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故宫
100万+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7
开课时间2025/02/01 - 2025/06/30
课程周期22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今天速食节奏的城市生活中,故宫,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是一部宫斗剧?是教科书中的一个知识点?还是到此一游的旅游景点?中国人对于故宫,知道的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听上去很熟,却真知甚少,相谬甚远。故宫,世界上最伟大的存世最完整的古建筑群落之一,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最鼎盛的历史藏库,承载着华夏文明从萌生到发展、到辉煌的完整的文化链,是为政治、宗教、建筑、文物、典籍等多元素融合的文化整体。中国的故宫!中国人必须知道的故宫!首部殿堂级故宫课程,十四位故宫典守人讲述这座宏伟宫城中真实、准确、生动的人、事、物!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故宫的文化视角
郑欣淼
匾额楹联见文化
郑欣淼
故宫藏品反映着国家的命脉、民族的精神
郑欣淼
故宫文化的三个特点
郑欣淼
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文化意义
郑欣淼
故宫文化的整体性
郑欣淼
认识故宫文化的整体性,要树立三个观念
郑欣淼
故宫学的重要意义
郑欣淼
辉煌的紫禁城
中国古建筑常识
木结构建筑
晋宏逵
官式建筑
晋宏逵
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
晋宏逵
面积与方位
晋宏逵
地基处理
晋宏逵
故宫古建筑的台基
晋宏逵
大木结构
晋宏逵
斗拱
晋宏逵
屋顶
晋宏逵
油漆和彩画
晋宏逵
外檐装修
晋宏逵
内檐装修
晋宏逵
紫禁城的功能分区
世界瑰宝
晋宏逵
北京都城与故宫诞生
晋宏逵
紫禁城的功能分区与防御系统
晋宏逵
紫禁城的外朝
晋宏逵
紫禁城的内廷
晋宏逵
衙署和内官服务区域
晋宏逵
紫禁城的建筑精华
午门——典礼之门
晋宏逵
角楼:紫禁城最俏丽的“卫士”
晋宏逵
太和殿:天下之中
晋宏逵
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背后
晋宏逵
坤宁宫:最满族的建筑物
晋宏逵
养心殿:垂帘听政与三希堂
晋宏逵
储秀宫:慈禧从这里“出发”
晋宏逵
奉先殿:纾解思亲之苦
晋宏逵
文渊阁:皇帝的图书馆
晋宏逵
宁寿宫花园:乾隆风格
晋宏逵
雨花阁:皇帝修行密宗之路
晋宏逵
探秘迷楼符望阁
晋宏逵
故宫“永藏”
故宫藏宝
任万平
藏品从哪来
任万平
从人文角度把文物“掰”成六瓣
钟鸣鼎食显皇权
任万平
怡情悦性艺术品
任万平
纪实写真如照片
任万平
慎终怀远留念想
任万平
书籍密档内涵丰
任万平
进献贡品与查抄
任万平
珍藏库房希延寿
任万平
古今收藏意不同
任万平
我想和你说说“画”
国画分类
余辉
怎么欣赏?
余辉
清宫藏画知多少
余辉
稀世珍品 命途多舛
