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系统基础
循环系统基础
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8
开课时间2025/01/21 - 2025/07/20
课程周期26 周
开课状态开课中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根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的数据,我国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2.9亿。 作为未来的医生,我们只有更好地认识循环系统,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 在这里,你可以学习到以下一系列循环系统的核心知识: 系统解剖学----循环系统的形态结构 组织胚胎学----循环系统微细结构及发生、发育 生理学----循环系统正常功能活动规律 病理学----心血管疾病过程中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代谢变化和病变转归 病理生理学----研究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 药理学----心血管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 部分心血管内科学----常见心血管疾病的诊治 本课程的选题紧紧围绕从心血管正常结构到正常生理功能,再过渡到病理变化和病理生理过程,最后到临床症状和药物治疗这一主线,打破学科间壁垒,形成以问题为中心、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器官系统整合模块课程。 本课程适用于正在修读基础医学课程、准备执业医师考试、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医学生,在职的医疗卫生工作者,以及对人体生命活动感兴趣的所有人士。 选一门用得上的好课,为做更好的医生! 现在,让我们一起去探索循环系统的奥秘吧。
课程大纲

在线教程

章节简介教学计划
绪论
登录后可预览视频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王晗
循环系统疾病的挑战和机遇
仝珊
循环系统的发生与组织结构
心的瓣膜
劳梅丽
心的传导系
朱明晰
心包
冯轼
动脉和静脉
齐亚灵
头颈侧面的动脉
任瑞
腹部动脉
张全鹏
上肢的动脉
张全鹏
毛细血管
齐亚灵
心脏生理
心动周期与泵血过程
王晗
心肌异长自身调节
董战玲
动脉血压对搏出量的影响
梁平
心脏泵血功能评价的基本指标
董战玲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梁平
浦肯野纤维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
焦瀚仪
心肌电生理
焦瀚仪
心电图的基本波形
王晗
血管生理
高血压案例
林云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王晗
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
王晗
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
焦瀚仪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压力感受性反射
王晗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张彩彩
冠脉循环
张彩彩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肺淤血
丁莉利
肝淤血
丁莉利
白色血栓
丁莉利
混合血栓
丁莉利
肠出血性梗死(梗死的类型)
丁莉利
临床思维训练1
林云
心血管系统疾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仝珊
心肌梗死
林云
休克的微循环机制
高畅
良性高血压的基本病理变化
丁莉利
风湿性心肌炎(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丁莉利
肺循环淤血综合征
仝珊
体循环淤血综合征
林云
临床思维训练2
仝珊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及其药理学
钙拮抗剂
刘嫱
利尿药的作用环节和分类
刘嫱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刘嫱
硝酸酯类用于心绞痛的机制
刘嫱
地高辛正性肌力作用
地高辛正性肌力作用(上)
刘嫱
地高辛正性肌力作用(下)
刘嫱
临床思维训练3
仝珊
小结
思维导图小结
王晗
  • 第一章绪论

    本章将重点介绍循环系统的基本范畴和主要功能,以循环系统疾病的挑战引导学生对整门课学习的兴趣。

  • 1.1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本节主要介绍循环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循环系统的主要功能

  • 1.2循环系统疾病的挑战和机遇

    本节主要介绍心血管疾病相关技术的发展及未来趋势

  • 第二章循环系统的发生与组织结构

    本章主要介绍心、动脉和静脉的组织结构。

  • 2.1心的瓣膜

    本节主要介绍心脏的肺动脉瓣、主动脉瓣、三尖瓣复合体和二尖瓣复合体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

  • 2.2心的传导系

    本节主要介绍心传导系统组成,主要结构窦房结和房室结的位置及其功能。

  • 2.3心包

    本节主要介绍心包的构成,心包腔的概念,心包窦的概念及位置。

  • 2.4动脉和静脉

    本节主要介绍动脉与静脉管壁的组织结构及二者之间区别

  • 2.5头颈侧面的动脉

    本节主要介绍颈总动脉的起止行程及其分支,颈外动脉的分支分布,颈动脉窦和颈动脉小球的位置及其功能。

  • 2.6腹部动脉

    本节主要介绍腹主动脉的分支、分布,重点是腹主动脉不成对脏支的分支、分布。

  • 2.7上肢的动脉

    本节主要介绍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等的分支、分布,重点介绍腋动脉和肱动脉的分支分布。

  • 2.8毛细血管

    本节主要介绍三种毛细血管的结构特点及分布

  • 第三章心脏生理

    本章主要介绍心脏的电生理特性、收缩功能及其评价指标。

  • 3.1心动周期与泵血过程

    本节主要介绍心动周期与心率的关系,心脏泵血七个期各期的特点。

  • 3.2心肌异长自身调节

    心室充盈量对搏出量的影响、异长自身调节的意义以及影响前负荷的因素

  • 3.3动脉血压对搏出量的影响

    后负荷对搏出量的影响过程及可调节范围。

  • 3.4心脏泵血功能评价的基本指标

    心脏泵功能评价指标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 3.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心室肌细胞的动作电位分五期即0期1期2期3期和4期,各期产生机制的离子基础。

