用,丝毫不亚于20世纪技术创新对设计的促进。

  • 8.2设计扶贫

    2018年我国工信部出台设计扶贫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运用设计力量为国家扶贫事业做贡献。这一节介绍了设计扶贫的十大模式:区域品牌创建、科技成果植入、人才培训赋能、非遗再造活化、自然研学教育、美丽乡村风貌、田园社区建设、特色产业培育、特殊人群关爱、低端产业提升。

  • 8.3为老龄化社会设计

    根据当前家庭小型化、空巢家庭和独居老人的增加趋势,家庭赡养功能弱化的特点,贴近老年人生活和医疗保健的社区福利服务机构是最迫切的需求,而且需求在不断的增加。这一节介绍了国外和国内的养老方式,阿里巴巴的智能养老院,以及老年人产品设计。

  • 8.4生态设计

    生态设计也被称为产品生命周期设计,它关注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在设计阶段就考虑产品的每一个环节对环境的影响,从而帮助确定设计的决策方向,通过改进设计把产品的环境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这一节介绍了生态设计的定义和设计思路:选择对环境友好的材料、减少材料的使用、减少有害排放、做好垃圾回收和处理。这节还介绍了生态设计的方法生命周期评价。

  • 8.5生态设计小镇专访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节专访了世界生态设计大会和首个生态设计小镇的发起者应教授,应教授介绍了生态设计小镇所倡导的全新的生态理念,就是人文生态、环境生态和创业生态。这一节还介绍了生态设计小镇作为社会创新设计的案例,是如何整合品牌、人、财、物,以构建一个内部的生态。

  • 8.6设计服务国家战略

    设计它应该进入国家战略,服务国家,参与这些产品项目的设计之中,对我们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节介绍了设计服务国家战略的案例:航天员运动和束缚系统设计、武装直升机座椅设计、G20领导人座椅设计等。工业设计可以将基础研究同社会学研究和艺术进行有效的整合,变成产品来服务国家,服务社会。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创新设计绪论

    1.1 创新设计概述

    1.2 创新设计教育

    1.3 全球专家谈创新设计教育(上)

    1.4 全球专家谈创新设计教育(下)

    1.5 课程框架

    视频数5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设计激发创意灵感

    2.1 设计界奥斯卡奖

    2.2 人机交互顶会

    2.3 国际设计周

    2.4 头脑风暴法

    2.5 创意思维方法

    视频数5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设计满足用户需求

    3.1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

    3.2 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方法

    3.3 无人驾驶用户研究专访

    3.4 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方法

    3.5 用户体验设计

    3.6 中国工业设计协会用户体验产业分会专访

    3.7 服务设计

    3.8 大数据驱动的服务设计

    视频数8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设计提升美感体验

    4.1 设计风格

    4.2 信息可视化

    4.3 形式美感设计方法

    4.4 多感官体验设计

    4.5 情感化设计

    4.6 游戏设计

    视频数6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设计推动科技转化

    5.1 智能材料

    5.2 CMU变形物质实验室专访

    5.3 物联网设计

    5.4 Arduino和3D打印

    5.5 扩展现实设计

    5.6 人工智能设计

    5.7 CES亚洲消费电子展

    视频数7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设计展现文化魅力

    6.1 中国古代设计思想

    6.2 IP多元转化

    6.3 清明上河图数字艺术展

    6.4 非遗保护和设计

    6.5 文创产品设计方法

    6.6 开物成务专访

    视频数6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设计赋能商业价值

    7.1 品牌设计

    7.2 商业模式创新

    7.3 商业模式画布

    7.4 商业设计方法

    7.5 设计管理

    7.6 科技设计提升产业升级

    7.7 梦想小镇创新创业专访

    7.8 创新管理专访

    视频数8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设计促进社会创新

    8.1 社会创新设计

    8.2 设计扶贫

    8.3 为老龄化社会设计

    8.4 生态设计

    8.5 生态设计小镇专访

    8.6 设计服务国家战略

    视频数6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