余辉
张大千还宝 总理加班抢先机
余辉
《苦瓜鼠图卷》
余辉
《重屏会棋图》
余辉
《清明上河图》
余辉
《千里江山图》
余辉
《富春山居图》
余辉
“鼎”立中国——关于青铜器那些事儿
中国的“青铜时代”
丁孟
“国之重器”重在哪儿?
丁孟
楚王问鼎
丁孟
这鼎不是你想用就用
丁孟
“藏鼎”不易
丁孟
权贵爱青铜
丁孟
故宫收藏的青铜器
丁孟
那些“大腕儿”青铜器
丁孟
青铜器的前世今生
丁孟
青铜器的意义
丁孟
青铜器的分类
丁孟
“后无来者”的青铜器艺术
丁孟
“瓷器人生”—清宫瓷器藏品
陶瓷器的由来与分类
吕成龙
如何欣赏陶瓷器
吕成龙
故宫博物院瓷器藏品知多少
吕成龙
古陶瓷研究大家的故事
陈万里:中国古陶瓷考古之父
吕成龙
孙瀛洲:中国古陶瓷鉴定奠基人
吕成龙
耿宝昌:中国古陶瓷鉴定第一人
吕成龙
著名陶瓷与名人的故事
吕成龙
办场陶瓷展不容易
吕成龙
故宫职业人生的心态修炼
吕成龙
皇家藏书与图书馆
清宫藏书的缘起
朱赛虹
清宫藏书从何来
朱赛虹
清宫藏书的功用
朱赛虹
尽善尽美的善本特藏
朱赛虹
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
朱赛虹
康熙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
朱赛虹
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朱赛虹
纵横有致藏书网
朱赛虹
故宫图书馆的前世今生
朱赛虹
宫廷典籍千千劫
朱赛虹
古往今来护书忙
朱赛虹
世代典守永相传
朱赛虹
清宫档案 国家记忆
颠沛流离的皇宫档案
李国荣
明清皇家档案库的金匮
李国荣
雍正朱批:“朕就是这样的汉子”
李国荣
“正大光明”匾背后的秘密
李国荣
皇家生活的真实记录
李国荣
档案破解清宫三大悬案
李国荣
花样翻新的科场作弊
李国荣
灵童转世的金瓶
李国荣
明清档案有啥用?
李国荣
祖传文化遗产的护宝人
李国荣
清宫藏传佛教的故事
满清与藏传佛教的“缘分”
罗文华
逐步成为皇家信仰
罗文华
皇帝的信仰趣事
罗文华
乾隆信仰的多面性
罗文华
藏传佛教藏品概况
罗文华
传世藏品:四臂观音、旃檀佛、大威德金刚
罗文华
清代藏传佛教现代启示
罗文华
文物病了怎么办?—逛逛故宫文物医院
建个中西医结合的文物医院
宋纪蓉
最先进的文物体检设备
宋纪蓉
文物修复故事
给唐卡做美容
宋纪蓉
“古瑟”复有声、“朽”木也可雕
宋纪蓉
情景再现 再续情缘
宋纪蓉
福寿绵长
宋纪蓉
文物医院的“老中医”们
妙手回春 各显神通
宋纪蓉
小故事:一壶开水鉴真伪
宋纪蓉
文物克隆也重要
宋纪蓉
文物医院的新时期
国际交流
宋纪蓉
我们的未来
宋纪蓉
清廷西洋科技的历史变迁
清廷有科技文物?
刘潞
趣说西学东渐
刘潞
“西方僧侣”利玛窦
刘潞
“请不走的”汤若望
刘潞
“科技顾问”南怀仁
刘潞
“中国式”科学院
刘潞
失宠的西洋科技
刘潞
晚清医学救国
刘潞
西方文明落地东方
刘潞
持续一生的好奇心
刘潞
“可触摸的历史”—故宫文物南迁记忆
战祸当前,国宝咋办
徐婉玲
给国宝找个家
徐婉玲
何处可安栖
徐婉玲
功侔鲁壁
徐婉玲
典守代表
徐婉玲
宝物出国前准备
徐婉玲
宝物赴英伦
徐婉玲
赴苏遇战火
徐婉玲
如遇空袭,请来宾退出
徐婉玲
年轻的故宫人
徐婉玲
  • 第一章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

