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古乐谱赏析
宋词古乐谱赏析
少于1000 人选课
更新日期:2025/04/25
开课时间2023/07/31 - 2024/01/31
课程周期27 周
开课状态已结课
每周学时-
课程简介

一、本课程共24章,77个教学微视频,视频总时长达900分钟。

 

二、本课程共480个学时,2学分。

 

三、本课程参考教材如下:

杨荫浏、阴法鲁   《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

丘琼荪 《白石道人歌曲通考》

夏承焘 《姜白石词编年笺校》

龙榆生 《唐宋词格律》


四、教学计划如下:
       (1)  第1至4章:1-3周。
       (2)  第4至14章:3-10周。
       (3)  第14至24章:10-18周。


五、授课方式介绍
       线上教学为主。仅对本校(温州大学)选修学生增设4节讨论课。

 

六、成绩评价;
       以“完成作业、测试及论坛发帖”之成绩为计算依据,分数占比如下:


       (1)作业成绩           占 80%

       (2)发帖讨论成绩    占 20%

 

       因本课程多平台开课,成绩不与视频观看挂钩,在其他平台学习过的同学不必重复观看,只需完成测试题目即可。

 

课程大纲
(一)导论(理论课)
1.1 导论
1.1 导论
(二)存见宋词古乐谱介绍(理论课)
2.1 我国现存古乐谱与宋词古乐谱
2.1 存见古乐谱
2.2 艺术全才姜白石
2.2 艺术全才姜白石
2.3 姜夔的生平与行迹
2.3 姜夔的生平与行迹
2.4 《白石道人歌曲》概说
2.4 白石道人歌曲概说
(三)唐宋乐律学基本常识(理论课)
3.1 十二律、七声音阶与三分损益法
3.1 十二律、七声音阶与三分损益法
3.2 唐宋双层次宫调体系
3.2 唐宋双层次宫调体系
3.3 唐宋二十八调
3.3 唐宋二十八调(上)
3.3 唐宋二十八调(下)
3.4 唐宋乐律学与数哲天文观念
3.4 唐宋乐律学与数哲天文观念
(四)诗词格律常识与古音拟读(理论课)
4.1 近体诗格律常识
4.1 近体诗格律常识(上)
4.1 近体诗格律常识(下)
4.2 宋词格律常识
4.2 宋词格律常识
4.3 音韵学常识
4.3 音韵学常识(上)
4.3 音韵学常识(下)
4.4 古今异读字的识别与处理
4.4 古今异读字的识别与拟读(上)
4.4 古今异读字的识别与拟读(下)
(五)《鬲溪梅令》(赏析课)
5.1 《鬲溪梅令》创作背景与词作赏析
5.1 鬲溪梅令1
5.2 关于白石词乐的常见误解
5.2 鬲溪梅令2
5.3 《鬲溪梅令》古曲赏析
5.3 鬲溪梅令3
(六)《杏花天影》(赏析课)
6.1 《杏花天影》创作背景与词作赏析
6.1 杏花天影1
6.2 “影”——宋人依旧曲改编新曲的方式
6.2 杏花天影2
6.3 《杏花天影》古曲赏析
6.3 杏花天影3
(七)《醉吟商小品》(赏析课)
7.1 《醉吟商小品》创作背景与词作赏析
7.1 醉吟商小品1
7.2 姜白石的合肥情缘
7.2 醉吟商小品2
7.3 《醉吟商小品》古曲赏析
7.3 醉吟商小品3
(八)《玉梅令》(赏析课)
8.1 《玉梅令》创作背景与词作赏析
8.1 玉梅令1
8.2 宋词的常见两段式曲式结构
8.2 玉梅令2
8.3 《玉梅令》古曲赏析
8.3 玉梅令3
(九)《霓裳中序第一》(赏析课)
9.1 《霓裳中序第一》创作背景与词作赏析
9.1 霓裳中序第一1
9.2 《霓裳羽衣曲》的产生与流变