  • 3.6浦肯野纤维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

    学习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 3.7心肌电生理

    本节介绍了心肌细胞的自律性以及窦房结P细胞 的动作电位产生机制。

  • 3.8心电图的基本波形

    心电图各波和间期代表的生理意义

  • 第四章血管生理

    本章以高血压案例为导入介绍血压和组织液的生成。

  • 4.1高血压案例

    结合病例简述高血压的诊断、病因及危险程度评估

  • 4.2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根据动脉血压的形成要素推导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 4.3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

    分析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 4.4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

    学习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

  • 第五章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本章主要介绍心血管系统活动的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 5.1压力感受性反射

    介绍由肾素、血管紧张素Ⅰ、血管紧张素Ⅱ的组成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及其该系统在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中 发挥的作用

  • 5.2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结合冠脉循环的结构分析冠脉循环的特点及其受到的调节

  • 5.3冠脉循环

    结合冠脉循环的结构分析冠脉循环的特点及其受到的调节

  • 第六章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本章主要介绍常见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相关病理表现。

  • 6.1肺淤血

    肺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 6.2肝淤血

    肝淤血的原因、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 6.3白色血栓

    混合血栓的部位、形成过程、形态特点

  • 6.4混合血栓

    介绍出血性梗死的形成条件、形态特点和典型病变

  • 6.5肠出血性梗死(梗死的类型)

    介绍出血性梗死的形成条件、形态特点和典型病变

  • 6.6临床思维训练1

    结合病例简述心脏骤停的病因及如何判断心脏骤停

  • 第七章心血管系统疾病

    本章重点介绍常见心血管系统疾病的病理表现、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表现。

  • 7.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病生理、分型、临床表现

  • 7.2心肌梗死

    结合病例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断

  • 7.3休克的微循环机制

    本节主要介绍什么是休克,微循环学说的主要内容,休克三个阶段的微循环变化及特点、发病机制及意义。

  • 7.4良性高血压的基本病理变化

    介绍高血压内脏病变期对心脏、肾脏、脑、视网膜的影响

  • 7.5风湿性心肌炎(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介绍高血压内脏病变期对心脏、肾脏、脑、视网膜的影响

  • 7.6肺循环淤血综合征

    肺循环淤血的病因、临床表现、病理、病生基础

  • 7.7体循环淤血综合征

    体循环淤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

  • 7.8临床思维训练2

    肺动脉栓塞的危险因素、病理改变、临床表现

  • 第八章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及其药理学

    本章主要介绍临床上常用心血管系统药物的作用机制。

  • 8.1钙拮抗剂

    本节主要介绍钙拮抗剂的作用机制,在心血管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 8.2利尿药的作用环节和分类

    本节主要介绍利尿药的分类,作用部位,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 8.3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本节主要介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

  • 8.4硝酸酯类用于心绞痛的机制

    本节主要介绍硝酸酯类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

  • 8.5地高辛正性肌力作用

    本节主要介绍强心苷的正性肌力作用,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 8.6临床思维训练3

    心房颤动概述、病理生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

  • 第九章小结

    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整门课的小结,帮助学生建立循环系统的整体观。

  • 9.1思维导图小结

    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整门课的小结,帮助学生建立循环系统的整体观。

  • 开始学习
  • 第一章  作业测试
    第一章 绪论

    1.1 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基本功能

    1.2 循环系统疾病的挑战和机遇

    视频数2
  • 第二章  作业测试
    第二章 循环系统的发生与组织结构

    2.1 心的瓣膜

    2.2 心的传导系

    2.3 心包

    2.4 动脉和静脉

    2.5 头颈侧面的动脉

    2.6 腹部动脉

    2.7 上肢的动脉

    2.8 毛细血管

    视频数8
  • 第三章  作业测试
    第三章 心脏生理

    3.1 心动周期与泵血过程

    3.2 心肌异长自身调节

    3.3 动脉血压对搏出量的影响

    3.4 心脏泵血功能评价的基本指标

    3.5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3.6 浦肯野纤维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

    3.7 心肌电生理

    3.8 心电图的基本波形

    视频数8
  • 第四章  作业测试
    第四章 血管生理

    4.1 高血压案例

    4.2 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4.3 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

    4.4 组织液生成的影响因素

    视频数4
  • 第五章  作业测试
    第五章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5.1 压力感受性反射

    5.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5.3 冠脉循环

    视频数3
  • 第六章  作业测试
    第六章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

    6.1 肺淤血

    6.2 肝淤血

    6.3 白色血栓

    6.4 混合血栓

    6.5 肠出血性梗死(梗死的类型)

    6.6 临床思维训练1

    视频数6
  • 第七章  作业测试
    第七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

    7.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7.2 心肌梗死

    7.3 休克的微循环机制

    7.4 良性高血压的基本病理变化

    7.5 风湿性心肌炎(风湿病的基本病理变化)

    7.6 肺循环淤血综合征

    7.7 体循环淤血综合征

    7.8 临床思维训练2

    视频数8
  • 第八章  作业测试
    第八章 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常用药物及其药理学

    8.1 钙拮抗剂

    8.2 利尿药的作用环节和分类

    8.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

    8.4 硝酸酯类用于心绞痛的机制

    8.5 地高辛正性肌力作用

    8.6 临床思维训练3

    视频数7
  • 第九章  作业测试
    第九章 小结

    9.1 思维导图小结

    视频数1
  • 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