    紫禁城虽不足600年,但巍峨秀丽的宫廷建筑、精美绝伦的藏品中暗含的却是华夏五千年文明史,是民族智慧与创造力的体现,也反映着国家命脉、民族精神。故宫的文化是一个整体,强调“大”故宫,将宫与其从属的建筑联系起来,沿着文明发散的路线去追寻;强调“大”文物,故宫的一砖一瓦、一物一件都是有生命的,都应发挥其价值;强调文化联系,宫殿不是一个壳,有人,有物、有宫闱旧事……故宫学就是基于此而提出。

  • 1.1故宫的文化视角

    明清两代491年期间有24位皇帝在故宫居住执政,故宫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的重要的象征,是一个政治符号

  • 1.2匾额楹联见文化

    故宫的建筑充分体现了中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从匾联这一点,就看到故宫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文化含义

  • 1.3故宫藏品反映着国家的命脉、民族的精神

    宫廷也是文化艺术品的中心,宫廷收藏代表着当时社会文化艺术发展的最高水平,乾隆皇帝宫廷收藏达到了极盛

  • 1.4故宫文化的三个特点

    故宫文化属于大传统,是上层主流的文化,但它也与民间文化相互影响,同时融入中外各民族的文化

  • 1.5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文化意义

    科学对待故宫文化,认真研究,分清其精华与糟粕,从以故宫为代表的文化遗产中吸取创造新生活的智慧

  • 1.6故宫文化的整体性

    故宫文化虽然涉及多个方面,但这些方面之间不是杂乱毫无关联的,而是有着紧密的内在的联系,是一个文化整体

  • 1.7认识故宫文化的整体性,要树立三个观念

    从整体上理解紫禁城建筑与相关宫廷建筑之间的联系,而故宫的一砖一瓦、一物一件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与生命

  • 1.8故宫学的重要意义

    故宫学是以故宫及其丰富的收藏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防止孤立、“碎片化”的研究,才能体现故宫的特色

  • 第二章辉煌的紫禁城

    第二章  辉煌的紫禁城 
    作为世界五大宫之首,经过几百年时光的侵蚀,故宫依然金碧辉煌,熠熠生辉。这所经过了明、清两代能工巧匠建造,集合了无数精妙技艺的文化瑰宝内,隐藏了怎样的秘密?中国古代的建造水平究竟有多高?装饰工艺究竟有多复杂?本章将从中国古建筑常识、紫禁城的功能分区、紫禁城的建筑精华三方面入手,全面地介绍故宫——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 2.1中国古建筑常识

    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之精妙,装饰之华美,令人叹为观止。本节将以故宫为例,介绍中国古建筑的一些常识。

  • 2.2紫禁城的功能分区

    作为清朝皇室执政、生活之地,紫禁城是一所神秘的宫殿。本节将从用途出发,分别介绍紫禁城的几个分区。

  • 2.3紫禁城的建筑精华

    紫禁城毫无疑问代表了古代中国建筑的最高标准。本节将介绍紫禁城内的建筑精华,感受中国古代的建筑技艺。

  • 第三章故宫“永藏”

    第三章  故宫“永”藏
    每个人对于文物的定义都有所不同,流传至今的文物也具有其一定的历史意义。它的来源、保存方法、保存地址都值得我们一探究竟甚至倾其一生。故宫里的藏品,是我们的财富,也是国家的财富,我们要让它活起来,要深度发掘出它背后所代表的传统文化与时代内涵。如今的我们,需要真正领略到文物的魅力,历史的瑰丽。文物永藏,故宫永藏,历史永藏。

  • 3.1故宫藏宝

    现代文物是指有文化内涵的、过去时代留存下来的一些有形的物品。
    故宫的180多万件文物依照国家对文物价值的分级进行保存和管理

  • 3.2藏品从哪来

    故宫的文物1949年之前主要是清宫遗存。1949年之后故宫基本上遵循收购、征集、接受捐赠、拨交等思路征集文物

  • 3.3从人文角度把文物“掰”成六瓣

    从人文角度,分六个方面了解文物。古代皇帝收藏文物主要是基于保持封建宗法制度正宗性的目的。历代留下的文物也代表皇权的一脉相承、需世代相守。

  • 3.4珍藏库房希延寿

    古代,皇帝把重要的东西会置于大殿陈设,时时提醒自己。
    现代由于技术的发展,我们将文物按材质分类保存。

  • 3.5古今收藏意不同

    古代收藏是基于保持封建宗法制度的正宗性。现代收藏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个人喜欢,二是人文情怀。于个人喜欢而言,是家族精神、文化的记忆。于今人而言,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理念对待承载传统的文物。

  • 第四章我想和你说说“画”

    第四章  我想和你说说“画”
    中国古代的文字和绘画同根同源,渊远流长。故宫博物院的藏画十分丰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然而这些珍贵的字画来之不易,命途多舛。一幅幅笔精墨妙的古画让人如痴如醉,身临其境,感叹作者精湛技艺的高超。它们静静讲述故事的同时,也承载着中华大地五千多年的历史,厚实灵动。欣赏和研究古画,将背后的有关信息深层解读,释放价值。

  • 4.1国画分类

    中国古代绘画历史悠久,种类丰富,可以按照画科、技法、装潢形式进行分类。

  • 4.2怎么欣赏?