9.2 霓裳中序第一2
9.3 《霓裳中序第一》古曲赏析
9.3 霓裳中序第一3
(十)《扬州慢》(赏析课)
10.1 《扬州慢》创作背景与词作赏析
10.1 扬州慢1
10.2 慢词的八乐句常规结构
10.2 扬州慢2
10.3 《扬州慢》古曲赏析
10.3 扬州慢3
(十一)《长亭怨慢》(赏析课)
11.1 《长亭怨慢》创作背景与词作欣赏
11.1 长亭怨慢1
11.2 白石词乐四字短句的特殊歌法
11.2 长亭怨慢2
11.3 《长亭怨慢》古曲赏析
11.3 长亭怨慢3
(十二)《淡黄柳》(赏析课)
12.1 《淡黄柳》创作背景与词作赏析
12.1 淡黄柳1
12.2 白石词都是“前后阕多不同”吗?(暂缺)
12.3 《淡黄柳》古曲赏析
12.3 淡黄柳3
(十三)《石湖仙》(赏析课)
13.1 《石湖仙》创作背景与词作赏析
13.1 石湖仙1
13.2 姜夔与范成大的交游
13.2 石湖仙2
13.3 《石湖仙》古曲欣赏
13.3 石湖仙3
(十四)《暗香》(赏析课)
14.1 《暗香》创作背景与词作赏析
14.1 暗香1
14.2 换头暗韵、“鱼咬尾”与“叠顿声”
14.2 暗香2
14.3 《暗香》古曲赏析
14.3 暗香3
(十五) 《疏影》(赏析课)
15.1 《疏影》创作背景与词作赏析
15.1 疏影1
15.2 宋词行腔的奥秘
15.2 疏影2
15.3 《疏影》古曲赏析
15.3 疏影3
(十六)《惜红衣》(赏析课)
16.1 《惜红衣》创作背景与词作赏析
16.1 惜红衣1
16.2 白石词乐地理系年
16.2 白石词乐地理系年
16.3 《惜红衣》古曲赏析
16.3 惜红衣3
(十七)《角招》(赏析课)
17.1 《角招》创作背景与词作赏析
17.1 角招1
17.2 二十八调为何“以闰为角”
17.2 角招2
17.3 《角招》古曲赏析
17.3 角招3
(十八)《徵招》(赏析课)
18.1 《徵招》创作背景与词作赏析
18.1 徵招1
18.2 大晟府补制徵调曲与正宫《齐天乐》
18.2 徵招2
18.3 《徵招》古曲赏析
18.3 徵招3
(十九)《秋宵吟》(赏析课)
19.1 《秋宵吟》创作背景与词作赏析
19.1 秋宵吟1
19.2 “双曳头”——三叠慢词的一种特殊结构
19.2 秋宵吟2
19.3 《秋宵吟》古曲赏析
19.3 秋宵吟3
(二十)《凄凉犯》(赏析课)
20.1 《凄凉犯》创作背景与词作赏析
20.1 凄凉犯1
20.2 “犯调”的音乐内涵
20.2 凄凉犯2
20.3 《凄凉犯》古曲赏析
20.3 凄凉犯3
(二十一)《翠楼吟》(赏析课)
21.1 《翠楼吟》创作背景与词作赏析
21.1 翠楼吟1
21.2 诗词中的“南楼”
21.2 翠楼吟2
21.3 《翠楼吟》古曲赏析
21.3 翠楼吟3
(二十二)《愿成双令》(赏析课)
22.1 《愿成双令》创作背景与词作赏析
22.1 愿成双令1
22.2 唐宋古乐谱的重复记谱法
22.2 愿成双令2
22.3 《愿成双令》古曲赏析
22.3 愿成双令3
(二十三)《林钟商小品》(赏析课)
23.1 《混成集》娋声谱、小品谱综述
21.1《混成集》娋声谱、小品谱综述
23.2 小品谱之一古曲赏析
21.2 小品谱之一
23.3 宋人戴花之习俗
21.3 戴花宋人的风雅
23.4 戴花与宫廷饮宴
21.4 戴花与宫廷饮宴
23.5 “戴花刘使”的音乐人生
21.5 戴花刘使的音乐人生
23.6 小品谱之二古曲赏析
21.6 小品谱之二
(二十四)《开指黄莺吟》(赏析课)
24.1 《开指黄莺吟》古曲赏析与古琴减字谱常识
24.1 开指黄莺吟赏析
24.2 《词源·讴曲旨要》导读
24.2 《词源·讴曲旨要》导读