    绘画的四个要素为构思、构图、造型和笔墨,画家力求在这四个方面来感染和打动观众。

  • 4.3清宫藏画知多少

    古代收藏绘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乾隆时期,宫廷书画收藏量达到历史最高峰。

  • 4.4稀世珍品 命途多舛

    清末到解放初期,故宫的珍贵书画经历了大流迁。建国以来,故宫收藏的书画增至15万余件。

  • 4.5张大千还宝 总理加班抢先机

    张大千曾经不要名府要名画,并将珍藏的名画以很低的价格转让给了中央人民政府。

  • 4.6《苦瓜鼠图卷》

    《苦瓜鼠图卷》为明宣宗朱瞻基庆贺“三十”得子所画。

  • 4.7《重屏会棋图》

    《重屏会棋图》为五代周文矩所画,描绘的是五代南唐中主李璟四兄弟会期场面。

  • 4.8《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张择端为宋徽宗所画,真实地展现了北宋后期的社会面貌。

  • 4.9《千里江山图》

    《千里江山图》为北宋王希孟所绘,是宋代最长的一幅山水画。

  • 4.10《富春山居图》

    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元代最出名的画,凝结了古人的全背文人精神。

  • 第五章“鼎”立中国——关于青铜器那些事儿

    第五章  “鼎”立中国
    青铜器、文字和城市被称为文明诞生的三大标志,作为古代灿烂文明的载体之一,青铜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故宫是收藏中国青铜器最多的博物馆之一,其中不乏珍品,从莲鹤方壶到三羊尊,不仅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它们的铸造工艺、铭文同时还兼具着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中国青铜器的历史、文化意义、分类以及与青铜器相关的一些传说、历史故事和名人轶事的学习,希望能使学生们感受到青铜器独有的的魅力。

  • 5.1中国的“青铜时代”

    中国青铜时代的历史时期以及其区别于其他文明古国的特征。

  • 5.2“国之重器”重在哪儿?

    中国古代青铜器中最著名的青铜器就是鼎,其中关于九鼎有众多传说。

  • 5.3楚王问鼎

    通过楚王问鼎的故事中王孙满的答词,揭示九鼎在中国青铜时代的三层象征意义。

  • 5.4这鼎不是你想用就用

    列鼎制度表明所用者的身份和地位,九鼎作为天子用鼎,完全是标志性的器物。

  • 5.5“藏鼎”不易

    一个坎坷的藏鼎故事。

  • 5.6权贵爱青铜

    青铜器作为权力的象征,自古深受皇室贵族喜爱,这其中也有许多趣事。

  • 5.7故宫收藏的青铜器

    故宫收藏的青铜器众多,其特点、来源及珍品均有别于其他博物馆。

  • 5.8那些“大腕儿”青铜器

    了解几件珍贵的青铜器:莲鹤方壶、三羊尊、邲其三卣、倗生簋。

  • 5.9青铜器的前世今生

    中国青铜器在各时代均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从铭文、工艺到艺术装饰等方面都各有特点。

  • 5.10青铜器的意义

    中国青铜器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其作为重要的文字载体,标志着文明。

  • 5.11青铜器的分类

    中国青铜器从功能上分为三类,其使用制度也与社会阶层对应。

  • 5.12“后无来者”的青铜器艺术

    中国青铜器具有深刻的艺术内涵、极高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魅力。

  • 第六章“瓷器人生”—清宫瓷器藏品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陶瓷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标志之一。远在10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我们的祖先就在中华大地上发明了制陶术,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制作和使用陶器的国家之一。历经发展,中国的陶瓷器已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对世界各国的陶瓷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故宫博物院堪称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品宝库,其中收藏陶瓷类文物约35万件。这些陶瓷文物记载了风云变幻的是历史,也沉淀了“变土为宝”的先人智慧,更见证了一代又一代故宫人与瓷器的人生故事。

  • 6.1陶瓷器的由来与分类

    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早烧造和使用陶器的国家,而且还在世界上率先发明了瓷器。中国人的祖先是如何“变土为宝”的呢?

  • 6.2如何欣赏陶瓷器

    中国古陶瓷究竟美在哪儿?为何用土烧至而成的陶瓷器比黄金珠宝还要贵重?

  • 6.3故宫博物院瓷器藏品知多少

    古陶瓷类文物的收藏,堪称故宫藏品中的大项。文物、资料等馆藏量是多少?代表性文物有哪些?故宫博物院的陈列展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和发展?

  • 6.4古陶瓷研究大家的故事

    故宫博物院以其丰厚的藏品、严谨的治学氛围,聚集、造就了一批享誉海内外的文物研究大家。其中陈万里、孙瀛洲、耿宝昌先生堪称在古陶瓷研究方面享誉海内外的大家。

  • 6.5著名陶瓷与名人的故事

    故宫博物院藏著名陶瓷背后隐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和故事?

  • 6.6办场陶瓷展不容易

    陶瓷陈列展的成功与辛苦

  • 6.7故宫职业人生的心态修炼

    故宫,一个无数人向往的地方,一个修炼人心的地方。听吕老师讲述在故宫所悟出的职场之道。

  • 第七章皇家藏书与图书馆

    第七章  宫廷藏书
    典雅、宁静的寿安宫,曾荣极一时,现在是故宫图书馆的馆址,馆藏的古籍文献收录着千年的中华精神,记载着王朝的兴衰更迭,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藏书的收集编纂并非一帆风顺,帝王、文人都为作出巨大付出。然作为故宫博物馆馆藏数量最大的一类,也在历史的变迁中损毁、离散,乃至重生。保护典籍,传承和沿袭我们的文化,“读书,懂书,护书”我们一直在路上。

  • 7.1清宫藏书的缘起

    解密清太宗到乾隆帝藏书的目的,说说乾隆帝征书中的那些事。

  • 7.2清宫藏书从何来

    清朝帝王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征书的?古代藏书的过程是无章可循,还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规律?

  • 7.3清宫藏书的功用

    古籍究竟是什么?什么又是善本?他们究竟是用来记载什么的?

  • 7.4尽善尽美的善本特藏

    武英殿的刻本、戴天瑞的指画、大雅斋的瓷器、《康熙字典》、《大藏经》,她们的美,你不会错过。

  • 7.5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

    朱棣为何要编纂《永乐大典》?什么是“大而全”?

  • 7.6康熙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

    《古今图书集成》背后藏着一个人悲惨的故事,是他的努力成就了这本巨著,怎能就此遗忘?

  • 7.7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乾隆朝编的最大的一部书是《四库全书》,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 7.8纵横有致藏书网

    清宫藏书点重多,分布范围广,大内藏书、皇家园囿藏书、行宫藏书,皇帝所到之处必有藏书。

  • 7.9故宫图书馆的前世今生

    1925年图书馆成立,就跟古物馆一样,成为故宫博物院最早建立的机构,它的前身即为寿安宫。

  • 7.10宫廷典籍千千劫

    宫廷典籍遭受了火灾、水灾、战乱等等劫难,能流传到今天都是非常幸运的。

  • 7.11古往今来护书忙

    为了更好的保护宫廷藏书,从古至今有各种各样的措施。但是护书之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7.12世代典守永相传

    爱书,懂书,然后研究书,尽自己的力量保护书,让他们世世代代的传承下去

  • 第八章清宫档案 国家记忆

    20世纪初,久存皇宫的明清档案一向社会公开,就与殷墟甲骨、敦煌藏经一起,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三大发现,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历史是现实的根源,而档案则是见证历史的凭据。存世的明清档案,从明朝洪武年间到清朝末代,跨越550余年,是明清两朝中央政府和皇室生活的原始纪录,蕴藏着巨大的历史文化信息。这1000余万件宝贵的文化遗产,就珍藏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 8.1颠沛流离的皇宫档案

    明清档案被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三大发现之一。它到底记录了什么内容?它的留存经历的哪些波折?现在又存放在哪里?

  • 8.2明清皇家档案库的金匮

    古代中国把王朝档案作为最贵重的珍宝与珍藏,这些最珍贵的宝藏藏在哪里?石室金匮这四个字是用来形容谁的?

  • 8.3雍正朱批:“朕就是这样的汉子”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保存着大量皇帝的朱批奏折。奏折有什么特点?哪些人有权给皇帝写奏折?奏折是大臣本人书写的,还是他人代笔?

  • 8.4“正大光明”匾背后的秘密

    “正大光明”匾的背后有什么秘密?秘密立储匣是从哪一位皇帝开始的?

  • 8.5皇家生活的真实记录

    清宫档案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中央政府,另一部分就是皇家生活档案。皇家生活档案记录了什么?为什么说皇家档案事无巨细?

  • 8.6档案破解清宫三大悬案

    清朝档案中,有一大批是皇上的谕旨诏令或朱批。这些档案反应了什么?这一节将讲述档案背后所隐藏的真相。

  • 8.7花样翻新的科场作弊

    自从科举制度诞生以来,作弊的现象层出不穷。这一节我们就来了解古代考生与如何与监考制度“斗智斗勇”。

  • 8.8灵童转世的金瓶

    为什么说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又是如何与其他国家联系的?在这一节你将找到答案。

  • 8.9明清档案有啥用?

    明清档案浩如烟海,穿过时间的长廊,它们现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一节我们将学习档案的各种作用。

  • 8.10祖传文化遗产的护宝人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而档案则是见证历史的凭据。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历史总能给后人,以启迪和明鉴。

  • 第九章清宫藏传佛教的故事

    故宫中珍藏有大量的藏传佛教藏品及建筑,印证清代皇帝和藏传佛教千丝万缕的关系。
    藏传佛教如何进入清廷?
    清朝皇帝和藏传佛教间有怎么样的关系?
    这段宗教史对于现在有什么启示?
    故宫中现存哪些著名的藏传佛教藏品?

  • 9.1满清与藏传佛教的“缘分”

    满族与蒙族的文化近缘及战略联姻

  • 9.2逐步成为皇家信仰

    通过对皇帝心路历程的讲述,表现藏传佛教成为皇帝信仰的过程。

  • 9.3皇帝的信仰趣事

    康熙、乾隆信仰藏传佛教的趣事

  • 9.4乾隆信仰的多面性

    乾隆皇帝的信仰不能够从单一的角度来评价,而且有很多复杂的层面也有多面性。乾隆皇帝通过多种宗教制度来加强名族统一稳定。

  • 9.5藏传佛教藏品概况

    讲述故宫藏传佛教藏品的数量、来源、分类

  • 9.6传世藏品:四臂观音、旃檀佛、大威德金刚

    重点讲述三件藏传佛教的传世藏品:四臂观音、旃檀佛像、大威德金刚

  • 9.7清代藏传佛教现代启示

    我们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清代有相似之处,如何借鉴清代的国家政策来实现民族融合与国家统一?

  • 第十章文物病了怎么办?—逛逛故宫文物医院

    文物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如何科学、有效地保护好这些珍贵文物,是文物医院新时期的重点。传统技艺的传承、科技手段引入以及文物医生对文物的独特理解成为文物保护不可或缺的力量。

  • 10.1建个中西医结合的文物医院

    背景:新时期,文物保护的意义日渐凸显,做好文物预防保护,将传统技艺与科技手段巧妙结合,为文物的科学研究保驾护航。

  • 10.2最先进的文物体检设备

    物:文物保护的科技设备基本沿用医学设备,部分经过特殊改造,服务文物多维度检测

  • 10.3文物修复故事

    事:本章介绍文物修复的故事。
    文物的修复需要西医的科学检测,也需要传统修复技艺相互配合,科学研究,方能化腐朽为神奇。

  • 10.4文物医院的“老中医”们

    人:非遗的申报离不开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守护。文物的守护与价值的传承离不开传统修复师对文物的理解与独家创造力。

  • 10.5文物医院的新时期

    未来:文物医院的发展需要新思路、新方法。走出去,引进来助力新航向。

  • 第十一章清廷西洋科技的历史变迁

    作为故宫博物院中别叫特殊的藏品,清廷西洋科技仪器种类繁多,价值极高。既是大航海时代“西学东渐”的鲜活见证,也是真实的反应了清王朝科学技术发展。封建王朝在历史洪流中自强自救的表现,中华文明的生命力。

  • 11.1清廷有科技文物?

    简述现存的清廷西方科技仪器的类别。

  • 11.2趣说西学东渐

    地理大发现,西学东渐兴起。
    《农政全书》、《几何原本》、《泰西水法》、《远西奇器图说》被翻译。

  • 11.3“西方僧侣”利玛窦

    西方传教士利玛窦用西洋仪器,打开紫禁城的大门,

  • 11.4“请不走的”汤若望

    德国传教士汤若望固守历局,获清廷赏识,后因改制历局,结怨入狱。

  • 11.5“科技顾问”南怀仁

    午门观日影,南怀仁获康熙帝赏识,治理万泉河、运石建皇陵、铸炮平三潘,彰显才华。

  • 11.6“中国式”科学院

    康熙帝广招国内外人才组建科学院,完成全国地理大测绘,绘制《皇舆全览图》。

  • 11.7失宠的西洋科技

    乾隆帝沉迷琴棋书画,清廷科学技术逐渐走向衰落。

  • 11.8晚清医学救国

    晚清科技出现新局面,爱国人士弃文从医,挽救危亡的中国。

  • 11.9西方文明落地东方

    西方科技文明在清朝的中国传播,需要特定的历史条件、适当的传播载体及合适的落地土壤。

  • 11.10持续一生的好奇心

    初来故宫,兴趣渐起,潜心研究,勤学不辍。

  • 第十二章“可触摸的历史”—故宫文物南迁记忆

    故宫文物南迁(1933-1947),在20世纪抗战时期的一个背景下,是故宫博物院非常重要的历史事件,它涉及到1万多箱文物的大迁徙。整个过程持续时间非常长,跨越大半个中国。后来还迁到了台湾,所以才有今天一个故宫,两个故宫博物院的一个格局。

  • 12.1战祸当前,国宝咋办

    “九·一八”爆发,故宫文物的保管成为问题,是否迁出北平,意见不一。

  • 12.2给国宝找个家

    上海不利于保存,迁到南京,朝天宫成为庇护所。

  • 12.3何处可安栖

    战火纷飞的日子,国宝将何去何从?从首都坚固的库房,到了大学的图书馆,然后再到了一个城市的庙宇,乡村的宗祠,到一个简陋的堆栈,乡村的宗祠。一路奔波,只为保护我们的国宝。

  • 12.4功侔鲁壁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谁之过?——典守者之责也。

  • 12.5典守代表

    在护送故宫文物的过程中,涌现出一系列典守代表,他们或全家出动,或寄情典守事业。

  • 12.6宝物出国前准备

    国宝得以出国展出,但遭到社会各界反对,为此,国内预展首次开展。

  • 12.7宝物赴英伦

    国宝得以出国展出,但遭到社会各界反对,为此,国内预展首次开展。

  • 12.8赴苏遇战火

    苏联展览,遭遇战火,牵动国内民众的心。

  • 12.9如遇空袭,请来宾退出

    归国重庆办展,在战争紧张局势下,彰显抗战激情和生生不息的中华文化。

  • 12.10年轻的故宫人

    南迁成为历史,但后人并未停下追寻南迁的足迹,年轻的故宫人正砥砺前行。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故宫是一个文化整体

    1.1 故宫的文化视角

    1.2 匾额楹联见文化

    1.3 故宫藏品反映着国家的命脉、民族的精神

    1.4 故宫文化的三个特点

    1.5 故宫博物院成立的文化意义

    1.6 故宫文化的整体性

    1.7 认识故宫文化的整体性,要树立三个观念

    1.8 故宫学的重要意义

    视频数8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辉煌的紫禁城

    2.1 中国古建筑常识

    2.2 紫禁城的功能分区

    2.3 紫禁城的建筑精华

    视频数30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故宫“永藏”

    3.1 故宫藏宝

    3.2 藏品从哪来

    3.3 从人文角度把文物“掰”成六瓣

    3.4 珍藏库房希延寿

    3.5 古今收藏意不同

    视频数10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我想和你说说“画”

    4.1 国画分类

    4.2 怎么欣赏?

    4.3 清宫藏画知多少

    4.4 稀世珍品 命途多舛

    4.5 张大千还宝 总理加班抢先机

    4.6 《苦瓜鼠图卷》

    4.7 《重屏会棋图》

    4.8 《清明上河图》

    4.9 《千里江山图》

    4.10 《富春山居图》

    视频数10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鼎”立中国——关于青铜器那些事儿

    5.1 中国的“青铜时代”

    5.2 “国之重器”重在哪儿?

    5.3 楚王问鼎

    5.4 这鼎不是你想用就用

    5.5 “藏鼎”不易

    5.6 权贵爱青铜

    5.7 故宫收藏的青铜器

    5.8 那些“大腕儿”青铜器

    5.9 青铜器的前世今生

    5.10 青铜器的意义

    5.11 青铜器的分类

    5.12 “后无来者”的青铜器艺术

    视频数12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瓷器人生”—清宫瓷器藏品

    6.1 陶瓷器的由来与分类

    6.2 如何欣赏陶瓷器

    6.3 故宫博物院瓷器藏品知多少

    6.4 古陶瓷研究大家的故事

    6.5 著名陶瓷与名人的故事

    6.6 办场陶瓷展不容易

    6.7 故宫职业人生的心态修炼

    视频数9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皇家藏书与图书馆

    7.1 清宫藏书的缘起

    7.2 清宫藏书从何来

    7.3 清宫藏书的功用

    7.4 尽善尽美的善本特藏

    7.5 最大的类书:《永乐大典》

    7.6 康熙百科全书:《古今图书集成》

    7.7 最大的丛书:《四库全书》

    7.8 纵横有致藏书网

    7.9 故宫图书馆的前世今生

    7.10 宫廷典籍千千劫

    7.11 古往今来护书忙

    7.12 世代典守永相传

    视频数12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清宫档案 国家记忆

    8.1 颠沛流离的皇宫档案

    8.2 明清皇家档案库的金匮

    8.3 雍正朱批:“朕就是这样的汉子”

    8.4 “正大光明”匾背后的秘密

    8.5 皇家生活的真实记录

    8.6 档案破解清宫三大悬案

    8.7 花样翻新的科场作弊

    8.8 灵童转世的金瓶

    8.9 明清档案有啥用?

    8.10 祖传文化遗产的护宝人

    视频数10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清宫藏传佛教的故事

    9.1 满清与藏传佛教的“缘分”

    9.2 逐步成为皇家信仰

    9.3 皇帝的信仰趣事

    9.4 乾隆信仰的多面性

    9.5 藏传佛教藏品概况

    9.6 传世藏品:四臂观音、旃檀佛、大威德金刚

    9.7 清代藏传佛教现代启示

    视频数7
  • 第十章  作业测试
    第十章 文物病了怎么办?—逛逛故宫文物医院

    10.1 建个中西医结合的文物医院

    10.2 最先进的文物体检设备

    10.3 文物修复故事

    10.4 文物医院的“老中医”们

    10.5 文物医院的新时期

    视频数11
  • 第十一章  作业测试
    第十一章 清廷西洋科技的历史变迁

    11.1 清廷有科技文物?

    11.2 趣说西学东渐

    11.3 “西方僧侣”利玛窦

    11.4 “请不走的”汤若望

    11.5 “科技顾问”南怀仁

    11.6 “中国式”科学院

    11.7 失宠的西洋科技

    11.8 晚清医学救国

    11.9 西方文明落地东方

    11.10 持续一生的好奇心

    视频数10
  • 第十二章  作业测试
    第十二章 “可触摸的历史”—故宫文物南迁记忆

    12.1 战祸当前,国宝咋办

    12.2 给国宝找个家

    12.3 何处可安栖

    12.4 功侔鲁壁

    12.5 典守代表

    12.6 宝物出国前准备

    12.7 宝物赴英伦

    12.8 赴苏遇战火

    12.9 如遇空袭,请来宾退出

    12.10 年轻的故宫人

    视频数10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